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沿海地区是我国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格局的核心地带,认清旅游产业结构与旅游产业集聚之间交互的耦合关系,对培育并形成旅游产业结构调整与旅游产业集聚的良性互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旅游产业结构水平、旅游产业集聚程度的指标体系、灰色关联模型、耦合协调发展度模型以及灰色GM(1,1)模型,从时空演化角度揭示了中国大陆沿海地区旅游产业结构和旅游产业集聚之间互动关联和耦合协调的特征,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旅游产业集聚发展和空间合理布局的新契机。研究表明,中国沿海地区旅游产业结构水平与旅游产业集聚程度之间存在互动耦合、协调促进的作用关系,并表现为波动增长、稳定下滑和良性发展三个动态发展阶段,经历了相互适应、相互作用与不断增强的耦合作用过程,而有效改变二者之间的协同模式和发展路径是推动中国大陆沿海地区旅游产业效率提升和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海洋产业集聚与海洋科技人才集聚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呈现耦合发展态势。两者相互配合的协调与发展阶段的同步决定了我国海洋经济的总体发展质量与发展的可持续性。以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为评判指标,通过构建海洋产业集聚与海洋科技人才集聚耦合发展评判模型,定量评估两者的协同发展现状,提出现阶段两大系统的协同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3.
金融集聚与产业集聚的协调发展对推动区域经济建设和城市化进程提供了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文章以中国十大城市群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金融集聚与产业集聚的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和协调发展划分标准,采用熵值法、集聚能力评级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别对中国十大城市群及其包含城市的金融集聚能力、产业集聚能力以及两者的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并利用ArcGIS 软件对其协调发展水平进行空间分异展示。结果表明:中国十大城市群耦合协调度呈现“中间低,四周高”的空间格局,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城市群,其耦合协调度也相对较高;城市群和城市群内具体城市的耦合协调度存在较大差异,即使是已经形成集聚效应的城市群,其内部的城市总体呈现出“领导—跟进”式发展,具体表现为发达城市带动周边欠发达地区实现高质量的经济增长;城市群内包含的城市协调发展并非同步,金融集聚效应与产业集聚效应在不同城市发挥的作用不一致,第二产业占比越大的城市,产业集聚效应越明显。   相似文献   

4.
基于产业集聚相关研究的分析,利用区位商、空间基尼系数和行业集中度等3个指标对2014年福建省九地市制造业20个行业的空间集聚水平进行综合测算,发现福建省制造业的产业集聚现象显著,但存在优势产业以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不同行业集聚水平存在差异且整体集聚水平较低,以及区域之间产业同构化严重和地区发展不均衡等问题。同时,进一步选取2005-2011年福建省20个制造业行业数据对制造业集聚水平影响因素进行面板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行业层面和地区层面的因素对福建省制造业集聚水平的影响不同。基于此,提出福建省制造业集聚水平提升的相关建议:(1)促进传统优势产业进一步集聚,提高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集聚水平;(2)加强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分工协作,促进产业集聚和缩小区域发展差距;(3)引导区域特色产业集聚,提高主导产业集聚水平和集聚效率。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区位商对西北五省的主导产业进行识别,并选取相应指标代表主导产业集聚程度和物流业发展水平,利用熵值法拟合出各省的主导产业集聚程度指数和物流业发展水平指数,计算各省上述两个指数的有序度并运用耦合协调模型计算二者之间在2007—2017年度的耦合协调度.结合各省(自治区)两个指数的有序度回归关系和相关关系进行分析,得出除青海省以外,其余四省(自治区)主导产业集聚程度和物流业发展水平均从不协调逐渐走向协调,青海省在剔除三个采矿业以后从不协调走向协调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提出西北地区应进一步提升物流业运行效率,加大物流业的投资,加强物流产业区域间合作与协同,努力推动区域主导产业的集聚化发展和转型升级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福建省高技术产业创新要素资源集聚趋势日益凸显,对高技术产业创新发展的影响也日益增强,掌握创新要素集聚分布的时空演变规律及特征对福建省高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采用泰尔指数和区位熵测算了福建省高技术产业创新要素空间分布变化情况,进一步采用Moran’s I分析创新要素空间相关分布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2008—2018年福建省高技术产业创新要素资源集聚的不平衡程度逐渐减小;福建省大多数城市间呈现空间负相关,主要集聚特征为高-低集聚和低-高集聚。  相似文献   

