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找读法阅读,是阅读的一种方法。它是一种建立在一定阅读目的基础上的阅读法。它对扩大学生的阅读能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鉴赏水平和阅读理解能力大有帮助。  相似文献   

2.
小说评点对文学批评来说具有全面性、多面性、细致性的特点,具有辅助阅读小说的功能和独立的文本价值,可以促进小说的传播。目前,明清小说评点显然还没有得到认真的对待和研究,所以明清小说评点的研究还留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3.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阅读评价要综合“考察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学生阅读方法的直接获取必然来自于语文课堂教学第一线。作为语文教学工作者,如何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使学生认知和培养多种阅读方法尤为重要。我教学《藤野先生》,就是运用了多种串讲法,从而对学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文章提出以下命题:明清小说的命脉在于心性;《水浒传》与《红楼梦》最充分地体现了这种心性的精神;《西游记》是明清小说心性意识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一环;明清小说中的情、欲作为小说心性的展开,其状况与心性有着内在的关联。文章揭示了心性之为明清小说命脉的内在根据,同时阐述了心性在明清小说中的演变和展开。   相似文献   

5.
在总结多年大学英语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作者针对多数学生英语阅读中存在的问题,按照不同阅读目标详细论述了略读法、寻读法等英文快速阅读的主要方法和技巧,重点强调了阅读材料选择和捕捉关联词的重要性。以培养学生准确获取关键信息、抓住文章中心思想的综合概括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  相似文献   

6.
明朝中叶,商品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广大的市民阶层,白话小说以其丰富的题材和通俗易懂适应了他们的要求.由于大批文人和小说理论家参与到小说的创作和对小说的评论之中,使明清小说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生动描摹世态的功能,明清小说的整体水平获得了逐步的提高和完善,最终完成了从"小道"到"文学之最上乘"的经典化历程并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析阿尔都塞的"症候阅读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阿尔都塞哲学中出彩的观点应该是源生于拉康的症候阅读法。他明确地反对了旧反映论中的“无罪”直读观,在消除神目主义的基础上提出了非直观的深层阅读模式,即症候阅读法。阿尔都塞要求在阅读中穿透有形文字,读出空白读出失语,从而真正把握作者写作文木的深层理论问题式。这一立论,由阿尔都塞运用于对马克思《资本论》的解读之中。  相似文献   

8.
“文化视野中的中国古代小说”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1年10月在四川省内江师范学院召开了由内江师范学院、《明清小说研究》杂志社、中国古代小说网主办的"文化视野中的中国古代小说"国际学术研讨会。讨论议题包括古代小说文化研究,小说名著研究,小说史研究,小说创作观念、文献及作家生平研究,以及古代小说研究状况之研究等。  相似文献   

