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9 毫秒
1.
苏联解体后,新独立的中亚国家在加紧国内政治经济改革的同时,也加强了相互间的经济往来与合作,以走上联合自强,发展地区经济一体化之路。本文概述了中亚主要国家经济一体化进程,分析了中亚国家实行经济一体化的客观必然性及其政治、经济意义,预测了本世纪末中亚国家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相似文献   

2.
苏联民族危机再认识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民族问题之所以如此激化并成为联盟解体的一个重要因素 ,固然与沙俄的民族遗产、以往苏联当局民族政策失误等因素有关 ,但更主要的是由戈尔巴乔夫偏离正确方向的改革所致。戈尔巴乔夫发起改革时对民族因素的致命忽视、“民主化”和“公开性”丧失无产阶级党性原则的运用、否定党的领导的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的实施加之不成功的经济改革 ,使民族矛盾和冲突日渐成为苏联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而且愈演愈烈 ,并与政治、经济、社会等一系列问题纠合在一起成为剪不断、理还乱的一团乱麻 ,最终导致了联盟国家的解体。  相似文献   

3.
国际政治模式与意识形态面临调整、“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规划、世界经济多元化的发展为上合组织区域经济一体化提供了发展空间。影响因素表现在成员国、地缘、经济互补性及文化习俗兼容性等方面。短中期发展中其模式将以“主导-参与型”为主要特征,长期发展中将以“主导-参与型”逐步向“溢出-合作型”模式过渡。其路径设计可以从单项--多项合作项目、有限领域--多领域、边境口岸--成员国之间的全面合作、一个双边--多个双边--多边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出发,保障其实现的机制主要体现在构造利益让渡机制、强化合作动力机制、畅通信息沟通机制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视域下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地缘环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东亚区域合作的推动因素主要来自东亚的地缘经济,而阻碍因素主要是东亚的地缘政治现实。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相逆的状态制约着东亚一体化的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逐渐改善了东亚的地缘环境,促使东亚进一步的经济融合和政治对话,同时全球化的制度同质化过程也使东亚必须集体提升“制度能力”以应对全球化的风险。由此,一体化成为东亚在全球化进程中的“适应性”选择。  相似文献   

5.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通过积极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以谋取自身利益已成为各国的共识.中日韩三国毗邻而立,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层面,都反映出具有很强的合作基础.同时,中日韩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意义也突显出其必要性和紧迫性.而且,中日韩三国经济发展水平呈梯度性,基于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显著,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效果非常明显.中日韩区域经济一体化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只要三国能够充分认识到一体化的利益,做到有效让步,就有可能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这将极大地推进东亚经济一体化.  相似文献   

6.
欧盟作为当今世界上成立最早、成效最卓著和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其成立与发展有着深刻的政治、历史、文化背景和经济条件 ;其 5 0年的发展历程具有明显的渐进性、利益协调的磨合性等特征 ,其独特的超国家性质的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是其经济一体化顺利实施的保证。对欧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条件、主要特征等方面的研究和思考 ,为我们顺应经济一体化趋势、促进广西与其周边区域的合作与协同发展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冷战期间美国的苏联研究可以概括为四大理论视角.极权主义是斯大林年代苏联政治的代名词,其特点是绝对集权、恐怖统治、不停的社会改造和体制凝固不变;多元主义是将苏联与西方国家比较后的产物,其特征是苏联共产党的权力要么转移到相互冲突的利益集团手中,要么下放到中央各部委和地方精英手中;理性—现代化理论认为,随着苏联成为工业社会并逐渐现代化,苏联政治结构也会被注入更多理性,更为制度化,甚至转变为西方式的自由民主制度;历史传统—政治文化视角则强调俄国传统和政治文化对当代苏联政治的塑造力量.  相似文献   

8.
经济一体化在实现资源全球流动的同时,也不断伴随着经济、政治和文化价值观念的冲突,对此,必须确立全球经济伦理,合理规范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一体化进程中各主体的地位以及国家利益与全球利益的关系等问题,使全球经济一体化促进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既受益于区位优势的天然基础,也是特定制度环境下的时代产物。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提供了活力,市场与政府是一体化的推动者,而优化资源配置则是其主要内容。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尽管初步形成了区际分工与合作共赢的格局,但其发展仍受瓶颈因素制约。同时,政府与市场在长三角地区两省一市发展中的角色和功能各异。未来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路径选择应立足于区域整体联动与利益分配、政策一体化等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0.
苏联社会主义大厦倾覆同公有制基石的动摇密切相关.意识形态和思想信念危机, 向西方民主化寻找出路,则加速了苏俄联盟的崩溃.苏联改革失败给我们的启示是深刻的1.社会主义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2.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在改造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传统实现形式及所有制关系,不是要搞私有化;3.政治改革不能脱离国情,照搬西方的"民主自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