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物流与渠道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贵生 《社科纵横》2007,22(7):74-74
物流作为经济效益的重要源泉,越来越得到国家和企业家的重视。在物流系统的设计中,首先要考虑物流渠道构建,渠道是物流规划的前提,是物流组织和物流活动的载体,渠道选择的好坏对企业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所以要慎重构建渠道,注意构建渠道中容易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动态联盟的农业企业,以多赢、和谐性、敏捷性、互补性和风险最小化为构建原则;以机遇、核心能力、研发重构、灵活性、伙伴选择和组织运行模式为构建过程的关键要素.动态联盟作为一种新的组织管理模式,能实现产品、客户、技术、物流等资源的重新组合和优化.  相似文献   

3.
姚迈新 《探求》2003,(5):24-28
本文运用新经济社会学“嵌入性”视角,在探讨信任涵义的基础上,分析了信任在学习型企业中的体现及作用,指出在学习型企业独特的组织形态、“共同愿景”、组织学习之中都蕴藏着高度的信任。基于信任在学习型企业中的关键作用,作者提出在打造学习型企业的过程中要重视信任的培育。  相似文献   

4.
罗与洪 《探求》2003,(2):71-74
学习型组织理论自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以来,已被国内外数以千计的企业和非赢利性组织采用,效果显著。近年来,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活动日益向政府部门延伸。本文在论述税务系统创建学习型组织必要性的基础上,对税务系统创建学习型组织面临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构建学习型社会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将促进中国传统教育体系发生重大变革。以电大为主要形式的中国远程教育网络的系统性、广泛性,教学的开放性、灵活性,成本的经济性等固有特征,与构建学习型社会对国民教育的终身性、公平性、民主性、渐进性的要求相契合。创造性地积极参与学习型社会的构建,通过与企业、政府、社区和相对弱势人群的契合,加速远程教育的社会化程度,是电大摆脱困境、获得广阔发展空间的第二次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6.
王衍行 《学术交流》2006,(11):147-149
知识管理就是对知识资源进行有效管理的过程。知识管理的目标是使企业实现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共享,促进知识创新并最大限度地开发企业员工的智力资源。在实施知识管理中必须加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创建学习型组织,构建企业创新文化,变革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7.
培植学习型企业,营造“人人是学习之人,处处是学习之所”的企业文化氛围,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创新之举。企业学习型文化作为企业竞争力之源,通过文化力提升企业学习力和创新力;而学习力和创新力作为支持层面,它们的有机互动又通过改变企业组织管理模式、加速企业体制转型和机制转换等,增强企业竞争优势,进而提升企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国学特色的学习型社区,就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开展社区传统文化活动为依托,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仁爱、孝悌、礼义、诚信等为社区共同的价值观,在社区治理中建立起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机制,通过居民个人学习和社区组织学习所构建的和谐发展的社区。创建国学特色学习型社区,应通过构建组织机构、整合文化资源、加强环境建设、开展社区国学活动、开发社区国学课程、培养社区文化骨干等多种渠道进行。  相似文献   

9.
赖南波 《探求》2005,(Z1):34-35
学习型组织是一种能够不断学习、持续创造,与学习型社会发展模式相适应的组织管理模式.创建学习型机关,就是要更新学习理念,健全学习机制,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组织学习、团队学习的学习体系.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化、高中教育普及化、高等教育大众化、职业教育社会化、社区环境学习化、教育合作国际化,形成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学习需求的学习型社会.使个人成为学习型的人,团队成为学习型的团队,组织成为学习型的组织.形成一套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机制,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学习力和创新力,培训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相似文献   

10.
学习型组织:现代学校发展战略的理想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龙海 《学术交流》2002,(4):156-160
学习型组织理论是以系统动力学为理论基础创建的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该理论以其思想的先进性、手段的时代性以及方法的务实性,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科学管理思想体系。构建学习型组织是适应现代学习化社会的需要,使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特征更体现了学习性机构的意义和价值。随着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的普及,先进、科学、富于变革力量的学习型组织已经越来越成为现代学校管理模式和发展战略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1.
赵永杰 《社科纵横》2010,25(6):35-37
辽宁省是我国国有经济发展最早、比重最大的省份,研究辽宁国有企业能力成长对我国国企改革战略具有重要意义。长期计划经济导致的组织惰性是制约辽宁国有企业能力成长的主要因素。组织惰性的产生源于路径依赖,而企业的路径依赖,从深层看是文化的自我强化。基于这一逻辑,创新组织文化、构建互动机制、建设学习型组织、管理建设性冲突以及跨越组织的边界是克服组织惰性、促进国有企业能力成长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2.
在回顾国内外对学习型企业系统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紧扣学习型企业的基本内涵,以系统理论为指导,建立包括主体、客体、工具、平台、保障、目的、效果、反馈几个要素的闭环系统模型。并以此模型为基础构建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AHP法确定各级指标的分值。  相似文献   

