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工资集体协商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能够发挥规范劳动力市场,促进劳动力合理流动,维护劳动者权益,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缓解劳资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作用。在我国现行法律制度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流于形式,功能不能有效发挥。工资集体协商的过程是劳动者和企业追求各自利益最大化的一种博弈行为。可以运用博弈理论,明确劳动者和企业在工资集体协商中的地位,构建规范的协商机制,建立完善的工资分配共决机制。  相似文献   

2.
19世纪以来 ,西方国家相继出现过独裁专制型、经济保健型、支持帮助型和协同合作型等四种管理模式。人们往往认为 ,企业管理模式的演变更替和现代管理模式的产生主要是源于现代管理科学的兴起和发展。本文作者通过考察分析了与各种管理模式相关联的政治历史背景后指出 ,导致最近 2 0 0年来西方国家不同管理模式演变更替的深层次原因并不在于管理科学本身 ,而是由于随现代化大工业的发展而出现的劳资冲突、工会运动和社会政治民主化进程推动的作用。独裁专制型和经济保健型只能产生于政治民主化程度较低的社会中 ,而支持帮助型和协同合作型则只能是高度政治民主化社会的产物。今天 ,我国在大量引进国外先进科学技术的同时也必须引进先进的管理手段 ,但先进的管理手段必须依托于先进的管理模式 ,而先进的管理模式又必须建立在高度政治民主化的基础之上。因此要实现我国企业管理的现代化 ,就必须首先建立起高度的政治民主化。这是中国经济体系在加入WTO之后所面临的而又必须正视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3.
论美国文官制度的转型及其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早期美国政府选拔和任用官员制度--"政党分肥制"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随着工业化、商品经济和民主化的发展,政府规模日趋扩大,政府职能逐渐复杂多样,传统官员制度越来越不适应美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变化,不能承载政府职能扩张的要求,引起了统治秩序的混乱."功绩制"取代"政党分肥制",标志着美国现代文官制度的形成,对美国现代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由跨国公司主导的“订单式”生产,导致加工贸易企业“定价权”缺失,压缩了劳资利益协调的空间。基于“流水线”的标准化生产工艺创造性不足,劳资双方缺乏合作共赢点,雇佣合同短期化特征明显。原先适用的基于个体主张的“保底型”法律制度安排,无法满足劳工“增长型”利益诉求快速发展的需要,劳资冲突缺乏制度化的集体协商对话消解机制。必须加大户籍、社保等社会管理制度改革力度,消除人口迁移的制度性障碍,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加快推进加工贸易企业的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强化自有品牌培育,拓展劳资利益协调空间;同时,构建劳资集体协商平台,完善劳资利益协调机制,强化企业社会责任,以优化劳资利益分配格局,营造劳资合作氛围,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一个"80后"农民工,为收集企业违反新《劳动法》、侵犯农民工合法权益的证据,到一家服装企业卧底打工5个月,上演了一场劳资之间的"无间道"。他卧底维权的行动,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6.
"五反"运动之后,私营企业内出现了一些新的劳资矛盾,这既损害了劳资双方的合法权益,也不利于企业的正常生产和经营。因此,国家及时采取调整劳资纠纷的各项措施,如规定劳资两利的企业利润分配原则,确保企业合法盈利;积极引导劳资双方签订劳资合同;建立健全私营企业的工人监督组织;开展劳动竞赛等。这些措施为解决私营企业内的复杂劳资矛盾,理顺劳资关系起到了积极作用,从而使私营企业的生产经营得以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即将到来的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7.
非公企业劳资伦理在企业管理和劳资整合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当今经济社会出现大量企业伦理滑坡和劳资冲突现象的情况下,我们必须建立适应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和人性化的现代性非公企业劳资伦理精神和原则,通过各种形式和手段加强劳资伦理道德提升,以完成劳资整合的任务。  相似文献   

8.
劳资关系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重要关系之一。“五反”运动后,新民主主义劳资关系出现了新的矛盾,国家在新的矛盾的基础上对劳资关系进行及时调整,如推动成立以发展生产为中心的劳资协商会议,倡导签订劳资集体合同,保证企业获得合法盈利,确立体现“劳资两利”的企业利润分配原则等等。这些措施不仅将劳资关系纳入正常化,使之符合“劳资两利”的原则,而且使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生产和经营得以恢复和发展,为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和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对企业社会责任和劳动者权益含义的理解,从经济、法治、社会三位一体角度提出劳资和谐的重要意义.通过对几家单位的调研,了解引发劳动争议的现实原因和纠纷解决方式,从而探索劳资和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随着劳资关系的多样化、复杂化,新问题、新矛盾层出不穷。在这种情况下,研究和解决劳资关系中出现的新问题,调解劳资矛盾、和谐劳资关系,一方面能够稳定生产秩序、保障社会安全,另一方面也可以优化我国的投资环境,增强我国的综合竞争力。《劳动合同法》实施后,我国劳资关系紧张的状况得到缓解,但是仍然存在着问题,从政府、企业、员工三个方面处理劳资关系,提高劳资管理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11.
<正>人力资源工作者必须转变观念《劳动合同法》实施下,人力资源工作者要转变观念。企业的劳资冲突、企业的劳资互不信任这个问题弥漫在整个社会,中国人力资源管理有个先天性缺陷,它不是在法律规范的大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我们从来没有把劳资  相似文献   

