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我国少数民族在地理位置上的边远境地决定了少数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边缘处境,这种状况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业成就.现有的研究在民族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大众传媒以及社区参与等方面存在不足,需要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加强研究,建构本土化的少数民族学生学业成就归因理论.  相似文献   

2.
采用教育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从人类学田野工作入手,对山区拉祜族学生低学业成就原因进行了现象学分析,总结出影响山区拉祜族学生低学业成就状况的主要原因,结合拉祜族山区的实际情况在介绍西方低学业成就归因理论的同时对其进行了中国本土化阐释;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少数民族学生低学业成就的"多元文化整合教育"理论模式.  相似文献   

3.
以云南中甸一中为例,分析了中甸三个区域不同的地域文化模式对社区教育理念和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发现在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学业成就除了有因民族不同而异的表现外,还有因地域文化模式不同而异的表现.  相似文献   

4.
除教育、就业环境等诸多因素外,少数民族学校学生的反学校文化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学业成就。本文以青海省乌兰县蒙古族学校为例,讨论了蒙校教育低学业成就这一现象与蒙校学生反学校文化的关系。因为蒙校学生意识到学校教育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也认同知识和文凭的价值,所以他们的反学校文化是以一种消极、隐蔽的方式展开的,并对教师权威和学校规范有一定顺从。这种反学校文化主要表现为用"混日子"的态度来对待学业,采取喝酒等隐蔽的越轨行为,在网络上嘲讽学校教育来表达反抗的态度,以及以民族文化为由反抗学校教育和汉语学习。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湖北省武汉市少数民族的发展进行了个案调查与研究,充分肯定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武汉市少数民族教育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深入分析了武汉市民族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城市散居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少数民族教育事业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发展民族教育对于推动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少数民族人口素质,传承民族文化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宗教对少数民族国民教育和民族教育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正确认识和处理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的教育和谐问题,以人为本,促进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国民教育与宗教教育和谐相处,共同发展,成为民族教育中的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隐性教育在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性教育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具有影响的隐蔽性、环境的开放性、主体的突出性、效果的持久性等独特的品性.对少数民族大学生隐性德育教育途径的开发和研究,是提高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分析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特点的基础上,紧密联系少数民族学生在文化背景、风俗习惯、成长环境等方面的特殊性,从理论与实践上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隐性德育教育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此文从哲学视角来思考民族教育学的基本问题,即民族教育的出发点——逻辑起点与终极目标——逻辑终点的问题,这是建构民族教育学理论的基础.我们认为民族教育学的出发点即逻辑起点是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的发展是其中介范畴,核心范畴则是民族教育;逻辑终点是民族教育实践,包括少数民族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方法以及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政策制定与政策实施.  相似文献   

10.
传统文化习俗作为一种历史的积淀,与现代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密不可分.一个族群的传统文化习俗与历史背景,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成员的学业成就.本研究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探讨土瑶传统文化习俗与学校教育之间的关系及其对土瑶儿童学业成就的影响,通过对土瑶部分传统文化习俗的"深度描写",揭示学校院墙之外影响学校教育发展的因素,从文化的视角和层面来探究土瑶学校教育失败的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