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晓日当窗坐纳春。白头相见意如新。与君杯酒期高蹈。不作江湖醉里人。耐雪梅花香满枝。乾坤寂寂闭门时。世间何事能千古。闻道犹疑夕死迟。沪滨聚首忆同游。二月春光澹似秋。我亦空山悲绝响。不期风笛送南楼。不求轩冕自超然。独抱麟经抗昔贤。瘦骨如君诗更健。祇应愁与病无缘。  相似文献   

2.
寄酬吴悔晦     
悔晦先生儒而侠。眼光有稜剑在匣。遭时历览险与艰。驾风鞭霆天梯躡诗成万首文万言。皓首埋头古编牒。朅来示我埋书篇。譬揩睡眼视妻妾。佛言五蕴皆是贼况身外物奚足挟。吾侪偶坠文字障。终朝人役增烦惵。吮毫命墨无已时。呕心愁肝如病魔。先生胡为谬推许。倚天拔地擬长铗。吴前见赠有倚天拔地禹君碑之句忆昔曾承见忆辞耶囘平视感心知。吴前寄示三十七忆时忆予有新闻记者古文霸平视耶囘貉一邱之句而今万事不挂眼。修饰语言空尔为。后之视今犹视昔毁誉于身竟何益。一例人间饱蠹鱼。用来时成句存毁飘零谁复惜先生肝胆自轮困。我觉篇章搅心魄。不如眼前日进怀中物。潇洒幽闲送日月。贪嗔  相似文献   

3.
我从阳朔看山后。胷次雄奇更一乡。怎奈笔知离别苦。画来犹是忆潇湘。戊午随军退湘南经  相似文献   

4.
人言巨星落, 我说光益辉。 朗朗悬天际, 辉煌照四陲。 足迹遍环宇, 英灵天外飞。 因之梦寥廓, 世代长相忆。 胸怀何磊落,  相似文献   

5.
杜甫《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诗有“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句,自此何逊扬州咏梅遂成故实,为后代文人乐于使用。而其语所涉之史实本来不明,由于“伪苏注”的掺入,情况变得更加纷纭复杂。笔者在旧稿基础上进一步勾稽考索其言之所据,同时对历代围绕这一故实的诸家之说进行了辨析。  相似文献   

6.
忆陈寅恪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忆陈寅恪师郑欣陈寅恪先生是著名的史学大师,我这个学识浅簿、年龄相差40多岁的后生晚辈怎能是大师的弟子?但这是真的.1952-1956年,我有幸在中山大学历史系读书。其时,陈大师是中山大学历史系的教授.单凭这一点,我就应该称陈寅恪为“吾师”或“本师”的...  相似文献   

7.
近两年,济南出版有限责任公司精品图书累计获得省级以上奖项50余项,多个项目列入国家"十二五"出版规划,推出的《我观党史》(3卷本)、《红色往事:党史人物忆党史》(6卷本)荣获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党史热点面对面》被列入国家十八大主题宣传重点出版物,并荣获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在2014年结项验收的3个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中,《红色往事:党史人物忆党史》获评全国唯一一项党史类优秀结项项目。  相似文献   

8.
严肃谨慎,意在“求实”——忆谭其骧先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肃谨慎,意在“求实”——忆谭其骧先生史为乐谭其骧先生字季龙,是著名历史学家、历史地理学家。我于1962年在复旦大学历史系本科毕业后,考取研究生,师从谭先生研究历史地理学,有机会经常聆听先生的教诲。我感触至深的是,不论先生从事研究、撰写论著,还是指导...  相似文献   

9.
经过反复查找,最近终于找到了张仲瀚同志临终前遗作《忆新疆》的手稿。可惜的是他还没有写完,病魔就夺走了他的生命。我反复读着这篇气势磅礴、文字精湛、思想境界如此深邃的文章,不禁勾起了缕缕回忆:  相似文献   

10.
唐德刚<胡适杂忆>里有这样一段话:"有一次我问李宗仁先生对胡先生的看法,李说,'适之先生,爱惜羽毛.'吾人如不以人废言.则这四个字倒是对胡先生很恰当的评语.  相似文献   

