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许苏民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4,(1):17-19
正根友兄约我为纪念萧萐父先生90冥诞撰文,促使我重读《吹沙集》三卷。时当炎夏,酷暑肆虐,蛙虫之声盈耳,鸾凤之音罕至。于漫漫长夜中抚读先生遗编,静思先生教诲,不禁百感交集,心往神驰。恍惚中似看到先生燃心为炬的形象(先生喜言丹柯燃心为炬,有重塑丹柯火样心的诗句),一个题目——萧萐父先生:我们时代文化自觉的灵魂——蓦然在心中闪现。论及萧先生的文化自觉,固不自今日始。早在1986年我就提出:萧萐父先生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1983年第1期的《中国哲学启蒙的坎坷道路》,代表了中华民族文化自觉达到的最新水平(见《青 相似文献
2.
刘湘平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22-27
萧萐父先生早期启蒙说的核心问题是:"中国是否曾有过自己的哲学启蒙或文艺复兴?"这一问题逻辑地蕴涵了四个层次的追问:第一,什么是"哲学启蒙或文艺复兴"?第二,中国有没有"自己的哲学启蒙或文艺复兴"?第三,如果有,它"是什么"?第四,"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或"这个问题有什么意义"?萧先生的启蒙论说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对这些问题的回答,而他的回答对于我们思考"文化现代化"问题仍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刘乐恒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5,(2):127-129
2014年11月8日至9日,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国学院联合举办"中国哲学书写范式反思暨纪念萧萐父先生诞辰九十周年学术研讨会"。会议邀请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黑龙江大学、台湾慈济大学、日本东北大学等相关高校学者近50人参会。本次会议有两大主题,一是缅怀萧萐父先生的学术、道德、文章;二是讨论中国哲学的书写范式和方法视野。萧萐父先生(1924-2008)是武汉大学中国哲学学科的奠基者,在中国文史哲学界以至海外学术界均享有盛誉。在中国哲学研究上,萧先生独树一帜,论证"明清启蒙思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