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现代化背景下,以土家族为主体的景阳河社区在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宗教信仰等方面都经历了和正在经历着不同程度的变迁.变迁并不是传统文化及其内涵的全部丧失,而是传统因素和现代因素互渗,整合和文化重构.  相似文献   

2.
制度变迁理论与中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制度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是制度变迁理论的两种模型。两种制度变迁既是对立的,又是互相补充的。中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经历了由政权组织形式向合作经济组织形式转变的曲折过程。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诱致性制度变迁的动力不足,行政色彩过浓。只有重新进行资产组合、运行方式、利益机制等方面的制度设计,才能确保中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规范运行。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化背景下,以罗布人为主体的塔里木乡在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等方面都经历了和正在经历着不同程度的变迁。变迁结果启示:有着悠久传统文化的民族社区,最好的发展模式就是努力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更好更快地融入时代文化主流。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经历了由诱致性变迁向强制性变迁的转变。早期流转制度的发展与乡镇企业发展相协调,因村集体响应获利机会导致了流转制度的诱致性变迁,但其存在内部规则难以外化、制度滞后及制度供应不足等问题,危害了国家经济安全和农民权益。随着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单一的诱致性制度变迁已无法满足土地制度改革的需要,政府主导的流转制度强制性变迁作用日益凸显。影响流转制度强制性变迁的因素主要有政府利益偏好、土地要素价格扭曲、充分的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土地供求矛盾等。  相似文献   

5.
中国老龄法的变迁经历了以"孝道入法"的古代中国老龄法、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近代中国老龄法和专门化、全面化的新中国老龄法三个历史发展阶段。其变迁特点体现在老龄立法理念的嬗变、老龄法体系的结构转型和老龄法内容的扩充等方面。此外,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和文化因素共同对中国老龄法的变迁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
人类社会经济形态经历了前工业经济、工业经济,并正向信息化经济变迁,这种变迁也使教师经历了兼职人员、职业教师和专业教师三种不同身份演变.教师身份的演变使教师教育由自然养成方式发展为封闭式师范教育,进而发展为以大学为主体的职前-职后一体化教师教育.我国在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期内将处于以信息化经济为发展方向的前工业经济、工业经济和信息化经济并存交融时期,因此,教师教育的走向也具有较强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7.
资本公积科目的核算内容在我国会计准则中经历了数次变迁,每一次变迁都是为了适应当时的实务环境,而每一次变迁都或多或少地偏离了它初始的概念本质。在这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会计科目作为企业经济内容的分类标准和财务分析的横向比较标准,它的变迁应当日益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并且更尊重其概念本质。  相似文献   

8.
经济生活与社会文化变迁--对云南坎村彝族的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实地调查材料,对云南一个彝族社区在20世纪所经历的社会经济变迁进行了描述与分析.文章认为,只有将少数民族所经历的变迁放在中国社会变迁的背景下考察,才能理解其深刻性.由国家实施的计划变迁仍然是今后少数民族社会变迁的主要形式,是否充分考虑地方传统,是否关注变迁主体的态度,是否调动变迁主体自觉参与变迁过程,是今后计划变迁能否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西北地区经济增长经历了巨大的结构变迁,同时结构变迁也深刻影响了西北地区经济的发展.本文运用实证的方法分析了西北地区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指出西北地区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西北地区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揭示中国经济制度变迁及其经济增长的动力特征,采用理论思辨分析方法,将经济制度定义为内在规定了经济活动的激励水平和交易成本的规则体系。认为任何一种经济制度都存在内在缺陷,从而导致经济制度的衰退,不利于经济增长。为了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就必然要进行制度变迁。中国50多年来经历了从资本分散化到集中化,再由集中化到分散化两次经济制度变迁,这两次制度变迁的激励方式与水平、交易成本的形式都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领域经历了并还在经历着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轨。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和生产关系、所有制的调整,宁波市农村社会阶层发生了根本而又深刻的变迁,这种变迁影响了农村的政治发展尤其是政治参与。一方面社会阶层的变化给农民政治参与带来了复杂的影响,另一方面,农民政治参与在一定程度上又影响着社会阶层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近百年以来,中国的传统民俗经历了一个遗产化过程。以佛山“行通济”民俗为例,在文化、经济、社会的变迁和转型过程中,其文化内涵经历了从求子到求财到慈善的变化,其文化价值则经历了从俗例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到公共文化产品再到城市文化名片的变迁。民俗的遗产化实践实际上是一个适应时代变迁的文化意义生产和共享的过程。当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应正视这一持续进行的遗产化实践进程,不断对非遗进行适应时代发展的意义生产和共享,方能使其得到可持续的活态传承。  相似文献   

