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旅游作为一种经济产业,已经为社会普遍接受,随之而来的各地纷纷开拓旅游资源,尤其是民俗旅游似乎更受国内外旅游者的欢迎.但是民俗旅游和旅游民俗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民俗旅游,是指旅游主体通过对异域民俗文化的游览和探秘,来满足自己旅游审美意愿的一种文化休闲行为.而旅游民俗则是某一区域的一种具有旅游影响力的民俗活动.民俗只有保持原生态,才对旅游主体有意义.  相似文献   

2.
关于旅游品牌的深层思考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旅游品牌与一般产品品牌的区别在于旅游产品是一种服务产品.服务是一组对他人他物使用的权利,是使用权的让渡.旅游是一种注意力经济,旅游品牌的成长以S形发展.旅游品牌的培育应以公共品牌的培育为基础,体现企业品牌的个性为重点.  相似文献   

3.
旅游收入可以直接反映某一旅游目的地旅游经济的运行状况.是衡量旅游经济活动及其效果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综合性指标.旅游收入构成分析.可以发现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便采取措施进行调整,促进旅游业高教发展.张家界是我国重要旅游地之一,对张家界旅游收入构成分析可知,张家界旅游收入增长过分依靠旅游人数的增加,弹性消费少,旅游收入构成不够合理.今后应注重发展模式调整,进一步完善旅游结构.尽快完成旅游发展由数量扩张到质量提升转化.  相似文献   

4.
尖峰岭周末郊野旅游开发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世界旅游业发展迅速.“回归大自然,走向大森林”,森林旅游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旅游业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我国森林旅游资源极为丰富,自从八十年代以来,森林旅游在我国已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而周末郊野旅游作为森林旅游的一支新军,近年来随着“五天工作制”的实施,在我国各大中城市悄然兴起.每逢周末,到近郊野外作一次短途旅游已成了城市居民的一种消费时尚.  相似文献   

5.
谢杰 《社会科学家》2006,(Z1):180-181
随着区域旅游的发展,如何提高区域旅游的核心竞争力,如何合理利用旅游资源成为景观设计又一重大课题.本文从旅游景观规划的角度,对区域旅游景观设计的要求进行分析,提出了区域旅游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为区域旅游的健康发展进行了一些探索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当前,旅游产业的迅速扩张,不仅整合了人文旅游,而且对自然旅游进行产业化殖民.在旅游产业的殖民运动下,自然景观被无限人文化一甚至被"妖魔化",自然旅游被置换为人文旅游的虚拟延伸一虚拟妖魔景观的游览.因此,自然旅游的"自然"意义已经丧失,必须批判这种将自然妖魔化的旅游导向,并重新揭示和归还自然旅游的"自然"之意,以"人向自然回归"为核心重构自然旅游的审美哲学.  相似文献   

7.
旅游动力机制中阻力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旅游发展机制动力的研究,不仅要重视推力和拉力,同时还要正视阻力的客观存在.一方面增加推力和拉力,另一方面消除阻力,是旅游发展机制动力的必须.从这一基本假设着手,以旅游系统作为框架,分析旅游阻力因素,完善旅游动力机制系统,从而更好地认识和把握旅游动力机制对于旅游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良好旅游形象的创立和传播,是旅游目的地开拓市场的重要手段,形象的推动效应对旅游目的地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旅游文化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化形态,最外层是物质文化,中间层次包括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核心层是精神文化.旅游文化是旅游者旅游的内在动机,是旅游资源的主要内涵,是旅游业的灵魂和支柱.旅游文化在旅游目的地形象塑造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旅游电子商务的现状与路向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近几年兴起的旅游电子商务是旅游经济的一种新态势.旅游电子商务具有三个特性,即聚合性、有形性、服务性.中国旅游网站的建设始于1996年.目前,旅游电子商务正在对我国旅游市场固有的市场壁垒带来革命性的冲击,新的市场关注点正在涌现,比如,为西部旅游的发展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我们迫切需要营造一个有利于旅游电子商务健康发展的大环境,而旅游电子商务本身更须不断努力.  相似文献   