7.
针对产业聚集与金融发展之间的动态耦合协调关系问题,利用产业聚集与金融发展的耦合互动特征构建了动态耦合模型,并将耦合协调度模型应用到东部地区产业集聚与金融建设的研究当中.研究结果证明了东部地区产业聚集与金融发展具有正向耦合协调关系.此外,对两者耦合系统各指标值及耦合度和协调度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我国东部部分区域的耦合强度高于协调程度,两者还未达到良性的协调共振.金融发展对产业聚集的短期效应并不显著,而产业聚集对金融发展具有明显的拉动效应.以此提出东部沿海地区要进一步推进与产业聚集相适应的多元化、多层次、多功能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的建立,尽快形成金融发展与产业聚集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实现东部地区产业集聚与金融发展的双赢.  相似文献   

8.
为准确评价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发展状态,通过建立长三角城市群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选取26个城市2002-2015年的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模型测算长三角城市群综合发展指数和耦合协调度。结果显示:长三角城市群综合发展水平整体呈现逐年上升的时序特征,群内各城市之间的发展水平截面差异明显;资源子系统综合指数增长幅度最大,环境子系统次之,再次是产业子系统,人口子系统综合指数增长幅度最小,各子系统指数变化轨迹、升降幅度和截面特征不一致,使得26个城市综合发展指数呈现出发展平稳型、持续波动型和跳跃型3种波动类型;长三角城市群的耦合度和城市间的耦合协调度呈现逐年上升的发展态势,不同年份的耦合协调度类型各异,城市间内部协调性不高,人口与其他子系统的矛盾突出,虽然两两子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度在逐年升高,但人口与其他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偏低,当前,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矛盾依然突出。据此认为应推动长三角城市群人口、产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实现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旅游产业、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发展机理,构建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引入余弦夹角值和变异系数法确定指标权重,结合加权TOPSIS法综合评价系统发展水平,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5-2014年长江中下游六省旅游产业、城镇化、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进行纵向动态分析与横向对比。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六省旅游产业与城镇化发展迅速,生态环境质量波动趋势存在地域差异,且生态环境的约束效应逐渐显现;长江中下游六省耦合协调度类型演进趋势相同,耦合协调度类型空间分布以城镇化领先型为主,但耦合协调发展的滞碍因素东中部存在差异。基于此,针对生态环境高度制约的江苏、浙江两省以及生态禀赋较好和环境破坏程度较小的湖北、湖南、安徽、江西四省,分别进行相应的旅游产业、城镇化、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10.
以长江三角洲区域2006—2018年省际数据为样本构建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新型城镇化综合指数和物流产业集聚度并运用灰色关联耦合模型,测算新型城镇化发展和物流产业集聚的关联度以及耦合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影响物流产业集聚的因素。研究发现:(1)长三角区域整体新型城镇化与物流产业集聚发展处于较高关联状态,但省市发展不均衡,浙江省关联度最高。(2)系统耦合度整体上处于基本不协调状态,但存在地区差异,其中,上海市耦合协调度最高,浙江省其次。(3)进一步分析关联度较弱的安徽省发现,产业结构与物流产业集聚关联性最强。鉴于此,从产业结构升级、基础设施建设、要素流动等方面出发,提出对区域发展的建议,以期加大物流业同城镇化联动发展力度,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我国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海洋产业的分布越来越呈现出空间集聚的趋势.针对这一现象,通过区位商法的分析发现,海洋产业的集聚化特征已比较明显.根据不同因素的区分与归类,概括出影响海洋产业集聚的因素主要包括海洋资源禀赋、区域经济差异、海洋相关政策,以及海洋资源环境约束,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决定了不同海洋产业的集聚水平.对于我国沿海区域经济的发展来说,可以通过提高海洋产业集聚水平实现区域竞争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构建旅游产业成长与新型城镇化耦合系统指标体系,利用湘西地区1998~2014年相关统计数据,结合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湘西地区耦合协调度的时空分异及形成机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998-2014年间,湘西地区旅游产业成长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度水平整体呈增长趋势,各市州的耦合程度低是阻碍区域耦合协调度增长的重要因素。由于受资源禀赋、交通条件、制度与产业政策等因素的影响,湘西地区耦合协调度等级呈现出北部优于南部的格局,旅游产业成长的差距成为区域内耦合协调度等级空间分异的主要贡献因子。  相似文献   