13.
钱津 《创新》2007,1(1):45-51
学习型企业是现代世界最先进的一种企业组织管理模式。在中国普遍开展的创建学习型企业的活动中,国有控股企业必须卓有成效地起到表率作用。但是,除了一般性的学习,国有控股企业的学习还具有特殊性:一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二要学习国际共运史;三要学习党的方针政策。通过有组织有系统的学习,国有控股企业将大大提升市场竞争力,更好地获取经济效益,将在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做出更大的贡献。为此,国有控股企业必须建立创建学习型企业活动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4.
学习型组织的建立是优化人力资源管理的根本措施,在学习型组织创建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使专业社会工作的介入成为必要。本文试通过分析学习型组织的问题和社会工作介入模式,探讨社会工作方法在学习型组织中的应用,并提出学习型组织对社会工作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15.
余桂玲 《社会工作》2008,(16):51-53
许多研究表明,企业文化对创建学习型企业起着重要的作用。学习型企业文化本质上是一种创新型企业文化,具体而言,学习型企业文化包含人本理念、整体理念、开放理念和探索理念。每一种理念都是学习型企业具备的文化特点之一,这四种理念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它们共同构成学习型企业的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16.
黄微 《探求》2004,(2):80-80
自党的十六大提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来,全国各地兴起了一股创建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组织的热潮,广州市地方税务局正是这股潮浪中一颗耀眼的浪花。该局自1999年2月独立运作始,已萌生了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意识,之后,通过几年的努力,把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活动推向了理性自觉的阶段,成为全国各地创建学习型组织活动的先行者。《学习型税务组织创建模式研究》一书(广东经济出版社2004年2月出版)通过对广州地税局创建学习型组织的过程、经验以及模式进行总结和研究,向广大读者,特别是政府部门提供了创建学习型…  相似文献   

17.
康健 《社会工作》2008,(2):46-4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创建学习型社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与途径。本文首先探讨了学习型社区的相关概念与创建学习型社区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性,其次以北京市宣武区天桥街道南纬路学习型社区的创建实践为例,深入探讨创建学习型社区的有关模式与施行经验。  相似文献   

18.
蔡卡宁 《社科纵横》2012,(3):206-207
新形势下地方本科院校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对学校的改革发展和师生素质的提高以及为地方培养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对学习型组织的含义的分析,以肇庆学院为例,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等方面对地方本科院校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正>甘肃物流学会成立于2009年,业务主管单位甘肃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挂靠在甘肃行政学院。201 3年获得中国社会组织评估等级"5A"级证书。目前学会专注于为物流企业提供运营中遇到问题的一对一解决方案和各级政府部门的衔接协调,为行业提供发展政策导向信息及规划、统计、咨询、培训,为物流专业院校提供产学研结合的实训模式和全省社科评奖,在物流的标准化和信息化、同城配送、快递、冷链、供应链等领域有深入研究,重点关注物流专业学生就业和如何提升物流一线工作者的幸福  相似文献   

20.
三十多年来,中国改革开放政策一直是日本企业对华贸易战略调整的主要推动力量。改革开放起步阶段,面对实行改革开放后中国潜在的巨大市场,以综合商社为代表的日本企业主要从事进出口贸易,加强与中国各部委、研究机构等所属企业和地方企业的贸易合作,大力开展加工贸易、补偿贸易等;改革开放深化阶段,随着我国投资体制的深化改革和投资环境的进一步改善,使日本企业确立了以投资带动贸易发展的对华战略,开展贸易型投资,构建沿海物流网络;入世后,随着中国与国际经济体制深度对接,日本企业则采取了综合战略,构建涵盖商品流通各个环节的综合贸易和销售网络,以及"三位一体"的物流体系,提供全球性供应链管理服务。在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日本企业对华战略的积极调整极大地推动了中日经贸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