9.
金圣叹"文法"论的核心是用文章之法评点《水浒传》。文章之法源自古代的章句之学,至宋明成熟,与时文之法互相影响,评点的批评形式至宋代真正形成。在明代,时文评点兴盛,形成评点一切文体的风气。金圣叹以"文法"评点《水浒传》具有特定时代的必然性。同时,明清小说作者的科举经历、明清小说结构对八股文法的借鉴也使金圣叹的"文法"评点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明清小说多采用全知叙事模式,这一模式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从小说传统来看,仍受"说书"的影响;从创作主体来看,和大多数作者的创作思想相一致;从接受主体的角度来看,得到读者对象的认同。这种模式既有其优长,也有缺陷,关键在于作者如何运用。古代小说中少有的其它叙事模式,孕育了向现代小说转变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从明代后期开始,文人参与通俗小说创作,将其所熟悉的文章理念和写法融进小说,使通俗小说尤其是文人小说在理论建构、创作方法和鉴赏方式上都呈现浓厚的文章色彩,通俗小说出现文章化的发展态势。文章化促进了清代前中期"文章体"小说的形成,具体而言,小说理论建构的文章化奠定了"文章体"小说的理论基础,小说创作方法的文章化塑造了"文章体"小说的样式,小说鉴赏方式的文章化促进了"文章体"小说的传播。"文章体"小说的形成是明末清初通俗小说文章化的必然结果,代表了雅化小说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12.
明清小说在对发生于某一重要城市中的故事情节展开细致描绘时,经常会有另一重要城市的空间叙事与之对应和参照,从而形成彼此关联、相互映照的"双城叙事"现象。明清小说中多有此类"双城记",并形成了轮替演进、前后接续的序列。特择取三个阶段的六组"双城"即明代至清中期的汴梁与杭州、北京与南京、苏州与扬州,晚清的扬州与上海、上海与广州,清末民初的北京与上海为主要对象,分析"双城记"的主要意涵与表现形态,进而将之视为整体,从归类视角、文学走廊和演进机制的角度探究其形成机理,最后就文学史之演进、小说地图之建构、古今文学之嬗变、中外文学史之互鉴等方面揭示其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13.
2008年江苏省明清小说研究会会员代表大会暨明清小说学术研讨会于6月13日至15日在徐州工程学院召开。会议期间,来自全省的专家、学者在会上进行了交流发言,就明清小说与地域文化、作家作品、小说理论等内容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4.
<呐喊><彷徨>叙事谋略深受传统文学的影响,而又将其完全化进富于艺术个性的独立创造之中.鲁迅小说的浓烈诗情吸取了唐代传奇的滋养;鲁迅小说的复调结构受到明清小说的启发但都已大不同于唐传奇与明清小说.受晚清新小说的启迪,鲁迅探讨了作家主体进入作品的形式,创造了讲演式、辩论式等多种叙事体式,在作品中展开心灵的呼告或灵魂的自我对话,强化了"灵魂的深"的开掘,远远超越了新小说作家自我化身人物仅仅为宣扬政见的粗糙格局.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文学创作空前繁荣,小说创作尤呈现出喜人景象。如果说,我国小说发展有三个高潮的话,那么除明清小说和“五四”时期小说外,就属当今所谓新时期小说了,而小说研究也伴随着创作的繁荣呈现出百花齐故,百家争鸣,推陈出新,前所未有的喜人景观。二三十年代,我国小说艺术研究还十  相似文献   

16.
“2 0 0 0年”到底是读作“二零零零年”还是读作“两千年”?这要从数的读法和句子结构、语法词类等方面来分析。为了准确地使用语言 ,在新千年中应规范年月日时间的读法  相似文献   

17.
明清小说在设置人物或编织情节时,常常像作对联一样,"一联""一联"地让不同的叙事单元两两相对地组织起来。这种对联思维直观地体现在"回目对联""章回尾联"和"章回插联"等三种不同类型对联的安置和运用上,成为小说构思的一个有机构成部分;但在设置人物、编织情节时,明清小说有时又脱略对联的外在形式,把不同的叙事单元像作对联一样两两相应地组织起来。  相似文献   

18.
刘震云的小说《一句顶一万句》反映了千百年来被人忽视的"中国式孤独",文章试图通过作家的创作个性以及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特点总结出刘震云笔下"中国式孤独"的基本内涵。结合小说文本分析"中国式孤独"的文本表现、形成原因和研究意义,以期对国民精神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明清小说评点动辄攀援经史是文学批评史上的一种重要现象,是对传统推源溯流法的继承,具有时代情景性和复杂性.攀援对象大体可以分为四类:史书、经书、佛道、诗文.在取法攀援对象的基础上,形成了明清小说关于叙事、义旨、笔法以及文采的认识.同样,也形成了真与实、通俗与教诲、补史与稗官的小说观念.  相似文献   

20.
用巴赫金的狂欢诗学来审视明清时期的小说,明代由于哲学领域中心学平民化和通俗化的影响,小说叙事的狂欢化是这一时期文学作品的基本品格。从分析《水浒传》、《金瓶梅》、《红楼梦》等几部作品入手,揭示了文学狂欢化的演进过程。明清小说叙事渐渐摆脱历史理性的约束,通过作家思维的狂欢化、小说体裁的狂欢、作品世界的狂欢,把小说叙事推向了古典文学的巅峰。借助狂欢化诗学,找到了另一个重新审视明清小说叙事的独特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