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地理信息技术与传统数学统计分析方法相结合,选择GDP、人均GDP和人均GDP增长速度为主要经济指标,对三峡库区(重庆境内)区县的经济发展类型进行了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三峡库区(重庆境内)区县经济发展东西向的规律性明显,西部区县的人均GDP和人均GDP增长速度都高于东部区县;(2)西部重庆主城区经济发展水平最高,明显表现出对周边区县的辐射影响;(3)长江的横穿而过是涪陵区和丰都县经济发展超过武隆县和长寿区的一个重要条件;(4)人口因素成为影响江津区人均GDP和人均GDP增速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针对福建省的实证研究发现,FDI分别与GDP、固定资产投资以及财政收入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在此基础上,对金融危机以来福建吸引FDI的现状进行归纳总结,分析了现阶段福建吸引FDI的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1)加快福建公路、铁路和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2)营造亲商、安商的和谐招商文化氛围;(3)加强实际知识产权保护;(4)培育重点产业集群;(5)加快区域内部整合,尽快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圈。  相似文献   

3.
通过构建弹性脱钩模型探究福建省流通产业碳排放脱钩的动态演变过程。结果表明,福建省流通产业的发展未表现出显著的碳排放脱钩趋势,脱钩状态大致呈现"弱脱钩-扩张性耦合-扩张性负脱钩"的阶段性特征,存在复钩的可能。同时,结合LMDI分解项进一步发现:(1)流通产业的经济增长弹性对碳排放脱钩具有正向影响效应,是引致碳排放增长和限制流通产业碳排放脱钩的主导因素;(2)流通产业的能源结构相对稳定,对于产业低碳转型的影响尚未显现;(3)流通产业能源利用效率波动明显,对流通产业碳排放脱钩的影响较大,但同时也是抑制碳排放的关键要素。基于此,从制定合理的产业发展规模、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碳合作市场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福建省的三大优势,即对台优势、港口优势和生态优势,着眼于福建未来发展,提出了福建在经济建设领域的战略重点:(1)进一步推动闽台经贸合作,促进我省开放型经济发展;(2)大力发展港口经济,建设海峡西岸港口群;(3)壮大中心城市,建设海峡西岸城市群;(4)培育产业集群,建设海峡西岸产业群;(5)发挥生态环境较好的优势,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福建生态省建设。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碳足迹及碳生态承载力指标测算我国碳足迹广度,并进一步分析其空间关联格局及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时间上,我国碳足迹广度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2013—2017年小幅下降;空间上,东、中、西人均碳足迹广度具有显著差异,北方省份普遍高于南方省份.(2)人均碳足迹广度主要呈现H-H集聚和L-H集聚,且集聚特征愈发明显,其中山东、河北等省份始终稳定在H-H集聚区,而北京、上海等地与周边省份形成L-H集聚区.(3)我国省域碳足迹广度具有显著空间自相关性,能源结构、经济发展水平、技术水平、对外开放水平均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对本地区及邻近省份碳足迹广度产生正向影响,产业结构在5%显著性水平下对其具有负向作用,城镇化对碳足迹广度具有正向影响,但并不显著.因此在未来强调区域协同发展的背景下,应通过碳额的分配重塑我国各区域间的协同、创新和低碳发展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6.
福建中药材生产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药材的种植、生产、销售以及中药材的研究方面剖析了福建省中药材产业存在的问题,并依据福建省情,提出适合福建中药材产业发展的若干思路:(1)编制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2)加强良种选育与繁育;(3)推进中药材标准体系建设;(4)加强中药材支撑体系建设;(5)建议重点发展的中药材项目。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十二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的预测及目标值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福建省1981-2009年GDP增长轨迹特征及"十二五"期间的经济发展环境条件,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福建省GDP的Holter-Winter非季节预测模型、ARIMA(p,d,q)预测模型、二次曲线预测模型、Logistic曲线预测模型和环比增长率灰色预测模型,并利用它们构建了组合预测模型,对福建省"十二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进行预测,并根据预测结果提出了福建省"十二五"期间GDP的目标值建议。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工业碳足迹研究及情景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碳足迹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系统, 针对于江苏省工业碳足迹的现状, 利用系统动力学原理, 借助Vensim PLE软件, 建立了江苏省工业碳足迹系统, 把系统分为人口、资源、环境、能源4个子系统, 特别考虑到人均GDP对教育的影响, 通过教育影响技术, 最终影响CO2 排放量。通过历史数据对江苏省工业碳足迹进行仿真, 并从不同经济结构、技术条件、新能源发展情况等角度设置了4种不同的情景, 与原始情景进行比较, 对2005-2020年的工业碳足迹进行分析。从情景模拟结果可以看出:要减少江苏省工业碳足迹, 必须加大力度开发新能源, 调整能源结构, 而技术进步对于工业碳足迹的减少, 效果没有前两者显著。  相似文献   

9.
从福建会展业品牌化发展的必然性出发,针对其发展误区,结合会展品牌延伸理论,提出了福建运用会展品牌延伸策略的措施:(1)加强福建会展市场控制力;(2)提升福建会展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3)促进产业合作升级,延伸福建会展特色;(4)实施品牌扩张策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0.
通过归纳有关产业发展的指导性政策,以1999-2012年统计数据为基础,分析福建省产业结构现状,分别对人均GDP与三大产业关系、高新技术产业与三大产业关系、各产业间关系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第一产业对人均GDP贡献最大,房地产业对人均GDP、GDP的影响不显著,高新技术产业与GDP存在负相关等结论,进而阐述"十二五"时期福建产业发展难点,并针对难点提出福建省"十二五"时期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