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层民主:从政治形态到生活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主本质上是一种生活方式。当前中国的基层民主更多的是以政治的形态出现而不是以生活方式的形态出现。我们在民主化的过程中,应该逐步树立起民主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观念,通过一系列政治民主实践,逐步实现民主由少数精英的理念进入大众日常生活,成为人们所习惯的日常生活方式,这样的民主才是真正不可逆转的。  相似文献   

2.
从公羊学看儒家政治伦理的尴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羊家独尊《春秋》。以蒋庆先生为代表的"大陆新儒家"继以公羊学为颂扬对象,尽力发掘公羊学的思想资源。公羊学其实非但无助于现代民主政治的建设,而且是历代专制主义统治的根源。公羊学将政治神学化和将孔子奉为素王的做法,虽有以道压势的主观意图,但在道统与政统的复杂关系中却又只能沦为王朝政治的婢女。  相似文献   

3.
政治与伦理密不可分,在政治生活中需要伦理价值对政治生活进行规范.在转型期的中国,各种伦理价值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文章从政治伦理的概念出发,具体阐述了中国政治伦理的变迁,强调了当前构建中国新型政治伦理的必要性,以及提出了如何构建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4.
家具与人们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家具是人们生活方式的一种反映.从我国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生活方式的变迁与家具品类、功能形态的关联可以看出,社会物质丰裕程度和文明程度愈高,家具的品类、功能形态也愈加丰富多彩;同时,生活方式的演进也将成为家具创新设计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5.
迄今为止的大多数伦理学说对伦理生活的框设均失之于狭隘 ,因而对于公民的教育作用都是极其有限的。 2 1世纪的生活伦理要求彻底改变传统的伦理教育方式 ,代之以与生活伦理相适应的全新教育方式 ,即采用交往互动、对话协商、求同存异、自我完善的方式  相似文献   

6.
媒介变迁对于所传播的内容会造成巨大的影响,而媒介融合式的变迁更是以裂变的能量级影响着文学的生产、传播与接受的整个过程,文学的整体形态尤其是小说形态也因此不断发生着变迁。截取从"话本小说"到"网络小说"等小说发展过程中的几个横断面,剖析小说变迁背后所渗透的媒介逻辑,可以发现这种变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对小茅坡营苗族社区调查资料的理论分析发现,苗族农民外出打工,一方面有助于改变苗族家庭生活的封闭心理和提高异质性程度,另一方面带来了家庭成员情感关系的微妙变化和权威结构的逐步转换.这一变化,预示着苗区现代性的增长.  相似文献   

8.
政治与行政的关联与公共管理伦理维度的开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利哲学的展开必然要求采用现代民主政体,因为只有它能使公民平等的政治权利和道德人格得到制度化实现。政治国家及其意志的执行者———公共行政机构的工作都是为了使民主政体和宪法运行顺畅。民主政体塑造了现代社会的公共伦理关系,其公共伦理价值对公共管理活动产生了实质性的规范力量,并使其实现公共正义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9.
由法律与伦理的一般关系分析入手 ,考察了法律发展与伦理类型的有机联系 ,引申出中国法制现代化与伦理变迁的互动关系 ,得出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实现依赖于传统宗法伦理向现代契约伦理转型的结论。最后 ,着重从法制现代化的价值目标、运作环境和实施效益三个层面阐明了当代中国法制现代化与建构契约伦理的高度一致  相似文献   

