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政治沟通理论及其研究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治沟通现象由来已久,但对于政治沟通的学术研究却在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美国才出现和兴起.政治沟通理论的研究发展经历了"一元—二元—一元"的过程.目前,国内学者一般认为政治沟通理论是由卡尔·多伊奇创立发展起来的.实际上,这个发展路径限制了政治沟通理论的发展,现有的"一元"政治沟通理论是难以满足中国政治沟通研究需求的.对已有的政治沟通理论进行梳理概述有利于日后对中国政治沟通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2.
政治沟通是一种古老的政治现象,可以说,自从有了政治就有了政治沟通.但作为一个研究领域,政治沟通却是一个年轻的议题.与政治学的其他研究主要围绕权力、权利、利益等不同,政治沟通主要关注信息、对话、理解与共识,并以此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因此,政治沟通不仅拓展了政治学的研究视域,也启发了对其它政治学问题的重新认识.从中外文献来看,政治沟通理论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三论”阶段、政治传播阶段和网络政治沟通阶段.而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三个阶段也反映着实践中的与历史中的政治沟通.在此将以中外文献为研究基础,提出政治沟通理论发展的这样三个历史阶段以及不同阶段的理论原型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际沟通具有沟通渠道单一化、沟通主体虚拟化、沟通双方平等化的特点,沟通分析理论为研究这种特殊的沟通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角度。从沟通分析理论的视角来看,首先应明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沟通主体所选用的自我状态。在此基础上,教育主体可以灵活运用互补式沟通、交错式沟通和隐藏式沟通三种沟通方式,与教育客体建立良好的关系,增强沟通的有效性,达到思想政治教育说服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文章基于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的特点,探讨了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的理论基础,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生活世界理论、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理论、发展心理学的主体性发展理论、意识形态发生发展理论等.  相似文献   

5.
现代国家应当是法治国家,现代政治应当是法治政治。有关法治政治的基本理念、思想渊源、法治政治建设的内容等问题,都是实现政治法治化所涉及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由常桂祥教授撰写的《法治政治论》(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出版)一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治政治观为指导,运用政治学理论与法学理论对接和相融的研究方法,追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比较深入地探讨了这些问题。自从“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立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后,探讨法治问题的著作和论文大量涌现,但是系统研究法治政治的成果尚不多见。《法治政治论》一书,就是一部系统探索我国法治政治的基本理论与现实问题的重要著作。该书界定了法治政治的基本涵义和基本理念,对法治政治的生成条件进行了全面分析,对马克思主义的法治政治思想进行归纳与梳理,从宪政、责任政治、法律信仰、执政党依法执政、人大监督、法治行政、公正司法等角度对影响我国法治政治建设的多重因素进行深入剖析,提出了许多有新意的观点,为人们思考和研究我国的法治政治建设带来许多启发。该书紧扣社会主义法治政治建设这一主题,把理论的研究与实践的可行性结合起来,提出了许多创新性的理论见解和具有实践价值的社会主义法治...  相似文献   

6.
在卢曼宽阔宏大的社会学系统理论中,人不再是社会学研究的中心,而是被消解为社会中沟通的环境,相反,沟通成为社会系统理论的基本元素。以生物学的自我再制理论为基础,卢曼认为社会就是一个不断由沟通制造出沟通的封闭循环系统。在一个功能分化的社会里,艺术作为全社会系统中的一个次系统,是一种重要沟通的形式。以卢曼的社会系统理论作为出发点,着重探讨沟通在社会系统中的关键性作用,进而点明艺术与沟通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7.
政治资源研究滥殇于西方行为主义政治学,中国学者对政治资源的研究和运用,在很大程度上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实践密切相关.从学科贡献和指导当代中国政治发展实践和构建中国政治发展理论的紧迫性来看,根据政治资源的基本理论,发展一种具有重要现实价值的资源政治学很有必要,应该从构成体系、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包雅钧 《东方论坛》2006,(1):117-124
政治过程研究强调用一种动态的方法对政治体系与制度进行观察、分析。它的兴起与新的研究方法的出现分不开,而促使其走向繁荣的则是政治生活的开放性。自20世纪以来,随着运用动态过程观进行现实政治分析,政治学理论形成了若干影响较大的流派,如公共选择理论、政治沟通理论、政治系统理论、政治决策理论等。另外,最容易唤起人们对政治过程注意的政治活动领域,如利益集团、政党参与政治和选举过程,也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这些都构成对政治过程展开分析的主要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9.
对当前行政审判"白皮书"的政治沟通功能的理论及政治沟通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分析基础上,结合政治沟通机制的特点和"机制"的概念,从机制的理念要素、制度要素和行为要素三个层面提出构建行政审判"白皮书"政治沟通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政治沟通及公众对政治生活的参与是影响执政合法性的重要因素。当前,强化多元主体的政治沟通,对于国家在政策制定、权力规制与社会稳定层面实现协商民主的基本意涵,具有重要价值。为此,在基层治理中以政治沟通为核心推进协商民主构建,需要政府执政理念的转变、制度吸纳能力的提升,以及有利于沟通的政治文化与理性思维的培育。  相似文献   

