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幽冥的清宫萨满祭祀神灵姜相顺清宫萨满祭祀神灵虽有乾隆年间的萨满祭祀法典的明确记载,但传至乾隆年间已发生很大变化;不但在朝祭神中包括了佛、菩萨、关帝等客神,而且夕祭、背灯祭中由于原来使用满语,日耳相传,年深代远,加之满族人关后汉化加深而致满语荒疏,有些...  相似文献   

2.
对甘青地区史前礼仪祭祀和丧葬祭祀两方面的梳理,该地区普遍存在着原始崇拜。从埋葬形式可以看出各个文化之间存在着对死亡理解的普遍性。同时又因为地理环境的不同和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各个地区文化之间产生了差异。  相似文献   

3.
作为辽朝礼制构建的重要内容,国家祭祀体现出鲜明的农牧文化交融特色。自上世纪30年代起国内外学者就对辽朝国家祭祀有所关注,主要涉及木叶山祭祀、黑山祭祀、宗庙祭祀、天地鬼神祭祀等几个方面。总体来看,目前研究既有开拓,又有深化,但同时也存在不足和遗憾。今后,针对辽朝国家祭祀所体现的政治文化内涵的阐释应成为学界继续努力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在人类学词汇里用得最频繁的术语“祭祀”有着一个非常广的参照对象。2013年4月21日至23日,在四川成都安仁召开了一个“不同文明中的祭祀”国际工作坊,对“祭祀”的不同定义进行了探讨。工作坊参与者从以往和最近的方法对祭祀进行了不同的分析。本文对工作坊中提交的这些论文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5.
前言 关于高句丽的祭祀礼仪,《三国史记》祭祀志(以下略称祭祀志)有如下概要叙述。“高句丽、百济的祭祀礼仪尚不清楚。然遍阅《古记》和中国史书有对此事的记载。”笔者欲就《三国史记》的编者们很难窥知的高句丽的祭祀礼仪进行某些探讨。有关高句丽的祭祀礼仪,虽然已有了能够解释清楚其神话的结论,但对祭祀礼仪本身进行深入研究的论述考证尚未发现。本文想在神话研究的基础上,按照《祭祀志》的记载顺序,对有关记载做一整理。  相似文献   

6.
宗祠,又称祠堂、家庙,是我国古代同族子孙供奉并祭祀祖先的处所.司马光《文潞公家庙碑》说:"先王之制,自天子至于宫师皆有庙……(秦)尊君卑臣,于是天子之外,无敢营宗庙者.汉世公卿贵人多建祠堂于墓所."唯天子及仕宦人家方能建祠立庙,这个格局一直延续到有明中叶;嘉靖以后,明王朝从其统治利益出发,破了原有框套,"许民间皆得联宗立庙".从此,社会上不论是强宗望族,还是寻常百姓,纷纷联宗聚  相似文献   

7.
信巫重犯是人们在一定历史阶段里精神文化的一部分,是迷信和理智的混合物。相对而言,楚国社会包容着更多的原始社会的精神因素,楚人的精神生活也散发出更加浓烈的神秘气息。他们把事鬼敬神作为填补对千姿百态的自然现象的知识空白所必不可少的一种手段,作为对生安死乐生活企盼和追求的一种寄托。本文将文献记载、考古发现和民俗事象结合起来,对楚人祭扫的对象、祭扫的主持者和礼仪规则、祭犯的情结以及信巫重犯的背景与原因等问题作了较为系统的探讨,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作者认为:楚人祭扫的对象包括山川、神灵和祖先三维体系,其中存在着明显的重川轻山倾向;楚巫的地位在并世各族中罕有其匹;楚人祭扫的礼仪规则同中原诸夏和南方巴蜀、吴越也不尽相同;楚人的祭扫清结是既相信鬼神,又不乏自信,与陈、来等国唯鬼神之命是从判然有别;楚人信巫重视的背景与原因主要涉及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历史文化传统等诸种因素。  相似文献   

8.
祭祀,是有史以来人类的共同活动。用什么方式祭什么神,各地区各民族有着千差万别。信仰和崇拜是一个民族的一种标志。它反映该民族的意识、愿望和性格等特征。夷水(清江)流域是中国古代巴人发祥地,土家族的摇蓝。她在祭祀领域中的一些奇特活动,乍看出人意外,细思又在情理之中。清初,这一带改土归流,打破封锁才几百年。几千年的民族隔绝,使她们尚巫觋之风不减,使佛道之教不远,敬神的方式方法较为独特。  相似文献   

9.
萨满教是满族等北方民族普遍信奉的原始宗教,在"万物有灵"的宗教观念引导下,萨满教的祭祀形式多样,各氏族、各姓氏不尽相同.但无论如何,各族姓最初都是由女萨满来进行人与神的沟通.在满族祭祀中,女性同样是最活跃的分子,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自从十七世纪末叶和清代初年,随着中国萨满信仰习俗被介绍到西方,引起西方学者对阿尔泰语系广袤世界同类民俗事象的关注,并在此后的三个世纪中,学者们对萨满世界的考察和研究就从未停止,而且使萨满文化的研究发展成为世界性的课题。 国际上许多学者对萨满习俗的考察和研究,一般归于对“萨满教”(Shamanism)的研究,中国学术界通常也使用“萨满教”一词,但谁都知道,萨满在中国北方诸民族中的传承由来已久,它从形成的时候起,就是一种原始的民间崇拜和信仰的产物,其传承和传播完  相似文献   

