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楼梦》第五十一回薛宝琴以十首怀古诗作谜面,请宝玉和姐妹们猜十件俗物,“大家猎了一回,皆不是”。《红楼梦》问世几百年来,红学家和一般的读者都在探索这些怀古诗谜的谜底,但是众说纷法,莫衷一是。本文旨在对这些怀古诗谜作出新的译解。第一首《赤壁怀古》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载空舟。喧闻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谜底:龛。有人猜是走马灯之用战舰水操者,有人猜是法船,有人猜是蚊子灯,都未能说透谜面。龛是供奉神像或祖宗牌位的小阎子。“赤壁”二句:龛看似红色的墙壁沉埋了下去,“水不流”暗隐“合龙”,而此二…  相似文献   

2.
在古代有关“李杜优劣论”的话题中,祝允明是把“扬李抑杜论”发展到登峰造极地步的人物。他的相关言论是整个杜诗学发展链条中的重要一环,但目前却基本上处于被遗忘或缺失的状态。详细介绍和评判祝氏的言论,无论对于研究李杜诗学本身,还是了解祝氏的诗学思想及明代诗歌的发展思潮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马小玲 《西域研究》2002,(3):110-113
2001年,耿世民先生的论文选集<新疆文史论集>作为中央民族大学学术文库之一种出版发行了,耿先生在民族语文的教学和研究,成就斐然.截至2001年,耿先生已出版专著14部、译著14部、教材5部,发表论文105篇(汉文67篇、外文38篇).<新疆文史论集>仅仅辑录了耿先生汉文论文30篇,诚然,这本书只代表耿先生的部分成就,但却能让读者窥见其在突厥语文史研究上科学而严谨的态度以及对新疆古代文化、历史、语言研究做出的贡献.本书共分为五个部分:语言文字、文学、历史、宗教、回鹘文文献研究.前言是冯·加班女士专为耿先生所作,附录一、二是关于耿世民先生生平成就介绍和个人著作目录.  相似文献   

4.
中图分类号:B02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240(1999)05-0056-05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哲学专家张立文先生,近年来一直致力于自己的“和合学”体系的建构[1]并于1996年出版了两卷本巨著———《和合学概论》。而张...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在1989、1990两年先后出版张立文教授主编的佳作《道》和《气》,合作者为蔡方鹿、张怀承,岑贤安、徐荪铭四位学者。张立文《中国哲学逻辑结构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以“中国文化哲学发微”为副题,区分纵向研究与横向研究,探讨天人、形神、宇宙、道器、有无、理气、心物、一二、动闻、变化、知行、能所、格物致知、性情、阴阳、刚柔、健顺、形上形下、体用诸范畴,理论比葛荣晋《中国哲学范畴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丰富。上述四书都适合文科大学生及研究生。《道》能兼顾孙  相似文献   

6.
施蓉 《云梦学刊》2004,25(5):127-128
方言是民族共同语的地域分支,是语言的地方变体。研究方言对于探究民族语言的历史成因意义重大。同时,作为地域文化现象,方言与自然地理环境、行政建置、历史上的民族迁徙和人口异动等都有着极密切的关系,因此,方言研究成果历来是历史学、社会学以及其他一些综合学科的基础素材  相似文献   

7.
自方苞揭橥“义法说”,至马其昶、姚永朴等以雅洁韵致为宗旨作文,论文,桐城文派在文坛上绵延流衍了二百余年.作为一个文学流派。其历史之久,作家之多,薰染之深广,恐怕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但是,与桐城文派盛极一时的状况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对桐城文派的研究长期停顿于零敲碎打的阶段,一部不仅仅是胪列桐城文派个别作家及其作品,而是全面、系统地探索桐城文派创作与理论的内在发展规律,分析桐城文派对现代散文、现代语言学、文章学影响的专著。却迟迟未能面世。这或许与桐城文派研究牵涉到整个清代乃至近代文化的各个层面,一时还无法准确地把握有关。在这里,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吴孟复先生的新著《桐城文派述论》,可称为桐城文派研究领域中的一个新突破、新收获。  相似文献   

8.
《人文杂志》1988年第6期刊载了余树声同志《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中的一个失误》(以下简称《失误》)的政论文章,向学术理论界提出了一个重大问题:如何看待和评价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原理?也向广大青年读者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学习和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这篇文章的实际效果如何?另当别论,它的思想倾向是很清楚的,理论观点也值得商榷。现就其中的几个主要论点作些分析。  相似文献   

9.
<学术界>(2007年第5期)发表了王文元先生的一篇文章--"评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以下简称"王文"),文章的摘要中说:"本文从语言起源、音响与音位、语言与思维三个方面批判了索绪尔的语音中心主义谬说,正本清源,还汉语特别是汉字以本来面貌."看到"批判索绪尔谬说"几个字,我不觉好奇而又谨慎起来,想看一看王文如何"正本清源",而"汉字的本来面貌"又到底怎样.仔细阅读王文之后,觉得有许多话如鲠在喉,不得不说.  相似文献   