13.
由于不同沿海地区经济基础的差异,在海洋产业的发展过程中生产要素在空间上会不断向经济优势地区集聚,在循环累积因果机制的作用下,海洋产业的空间布局会形成一种“中心一外围”模式,表现出“强者恒强,弱者更弱”的态势.空间集聚会带来正面的集聚效应和负面的拥挤效应,相比陆域经济,海洋生态的相对脆弱性会使得拥挤效应更容易占据主导地位.在这种情况下,中心地区的海洋资源就会出现被过度开发的局面,而外围地区的海洋资源却得不到很好的利用.因此,空间集聚一方面促进了区域海洋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会使得其发展的可持续性受到很大程度的削弱.在蓝色经济区海洋产业的集群化发展中,也会出现生产要素的空间集聚现象,这就需要对集聚效应与拥挤效应进行权衡以实现资源环境约束下海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为系统分析沿海地区金融发展、科技创新和海洋经济间的关系,构建了金融发展、科技创新和海洋经济三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较有代表性的苏、沪、浙、鲁、粤沿海5省市为研究对象,分别测算了三个子系统的综合指数,进而建立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三者间的协调关系。研究发现,沿海5省市金融发展指数、科技创新指数、海洋经济发展指数均呈波动上升趋势,地区间差异较小。耦合协调度模型的测算结果显示,沿海5省市金融发展、科技创新与海洋经济系统的协调水平逐年提升,均已达到良好协调水平,反映金融发展和科技创新有效促进了省域海洋经济发展,但尚未达到优质协调,三者协调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5.
利用2009~2019年中国(未包括港澳台地区)31个省域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数据,分析两大产业综合发展水平时空变化特征、耦合协调度时空分异特征及空间关联格局。结果表明:从两大产业综合发展水平来看,时间上呈现上升态势,属于文化产业主导型耦合协调,空间上呈现从沿海到内陆规律性递减空间分异特征;从两大产业耦合协调度时空演化态势来看,时间上整体呈现上升态势,初步实现良性耦合,空间上呈现"西低东高、北降南升"非均衡发展和空间分异特征;就两大产业空间关联格局而论,呈现显著的全局和局部正向空间集聚特征,西南地区、东北地区及中西部地区分别属于"H-H"和"L-L"集聚类型,中部地区属于"H-L"和"L-H"集聚类型。基于此,建议"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找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链条各环节的对接点,因地制宜制定促进资源整合、市场共享、人力资源共育的产业耦合发展政策,有效发挥产业耦合发展全局和局部正向空间关联作用。  相似文献   

16.
协调城市群资源环境和产业结构升级关系对于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使用耦合协调模型度量2005—2019年长江中游城市群资源环境和产业结构升级耦合度,并利用空间面板模型探究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样本期间,长江中游城市群资源环境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耦合协调度总体上呈波动上升趋势,并以2012年为间隔体现不同发展特点。(2)经济发展水平、政府行为和人口因素对耦合协调度具有正向效应,而工业化水平则会产生一定的负向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7.
基于系统理论和协同理论,构建旅游业和旅游公共服务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模型测度并评价2010—2020年桂林11县旅游业和旅游公共服务的耦合协调关系,并采用灰色关联法探究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桂林旅游业和旅游公共服务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但旅游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两者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稳步上升,但耦合协调度基础相对较差,耦合协调水平整体有待提升;旅游产业结构、旅游公共信息和旅游公共环境是影响两者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据此,桂林旅游业与旅游公共服务的协调发展应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因地制宜制定相应政策,并继续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相似文献   

18.
为了进一步明确福建省海陆经济发展耦合关系,在理论方面从正向关联和逆向关联2个角度展开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福建省海陆经济发展的相关统计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对其耦合关系程度进行实证分析,认为福建海陆经济间耦合关系密切,互助性相对平衡,很容易形成海陆统筹的发展模式,建议从发展规划、产业发展与优化、生产要素配置、生态环境治理等方面着手,促进福建海陆经济协调、有序地耦合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内外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秉承高质量发展理念,构建了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以物流相关统计数据为依据,采用熵权-TOPSIS法、耦合协调模型、障碍度模型、灰色关联分析法对京津冀13个城市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发现京津冀各城市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程度不同,河北各城市在物流产业供需方面和物流产业效率方面,与北京和天津有较大差距。北京和天津处于高水平耦合协调,其他区域有待进一步增强耦合协调性。障碍度模型分析发现产业效率支撑、科技教育支撑和产业供需支撑是排在前三位的制约因素。灰色关联分析发现制造业是影响物流产业发展的最大影响产业,其次是住宿餐饮业。提升京津冀城市群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需要重点从物流产业供需、产业创新、产业效率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0.
南昌市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业对当地经济的贡献日益加大。如何促进南昌市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并进发展成为当前一个重要的议题。首先分析南昌市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发展现状,再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南昌市近5年的耦合协调情况进行定量研究,分析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各自的重要影响因素和滞碍点。结果显示: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都在逐步提升,两者的耦合度C保持较高水平标准,两者综合发展水平T持续稳定增长,两者的耦合协调度D正逐年优化,其耦合协调等级由勉强协调提升至优质协调发展水平。据此从区域经济和旅游业两方面提出相应对策,以期达成南昌市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总体水平的优质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