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政事关系是影响事业单位改革的核心要素。政事关系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准社会化趋向和新世纪的管办分离的艰辛探索。这个过程推动了政事关系逐渐从高度合一走向政事分开。分类改革的探索将从政府职能转变、事业单位自身的体制机制创新和公共服务体系完善等方面对政事关系施加双重影响。为此。重构“分开+互补型”的关系模式是分类改革以后政事关系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2.
公共服务市场化:事业单位改革30年焦点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事业单位改革30年,是从适应市场、走向市场到回归公共服务本质的30年。这一历程反映了市场化与公共服务是事业单位改革的二重性选择。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必须树立公共服务市场化的理念,处理好政事分开上的"分"与"合"、分类改革上的"归"与"撤"、财政供给上的"减"与"增"、政府职责的"放"与"管"、服务方式的"统"与"活"等五对关系。  相似文献   

3.
事业单位是中国特色的公共服务组织。因此,所谓事业单位改革,也就是中国政府公共服务制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改革与创新,其实质是构建一套能够有效提供公共服务的机构体系及其运行机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公共服务制度的构建既不能采取计划经济条件下行政化的政府治理模式,也不能采取完全市场化的自由放任式政府治理模式,而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探索一种新型的政府治理模式和公共服务体系。这种新型的政府治理模式和公共服务体系包括以下三项内容,一是强化公共服务职能;二是建立多元治理结构;三是完善绩效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4.
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是我国深化政府治理改革和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重要路径。这一路径具有深厚的改革涵义,它是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和化解社会矛盾、转变政府社会职能和释放激发社会活力、创新政府与社会协同治理结构、提升政府公共资源配置效能、推动事业单位改革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途径。作为公共服务供给的新机制,它具有独特的内在机理和逻辑,其集中体现为:以主体角色和职能的合理分解实现公共服务主体结构的重构;以契约责任关系代替行政权力关系建构公共服务诸多主体之间的联系;以多重机制有机对接和有效复合实现不同供给机制的优势互补;以新型的双引擎注入社会公共服务供给的新型强大动力;以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工具理性达成公共服务的目标理性;以对于公共服务事务的购买取代对于公共服务生产者的供养;以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内含规范达成公共服务供给的价值规范。当前,推进这一路径和机制的主要任务在于,建构公共服务社会企业的竞争性关系、完善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的制度机制、强化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过程中各主体的能力以及建设理性的社会信任。  相似文献   

5.
谈政事分开     
谈政事分开段成凯按照党的十四届二中全会精神,政事分开是事业单位改革的方向,也是党政机构改革的一条基本原则。为积极稳妥地搞好政事分开,本文从我国当前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就机构改革中政事分开的几个问题,作初步探讨。一、政事分开是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重大...  相似文献   

6.
《江西社会科学》2017,(5):226-232
公共服务回归社会、回归市场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而政府购买活动便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目标和内容。政府治理理论是随着公共管理领域实践的变革逐渐兴起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实质上反映的是政府治理现代化的走向,主要涉及公共领域的治理问题,特别是政府与各社会组织的关系问题。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政府治理体系的重要环节,体现了政府治理的理论逻辑关系,推动了政府治理现代化。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实质上有效地转变了政府职能,使治理理论得以落实,治理主体多元化得以实现,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得以理顺。  相似文献   

7.
论事业单位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事业单位是我国四大法人之一,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力量。中央确定的政事分开、社会化的改革方向涉及事业单位的各个层次、各个方面,是事业单位改革的行动纲领。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是所有事业单位改革要达到的目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和符合事业单位自身发展规律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自我约束机制。而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则在系统改革方面体现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方向、目的和分类改革的原则。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改革也势在必行,其目标是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和符合事业单位各自特点的政事职责分开、单位自主用人、人员自主择业、政府依法监督、科学分类管理、配套措施完善的人事管理体制。总之,事业单位改革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社会工程  相似文献   