12.
通过叙述企业人事劳资管理是企业管理当中的基础和关键。企业为了提高劳动人员的整体素质、合理配置企业人力资源以及保障劳动双方的权益,必须改善企业人事劳资管理的工作程序和方式。本文是从我国企业人事劳资管理工作的现状入手,为了提高企业人事劳资管理工作的水平,提出一些有效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企业文化产生于日本,形成理论在美国,但根在中国。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近代留学生企业家为了实现实业救国的理想和改变中国企业落后的局面,在引进西方科学管理思想的实践中,注意与中国的国情和企业的实际相结合,产生了东亚精神、海光精神、海王精神、美亚精神等一批颇有影响的企业文化。近代留学生企业家在企业文化探索中坚持以人为本、倡导劳资合作、注重制度建设、强调服务社会,取得了理想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果,有的即便与当今世界著名的"松下精神"、"丰田精神"、"IBM文化"相比,也毫不逊色。回顾近代先贤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探索,对今天的企业文化建设不无启示。  相似文献   

14.
劳资矛盾是非公企业党群关系背离的根源之一,分析劳资矛盾产生的内外因,对于解决非公企业党群关系背离具有现实性。辩证解读劳资和谐、劳资利益与非公企业党群关系,从而更深层次说明非公企业群众路线的重要性。建构和谐的非公企业党群关系,必须选择以群众路线作为根本路径取向,以维护和实现群众利益为主要内容,以实现劳资和谐为目标。  相似文献   

15.
关于立法决策民主化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主化是立法决幕的发展方向和必然趋势,也是一个不断探索的渐进过程。党的群众路线,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立法决策民主化的哲学基础。立法工作只有坚持走群众路线,努力实现立法决策主体、决策机制和决策内容的民主化,并以立法过程的公开化作为前提和保证,立法决策的民主化进程才能真正得以推进。  相似文献   

16.
运用上海大学社会学院收集的2012—2013年"中国社会发展与社会建设"全国6省市5745位城乡居民大型问卷调查数据,对于贫富、干群、劳资、民众与政府、阶层之间的五类社会冲突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城乡居民对于贫富冲突、干群冲突和劳资冲突的感知最为严重。为缓解或消除不同类型的社会冲突,作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缩小贫富差距;规范干部选拔管理机制;完善和强化工会的作用;健全利益诉求表达机制;正视阶层的差异性,通过合作、协商、妥协达成阶层利益的相对统一。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民主化进程 ,面临着复杂的社会环境。政治腐败、社会秩序、精神失落、行政行为扭曲、全球化趋势等倍受人民群众关注的问题的存在 ,对于政治民主化来说虽不是本体问题 ,但显然是“制肘”因素  相似文献   

18.
劳资管理是企业稳定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对企业劳资管理现状分析,阐述了劳资管理的意义与作用,同时就企业薪酬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在国民党官方的倡导下,"劳资合作"成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主流话语.可是,劳资之间对各自在合作中的地位认识不一,官商之间对劳资合作的责任分担分歧重重,出现了合作之声不绝于耳,合作行动难觅踪迹的局面.其原因在于,劳资两方虽然都有合作的主观愿望,但政府未能保持其劳资政策的持续性,也未能承担其社会责任,劳资合作的外部环境不佳;而同处帝国主义经济侵略之下的劳资双方都在为维持生存而奋斗,为谋求合作所作的让步太少.  相似文献   

20.
立足当前存在的劳资分配关系问题,从集体行动的视角,应用奥尔森等人的集体行动理论,剖析了企业利益集团形成的机理,探讨了工人集体议价制度缺失的诱因,并考察了发达国家的相关历史情况,指出利益集团的非"共容性"会增加社会协调成本和交易成本而使经济发展进入僵化阶段,并引致劳动报酬比重持续走低。因此有必要从建立开放的市场准入秩序、完善要素谈判制度、构建"共容性"利益集团等三方面着手,提高工人报酬比重,保持经济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