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城市建设的重心一直在中心城区。世博会后,城市建设的重心必将逐步转移至城郊地区。同时,上海已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只有统筹城郊发展,加快郊区建设步伐,才能在新起点上实现新飞跃。“十二五”时期上海城市建设方针应是“郊区为主,聚焦新城;生态优先,宜居为重;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聚焦综合性新城、农村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的投资建设。  相似文献   

2.
长株潭城市群低碳管理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海 《城市观察》2010,(2):130-136
低碳城市建设涵盖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绿色能源、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等多个层面,其建设理念与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高度吻合,湖南应充,分利用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这一契机和平台,明确发展规划、完善法律规章、配套政策措施、创新体制机制、优化发展氛围,从而完善低碳管理体系,梯度有序构建低碳城市。  相似文献   

3.
过去一百年,是汽车工业与城市化浪潮迅速发展的时期。城市的扩张、居住的城郊化带来巨大的汽车需求,推动了汽车工业的发展,而汽车的使用改变了传统的交通模式,也使城郊得以更自由地拓展。当前,上海城市中心区域呈现倍增扩大趋势,城市化地区迅速向郊区展开。在这些地区,生活质量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变化,使部分走上富裕之路的农民进入了汽车私人消费阶段,这正是汽车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进步相结合的表现。基于此,2004年8月,上海市嘉定区政府、上海社会科学院等联合主办了首届“嘉定汽车论坛”,围绕“汽车与城市化”的主题,深入探讨了汽车与城市交通、城市环境、城市规划、城市生活、城市文化等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姜爱林  任志儒 《城市》2007,(2):20-23
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是在"数字城市"迅速建设与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新型城市管理模式,是城市管理工作的新突破.网格化城市不仅是现代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领域的集中应用,而且为城市管理理念提供了新的范式.  相似文献   

5.
长株潭生态城市群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万涛 《城市》2009,(1):21-24
城市群是高级有机体.生态城市群是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目标。长株潭生态城市群.包含城市群和生态文明两个意思。新型城市化、新型工业化是建设长株潭生态城市群的重要途径.同时也使城市群与生态文明得到发展.但是要最终实现生态文明.还必须建立健全的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6.
城郊“农民农”的生存现状、突出矛盾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的发展推动了我国农村劳动力在空间上的转移。越来越多的"农民农"来到经济发达地区的城郊从事农业生产,填补了当地居民由于"农转非"而形成的农业劳动力缺口。"农民农"为城郊的农村经济发展、农产品供应和农村市场的活跃贡献甚大,但他们在生产和生活中面临着许多突出问题,同时也对城郊农村的社会治理与农业发展带来了挑战。因此,亟须创新管理与服务模式,切实解决"农民农"的生产性、生活性与管理性矛盾,从而确保城市农产品食品安全、生态环境安全、社会秩序稳定。  相似文献   

7.
臧学英  王坤岩 《城市》2014,(10):14-19
正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新时期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国家战略,对于实现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以及落实新型城镇化战略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京津冀区域内城市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有目的地选择和培育若干新的经济增长点,将有利于缓解中心城市的增长压力,有利于推动落后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从而实现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目标。笔者运用科学的指标体系和分析方法,对京津冀若干城市潜在增长能力进行了现实考察,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京津冀区  相似文献   

8.
城市包括城区、城郊和城郊附近的农村,其中的城郊地带作为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和城乡经济交流的重要渠道,在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正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如何合理引导和有序推进城郊建设进程,提高土地的整体利用水平,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是当前城郊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王景全 《城市》2013,(5):31-36
宜居是21世纪新的城市观。建设宜居城市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提升城市发展质量的重要路径,是新型城镇化的基本内涵。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中原经济区走城乡统筹、社会和谐、生态宜居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建设集约紧凑、生态宜居、富有特色的现代化城市。宜居理念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城镇化由量的扩  相似文献   

10.
轨道交通时代,为广州郊区化的发展带来了契机与动力,以地铁交通为导向,以站点为核心,建立郊区型综合体成为了郊区发展建设的新模式。通过对土地的混合利用和立体开发,将城市的多种职能整合在一起,而与城市交通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统一体。这种建筑空间与城市交通空间的整合形成的城市综合体,不但改善了人们出行环境,而且增强了城市的活力,促进了城市、建筑、交通的综合发展。可以说,这种“地铁+城市综合体”模式是增进城郊联系,促进郊区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石森昌 《城市》2014,(4):50-53
正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1.27%,城镇常住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标志着我国开始由乡村中国向城市中国转变,我国的城镇化进入新的阶段。党的十八大对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明确提出提高城镇化质量的要求。城镇化质量包括城镇自身的发展质量、城镇化推进的效率和城乡协调发展程度3个方面。城市内部区县经济协调发展是构成城市发展质量的主要内容之一。推进城市内部区县经  相似文献   

