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社会转型时期家庭结构变迁与功能弱化是流浪儿童产生的直接原因,返乡回家也是当前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的基本范式。但简单的返乡回家导致流浪儿童救助工作陷入流浪-救助-再流浪-再救助的困局。走出这一困局,要处理好政府与家庭之间在流浪儿童预防与救助工作上的责任承担,通过支持家庭的社会政策,增强家庭的儿童照顾功能,建立支持家庭的福利体系,以预防儿童流浪。同时,从家庭与流浪儿童的关系出发,提供分类化的家庭干预服务,推动流浪儿童的家庭融合。  相似文献   

2.
流浪儿童救助服务模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流浪儿童是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中日益受到社会关注的群体,流浪儿童救助服务也引起学术界的关注.然而,目前我国流浪儿童救助服务中,普遍存在儿童流失率较高的问题.针对儿童流失问题,在实地调查基础上用个案研究的方法,对目前流浪儿童救助服务中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模式进行分析,认为目前流浪儿童救助服务中儿童流失率高的主要原因,是问题视角下的救助服务模式的限制.这种模式注重流浪儿童的矫治服务和康复服务,忽略了流浪儿童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提出要改变目前流浪儿童救助服务的困境,应采用优势视角下的社会服务模式,开展多元化的流浪儿童服务.  相似文献   

3.
近十年来,我国流浪儿童救助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学术研究方面存在的参与主体单一、研究体系不健全、基础研究条件薄弱,以及救助实践方面存在的救助政策不健全、行政性救助色彩过浓、救助主体社会化低、区域性救助合作不强等问题严重影响其人性化、专业化与社会化发展。应对这一发展瓶颈,必须加快流浪儿童学术研究,构建独立的流浪儿童福利行政体系,构建与儿童福利制度相衔接的流浪儿童福利政策与服务体系,构建社会工作与民间组织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4.
许芸 《金陵瞭望》2006,(21):44-46
流浪未成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社会弱势群体,目前我国约有15万流落街头的流浪儿童。以流浪儿童救助中心为依托的机构救助模式已经成为我国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的主流模式,它对于流浪儿童的社会保护和支持发挥了重要作用。就南京市社会救助站而言,从2003年-2005年底,共救助了流浪未成年人2048人。但是,目前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的工作重点还主要集中在生活救助和安全保障方面,教育功能严重缺位,需要大力加强。  相似文献   

5.
新疆籍儿童流浪的直接原因包括安全教育缺乏、家庭监护、社会救助和国家保护不足。儿童在流浪生活中,深受负面教唆和诱导。为切实保障流浪儿童的受教育权和发展权,亟待解决教育救助机制缺失问题。因此,有必要设立专门的教育机构以承担起多项职能,包括提供替代性监护、基础教育及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6.
流浪儿童教育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浪儿童教育是流浪儿童社会化的基本途径,具有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尚没有形成完善的流浪儿童教育机制和保障,存在教育职能不清、教育功能不足等诸多问题。提出加强政策支持,从制度上明确救助机构的教育职能,建立流浪儿童特殊教育模式,加强师资培训和基础教育设施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城市流浪儿童救助方式转换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流浪儿童救助机制要取得长期有效的救助效果,必须从关注流浪儿童的根本需求出发,在保障流浪儿童的基本需求的基础上,结合其他相关政府部门与社会团体、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帮助。从个别到一般,逐步深入地解决城市流浪儿童问题,使救助机构的工作方式形成良性有效的循环,不管在预防流浪儿童出现阶段还是救助流浪儿童阶段都能够较好地协调、解决流浪儿童问题。  相似文献   

8.
我国流浪儿童的受义务教育权问题,无论是法律规定,还是社会实践都存在缺位。保障流浪儿童的受义务教育权是解决流浪儿童这一社会问题的关键。国家是保障流浪儿童受义务教育权的最终责任者。履行这一国家义务的最主要的形式就是立法、监督和资助。  相似文献   

9.
流浪儿童问题一直是社会焦点。流浪儿童的数量日趋增长,严重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安定和发展。流浪儿童的流浪成因有多方面因素,流浪儿童的救助也有其特殊性。只有根据流浪儿童的特殊性,创新救助方法,完善救助制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流浪儿童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物质生活的快速发展与丰富,计划生育政策的不断推进,“小公主”与“小王子”已经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从一定程度上确实能够感受到很多的儿童过着无人能及的幸福生活。但是反观另一方面,缺乏家庭和社会关爱的流浪乞讨儿童也在大规模的形成,这不仅影响了流浪乞讨儿童的健康成长与发展,也严重影响了社会和谐的实现。关注流浪乞讨儿童,为其构建完善的关爱系统是相关工作机构的工作之重,同时也是社会各界人士的殷切期望。  相似文献   

