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梅村是清初著名诗人,他的诗集笺注本子,为人所熟知的,有程穆衡《吴梅村先生编年诗笺》十二卷、靳荣藩《吴诗集览》二十一卷、吴翌凤《梅村诗集笺注》十八卷。程笺最先成书,而且是编年本,张尔田《遯堪书题》谓其笺“遗闻坠掌,尤资津逮”。旧时只有传抄本,1929年太仓俞世德堂  相似文献   

2.
张宇声 《东岳论丛》2004,25(3):109-113
吴梅村的歌行体长诗<东莱行>,记叙了他与明末清初山东莱阳诸诗人的关系,是研究梅村交游不可或缺的一篇.与本诗有关的姜、姜垓兄弟以及宋枚、左懋第等人,其政治气节与诗歌成就,构成了山东文化史上的一段不泯的光彩,值得后人重视并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3.
从清初开始,终其后半生,吴梅村诗文、剧作中随处可见身世沦落的慨叹。他的作品不仅充满了对自身命运沦落的伤悼,且由此形成独特的观照人生世事的思维定式,即尤为关注个体生命在乱世中的沦落,以此视角去展现时代的苦痛和人生的悲哀,"沦落"成为吴梅村作品的一个重要主题。吴梅村的沦落情结是源于他的游移性人格特点。  相似文献   

4.
江苏太仓旧称娄东,故"太仓诗派"又称"娄东诗派".它是兴起于清朝初年的一个纯粹的地域性诗歌流派,其领袖人物为吴梅村,重要成员有周肇、王揆、许旭、黄与坚、王撰、王昊、王扦、王曜升、顾湄、王摅等十人.  相似文献   

5.
性格懦弱的吴梅村,在明清易鼎之际,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而毅然仕清,这是由其珍视生命的生命观所决定的。此后这一抉择便带给他无尽的痛苦,故在其后半生的诗歌创作中充满了用全部生命力量来忏悔的信息,由此,可以清晰地感知吴梅村其人的生命历程。  相似文献   

6.
叶君远 《河北学刊》2007,27(6):253-256
读研期间,我选择吴梅村作为研究课题,恩师冯其庸先生建议我先做年谱,指明这是研究这位思想与经历都非常复杂、而以往又缺乏深入了解的作家的基础性工作。于是,我全身心地投入到这项工作中,几乎天天去图书馆,除了精读吴梅村的著作外,还广泛搜索、爬梳、阅读一切能够找到的相关资料。起初,我以为用不了太多时间就可以大功告成,不料想一旦深入进去,却发现需要解决的问题层出不穷,需要搜寻和阅读的资料也越来越多,障碍重重,困难不断。已有的顾师轼和铃木虎雄的两种《吴梅村年谱》,由于太过简略且多存谬误,对于解决问题难有帮助。有时为了弄清楚…  相似文献   

7.
吴梅村是明清交替时期贰臣士群体中的一个典型代表。明朝灭亡,在沉重的现实压力下,吴梅村选择了出仕清朝,成为被人谴责的贰臣。仕清后,他内心处于一种清醒的痛苦中,用后半生进行着深深的忏悔,这真切地反映了变革时期士人进行政治抉择前后复杂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8.
吴梅村“三行”名篇主题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宇声 《文史哲》2001,(5):50-54
吴梅村的“三行”名篇一向被认为是反映清初苛政 ,同情人民疾苦的作品 ,其实这种认识并不全面 ,“三行”诗的深层内容是反映作者的亡国悲哀 ,表达作者怀念故明、抨击清人统治的思想情感 ,同情民瘼是在明清易代的大背景下展开的 ,体现了梅村此时的遗民立场  相似文献   

9.
吴宓从不讳言自己对中外诗人和思想者的亲近和追慕,明末清初诗人吴梅村就是其人生体验、文学欣赏及诗歌创作重要的参照对象。他们的生存处境、诗论主张和诗歌创作都有深通之处,性情切近,感受相通,观念相似。吴宓将吴梅村作为人生经验和诗歌创作的镜像世界,激活经验,发现自我,确立悲郁感伤者的身份认同,由此形成起于性情,通向诗史,个人化和历史化并重的创作特点。  相似文献   

10.
吴梅村山水诗略论王英志一关于"江左三大家"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虽然朱庭珍有"以牧斋为冠,梅村次之"(《筱园诗话》)的定评,但程穆衡则称:"明末诗人,钱、吴并称,然钱有迥不及吴处。吴之独绝者,征词传事,篇无虚咏,诗史之目,殆曰庶几。"(《厄谈》)可...  相似文献   

11.
本文收辑了作者从书画中和其他书籍中钩索出的几篇吴梅村的佚作,并做了简要的考释。  相似文献   

12.
《文史哲》2010,(6)
吴梅村是清代诗歌创作领域接受元白长篇而独具面目的第一人。梅村歌行与元白长篇存在若干异同。其同者:均为七言长诗,篇幅长大;均有相当比重的叙事笔墨,属于叙事诗的范围;都能围绕一个中心事件,铺衍展开,层层深入;都重视情感的抒发,富于动人心魄的力量。其异者:元白所写事件多属对历史的观照,梅村所写事件皆源自生活的现实,由此导致二者情感沉痛度的不同;元白虽叙事而夹杂大量抒情笔墨和想象之词,梅村则以叙事为主,为一代存史,由此导致二者历史信实度的不同;元白长篇多浅显直白,不掉书袋,梅村歌行则"非隶事不办",由此导致二者阅读难易度的不同。此外,梅村歌行在作品数量和创作时间、选材的集中度上,亦均超元白,由此见出梅村取法元白而倾力于七言歌行的创作自觉和诗史意识。分析梅村与元白两篇同名《琵琶行》,可以对此异同获得更深入的理解;而考察清代论者视野中的"梅村体"与"长庆体"的关联和区别,更可以了解梅村对元白长篇创作接受中的利弊得失。  相似文献   

