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探讨了符号产品的生产机制问题,即在文化的发展中,符号的出现需要怎样的条件性,符号产品的丰富性、差异性背后有怎样的统一性。认为人对文化的自由创造只是一种幻觉;符号的生产是符号场的自我生产;符号场是诸符号及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的整体,具有有机性、结构性、生长性;其以符号资源、符号资源在生产中的关系、符号资源的作用方式构成自己的生产方式;其联结着宏观与微观2个层面,对于人们更好地理解文化的发展有着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上海近年有一档颇具人气的电视节目叫"新老娘舅";无独有偶,浙江也有"钱塘老娘舅"节目。这两档节目专门调解家庭矛盾、邻里纠纷、男女情感纠葛。在节目里充当"老娘舅"的,男女老少都有,其中最受观众欢迎的,是上海的柏万青柏阿姨。这两个节目都名"老娘舅",其"老"字与年龄无关,其"舅"字与性别无关,柏万青就是女性,且老百姓都能够接受,没有人就此提出异议。  相似文献   

3.
文献表明,对于索绪尔及其语言理论的研究,或侧重于对其语言符号系统理论理的解读,或侧重于其语言思想的哲学渊源,将其与其它理论进行对比的研究并不多见。从对比索绪尔的"语言符号系统"理论与中国先秦时代的"名学"入手,进一步研究了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理据性。  相似文献   

4.
5.
意义概念尽管形形色色各有不同,却是我们时代的主导哲学概念。我觉得语义学说已经过了它的第一个高峰,符号和意义的整个研究已经暂时枯竭,而且陷于不能自拔的地步。我在思考艺术的性质对碰上一种新的符号关系看法,这种关于符号化和意义的见解源自康德的经验分析,又被卡西尔在《符号形式哲学》中高度发展了。我认为对形式的知觉起于符号化过程,而对形式的知觉就是抽象。我愿意根据这种形成功能来提出“符号”的定义,因为某种概念化总是靠这种功能从符号化经验中抽象出来的。  相似文献   

6.
艺术起源于符号一说最早是由考古学家和心理学家提出的,从提出的理论类型上来说,比较著名的学说有:性符号论、象形符号说、季节符号论这三种。然而这三种学说都不同程度地有其局限和缺陷,证据不足,说服力不够。国内从符号学角度研究艺术起源的专著不多。《符号:语言与艺术》一书主要讨论语言和艺术的符号本质,理论上较过去的研究有新的突破,但其对材料缺乏理论上的反思,一些猜测缺少证据的支持。《艺术的起源》一书观点明确,其中有关不同类别艺术的研究都非常有价值,但是作者明显将符号的概念泛化了,有些解释偏离共识,使人难以接受。就目前来说,艺术起源"符号说"有其不能克服的困难。  相似文献   

7.
8.
"莫言现象"包含有丰富的经济、文化和社会意蕴。运用符号化消费理论分析了符号化的消费社会、符号世界里的消费者、莫言作品的符号资本以及人们对社会符号的认同,进而从社会学的角度对"莫言现象"的经济符号消费、文化符号消费和社会符号消费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从3个方面指出了"莫言现象"所蕴含的符号力量带给我们的启示:打出经济中的"符号"牌;挖掘文化符号,推进文化强国建设;传颂正面社会符号,加强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9.
"囧"字作为一个网络新词,受到众多网友的普遍关注?疚慕印皣濉钡墓沤窈濉ⅰ皣濉钡耐缬τ谩ⅰ皣濉弊至?行缘起及发展趋势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滕大尹鬼断家私》叙述了一个审理家庭财产纠纷的案件。腾大尹利用"鬼断"的方式,先用能指的剩余虚构了所指,并由符号的幻觉引发了恐慌,最后通过一场意指实践的游戏,巧妙地处理了一起棘手的家庭财产纠纷。本文独辟蹊径的着眼于前人几乎未曾触及的"鬼断"一节,从心理学及符号学的角度分析了,"鬼断"之所以成功的背后符号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自出版后,就不断引起语言学家对其思想进行讨论,其中围绕着语言符号任意性原则展开的论争尤其引人注目。在梳理各方观点的基础上,对论争的缘由进行了解析,并就任意性与命名说、任意性与理据性两个方面分别进行论述,研究发现:一是符号任意性不适合专有名词、人称代词、拟声词和感叹词,原因在于这些词的能指与所指之间存在着一对一的自然联系。二是任意性与理据性并不矛盾,任何语言符号的产生都是有理可循的,而任意性是指语言符号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但任意性并不等于非理据性。  相似文献   

12.
土家族傩仪"过关",可以说是一个象征符号的组合。文章运用阐释理论,就仪式中的行为符号、实物符号以及方位符号进行分析,以揭示这些符号所隐含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符号"概念是卡西尔符号形式哲学思想中的核心概念。正是吸收改造康德"图式"概念,并仅仅抓住符号这一人类精神活动的独特形式,卡西尔建立了自己的符号形式哲学。理解符号概念是把握卡西尔哲学思想的关键。对于"符号"概念,卡西尔也在其著作中进行了不同角度的阐发,以区别于其他哲学论断,为自己的哲学界定基本论域。  相似文献   

