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殷德生 《社会科学》2006,(11):50-57
在新古典主流经济学中,报酬递增和市场结构难题一直困扰着人们,理论上一直很难找到报酬递增与不完全竞争市场相容的分析方法。传统贸易理论因假设规模报酬不变而避开了市场结构难题,完全竞争与规模报酬不变是相容的。直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报酬递增与市场结构难题的理论突破首先在新贸易理论中开始。新贸易理论以报酬递增为一大支柱性假设,该假设必然涉及到市场结构难题,这是个极具技术与建模难度的问题。新贸易理论在报酬递增和不完全竞争同时存在的条件下对报酬递增与市场结构难题进行了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2.
新贸易理论的形成、内涵及其政策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统贸易理论一向以古典的比较优势和要素禀赋理论来解释国与国间贸易存在的原因。但这已不足以解释战后国际贸易的现状。新贸易理论则认为规模经济的存在才是贸易发生的主要原因。这是由于市场结构发生了变化。该理论大量运用产业组织理论和市场结构、不完全竞争、规模报酬递增、相异产品等理论构筑了新的理论模型,并主张政府干预贸易的“管理贸易”政策。新贸易理论对我国外贸政策的制订和外贸战略的规划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认为,在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条件下,一国政府适当运用关税、补贴等贸易措施,将有助于提高自身的福利水平。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必须具备相关条件。无论从理论方面还是实践方面,中国都有应用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政府合意的战略性贸易政策能永久地影响贸易格局,使国家福利水平优于自由贸易时的福利水平,从战略角度对某个行业实行适度保护也许会带来长期的优势和利益。汽车产业作为中国重要的产业门类,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是需要政府进行扶持的战略性产业。从实证角度研究政府战略性贸易政策对产业发展的影响效应,对于培育中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优势的未来政策实践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在新贸易理论的基础上,西方学者以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为前提,以产业组织理论和市场结构理论为研究工具,提出了战略性贸易理论政策。美国是西方国家中实施战略贸易理论政策最得力的国家,特别是美国20世纪90年代的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离不开克林顿政府时期所采用的战略贸易理论政策,战略贸易理论政策在美国信息产业中的实际运作情况,说明产生了战略贸易政策对美国经济的巨大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新贸易理论的发展脉络.在结合中国实际的基础上得到了新贸易理论对我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启示:即虽然从新贸易理论得出的政策结论一战略性贸易政策支持保护贸易,但是由于我国潜在市场巨大,我国的外贸政策应体现贸易、投资自由化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新贸易理论的发展脉络。在结合中国实际的基础上得到了新贸易理论对我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启示:即虽然从新贸易理论得出的政策结论一战略性贸易政策支持保护贸易,但是由于我国潜在市场巨大,我国的外贸政策应体现贸易、投资自由化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补贴是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基本政策工具,针对我国的区域发展不平衡及转型期发展中国家等现状,世贸框架下相关协议对补贴的规定为我国运用战略性贸易政策提供了新的思路。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何剑  张鹏 《北方论丛》2003,(6):98-104
战略性贸易政策是建立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基础之上,以贸易政策的啭移利润”效应和“外部经济”效应作为政府干预经济的新支点,通过支持和限制性措施来扶持一国产业的发展和提高其竞争力的对外贸易政策。中国加入WTO后,政府在国际贸易领域可资利用的政策资源发生了变化,战略性贸易政策也应作出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日、美、欧盟等发达国家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践出发,深入分析了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实施的依据和条件,初步探讨了新形势下这一理论在我国的适用性问题。认为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是这一理论成立的前提假定,而“利润转移”理论和“技术外溢”理论则为战略性贸易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最后结合我国国情,分析了这一理论在我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任重 《江淮论坛》2007,(1):11-15
战略性贸易政策要求政府对垄断竞争行为、成本结构以及需求条件拥有详细知识。然而,实际上并不存在这样拥有完全信息的政府。本文在对不完全信息下的战略眭贸易政策的相关文献进行全面梳理的基础上,总结了该领域研究的成果和不足,并透析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以克鲁格曼为代表的新贸易理论将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引入贸易研究,包括对建立在寡头和垄 断竞争等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上国际贸易的分析,对技术在贸易中作用的重新认识和外部经济条件下贸易 的研究,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最优贸易政策的探讨。由于在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具有一定 的市场垄断力量,使商品的价格不等于边际成本,企业生存的外部环境又非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这种偏离使 自由贸易失去了帕累托最优性,引发对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重新思考。在新贸易理论的框架下,南京民营开放 型经济如何发展,是本文讨论的中心。  相似文献   