13.
在明清之交诗坛上,两位大诗人钱谦益和吴伟业,“为海内所推,入国朝称两大家”。当时“钱吴并称”,大节出处相同,“皆以降臣而善歌诗”。后来遭遇则截然相反,褒吴贬钱,钱氏著作毁板禁行,而吴诗却受到乾隆皇帝赞赏,题诗曰:“梅村一卷足风流”,大臣们纷纷“恭和”。一斥一捧,影响两人诗歌流布,评价一边倒,也使对钱的研究成了文学史上的空白。笔者有感于此,评述钱吴异同,从降清、诗歌成就,地位和影响三个方面,比较研究,分析辨证,或许对明清之际文学发展和钱吴诗歌的历史价值有所禅益。  相似文献   

14.
梅村与佛禅     
<正> 吴伟业(1609—1671),字骏公,号梅村,别署鹿樵生、灌隐主人。梅村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坛领袖人物之一。他曾是著名学者和政治活动家张溥的入室弟子,复社重要成员,于明季曾任翰林院编修、南京国子监司业等职。入清后,他隐居多年,以后又被召入京,授秘书院传讲、国子监祭酒。晚年隐居。这是一位在文学方面卓有建树而在政治上、思想上颇为复杂的人物。梅村晚年,问佛访禅,徘徊于儒释、僧俗之间。考察他晚年的这种行藏与心态,是我们研究梅村思想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5.
吴梅村力主“诗与史通”,其代表性诗作如百川贯海,汇成一部明、清之交的“编年史”。“梅村体”的个性特征在于:诗人用七言歌行体叙事,数量特别大;诗中融入了有关“个人荣辱”的种种感叹,展示了“人格失衡”的情感悲剧;胸罗万象,笔在蛇龙,尽情地挥霍人、事,洒脱地调度古、今;风骨如“女将征西”,庄重而华贵。  相似文献   

16.
《鹿樵纪闻》共三卷,余所见者,为痛史本。原题娄东梅村野史撰,并有自序。大体看来,卷上多记福王时事,卷中多记唐王时事,卷下多记桂王时事,但亦参差不齐,间涉崇祯时事。从其自序来看,资料取自邸报。所谓:“寒夜鼠噣架上,发烛照之,则明季三王时邸报,臣畜之以为史料者也。”该书作者,题为娄东梅村野史。书后有镇洋山人识。文云:“吴梅村《鹿樵纪闻》三卷,类分为四十一篇,向无刊本。……篇中杂记三王间涉崇祯时事,而中卷郑成功之乱,叙及郑氏之亡,则在康熙二十二年,梅村即世久矣。疑是篇当指代领其众,下自甲寅春耿精忠叛至篇末,当是后人续  相似文献   

17.
傅波  钟长山 《理论界》2006,(5):159-161
《红楼梦》的作者是谁?本文通过对署名曹雪芹的作者的生卒年代,《红楼梦》与《秣陵春》的渊源,严绳孙的出身历史和他与吴梅村的关系等方面的考证,得出严绳孙托名曹雪芹创作了《红楼梦》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吴梅村的诗,特别是那些歌咏明清之际时事的长篇叙事诗,历来被称颂为“诗史”,他自己也当之不疑。《圆圆曲》是这些长篇叙事诗中最为脍炙人口的一篇。远的不说了,抗日战争前后,还有人刊刻专书《陈圆圆事辑》,甚至改编为话剧《陈圆圆》上演。至于清末诗人樊樊山的《彩云曲》、《后彩云曲》等模拟之作层出不穷,就更不用提了。解放以来,因为吴梅村当了清朝的顺民,名声不怎么好,《圆圆曲》又诬蔑了农民起义军,便不那么被传诵了。直到最近,复刊后的《文学遗产》第一期发表了姚雪垠同志的《论<圆圆曲>》,才打破了长期的沉寂,把这首长诗又送到了读者面  相似文献   

19.
周月亮  李新梅 《学术界》2002,(4):215-228
明清易代之际 ,汉文化传统的文人都被抛入到悼亡大合唱中 ,以吴梅村、钱谦益为代表的在朝文人的“旧朝情结”,以张岱为代表的在野文人的追忆意识 ,不仅揭示了文人的所负载的传统文化的内在结构 ,也兆示了华夏文明的衰落  相似文献   

20.
钱仲联论清诗(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中林 《学术研究》2004,(2):128-134
吴梅村.<章太炎文录别录>有评梅村的话,谓其"辞特深隐,其言近诚";林庚白<丽白楼诗话>亦有"梅村以亡国大夫而委蛇于两朝,其境遇甚苦,情感甚真,心迹甚哀"之评.<听女道士卞玉京弹琴歌>表达了一种爱国主义思想,但十分隐曲宛转.<后东皋草堂歌>写瞿式耜,亦有爱国主义.七绝<赠寇白门>,写得较好.<松山哀>最明显,写洪承畴事,有强烈爱国思想.<园园曲>与爱国搭界.<勾章井>写王妃事,亦有牵涉爱国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