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借鉴许渊冲诗译"三美"理论为基本原则.就对联英译中"音、形、意"三美再现的翻译策略进行探究,提出在翻译过程中要以工对工,以偶对偶,意美为上,意在形先的翻译原则,从而使对联英译做到达意、求形和传神.  相似文献   

2.
对联是中华文化特有的语言艺术形式。而对联翻译,作为跨文化交际活动,涉及两种不同的语言,映射着两种迥异的文化。对联的特性决定了其翻译或是中华文化译介中最富挑战性、最难操持的技艺。因此,为达到译文最大限度地趋近于原文效果,译者可以大胆借鉴生态翻译学理论,基于"三维"转换,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保留对联的语义形式、文化意象、交际意图,以取得原文与译文的最佳等效。  相似文献   

3.
中华饮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少的中国菜名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将这些信息传递到目的语文化中去是翻译的重要使命。文章着重论述了中国菜名的文化性及将其传译到西方文化的后殖民意义,提出异化翻译是翻译中国菜名的最重要原则,此翻译策略能有效传播中华饮食文化,对发展中华饮食文化和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华饮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少的中国菜名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将这些信息传递到目的语文化中去是翻译的重要使命。文章着重论述了中国菜名的文化性及将其传译到西方文化的后殖民意义,提出异化翻译是翻译中国菜名的最重要原则,此翻译策略能有效传播中华饮食文化,对发展中华饮食文化和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黄灿 《宿州学院学报》2010,25(10):67-70
介绍了我国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所倡导的翻译原则"三美论",即"音美、意美、形美"。通过对许渊冲几首中国古代诗歌优秀译作的研究,分析了许渊冲在中国古代诗歌翻译过程中对"三美论"的具体运用,尤其是如何对"最重意美,音美次之,最后是形美"这一要求进行实际执行。提出"三美论"是许渊冲先生翻译观的精髓,是其进行诗歌翻译所仰仗的理论基础。"三美论"有助于将中国古代诗歌所具有的言简意赅、结构整齐和意境悠远等诸多特点原滋原味地呈现给西方读者。建议广大诗歌翻译爱好者把"三美论"作为翻译实践和译作欣赏的重要视角和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6.
从翻译的层次看唐诗意象翻译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均教授提出翻译可分为思维、语义和审美三个层次。思维层次是翻译的基础层次,语义层次是翻译的必要层次,审美层次则是文学翻译的最高层次。在人类思维活动具有同一性的前提下,唐诗意象的翻译原则需要同时考虑语义对等和审美功能对等。达到语义对等需针对诗歌意象种类的不同来决定是采用源语化翻译还是目的语化翻译。而通过了解唐诗艺术与其他艺术形式在美学特征上的互通性来感受唐诗创作中意象传达的感官美和情感美,有助于翻译过程中审美对等的实现。在翻译实践中采取适当方法,尽力在传播中华文化与译本的广泛接受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  相似文献   

7.
本次论坛是在我国"一带一路"战略和中华文化"走出去"背景下召开的,旨在推动国家对外交流和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为我国"一带一路"战略提供语言服务。许渊冲是我国中、英、法三语互译的翻译理论家和实践家,许渊冲翻译理论的形成标志着中国当代翻译理论的确立。许渊冲翻译与比较文化研究院的成立,为全面和深入地研究许渊冲翻译理论、发掘翻译理论的中国学术资源、推动中华文化海外传播提供学术平台以及对翻译中国学派的形成和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8.
“三美”原则自提出以来,一直被视为中国古典诗词的翻译标准。在翻译中国古典诗词时,首先要考虑“意美”,同时要兼顾“音美”和“形美”。《声声慢》是李清照后期的代表名作,笔调细腻,自然婉约,许渊冲应用“三美”原则,对《声声慢》进行了英译,其英译作品充分传达了原诗的“意美”、“音美”和“形美”。  相似文献   