13.
吐鲁番自清朝统一新疆以来逐渐形成满人、汉人、蒙古人与回民等人群与维吾尔人杂居的社会格局,随之带来以信仰为核心的文化生态格局的变迁。吐鲁番非伊斯兰信仰的处所有官府坛庙和佛寺道观,其中尤以佛寺道观庙宇成为民间信仰的社会空间。吐鲁番佛寺道观庙宇建构了信仰活动和社会经济活动的桥梁,其从清代至民国前期经历了兴衰起伏的历史变迁。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变迁大体经历了“寻利”、“寻权”和放权三个阶段 ,正朝着一个理性、正确的方向发展 ,但还是远远落后于经济与社会体制的变迁。新时期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创新的基本走向将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分权。  相似文献   

15.
近代西北地区。无论雏吾尔、回族等伊斯兰教系统,还是蒙古、藏、土等佛教系统,均经历了急剧的组织演化和制度变迁。虽然各民族的力量并不均衡,社会要求不尽相同。但在近代经济、文化力量的推动下,社会组织和制度的统一性明显提高了。我们看到近代化的力量具有空前的整合能力。  相似文献   

16.
城镇居民休闲消费变迁经历了简朴型、粗放型和集约型三个发展阶段,影响其变迁的主要因素有经济发展水平、恩格尔系数、城镇居民收入和闲暇时间等。剖析其变迁因素,对新常态下构建休闲消费适度有限增长模式、建立合理的休假制度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后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县域经济发展有明显的阶段性规律,结合经济制度的阶段性变迁,分析县域经济发展的阶段性以及现阶段县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当代我国县域经济发展主导因素大致经历了资源主导、区位主导、政策主导和市场主导4个阶段的嬗变。从县域内主要经济贡献主体看,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经历了计划经济时期公社集体和国有企业为主体、改革开放初期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家庭和乡镇企业为主体、市场经济探索建立时期多种经济主体共同发展、市场经济体制时期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等几个阶段。当前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内生发展与外生发展的统一、要素多元化与主体多元化的统一、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的统一、县域相对独立与区域联动发展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变迁是传统文化在新形势下得以保留和发展的重要途径。社会在发展,产生和滋养文化的大环境在发生变化,传统文化本身要存在和发展就必须适应这种社会变迁。变迁也是阻断民族传统文化衰退的重要途径和促成其繁荣的前提。在现代化背景下,以藏族为主体的甘肃大河坝社区的传统文化在物质、行为、精神三个层次上都在经历和正在经历着上述不同程度的变迁。  相似文献   

19.
文化变迁一直是文化人类学工作者对族群的发展最为关注的一个问题。变迁并不是传统文化及其内涵的全部丧失,而是传统文化的互渗、整合和重构。我们以重庆市秀山县民族村为例,在现代化背景下,族群的物质民俗、社会民俗、观念民俗、游艺民俗等都经历了或正在经历着不同程度的变迁。通过理性的考察,我们认为,根据社区的具体特点和民俗文化本身的特质,对之善加保护,应是重庆少数民族社区民俗文化保护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党的政治口号的变迁,经历了建国初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四个阶段,反映了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社会生活的变化,体现出不同时期的时代特征。这种变迁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它所经历的正确、失误和演进是与党对形势和任务的认识相联系的,是在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持续的探索中进行的,遵循着逻辑与历史相一致的变迁方向,这种变迁反映了党的执政能力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