10.
从历史哲学的角度,伦理学理论的形态分为伦理形态、道德形态和伦理-道德形态三种。通过伦理-道德形态及其特征、境遇伦理与其关联性、境遇伦理与相关伦理学理论之形态比较,说明境遇伦理具备伦理-道德形态的特征,以便为人们把握境遇伦理从而更好地在现实生活中进行道德选择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巴哈伊教义的普世伦理观与“底线伦理”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普世宗教巴哈伊教的基本教义和以<全球伦理--世界宗教议会宣言>等为代表的"底线伦理"都是对人类意识中存在的普世伦理这个人类未完成的谋划的解读,将巴哈伊教自上而下的高级伦理与<宣言>自下而上的"底线伦理"进行比较,可以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反映出<宣言>及"底线伦理"的合理性和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代,克隆技术、器官移植、人工生殖技术等高新生物技术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安乐死等医学现象也屡见不鲜,在人类社会还没有全面、理智地分析其利弊,没有建立一系列相应的社会调适机制的时候,它已经闯入并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引起了人们关于生命伦理的深深思索。   相似文献   

13.
功利主义对医学生命伦理的功利计算具有模糊性、片面性、反伦理和定位错误等特点.直觉主义对医学生命伦理的操作具有非现实性.两者都是形而上学思维,两者的前提是未经证实的.实践思维方式是唯一从根本上和总体上科学看待医学生命伦理的方法,是科学前提.它揭示出医学生命伦理中的生命选择困境是人的一种特殊的或然的无奈的处境,不是正常方法可以解决的,只能是从人的生命的内在价值角度去理解、宽容和体验.  相似文献   

14.
孔子追求“德治”,他将传说中的尧舜时代描述成“天下为公”的“大同”时代,并以此作为德治的理想境界.孔子深知最违背德治的事莫过于发动战争.因此,孔子反对一切战争.然而,孔子所处的是一个大动荡的历史时期,在这样一个“礼崩乐坏”的时期,列国兼并、弑君杀父、兄弟相残的现象十分普遍,与孔子的理想政治相去甚远.面对残酷的社会现实,孔子以强烈的人道主义、现实主义精神,对战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理性思考,形成了他的战争观.孔子的战争观以伦理思想为本,具有鲜明的伦理色彩.  相似文献   

15.
在西方之所以可以完成伦理与法律的分野,那是因为西方市民社会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在其无伦理性的地方恰恰有自己的伦理,而如今国际上民法现代化的过程中,民法又开始了与伦理的结合。通过分析东西方民法与伦理的离合,从而给我们思考中国此刻的民法何去何从带来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6.
文章主要论述了公共行政中蕴含的伦理学意义及价值追求,权力的两重性和权力的道德约束,以及构建道德体制的实现途径等若干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试图对解决目前中国面临的公共管理危机问题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河流生命的伦理是对河流观念的一场革命,适应了环境革命发展的时代需要,以及河流世界观、价值观转变的要求,其最终目的是建立起一门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进行综合研究的河流生命学,其伦理难题在于新的生命的定位和界定及其伦理的本质问题。  相似文献   

18.
和谐社会的建设以和谐文化为基础,和谐文化以和谐精神为灵魂,而和谐伦理精神是和谐精神的价值内核。市民社会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起基础性作用,市民社会是现代性的伦理实体,塑造了现代人的交往方式和存在方式,也孕育了现代社会特有的伦理精神,市民社会伦理精神是构建和谐社会中“价值理想”、“秩序伦理”、“政治伦理”和“交往伦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19.
日本人关注生死现象与生死规律,把握生死观念与生死文化,确立生死意识与生死理论,提升生命伦理与生存质量等,以期满足现世利益和现实需求。神道是日本民族原有的宗教文化和特殊的生活习俗,神道文化是促进日本社会发展、形成日本人国民性的文化基因和思想动因。揭示神道生死观的内核与实质,有利于推进“解日本民族文化之谜”这一事业。  相似文献   

20.
公共行政职业伦理具有区别于其他职业伦理的根本性质,它以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存在、以特殊的规范调节方式发挥作用、以特殊的责任伦理产生效应。发展和完善公共行政职业伦理,就要健全公平的行政职业伦理规范体系,加强公共行政人员的职业伦理教育,建立完善的行政职业伦理监督与制约机制,加快公共行政职业伦理法治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