10.
旅游体验不单单是一种心理现象,它是旅游者对旅游的参与和体会过程.旅游体验文化不同于旅游主体文化,它是旅游参与者以体验为核心的旅游实践与意识过程及其精神成果的总和.如果把它看作是一个动态过程与结果,其内在结构应该包括三个部分:旅游体验的心理、行为与产品.在整个旅游文化中,旅游体验文化处于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11.
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的动力机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就是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以当地文化底蕴为依托,融入人为的无限创意而发展起来的一种产业模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的动力机制来自两方面,一是外部作用动力机制,一是产业自身作用动力机制.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对策:成立推动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的政府管理机构;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区;促进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和经营,在旅游商品中加入无限创意;建设和完善创意人才培养体系,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展好文化旅游创意产业.  相似文献   

12.
佛教文化作为一种十分重要的旅游资源.对其进行旅游开发具有重大的意义.贵州省位于中国的西南地区,具有丰富而独特的佛教文化旅游资源.文章在分类概速贵州省丰富而具有地方民族特色佛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基础上,针对当前贵州发展佛教文化旅游的现状,提出了进一步开发贵州佛教文化旅游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论双因素理论在旅游体验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验经济时代下,旅游体验成为旅游者及旅游企业关注的重点,对旅游体验的管理逐渐成为旅游管理的重要内容.旅游体验由高峰体验与辅助体验共同构成.通常,当提及旅游体验时,学者更多地将其理解为高峰体验(peak tourist experience,即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所获得的体验或对旅游吸引物的体验.缺少对旅游体验的完整认识,势必会出现旅游体验管理中的盲点.本文首先分析旅游体验的构成因子,然后应用双因素理论针对旅游体验的不同构成因子提出相应的管理原则和策略,以期更好地为旅游者提供一次高质量的旅游体验.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地质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旅游是科学旅游的一种,是地质科学走向旅游、走向市场的重要步骤.地质旅游融科普教育和休闲于一体,不仅迎合了人们追求科学文明的理想,也提高了旅游产业的品位.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是旅游活动形成的客体,是旅游业得以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旅游业的发展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也要尊重当代人与后代人平等享受资源的权利.  相似文献   

15.
<正> 我国旅游经济学经过十年的研究,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本文试图对其过程、以及取得的成绩、问题等进行一个比较完整的总结.十年观念史一、第一阶段——试探性阶段 我们将起点界定于1980年.这是由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旅游业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有了长足的发展,给旅游经济的研究提供了较为丰富的素材.更重要的是旅游经济的研究,开始扬弃单纯的数据统计的范式,对旅游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进行了初步的研究.这一年,我国第一间旅游学院——北京旅游学院开始筹备,上海旅游专科学校、杭州大学旅游经济专业亦开始招生.此后的几年间,其它院校也相继开办了旅游经济专业教学.国外的旅游业及其经营状况的信息通过各种社会科学刊物不断介绍过来.  相似文献   

16.
晚明时代旅游风气兴盛.晚明士大夫作为这一时期旅游活动的主体,在积累了丰富的旅游审美经验的同时也总结提出了他们的旅游资源评价观点.晚明士大夫的旅游资源评价观点主要是建立在旅游审美基础上的,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对旅游资源本身价值的评价与对旅游资源外部开发条件的评价.晚明士大夫意识到了旅游审美观的复杂性与多样性,他们在提出这一旅游资源评价观点的同时,也强调了不同的旅游审美观在旅游资源评价体系的形成中所具有的影响意义.  相似文献   

17.
法制环境建设是当代中国旅游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文章针对这一问题,通过对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旅游立法现状的分析,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对完善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旅游立法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8.
成都高校旅游市场前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莹  张蓝青 《天府新论》2004,(Z1):145-146
高校旅游是一种新兴的特色旅游项目,随着旅游市场的不断发育和成熟,高校旅游必将揭开她神秘的面纱走到人们面前.本文分析了成都市发展高校旅游的优势,分析了如何正确处理学校教学科研与旅游的关系,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旅游就业资源的社会分配关系研究——以井冈山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就业为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的中国提供了一条解决国民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本文以井冈山为例,研究由旅游开发带来的旅游就业资源、旅游就业岗位产生的途径、旅游职业特征、旅游就业资源的构成与分配,论述了旅游就业资源分配与旅游资源开发权、土地所有权以及政府对就业审批权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20.
何玉婷 《天府新论》2005,(Z1):139-140
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自驾车旅游已经成为一种时尚的旅游方式.其原因从内在因素看,自驾车旅游能获得"畅"的体验,更加体现人性化、个性化;从外在因素看,私家车大众化,公路交通条件改善等.无论何种原因,自驾车旅游在我国的发展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