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代英雄诞生故事中的模式化、传奇化叙述,呈现出鲜明的民间风格。岳飞出身、出生故事实证了在中国古代英雄传奇诞生故事中,存在着史诗化的“奇生”母题。受“奇生”母题影响,在表层叙述体制上,呈现模式化的民间叙事特征;从深层文化背景上,体现出民俗信仰、民众观念等复杂文化因素的影响。英雄诞生故事,从叙事方式、文化背景两个方面,体现了民间传统对叙事文本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白蛇故事是中国四大传说之一。在千年的传承过程中,由于历史的发展、时代的变迁、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差异,白蛇故事以及白蛇的形象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增补删减。其中唐代《博异志》、宋元话本、冯梦龙《警世恒言》及当代作家李碧华的小说《青蛇》对白蛇故事的记载都极具特色。分析不同时期白蛇故事的变化,可以探求这种变化折射出的不同时代特质和人民内在的追求与思想表达。  相似文献   

3.
“事实性虚构”是唐传奇惯用的叙事策略,旨在强调所述故事的真实性、客观性,为此,唐传奇的叙述主体呈现以下几种情形:真实作者直接介入文本,充当故事的讲评者,以证明故事的真实可靠;同叙述者参与故事,弱化虚构的痕迹,强调故事的事实性;异叙述者凌驾于所叙故事之上,给读者造成一个身临其境的氛围;为了获得叙述中的自由,常常发生叙述者的违规现象.  相似文献   

4.
唐传奇《柳毅传》故事原发生地有洞庭湖之说、太湖之说及虚构说等。从唐人的小说观及文本的角度出发,结合相关地理知识、文化背景、物产及小说风格等进行考辨,证实:《柳毅传》故事中“洞庭”是指太湖,“湘滨”不一定就是“湘水之滨”,因而传奇的原发地只可能是太湖地区,而不可能是湖湘洞庭。  相似文献   

5.
唐传奇的核心艺术成就在于通过虚构完整复杂的故事以承载特定的文学意图,借此探询人生和世界(即存在本身)的意义,这是“幻设为文”的内涵,更是“用传奇法,而以志怪”所取得的成就。这一成就在渊源上,是“立象以尽意”的方法论原则潜在影响小说创作的结果,是唐人“有意作小说”在艺术方法层面上的体现。在此意义上,史传体例、诗笔、议论及题材、文采等,都是虚构一个完整故事的艺术手段和文体因素。唐人通过“立象以尽意”的方法论原则虚构故事,表达特定的文学意图,创造出了丰富瑰丽的传奇世界。  相似文献   

6.
“画中女”故事是以人类男子与画中女子产生恋爱、婚姻等情感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故事,在“AT分类法”中作“400B画中女”。中国“画中女”故事自魏晋南北朝产生以来呈现出较为复杂的面貌,在搜集故事文本的基础上梳理“画中女”故事的流变,能够揭示故事在不同时代的呈现特点,探寻古今“画中女”故事文本在语言与程式、主旨与情感方面的明显差异。“画中女”故事在本文结构与人物角色、民俗事象背后,隐附丰富的叙事与文化意涵:叙事层面,关乎性别、身份与伦理的二元对立结构在叙事中完成关系的调和;文化层面,“画中女”角色与呼名、食饮等民俗事象映射原始思维与多重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从结构主义的角度去分析世界著名的灰姑娘型故事 (AT5 10型 ) ,并引入了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的“二元对立”结构分析模式 ,以找出故事文本中的一些对立因素 ,分析各因素在发展的过程中进行的选择和组合 ,最终达到对立模式的消解 ,从而在故事结尾生成了一种理想结构状态。同时传达出故事的某些“实际价值” ,最后分析母题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红玫瑰与白玫瑰》与《封锁》的解读,可以见出张爱玲小说的奇幻表现。张氏小说从“妇人性”的独特视角建构“她者”叙述空间,质询“真”的价值标准,不仅揭示了现代人异化和疏离的生存状态,更表现了“时代的梦魇”,蕴涵着她对理性及文明的质疑。无论在修辞、主题还是在叙述结构层面,《传奇》与“唐传奇”都有着亲密的“互文性”,如将“唐传奇”因果报应、枕中乾坤等“俗套”织入《传奇》的奇幻叙事,使《传奇》文本更具深厚的文化“底子”,由是造成张氏小说雅俗共赏的奇观。  相似文献   