11.
英语教学"一条龙"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近几年我国外语界对英语教学"一条龙"研究作一综述,并对此提出有待于进一步讨论的问题,以能引起外语教育界广大师生对我国大、中、小学英语教育改革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望”在古代是一种盛大的祭祀活动,它不仅有严格的仪式要求,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有着重要的政治意义。然而对其祭祀礼节,至今很少有人作出细致的考证,文章试图通过对上古文献中有关祭祀礼节的梳理,描绘出这一上古时期盛大祭祀活动的礼仪形式及其与封禅、巡狩、郊天等帝王祭祀活动的关系,并对望祀的政治意义作出简要阐释。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对网络谣言与政治沟通内涵的分析,指出公众参与和信息沟通分别是政治沟通的理念与机制,阐释了二者对于网络谣言治理的意义,由此揭示出政治沟通与网络谣言治理之间的逻辑关联.以政治沟通理论中的信息沟通与公众参与为视角,结合具体案例展开分析,对地方政府“打击网络谣言”的现状作出检讨,并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地方政府网络谣言治理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4.
商业与政治之间没有隔离带,商业广告活动并非不问政治,无关政治。商业广告不仅表达政治诉求,引发政治风波,也将政治作为创意资源,借以提升品牌的价值和市场地位。而国际广告传播不仅反映了国际市场上的合作与竞争,也隐含着国家之间的政治博弈,是国家在世界政治、经济新格局建构过程中谋求地位、施展影响的一种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15.
"产学研一体化"办学,作为一种不同于传统旅游院校的办学新形式,其模式的理论概括、完整表述等还在探讨之中。在借鉴相关研究、明晰相关概念的基础上,以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为例,对旅游学院"一体化办学"的理念、依据、模式以及作为该模式的中心内容——产学合作教育的层次及类型等几个重点问题作进一步探析。  相似文献   

16.
陈谦 《东方论坛》2005,(4):83-88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为研究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提供了新视角,"一言兴邦,一言丧邦"的政治传播观可以作为分析传统政治文化的一条途径."一言兴邦,一言丧邦"植根于孔孟对人际交往中语言传播道德的认识,它是中国古代政治传播观的基石."一言兴邦,一言丧邦"作为中国式的"魔弹论",存在于特定的政治结构、政治背景之中,体现于历代王朝的政治实践中,特别是政权兴衰系于君主一人、严格控制信息传播及强化君尊臣卑等几方面,都可以从"一言兴邦,一言丧邦"的分析中找到线索.  相似文献   

17.
心理学理论"约哈里之窗"将人际交往中信息沟通的状况分为四个区域开放区、盲区、隐藏区和未知区.借鉴"约哈里之窗"的结论,可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沟通分成四种不同类型开放区主导型、盲区主导型、隐藏区主导型和未知区主导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信息沟通的结果,这需要构建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沟通模式.  相似文献   

18.
领袖、组织、媒体、参观、会议等几个方面的合力作用,使“农业学大寨”运动成为当时对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均产生重大影响,也是历时最长的一次全国性的群众运动。分析其政治传播过程,对当今党的政治传播机制创新具有现实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从“独白”到“交往”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范式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当前新的形势和新的使命,思想政治教育实践面临范式危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范式从“独白”走向“交往”的转换迫在眉睫。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范式转换的理路应当是从“主体性”走向“主体间性”、从“成材”走向“成人”、从“教材”走向“文本”、从“理论世界”走向“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