11.
生产的社会化必然带来生产主体的再社会化问题。再社会化是帮助下岗职工重新择业的必由之路。政府,就业服务管理体系、社区、家庭和大众传播媒介等因素构成对下岗职工再社会化的支持功能系统。下岗职工择业观念的更新、就业能力的增强、社会角色的转换,是下岗职工再社会化的基本内容及其所要达成的主要目标。我们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将以人为本作为下岗职工就业再社会化的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12.
监狱行刑社会化过程实际上是罪犯由监狱走向社会的一个过渡阶段,是罪犯顺利回归社会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刑罚权运作的一种理念和模式,监狱行刑社会化是刑罚发展的必然结果。我国在监狱行刑社会化方面存在着监狱等级和分类不科学 行刑模式单一、假释适用率偏低 教育改造手段简单、粗放,科学化不足等诸多问题。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监狱行刑社会化制度,需要完善罪犯调查分类制度,建立警戒程度不等的监狱 创建行刑累进处遇制度,扩大假释适用 完善教育改造手段等。  相似文献   

13.
从社会排斥到融入——对民工社会融合研究范式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民工的社会融人问题,国内学者多倾向于“同化论”,强调外来人员对当地主流文化的认同,对原有的社会文化传统和习。臻的抛弃。民工的社会融合过程是一个以城市居民为参照群体的再社会化、市民化的过程。文章认为功能主义范式的“同化论”所假设的开放的社会条件并不存在,社会排斥与对外来人员的歧视普遍存在,使得冲突论的视角对研究民工等外来人员的社会融合更有解释力。  相似文献   

14.
荀子的社会化思想与西方社会化理论有共同性,也有差异性:二者都重视社会环境以及同辈群体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但二者社会化思想的出发点存在着明显差异。荀子社会化思想是从社会整体视角来展开的,西方社会化理论的研究则是在个体论的视角指导下进行的。  相似文献   

15.
儿童不应该有好坏之分,只有社会化程度的高低。什么是个体社会化,怎样让每个人都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达到人尽其才,是每个教育者和家长十分关心的问题。社会角色适应是人的社会化的核心。教育者有针对性地向受教育者提出恰当角色期待并引起受教育者对角色期待的强烈认同感,同时创造条件,促使其社会角色内化,是促进儿童社会化的捷径。  相似文献   

16.
农村移民子女的初始社会化,决定着他们和他们的家庭在城市持续的生存和发展能力.儿童时期进入城市,是他们开始初始社会化的最佳时期.为此,农村移民家庭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城市教育体制还需进一步改革.帮助农村移民子女完成初始社会化,这不仅对个人、对整个社会的发展都很重要.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社会化是指青少年成长并逐步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从青少年社会化的环境、社会化过程中所需要积累的资本和所需要发展的社会心理三个方面,讨论了军事体育对于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影响,阐述了军事体育对青少年社会化的社会教育意义。军事体育对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包括个人、组织和社会三个不同层次的社会化环境都有较大的积极影响;通过参加军事体育活动,青少年可以获得各种形式存在的有用资本;与此同时,军事体育活动还可以帮助他们形成一些重要的社会心理机制,有助于他们今后的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8.
社会学所讲的社会化是一个人内化社会价值标准、学习角色技能、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因为大学新生需要完成由学习主导的高中生角色向具有高度自我管理自由的大学生角色转变。文章从预期社会化的角度来看大学新生的角色转变,其中存在着诸多可能是误区,通过对照这些误区的社会学分析,回归到大学新生的社会化过程中,力图避免种种误区和困惑,在此基础上,将与其社会化之于大学新生的价值现实化,正面探讨了如何促进大学新生按照预期社会化的目标自我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社会工作者不断介入退役军人安置工作,并表现出了较强的能力和素质,但其专业核心能力仍然有待进一步提升。根据社会工作者“价值—知识—技术”三位一体的能力框架,退役军人安置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核心能力表现在价值层面应坚持政治正确的立场以及优势为本和尊崇军人的理念;在知识层面应掌握社会适应的理论、职业发展和辅导的知识、退役军人安置的政策;在技术层面应掌握压力管理技巧、职业辅导技巧、社会动员技巧和再社会化技巧。需要通过专业教育、职业训练、政策规划保障来提升退役军人安置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核心能力。  相似文献   

20.
刑罚对犯罪人的功能是刑罚功能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界关于刑罚之于犯罪人功能的探讨观点众多,但均未指出作用实质。从绝大多数犯罪人从社会中来又回到社会中去的逻辑思考,刑罚应完成对犯罪人再社会化的使命,包括剥夺与限制、个别威慑、教育改造、个别鉴别和鼓励等"功能"只是实现对犯罪人再社会化的具体方式而已。因此,将刑罚对犯罪人的功能定位为惩罚与再社会化,既非常必要,也更为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