9.
白蛇故事由来已久,从唐宋至明清经历了数百年的演变,其间无论是故事内容还是人物形象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本文试图从这一演变过程来探析白蛇故事是如何从一个简单的怪异故事发展为演绎人性结构中情理冲突及融合的爱情故事,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一蛇,本来是可怕的。人们看到了它翘首吐舌,都会寒毛倒竖。然而,戏曲舞台上的白蛇却截然不同。她美丽、善良、多情、勇敢。她既有为争取自由幸福而生的崇高理想,又有不惜为反抗压迫而死的战斗精神。她是一个十分可爱可亲、可歌可泣的青年妇女形象。她的悲剧,曾赢得千百万善良人一掬同情之泪。白蛇故事的雏形,最早见于南宋《西湖三塔记》。其后,明代冯梦龙写了小说《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民间艺人又创造了许多白蛇故事的说唱本。梨园艺人根据民间对白蛇的理解,编成了梨园演出本《雷峰塔》。乾隆年间,方成培研究了各种有关白蛇的  相似文献   

11.
“伊玛堪”的艺术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说唱文学形式,赫哲族的“伊玛堪”是伴随着脍炙人口的“莫日根”故事而成熟,定型,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习惯于“伊玛堪”的表现形式,在它身上附加了越来越多的不同性质的故事,像人物传奇,爱情与家庭传说等。尽管如此,“莫日根”故事仍然是“伊玛堪”的主要...  相似文献   

12.
当代美国非裔女诗人丽塔·达夫的诗集《母爱》通过对古希腊神话中“冥后”神话的创造性改写,讲述了女性的个人成长历程。通过对神话故事原型的追溯与分析可以看出,神话故事的循环结构,以及故事发展中“地上”“地下”的双向旅行,是改写文本依循的深层结构。在《母爱》这本诗集中,诗人通过在神话的功能结构中置入自传成分和现实要素,建构了崭新的、神话与现实交织的话语系统,在其中,文学传统是敞开的,创作者的加入有意识地生产出具有当代性的文本意义。诗集中呈现了两种不同视角下的女性形象:“男性中心”的视角,造成了性别对立;“自恋”式的女性视角,造成了女性内部的疏离。在诗人看来,女性要改变现状,就需要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走向他者,将分裂的世界弥合为“完整的世界”。  相似文献   