10.
《学术界》(2007年第5期)发表了王文元先生的一篇文章——“评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以下简称“王文”),文章的摘要中说:“本文从语言起源、音响与音位、语言与思维三个方面批判了索绪尔的语音中心主义谬说.正本清源,还汉语特别是汉字以本来面貌。”看到“批判索绪尔谬说”几个字,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哲学是以他的实践论为核心的新唯物主义哲学。把这种见解名之为“实践核心论” ,并把它同拒斥唯物主义的“实践人本主义”混为一谈 ,这是不恰当的。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 ,批判和克服了“一般唯物主义”的直观性 ,超越物质本体论而达到了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的实践论。不能无视马克思哲学的思想史进程。把他对黑格尔哲学的颠倒说成是把精神本体论颠倒物质本体论 ,正是由这种“无视”而产生的。物质本体论的“辩证唯物主义”体系的建构者 ,利用了唯物史观的思想资料 ,借助于恩格斯在特殊语境中所写著作的结构 ,把马克思的实践论从他的世界观和历史观中排除出去 ,造成了极大的逻辑矛盾。在马克思哲学中 ,新唯物主义与实践论是直接同一的。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 ,是马克思的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的新唯物主义 ,而不是物质本体论的一般唯物主义。想把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说成是一般唯物主义 ,想借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有效性来论证“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本体论的正确性 ,由此而否定实践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核心 ,这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12.
<正> 阅读李永祥先生的《蒲松龄传》,我感觉到了著者的激情与眼力。传记作为文学与史学的结合体,须具备“以情纬文”的要素。传记若丧失了充沛的感情,有可能退化为冷冰冰的年谱,无法让读者产生审美愉悦与情绪感染。永祥先生能心契神合地去感知蒲松龄及其作品,跨越时空距离而与蒲松龄结成知己。这部传记,行文流程有一气呵成之势,这大概可归因于激情的同化力。传记固然需要情来,但更重要的是能提出一些独到的学术见解,这就涉及到“史识”的问题。史识大约近似于令人所说的“眼力”。《蒲松龄传》  相似文献   

13.
老反革命张春桥,一九三五年七月写了一篇题为《驱逐》的反动文章,发表在上海《太白》杂志第九期上。在这篇文章里,他不顾当时我党提出的动员全国的老百姓,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方针,而大肆诬蔑日益觉悟的劳动人民,是一篇难得的反面教材。一九三五年,日寇的铁蹄踏进我国华北,妄图把整个中国变为它独占的殖民地。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在毛主席和共产党领导下,全国人民同仇敌忾,抗日运动日益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主义国家中,人格的尊严,包括知识分子的人格尊严,是应当受到重视的。知识分子是人民群众中掌握知识较多、智力较发达的一那部分人,他们直接地、创造性地从事精神生产,又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因此,保持知识分子在追求真理过程中的独立人格,对于提高人们认识水平有着非常重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文艺思潮的发展与膻变是十分复杂与丰富的,要理清其发展与膻变的脉络并非易事,这须有文艺史家的眼光5胆识。吴中杰先生的《中国现代文艺思潮史》(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出版)是一部极有眼光与胆识的学术佳著,该著用以点带面的史论构架、审美观角的深入观照、客观独到的历史评价,形成该著扎实而又深刻的历史审视、审慎而又深入的审美观照,使该著在对中国现代文艺思潮发展脉络的独只匠心的梳理中,能切中肯綮,独抒己见。一、以点带面的史论构架。吴先生在该著的后记中写道:“本书是史论性质,它的写法应该与文学史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6.
吕不韦是什么人?是封建官僚大地主还是“大奴隶主”?这是一个需要认真分析研究的问题。“四人帮”及其舆论工具罗思鼎,只是凭着司马迁《史记》一书中关于吕不韦有“家僮万人”和“徙卫于野王”的记载,就武断地把他定为“大奴隶主”。(《评<吕氏春秋>》)这完全是荒谬的。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判断一个人的阶级地位和阶级属性,必须把它放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中,看它“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列宁:《伟大的创举》)如何来决  相似文献   

17.
《外家别业上梁文》是元遗山(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一篇极重要的文章。所谓上梁文,是从六朝时出现并沿用下来的骈体应用文,本是在兴建宫室、择吉上梁时由工匠诵读的颂祝性文字。但元遗山此文却并非单为安居祈福,其主要内容系追述他在汴梁围城中与金朝叛将崔立建功德碑一事的关涉,为自己辩白雪谤。元遗山因与崔立碑事  相似文献   

18.
汉字自有其内在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传承性.但是,长期以来,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对中国的文字一直是贬抑多过褒扬.西方一直以"他者"形象来塑造中国文字.有学者认为中文是落后的、不科学的.本文就索绪尔的语言理论对中西文字进行分析比较,展现中西文字的各自优势与劣势,强调各国文字是深深根植于其生长的文化土壤,与文化互为滋润,共同发展的.中文更是如此.中文的独特魅力是其屹立世界文字之林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9.
吴投文既是学者,又是诗人,作为学者的他还兼有文学批评家、理论家、文学史家与大学教授的多重身份。他的《百年新诗经典解读》就是以多重身份对一个世纪以来的中国经典诗歌进行了解读,显示出他的多重素养和广阔的视界,取得了良好的解读效果。  相似文献   

20.
祭船山文     
刘放生 《船山学刊》2002,(4):144-144
二○○二年十一月八日 ,值中国(衡阳 )船山文化节之际 ,海内外诸贤及乡梓后学之辈谨以鲜花时果之仪致祭于大罗山船山之陵 ,吊之以文。呜呼 ,自古死者非一 ,船山生死已三百多年 ,愈远弥存 ,耿光百世 ,皆因其修之于身 ,施之于事 ,见之于言 ,三者一身。船山一生 ,七尺活埋 ,六经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