12.
《城市》1992,(1)
小城镇发展动力问题是小城镇研究的重要内容。城镇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基础不同,其发展的动力各有特点。一般说来,小城镇发展的动力主要有:国家大中型工程项目建设的布点,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等。大城市郊区的小城镇(以下简称城郊小城镇)作为小城镇的一种特殊类型,既受到一般小城镇发展动力的作用,又具有其自身特点的动力机制。一、城与郊协调发展是城郊小城镇发展  相似文献   

13.
孟召将 《城市观察》2012,(2):138-146
建设生态城市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基于区位优势、功能特征等因素拓展城郊农业功能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政策支持为城郊农业功能的拓展提供了资源和空间。在深入理解功能拓展现实需求和合理确定拓展投入思路基础上,设计合理的投入机制是提高农业功能拓展绩效的保障。从化模式成功经验的借鉴意义在于:灵活使用多种手段激励多元化投入主体,形成不同农业功能联合生产、三次产业协同发展、城乡生态共享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洪亘伟 《城市》2008,(5):36-40
一、城市与农村 城市与农村是人类两大聚居模式.共同构成了人类生存环境的核心。农村是城市建设发展的基础.为城市发展提供充足的食物供给和人力资源:城市是农村发展的推动力.为农村提供良好的技术和市场支持。  相似文献   

15.
城市物流共同配送模式与系统架构设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娟  韩永生  刘彦平 《城市观察》2013,26(4):109-116
近年来,随着物流配送行业业态的不断进化和发展,配送方式和效率与城市规划之间的矛盾已成为城市物流发展的主要问题。随着电子商务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间配送方式的转变也成为一种必然。共同配送模式作为一种高效率的配送模式因此应运而生。本文对区域城市物流的共同配送模式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并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共同配送模式,同时在共同配送系统的设计上又提出了一种新的设计步骤。  相似文献   

16.
段华明 《城市观察》2010,(2):158-173
城市是自然灾害与人为灾害的巨大承载体,城市兴衰存亡与城市灾害息息相关。城市不同发展阶段使城市灾害有不同表现形式和特点,其趋势是危害越来越大,同时城市发展对城市灾害又有着缩小效应。  相似文献   

17.
吴静雯  严杰  康敬 《城市》2015,(3):62-65
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指出,新型城镇化的关键在于城乡互补发展,而不是城市优先发展的城镇化,不能把农村都变为城市。天津市于2013年开始用4年时间开展的结对帮扶500个困难村工作,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是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金秋茶坊     
《老年人》2002,(10)
湖南省城市发展目标让人惊喜据《湖南日报》报道:到2005年,湖南省城镇人口将达到2500万人,城市化水平将达到36%,其中长株潭城市化水平将达到50%。到2010年,估计全省城镇人口达到4250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50%左右。那时,长株潭城市化水平将达到60%,初步形成现代化的都市连绵区,长沙将成为中国中部地区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点评:城市化是现代化的必然结果。有计划的城市化,既可逐步转移农村人口,又能促进城镇稳步发展,符合中国国情。我国钢琴产销量世界第一据《光明日报》报道,我国现已成为世界头…  相似文献   

19.
黄安心 《城市观察》2016,(3):115-128
新型社区一方面是城市化发展的产物,另一方面又是城市化发展的洼地。新型社区既有传统农村社区的特征,又不断生长着城市社区的特征,在这样的社区构建和创新社区治理模式,需要有独特的角度和方式。首先采用文献法、经验总结法和抽象法,对新型社区相关范畴及国内外治理模式类型、国内城市社区治理实现模式等进行了分析梳理。然后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指出了新型社区存在的认识问题和征地拆迁、社区管理服务、物业管理及文化建设四个现实问题。最后指出了广州市新型社区治理模式创新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0.
对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承良  曾菊新 《城市》2008,(10):13-18
党中央、国务院继在“十一五”规划中作出中部崛起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决策后,又将“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落户在中部两大城市密集区——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这对武汉城市圈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