9.
译语能够传递源语的声色之美、传神之美、形式之美与文体之美,这是翻译的最高境界。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学者们作了种种探索与研究,尽力促使译语与源语的对等。目前在我国流行的主要对等理论有形式对等、动态对等、功能对等与语用对等这四个主要原则。这些原则在语言翻译研究领域各自有其独特而重要的影响,但它们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把握好对等翻译理论与实践的运用是个值得我们不断关注与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中国近现代以来的文化发展为例,从文学翻译作品为中华文化注入新思想、推动文学和文化运动的发展、提升民族文化身份三方面阐述了文学翻译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从而证明翻译与文化紧密联系,跨文化语境下的文学翻译对一国的文化建构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旅游景点山水诗的英译艺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水诗是旅游景点介绍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中国山水诗具有立体感强、字少意多等语言特点,且语法结构随意性较大。将山水诗翻译成英文时,首先欣赏名家的翻译佳作,对正确处理诗歌译文的音美、意美和形美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此外,山水诗翻译中还应注意中西文化视觉的转换、思维不同所引起的语言差异等,同时,应具有一定的旅游专业知识,了解诗歌的渊源典故等,以更好地对外传播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12.
在当前日益迅速的全球化与文化融合的背景下,翻译工作者应本着尊重和保存各民族文化精神的原则,积极推动文化多样性与多元性发展。汉英翻译必须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对策性,在翻译策略上采取异化取向,这既是尊重和弘扬中华文化的有效手段,也是全球化语境下对汉英翻译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3.
鸠摩罗什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来自西域龟兹的佛教高僧,是中国佛教史上著名的翻译家、佛学家和教育家,是古代少数民族的杰出代表。十六个世纪以来,他的佛经翻译批评对中国佛教发展、对中华文化整体发展乃至世界文化交流都产生了巨大影响。鸠摩罗什通过翻译批评实践,不仅以一种新的范式复译了诸多佛典,产出了大量影响深远、脍炙人口的新译本,而且建立了通行几个世纪的一套译经新规范。因此,他也是一位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佛经翻译批评家。翻译批评家鸠摩罗什不但缘于丝绸之路,而且为丝绸之路之兴盛做出了重要贡献,对"一带一路"建设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季羡林是我国著名学者,而且是大翻译家,他对翻译事业十分关心,提出了许多独到而精辟的翻译理论和观点。季老高度评价了翻译在发展中华文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却也清醒地指出了我国翻译现状的诸多弊端,并对我国翻译事业的健康发展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翻译也是一种艰难的创造。鲁迅说:“翻译并不比随便的创作容易。”翻译难,诗歌的翻译更难。近几年来,翻译界出现了一派昌盛的局面,但有一些过去存在的问题仍然未得到较好的解决,如文学翻译的艺术美问题,这在诗歌翻译中尤为突出。 诗歌翻译是一门艺术,它有本身的美学原则。译诗的艺术美,包括形式美、声律美、情感美、意境美。这也是诗歌创作所应具备的几种素质。译诗如写诗,要满怀激情,进  相似文献   

16.
广告翻译应遵循美学原则:融"音"、"形"、"意"、"美"于一体的语言优化原则、受众的文化可接受性原则、情感传递原则。广告翻译是一种"美"的传递,应以受众为中心,从语言美学特征、文化交际功能和情感传递方式等方面灵活运用翻译策略,减少翻译中的美学失误。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许渊冲先生的文学翻译理论———美化之艺术,创优似竞赛的引入与解释,继而论述了许先生 的这一理论在其文学翻译作品、尤其是在《汉英对照唐诗三百首》中的体现。通过对阅读许译唐诗三百首的具体例 子的一些分析,阐述其翻译理论中的音美、意美、形美的内涵,中国古代诗歌汉译英的诗体论原则,翻译即“再创”的 观点,强调汉译英时重视“神似”,以及在翻译艺术风格上运用“从心所欲,不逾距”的规则等,表明许先生的理论在 中国文学翻译、中国文学以及让中国文学走向世界方面具有巨大的价值和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刘重德译诗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重德先生在译诗的实践中所遵循的“三美”(音美、形美、意美 )原则以及他所探索和倡导的关于现代诗翻译的“三同”的主张 ,对诗歌翻译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很值得我们做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齐鲁文化是中华文化一个最具代表性的符号,"齐鲁十二圣"则是齐鲁文化的代表。"齐鲁十二圣"文化元素的翻译要符合"中国文化中心观翻译策略"和"和谐翻译策略",这对于推广齐鲁文化、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红楼梦》对联中的象征意义,指出了象征意义翻译的必要性和翻译中存在的困难。针对不同对联中的象征意义,提出了几种不同的处理方法,并结合《红楼梦》两种英译本对对联中的象征意义翻译进行了赏析、评论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