11.
黄玥 《中国民族博览》2017,(20):203-207
广西祭祀建筑文化历史悠久,这片土地上的先民早在新石器时期就开始有了祭祀场所的建筑建造意识.而后历经朝代变迁更替,多民族多信仰发展以及与外来迁徙文化的碰撞交融等复杂历史过程,广西祭祀建筑文化不仅呈现出经了"天祀""地祭"到"人享"的演变过程,更有了多元丰富的呈现.了解祭祀建筑本身文化对了解同时期地区的人民思想文化转变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12.
殷周以来,国君既代表社稷,又主持宗庙的祭祀,掌握全国最高的祭祀祖先的场所,身为"天子"的君王成为天帝在人世间的代表,普天之下只有通过君王才能受到天帝的恩惠.民众于是失去了祭祀天帝、直接同天帝沟通的权力.为寻求精神寄托,民间祭祀就以"心理补偿"的方式大量出现.殷周以前所有的祭祀活动和殷周至汉之间的非宫廷祭典,以及汉以后的"庶民传统宗教"的所有祭祀,另外连同身处山势高峻、交通闭塞的古老民族的某一部落或某一支系一直沿氏民族社会的祭祀活动,为民间祭祀的分野.  相似文献   

13.
成吉思汗祭祀是蒙古族祭祀文化的象征符号。近百年来,成吉思汗祭祀文化及其祭祀的文化空间和仪式发生了很大的变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之时,成吉思汗祭祀文化传统正成为一种人文资源,被用来建构产生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中的民族政治和民族文化的主体意识,同时也成为当地的文化和经济发展的新的符号。文章以2000年成吉思汗龙年大祭的祭祀仪式为个案,描述了成吉思汗祭祀在当代语境下的传承及蒙古族对其传统文化符号的认同。  相似文献   

14.
一、字面上的陷阱 “sacrifice”一直以来就具有一种字面上的迷惑性,这个源自拉丁语的词汇在英语中可以表达非常广泛的意义。拉丁语中“sacrifice”一词最早是指“使某些东西变得神圣”,  相似文献   

15.
蒙古族敖包祭祀仪式渊源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蒙古族的敖包祭祀仪式源远流长,从氏族社会延传至今.学术界关于敖包的起源众说纷纭.笔者运用词源学、考古学、宗教人类学、文化人类学等理论与方法,通过对敖包祭祀渊源、功能、禁忌、种类等诸方面进行分析,指出敖包的原型来自先祖的石板墓,是自然崇拜与祖先崇拜相结合的产物;敖包祭祀源于祖先祭祀,是古老的萨满教"万物有灵论"观念的具体表现形式;随着历史文化的变迁,敖包的种类逐步增多,并且其功能也发生了演变.  相似文献   

16.
北方民族在长期的渔猎生产中逐渐形成了以物候确定年岁、季节的自然物候历, 用以指导人们的生产与生活。由于萨满教仪式常常与经济活动的节律相关, 北方民族萨满祭祀的时间、内容和祭祀重心都一定程度上受到经济活动以及物候历的影响, 反映了原始萨满教与自然科学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祭祀是古代原始氏族自然崇拜观念、信仰的一种表达方式。由于当时生产水平低下,人们没有能力认识自然,他们对自然界所发生的许多现象,如风雨、雷电、日月、星辰、死亡、生育等不可理解,出于对这些自然现象的恐惧,企图用人间最美好的食品、言词等去换取超  相似文献   

18.
瑶族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而又分布广泛的世界性少数民族.瑶族文化丰富多彩,祭祀文化是瑶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瑶族区别于汉族、壮族、苗族、回族等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瑶族祭祀神灵和祖先程序规范有序,场面庄严肃穆,内容丰富多彩,活动精彩纷呈,歌舞齐全,热闹非凡,具有全民性、区域性、多样性、神秘性、传承性、愉悦性等特点.对于传承瑶族文化,增进民族团结,丰富中华文化宝库,繁荣社会主义新文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仪式的流程是所有与神灵和祖先相关的中国仪式中最为基础的。这些仪式所涉及的是组织仪式活动的祭祀者以及接受祭祀并能够对祭祀活动作出反应的神灵之间的一种关系。在人类学中对仪式的描述有两种范式。一种是“殷勤”(hospitality),另一种则是“祭祀”(sacrifice)。  相似文献   

20.
铜鼓船纹与水上祭祀林蔚文(福建省博物馆)在中国南部云南、贵州、四川,广西及越南、老挝等地区发现的距今约两千年左右的铜鼓船纹图案,是早期铜鼓装饰中最生动、复杂和最重要的图案,近一个世纪以来不断引起各国学者的浓厚兴趣。近几十年来随着中国云南、广西等地考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