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篇章类型互文性是篇章类型研究的重要方面,其摆脱了具体互文性之间只注重内容与形式互文关系的局限性,能够揭示篇章类型之间的程序性共时和历时关系。通过借鉴德国学者提出的篇章类型分析模式,结合德国建构主义法学对判决类型篇章类型互文性进行解析,揭示了法律领域的篇章类型之间通过协作共同完成判决交际任务过程,对扩展篇章类型和互文性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互文性作为语篇的基本特征,通常用来指示两个或两个以上文本间发生的互文关系、本文拟从互文性的理论源泉、确立及划分把握互文性的理论脉络,根据"具体互文性"和"体裁互文性"的划分简要分析广告语篇中的互文现象,探讨广告语篇是如何利用互文性获得强烈的审美效果和受众的心理认同,从而充分实现广告的劝诱功能。  相似文献   

3.
新闻是批评性话语分析的主要对象之一,而互文性理论是揭示新闻中隐藏的意识形态的有效工具,本文主要运用Fairclough的互文性理论对英语新闻语篇及其汉语译文进行批评性对比分析,旨在揭示互文性、权力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复杂关系及翻译过程中由于译者的缘故所导致的新闻语篇意识形态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判决理由是刑事判决书的核心与灵魂,对判决结果的公正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些年来,我国虽然一直在探索改革司法文书,不断强调判决理由的重要性,但收效不大,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鉴于此,文章主要尝试从法律语言的视角出发对中美两国刑事判决书判决理由进行对比分析,概括出异同点并阐述产生异同点的原因,以期为我国的刑事判决书说理部分的制作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加快推进刑事判决书的改革与完善.  相似文献   

5.
6.
由于不同文化背景影响,中外景点介绍语篇各自体现出与自身文化对应的互文性特征。景点介绍语篇利用的文化互文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主体文化互文性和客体文化互文性、群体意识文化互文性和个人意识文化互文性以及回顾过去文化互文性和期待未来(Future Expectation)文化互文性。无论中文或者英文的景点介绍语篇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发挥着相同的作用,就是通过对景点的介绍,吸引潜在游客购买相应的旅游服务。  相似文献   

7.
互文性关联与翻译实践紧密相关.本文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的互文性关联出发,讨论互文性关联在英汉翻译中所造成的困难,以及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8.
纵观谢朓的文学创作,其诗赋之间很明显具有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谢朓诗赋文中有两组关系非常密切的作品值得我们注意:A.谢朓《酬德赋》与谢朓、沈约之间的互赠诗歌;B.谢朓《临楚江赋》与谢朓供职荆州西府前后的诗歌和骈文。这两组作品或以水平互文性为主或以垂直互文性为主,构成各自的话语空间。谢朓A组和B组作品中都有诗和赋,每组作品中的单篇作品都是其他作品的互文本,也是谢朓体物写情的有效载体。由谢朓诗赋这种互文性,我们可以从体载互文性的角度分析这些诗赋在差异性的叠合方面所表现出的一些特点,并审视谢朓赋论的内涵。  相似文献   

9.
从互文性理论的视角对广告文本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在译例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现行的两种互文翻译策略,提出了互文性理论对广告翻译的启示:一是采用蒙太奇式的组合;二是迎合受众的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0.
互文性理论打破了作者的"影响力"和语篇的"原创性"的传统观念,认为每个语篇都是对其他语篇的吸收和转化.互文性读写理论研究现状表明,互文性理论可以培养学生的互文性意识和写作意识.Fairclough将互文性分为"显性"互文性和"构成性"互文性.本文主要讨论"构成性"互文性,即结构性互文性、语类互文性、主题或话题互文性、功能互文性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Goutsos(1997)提出的"话题结构模式"为理论依据,考察汉英说明类语篇话题结构的异 同。实验采集了汉英各16篇说明类文章,根据Goutsos的理论描绘出所有文章的话题结构,分析并统计其中 排序手段和话题信号的使用情况。结果发现,汉英语篇的话题结构都具有按序性,都强调话题结构的完整性; 差异之处在于,汉语篇话题结构中的序列更明显地呈现"半开放"式,更多地使用"全面结束话题"和"总体框定 话题"。  相似文献   

12.
命名·主题·认同--论美国华裔文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美国华裔文学研究中的三个基本问题,一是Chinese American Literature的译名及其界定;二是现有研究对美国华裔文学作品主题的定位问题;三是现有研究对美国华裔文学文化认同感的定位问题。  相似文献   

13.
汉泰语都出现以隐喻的形式表达各种情感。文章对汉泰语的“快乐”、“悲伤”、“愤怒”、“恐惧”情感概念的形成和表达进行对比研究。研究发现汉泰语都借用自然现象、人体器官、容器中的液体等的某些特征来隐喻这些基本情感。这是因为人类的生活体验、认知心理具有共通性。然而,中国和泰国的不同民族文化、地域环境、思维方式等使一些汉泰情感出现不同的隐喻来源域,比如说中国人以方位概念隐喻情感而泰国人没有。  相似文献   

14.
互文作为一个当代西方符号学、文学批评、修辞学、话语分析等领域所共同关注的概念,其内涵不同于汉语传统辞格中所谓互文见义意义上的互文,却与引用、仿拟、镶嵌等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5.
中美大学学生管理工作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对中美大学学生管理工作内容的特点进行了比较,通过对我国高校学生工作现状的分析,借鉴美国高校在学生事务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提出对我国学生管理工作方面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6.
隐喻与政治关系密切,在政治语篇中,隐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概念隐喻理论为理论基础,以近五年来中美政府工作报告为语料,通过对比分析总结出中美政治语篇中概念隐喻的异同,旨在加深对政治语篇中的隐喻认知的理解,使学习者更好地了解政治语言的特色。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以及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语料中隐喻词条的数量及其频率也会不同程度地变化。本文是基于语料库对汉语经济报道标题中的交通隐喻词条进行跨时段对比的研究。本研究以Lakoff和Johnson的现代隐喻理论为基础,对语料库中的交通隐喻词条进行分类统计,从类型、数量、频率等方面描述经济活动领域中交通隐喻使用的发展和变化,并揭示本研究与前人研究的共性和差异。  相似文献   

18.
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从纵向的历史传承中必须继承传统文化精神,从横向的比较中必须吸收“他者”的文化精神,从而实现不同文化的互容互鉴。中国梦的互文性表明:传统文化是中国梦的基础。中国梦的首要是坚持“以人为本”。美国梦是中国梦的借鉴、补充、修正。世界梦是中国梦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中国梦是“富强中国”、“民主中国”、“文明中国”、“和谐中国”、“美丽中国”、“文化中国”和“世界中国”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9.
英汉对比分析与外语教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对比分析的心理学基础出发,分析了对比分析的赞同假设和怀疑假设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运用,指出:对比分析尽管不能完全解释外语学习中的困难,但是它强调了外语教学中的跨语言干扰因素,所以仍然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