13.
叙事学方法是 2 0世纪早期萌芽、五六十年代逐步走向成熟的形态学理论 ,它通过探索民间故事和其他文学文本的角色模式与叙事程式 ,来挖掘其深层的故事结构 ,并从结构形式中呈现其文本意义。文章运用这种方法来解读独龙族童话《老虎同火赛跑》 ,认为其原型叙述和角色模式所展示出的深层结构是强与弱的辩证对立 ,同时故事的原初形态还应包括具有人类普遍性的古神话母题即“神人之辩”母题 ,寓含着用火文明在人类文化史上的划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4.
林刚 《南都学坛》2003,23(2):56-60
明清英雄传奇章回小说在吸取前代文学各种艺术积累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其艺术渊源是史传文学和说话艺术。史传文学的思想精神、人物和故事情节、结构模式和叙述视角多为英雄传奇小说模仿、借鉴。说话艺术在篇幅上为英雄传奇长篇化提供了条件,“小说”含义的扩大化为明清英雄传奇章回小说提供了更丰富的创作素材,使用的技巧和手法也为明清英雄传奇所效法,讲述故事体制上的特点则直接影响到明清英雄传奇章回小说“分章别回”形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白蛇故事中的男主人公许仙之形象,在传统文本中经历了自私好色、懦弱无能、薄情寡义到善良正义、勇于反抗、有情有义的类型化嬗变,实现了从丑到美的形象质变。在现当代影视艺术中,许仙形象有对传统的继承,也有符合时代的新变。其形象的继承与转变,是文学艺术自身发展的结果,也深受社会意识历史文化变化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叙事学研究应当通过将一系列故事纳入研究视野而超越方法论文本主义。为此,本文提 出 “故事的社会生命”的概念,研究故事在媒介、代际和文化之间 “跨越”并被改变但同时也得以 保存的过程;并以 《艾凡赫》为例,阐释 “再生产”、“翻译”、 “媒介转换”,以及 “文化跨界”这 四种 “改编”模式,论证了由多种审美特质组合而引发的故事生产并附着于文化记忆的结果,以期 引起读者对叙事文本改编为新文本的长期变化研究产生兴趣。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陕西文学特色鲜明:除了内容上作家们对积淀深厚的黄土地农耕文化的深刻把握以外,在表现形式上最突出的特点便是对中国古代传奇性手法的创新运用;作家们通过传奇与历史典藉的粘贴,传奇与通俗性的并轨,形成了表达方式的可信性:在故事情节的创构上,作家们以巧取胜,创造出离奇合理的审美效果,通过夸张变形,渲染出超常规的艺术境界,取得了出入预料的艺术效果;与传统的传奇手法的“内容则为大众的情绪与思想”更为丰富,陕西作家注重文学与时代的联结,使传奇与侠义、传奇与救世理想在新时期文学中形成了多层面多角度的意蕴阐释。  相似文献   

18.
貂蝉“连环计”故事的文化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貂蝉“连环计”故事来自民间,之后被文人接受。元明时期,“连环计”故事备受欢迎,主要体现在文人与民间在创作上的有意偏好、戏曲选本对《连环计》杂剧和《连环记》传奇的浓厚兴趣和《连环记》传奇的备受赞赏三个方面。“连环计”故事具体地说,实际上是历史加计谋加美女的故事。文人与民间对由这三种因素组合而成的“连环计”故事的喜爱,体现的是重史、尚智、爱美的共同民族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9.
《远大前程》的叙事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兴盛于60至70年代的结构主义叙事学,至少在两个层面上丰富了文学批评。其一,它有助于人们努力去发现相同类型作品的深层结构,如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及侦探故事;其二,它为特定作品的文本分析提供了线索,阐明了一则“故事”是怎样转变成一句“话语”的。《远大前程》作为狄更斯最后三部作品之一,表现出既符合于当时常规、又向这些常规提出挑战的叙事特征。本文从“叙事结构”、“叙事语法”、“叙事视点”和“文章策略”等方面分析这些特征,认为《远大前程》是20世纪上半叶基于传统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的过渡性作品。  相似文献   

20.
明木清初以天花藏主人为代表的小说创作,推动了才子佳人故事的发展,也引领了才子佳人小说流派的出现。天花藏主人的才子佳人小说虽然贡献很大,但在思想观念、小说体制、故事情节等方面却是在前代“才子佳人故事”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从“言情”小说这一角度来看,天花藏主人接受和发展了以往“才子佳人故事”中的“才”、“情”观念;从章回小说体制来看,他的小说接受和发展了明“中篇传奇”的特点;从情节的变化来看,他的小说对才子佳人戏曲故事中的“阻碍”情节进行了模仿和新编。同时天花藏主人才子佳人小说的变化,也是通俗文学发展与大众文化、作家独创、文艺思潮变化等因素相互交融的结果。这种小说文体的演变和题材的完善拓宽了通俗小说的发展领域和空间,直接开辟了从文言传奇到白话章回小说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