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浅析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及其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梁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0(2):78-82
从传播学角度来看,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是教育者有意识、有目的的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传递、接受与反馈,以达到彼此共享、互动、共识的社会行为、活动和过程。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模式主要有信息源、教育者、讯息、媒介、受教育者、反馈、环境和效果等要素与环节构成。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及其模式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观察和分析复杂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简明、直观、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2.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信息传播技术不断更新,使人们的言论空前的自由。在应对新的网络环境时,政府信息管理存在法律建设不完善、技术控制落后、行政管理体制不健全等问题。基于此政府需转换管理思路,优化法律法规体系,增加资金与人才投入,加强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3.
远程教学信息传播技术及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自康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9(5):30-33
根据远程教学信息传播技术与远程教育发展的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的关系,论述了远程教育中各种教学信息传播技术支持下的教学模式和具体应用;分析了其优缺点,指出现代远程教育的技术平台将向基于互联网上教育发展的趋势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罗贤春;吴昊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24,37(2):123-132
在人人是传播者的群体传播时代,传播模式已从个体扩展模式转向到群体蔓延模式。有效激活群体信息传播效能是把握新时代信息传播规律的关键。从群体信息传播效能的主体、本体、载体和受体等四个维度的作用机理来看,群体信息传播的效能激活路径为如下四种:其一,基于主体维的群体领袖、本体维的群体议题、载体维的群体平台以及受体维的群体感染等角色定位;其二,坚持主体维的个别性群体效能公共化、本体维的公共效能最大化、载体维的局部效能利益化、受体维的转换效能通俗化等价值导向;其三,以主体维的肇始催化、本体维的认知引领、载体维的数量拓展、受体维的扩散施效等行为目标;其四,建构主体维的中心、扩张本体维的认同、分享载体维的便利度、激励受体维的勤勉度等关注焦点,使传播效能得到合理科学的引导。 相似文献
5.
胡正强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2):25-29
《吕氏春秋》在信息传播思想方面具有系统性和完整性的特点。该书对媒介功能已经有了初步认识,认为媒介制约着传播效果;主张要充分使用不同媒介,通过表情、手势、动作等与言语配合,从而增强传播效果;传播者掌握着传播的主动权,传播者的社会责任非常重大,必须以负责的态度从事传播;传播者必须考虑对象的接受能力,要讲究自然顺畅地达到传播目的;传播者的态度要老实,应使用朴素的语言,以使信息明白无误地被接收。 相似文献
6.
杨瑞坤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4(4):68-72
网络信息传播正在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因为网络天生的自发性和自由性,传统的媒体监控手段在网络空间中遭遇难题,技术监控的可行性不高,法律制约则漏洞百出。虽然道德自律并无法单独造就牢固的网络信息传播规范,但从现实出发,却不失为一种可取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尽管代际健康信息传播是建立在亲情纽带之上的信息支持和依附于信息支持的情感表达的杂糅,其传播过程中却存在偏向信息和偏向情感的两种认知偏向。传播过程中子代的信息偏向和老年人的情感偏向在某种程度上共同导致或者加剧了代际健康信息传播的困境。改变这种困境需要克服代际刻板印象的负面干扰,重视老年人的情感诉求,同时提升老年人的健康信息获取能力。 相似文献
8.
美国现代危机传播研究及其借鉴意义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文章系统回顾了美国现代危机传播研究的历史,对危机传播研究中的传播学、管理学及公共关系学视角进行了梳理,介绍了当前危机传播研究中的个案研究、技巧研究和理论研究三大领域,对危机传播的五种理论进行评析,并探讨了美国现代危机传播研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美国政府对互联网信息传播的管理及其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美国政府对互联网信息传播的管理体系主要包括对网络不良信息的管理、电子商务秩序的协调以及网络安全保障体系的建构三个方面.中美同属互联网使用大国,美国的互联网管理为我们提供的借鉴包括:完善网络立法制度,适应网络发展变化,并严格执法;政府加大对网络安全技术研究的投入,以维护网络信息传播安全;政府整合各种资源提高网民素养,特别是利用我国学校教育体制优势,通过学校对未成年人进行网络知识的教育. 相似文献
11.