11.
老爸     
我和老爸一起,已生活了充满争吵和顶撞的25个年头。在我的记忆里,老爸只有过一次流泪。那是母亲去世的第二天,哥赶回送完葬,又匆匆回校参加毕业考试的那个清晨里。我和爸送哥到车站对面,哥站住说:“我走了。”刚才还开着玩笑的爸突然停住  相似文献   

12.
[摘要]在看待一个作者诗歌创作走向的时候,界定的道德底线不被突破后,一切诗都有其关的地方、能让人接受并为之愉悦的地方。朦胧诗是中国新诗发展不能逾越的一章。通观卢山的诗,受朦胧诗的影响是很大的。他常常在意象的断裂处,重新组合一个新的意象,既而产生一个新的诗歌场景,来释放自我的内心情感。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当代忆悼文丰富多彩、蔚然成风,在散文史、文学史、文化史乃至生命史上都有独特价值。学界祭悼文的研究多集中于中国古代,对现当代忆悼文却少有问津。近百年中国忆悼文在曲折中发展,总体趋向抒情自由、文体解放、哲理思考,树立了文约意丰、合情入理的抒情典范,其实用性既能抵抗虚无,在跨文本互动中又能派生出学术场域。现当代忆悼文汇集了多元的生命智慧,其中的生命循环展现了东方人的生死辩证,包含了深厚的民族情感与人文精神;“贵生”观念的现代性延伸及西方生命观的吸取转化,也增添了生命思考的厚度。忆悼文也有情感失衡、外在化、自我彰显过度等缺憾,需要通过蕴聚智慧和澄明心灵等方式进行超越。  相似文献   

14.
薛涌 《家庭科技》2011,(5):10-10
圣诞节一大早,11岁的女儿像往年一样,兴冲冲地跑到圣诞树下打开自己的礼物。等我醒来,她第一句话就问:"爸爸,那本《波西杰克逊》真是你送我的吗?""噢,那当然算是我送的。不过是妈妈挑的。"妻子经常和女儿交流小说,知道女儿最喜欢什么,我则在这方面一概不懂。难怪女儿拿到礼物一眼就看出来。这使我联想到一个讲贵族寄宿学校孩子生活的电影。  相似文献   

15.
儿子要坐车     
张东兴 《快乐青春》2013,(12):70-71
有个小学生埋怨爸爸:“您天天骑辆破自行车送我上学,老师从来不正眼瞧我,同学也看不起我,明天我要坐车去上学!”  相似文献   

16.
幼小的孩子稚嫩的心灵不宜承受过多的挫折。我女儿在去年下学期由兴致勃勃地到舞蹈班学跳舞至退出琵琶班,其中的甘苦,令我忆之心寒。 当初女儿学舞蹈时,兴趣非常浓厚,学得也很认真。无奈起步较晚,舞姿稍显稚拙,则常常坐“冷板凳”。由于无舞可跳,女儿鼓起勇气找老帅加入了琵琶班。 一次,我和她爸爸去看女儿学琵琶。远远就听到琵琶声  相似文献   

17.
对昔日美好事物的追恋、渴慕和怀归情结是张岱创作《陶庵梦忆》的心理动因。通过这些"梦""忆"意象,张岱隐隐地显露出对晚明生机勃勃、人情放逸的时代的肯定、赏悦和颂赞。  相似文献   

18.
论陈白尘《云梦断忆》的创作心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白尘的散文《云梦断忆》在中国当代散文史上别具一格,具有独特的艺术个性和美学追求。本文从批判意识、油滑笔调和民本情怀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探讨了作家创作《云梦断忆》的创作心态。  相似文献   

19.
开胃豆     
《快乐青春》2020,(4):67-68
感觉瘦了。家里的电动自行车电池老化,爸爸换了块新电池,一忙就把这事忘了告诉冯笛的妈妈。第二天,妈妈骑电动自行车送冯笛上学,回来后兴奋地说:“老公,我感觉我最近瘦了,之前骑车送孩子上学,电车跑单趟都够呛,现在竟然能跑一个来回了!”  相似文献   

20.
回忆太行山     
0097回忆太行山@牛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