13.
张丽 《理论界》2012,(9):167-169
在反映国内多元社会结构多样性的文化需求和大型传媒集团的利益偏好的基础上,美国文化贸易政策表现出双重取向,并利用国际制度在世界确立起文化强势。这对世界各国文化产业与文化贸易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给我们带来了文化贸易政策制定与实施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关于我国外贸如何转型发展,郭克莎等学者认为我国外贸应该实行战略性贸易政策,并以大量案例来作为佐证。然而,我国外贸到底何去何从,战略性贸易政策是否一定适应我国外贸发展实际,笔者从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约束条件、实施效果及政治经济学视角对战略性贸易政策进行了重新评价,得出结论:战略性贸易政策不应成为我国外贸发展的主要理论依据。我国的外贸发展战略应该是:以比较优势战略为主,以战略性贸易政策为辅,关键在于技术创新,重点在于产业创新。  相似文献   

15.
战略性贸易理论和产业政策理论为战略性贸易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实施提供了理论基础,确立了国家干预市场进程的动机。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存在部分重叠和交叉,因此需要把战略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看作是支持本国公司参与全球经济竞争的两大互相增强的支柱。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简单回顾新政治经济学关于贸易政策决定因素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特殊利益集团理论对特殊利益集团、政治家和选民与美国贸易政策产生的相关性作博弈分析,指出有上述参与人参与的美国贸易政策的均衡决策机制主导着全球化时代的美国贸易政策。文中运用美国1996~1999年反倾销案例分析证明本文结论。  相似文献   

17.
李庚 《理论界》2013,(5):184-187
新公共行政和新公共管理是在行政学发展中占有极为重要地位的学术派别,它们是在“民主”与“效率”这两大价值观之间进行相互博弈相互取舍而衍生出来的一系列管理理念、管理制度和管理手段的集合。双方产生于不同的社会背景之中,面对着类似的社会问题,双方选择不同的价值取向,寻求不同的理论基础,进而主张采取不同的政策安排。对双方理论的主要内容进行辨析将有助于对我国的行政改革进行一些理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建立要素流动模型和贸易政策决定的一般均衡模型,揭示了要素流动程度、贸易利益分配和贸易政策决定之间的逻辑关系--要素流动程度影响贸易利益分配,进而影响贸易政策的决定.要素流动的程度越低,不同的利益集团在贸易利益分配上的冲突就越明显,利益集团的院外活动就越活跃,贸易政策对"帕累托条件"的偏离也就越明显;反之则反然.由于要素流动程度的变化、国家战略的调整、不同利益集团力量对比的改变、贸易伙伴的政策变更以及外部制度约束的改变,三权分立政治体制下的国家贸易政策也就呈现出总体上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一方面,比较优势是战略性贸易政策的要素禀赋基础;另一方面,战略性贸易政策有利于技术创新并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与比较优势动态升级之间存在极强的关联机制,可以帮助一个国家在国际贸易市场上赢得先动优势。可以借鉴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合理成分,以促进我国比较优势的动态升级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贸易全球化与美国贸易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年代,贸易全球化的趋势发展迅猛,并呈现出一些重要特点。贸易自由化与贸易保护主义并行发展,科技在国家对外贸易中的地位日益提高。美国国内对美国实行何种贸易政策进行了激烈的辩论,出现了主张贸易自由化、贸易保护主义和实用贸易自由化三大派别。辩论反映出美国的孤立主义传统和全球主义的霸权心态。美国政府选择了实用贸易自由化的主张,出台了在贸易自由化和贸易保护主义之间徘徊的国家管理贸易的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