14.
在国外多种多样的文化产品中,长期以来广泛存在使用中国文化符号的现象.本文以中国民间传说中的“花木兰”形象为切入点,对比分析迪斯尼动画电影《木兰》与美国华裔文学作品《女勇士》中的“花木兰”形象,揭示作为“他者”文化的中国文化符号是如何被运用和重构的.  相似文献   

15.
一很久以来,人们企望通过艺术符号的理论设想,向造型艺术的深层领域迈进一步。仅从格罗代克、佛罗姆、弗洛依德、容恩、朗格和爱恩海姆等学者的著作中,我们便能领略其中探索的艰难和可贵。纵观美术史,“从人们熟悉的大圣人头顶上的光环,到‘盖尔尼卡’(Guernica)画像”和“代表女性的玫瑰花或代表贞洁的百合花,……都是画家们常用的符号”,“艺术中确实包含着许多符号,而且它们确实也为艺术品增加了不少艺术价值”。朗格分析的启示在于,当代美术家经常在创作中追求视觉隐喻,通过选择视觉符号,以暗示和象征等方式,捕捉现实的本质和传递思想观念。事实上,来自美术创作和理论的双方,都已逐渐意识到,视觉艺术特殊的造型空间所包含的丰富内涵,已无法用描述性和解释性语言等同地予以表达,而且迄今为止,用  相似文献   

16.
数字媒介技术赋予受众信息生产与传播的自主权,进而生成了大量纪实与虚构互相渗透的"杂交叙述",消解了新闻的传统边界,进一步加剧了纪实文类的危机。如果以"符号双轴"理论加以考察,新闻的"杂交叙述"实际上属于一种"宽幅操作"的结果。原本属于"窄幅文化"的新闻,获得了更多的内容选择与形式创新的可能。"宽幅操作"的新闻文本大多生成了独特风格,纪实与虚构杂交的聚合选择使得新闻叙述融合了事实与想象,更具娱乐和审美意味。不过,新闻的"杂交叙述"以及"宽幅操作"面临着"标出项翻转"和"选择悖论"的问题,需要加以反思。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革命节日纪念与政治符号建构。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惨遭北洋军阀武力镇压后,国共两党以“二七”代指这一事件,并赋予其“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义”的内涵,建构了“二七”符号。在北伐前后的“二七”纪念中,“二七”成为宣传国民革命、动员社会民众的政治符号。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通过对“二七”史迹的重新刻写,意图独占“二七”符号的解释权,利用“二七”纪念进行党化教育和反共宣传。中国共产党依据史实对国民党的舆论欺骗进行了驳斥,并通过“二七”纪念重塑了“二七”符号的意义,使其成为自身革命象征和政治认同符号,为夺取民主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民主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对“二七”符号的建构与重塑、操纵与运用,既是两党关系演变的反映,也是两党宣传能力和动员技术差别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若要对西方世界“后真相”时代诸观念提供一种有效的理论回应,研究者应回到述真的基础结构来阐述“后真相”的核心特质——“后真相”现象隐含的重大理论问题是,当今求“真”问题的主要对立范畴由“谬”向“伪”发生转向。对新媒体语境下的“后真相”须作更辩证的考察。它一方面造成了众声喧哗与真相迷失,同时也隐含了新语境下传播求真的线索。若将格雷马斯符号矩阵置入当今语境,须在其“是”(being)与“似”(seeming)的二元基础上增加“施”(intention)这一主体性维度,从而构筑“对象”“表象”“意向”的完整述真模型。进而可推演出,以“诚”为基础的“意义契约”将是处置当今“后真相”时代传播求真的普遍有效符号策略。  相似文献   

19.
“ 、■”形是具有世界性的原始符号。在古代的印度、希腊、波斯及阿尔泰语系民族中,普遍存在“ 、■”形崇拜。它除了宗教以外在世界的不同时期、不同文化中具有不同的象征含义和不同的式样和变体。在红山文化区域,先后发现“ 、■”形的考古实例和各种变体。“ 、■”形崇拜在北方民族中十分盛行,是一个源远流长的原始信仰符号,其基本内涵是原始宇宙观——宇宙数字。  相似文献   

20.
“个”形刻划符号广泛见于各地出土的史前新石器时代遗物上,但关于其涵义的释读却是见仁见智。本文从历史文献特别是考古发掘出土的遗迹现象出发,并把颇有代表性的良渚文化作为切入点,认为:“个”形刻划符号是先秦时期特别是史前新石器时代建筑物的象形或会意。而且在某种意义上,“个”形刻划符号所代表的建筑物,还是当时某些重要人物所具有的较高社会地位的表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