李远明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17(3):85-88
论述了高校图书馆信息传播的内涵、优势及其制约因素。为正常发挥其信息传播优势,提出了几点具体建仪:(1)努力改善高校图书馆的自身状况;(2)加强读者调研,努力形成正反馈机制;(3)加快网络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陈能华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
广告信息传播活动要按预定目标有效地开展,就必须实行严密的信息反馈控制、本文论述了广告信息传播活动中控制的三个阶段,即前馈控制、追踪控制和反馈控制,阐述了这三个控制阶段的特性和作用,以及这三个控制阶段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3.
梅琼林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8(4):76-80
由于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意义上的传播学应运而生,而传播技术理论也日益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传播技术理论的提出一方面得到了学者的充分肯定;另一方面,也有学者在文化层面上对其提出了种种质疑。正是有不同声音的出现,传播技术理论乃至整个传播学理论生态才能更平衡地发展。 相似文献
14.
论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传播过程及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岳金霞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9(6):107-110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一种传播过程,是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传递的过程。从信息论的角度对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过程进行研究,建立一种直观形象、简单明了的传播模式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教育在传播过程中存在许多环节和因素,信息污染的成因极其复杂,可从主客观因素即教育者、受教育者、信息、传播渠道与媒介和环境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张永忠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107-114,158
在信息社会中,传播科技的革新不断地影响着人类信息传播关系的权利构造,传播权带来比言论自由、通讯自由、出版自由更全面、更开放、更能体现人权价值的权利框架。传播权是人的个体与集体依法自由参与互动传播活动,公平、合理近用传播媒介资源并享受信息利益的权利,作为一项综合性的基本人权,国家负有尊重、实现与保障传播权的义务。传播权是主观权利与客观法秩序的统一,体现了权利的规范化构想。倡导自由、公平、包容、参与、规范的传播权,有利于推动中国信息传播法制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新媒体时代司法领域对于新的信息传播技术的应用正在深刻影响着司法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关系.其中法官对于新的信息传播技术充满期待,对于推动司法公开、促进司法公正目标的实现都是难得的机遇.本文针对作为司法公开受众之一的法官群体的新媒介接触与信息传播状况展开研究,发现新的信息传播技术与法官赋权效应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也是动态的.新的传播技术在法官获取更多社会资源、推动法律的完善,以及判决的法律与社会效果的结合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但在同案同判目标的追求中赋权问题却存在复杂性.与此同时,新的信息传播技术对法官的赋权也面临现实困境.因此,从理念升级和加强制度建设两个层面强化新的信息传播技术对法官的赋权效应,成为实现司法公开与司法公正良性互动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8.
麦克卢汉对美国传播学的冲击及其现代文化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殷晓蓉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
本文试图在现代历史背景的条件下,重新审视西方著名传播学家马歇尔·麦克卢汉的媒介思想的基本方面,审视他的思想对当时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传播学界的冲击、这种思想所具有的内在矛盾、以及就整体而言所蕴含的现代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新媒体时代司法领域对于新的信息传播技术的应用正在深刻影响着司法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关系.其中法官对于新的信息传播技术充满期待,对于推动司法公开、促进司法公正目标的实现都是难得的机遇.本文针对作为司法公开受众之一的法官群体的新媒介接触与信息传播状况展开研究,发现新的信息传播技术与法官赋权效应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也是动态的.新的传播技术在法官获取更多社会资源、推动法律的完善,以及判决的法律与社会效果的结合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但在同案同判目标的追求中赋权问题却存在复杂性.与此同时,新的信息传播技术对法官的赋权也面临现实困境.因此,从理念升级和加强制度建设两个层面强化新的信息传播技术对法官的赋权效应,成为实现司法公开与司法公正良性互动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0.
郭俊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6(1):102-106
我国政府信息传播是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土壤上孕育的,一直被官僚统治集团把持和控制着.它可划分为孕育期、自发阶段、自觉阶段、现代意义上的政府信息传播形成发展阶段,其特点是一元化、泛政治化和传播的封闭性.我国政府信息传播发育的落后迟缓与农耕经济互为因果,是造成中国社会发展长期停滞不前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