8.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转变政府职能所需,是政府公共服务机制创新的重要举措,目的是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和质量。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与国家治理存在紧密关系。从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考察,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分析框架包括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标准(制度化)、机制(民主化)、特点(专业化)、要求(服务化)、原则(效益化)和目标(协同化)。政府应从这六个方面努力推进购买公共服务和国家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竞争、多中心治道与我国公共服务改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供公共服务是政府的主要职能。我国的公共服务改革在20多年中取得了相当的成绩,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提高公共服务质量的关键性因素在于竞争,而运用多中心治理理论安排公共服务供给则给竞争提供了制度平台。分析多中心治理对公共服务供给制度中有效竞争的支持,探讨其对我国公共服务改革的启示,能够得出一些有益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是从管理理念、管理主体、管理手段到矛盾化解机制等方面的全方位改革,其中社区民间组织有着利益表达与意志聚合、社会整合、公共服务、自主治理、促进政府职能转变与社会稳定等多重功能。政府应当把发展社区民间组织与改革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发展与规范社区民间组织、创新社会治理结构等。  相似文献   

11.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深化地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化地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必须针对当前地方行政管理体制中仍然存在的一系列深层次问题,通过制度创新,重点解决以下十个问题一深化地方政府行政机构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二深化地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三深化地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四深化地方行政监督体制改革,强化对公共权力的监督和制约;五深化地方财政体制改革,构建公共财政体系;六深化地方政府管理方式改革,建立电子化政府;七深化地方政府运行机制改革,实现决策、执行和监督相分离;八深化地方政府责任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政府责任体系;九深化地方政府工作机制改革,再造政府工作流程;十深化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实现政事分开。  相似文献   

12.
陈国营 《兰州学刊》2009,(11):114-118
推进公共服务体制改革,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公共服务体制改革有诸多理论主张,如公共利益理论、民营化和市场化理论、非营利性组织理论、政策工具与合作治理理论。所有这些理论的根源都涉及到一个基本问题——公共服务的基本属性,公共服务供给链条的可分离性以及分离的措施。北京海淀区政府公共服务委员会的国资委模式是体制内探寻公共服务提供与生产分离的代表性努力,湖北乡镇综合配套改革事业单位转制为民办非企业单位是公共空间的一种被迫让渡,宁波海曙区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则是主动引入第三部门。三者是探索改革公共服务体制、实现公共服务管办分离的典范,也是推进管办分离的三种路径,具有标杆价值。  相似文献   

13.
政府与社会组织关系重构--基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是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重大改革,在实现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的同时,也拓展了社会组织的发展空间。在公共服务购买中,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理应是良性互动的合作伙伴关系,而我国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却形成了非对称性依赖,社会组织过度依赖政府求发展,这是历史和现实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理清我国社会组织发展基本脉络及政府与社会组织关系调整的基本逻辑,在增加政府资源供给的同时,增加社会组织自身资源供给,促进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按照政事分开原则,改革事业单位管理体制。为此,笔者在从事事业单位改革工作过程中,对如何推进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进行了认真思考,尤其是对事业单位改革的实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构想、改革中需要注意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公共服务视域下的政府善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服务是21世纪公共行政和政府改革的核心理念,善治则是当代政府治理的最佳状态和必然选择。从公共服务的视角深入探讨政府善治的价值取向,剖析政府治理在公共服务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阐明实现政府善治的基本路径,对于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公共服务领域,打破政府垄断、肯定市场价值不仅是当前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政府职能转变的方向性选择,更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社会治理理念的一次重要更新。回望"以钱养事"改革的十年历程,农村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不仅符合"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理念要求,而且展示出其在转变政府职能、推动事业单位改革、满足农民公共服务需求、提升农村社会治理水平等方面的实践适用性。因此,市场化理应成为农村公共服务领域改革的路径选择。但受限于农村市场经济发育不成熟和乡镇政府职能转变滞后,农村公共服务市场化过程中还存在着管理体制不顺畅、市场主体未确立、市场竞争不充分、资金投入不足、队伍建设滞后、群众认识不到位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从根本上说是一些地方改革不到位、政策不落实、运作不规范导致的。为解决以上问题,需要通过优化顶层设计、理顺管理体制,细化服务清单、创新管理机制,壮大服务主体、优化竞争环境,加大财政投入、提升服务能力,重视人才培育、规范内部管理,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农民参与等措施来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农村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17.
金丽 《理论界》2008,(6):49-50
公共服务是建设现代政府、推进政府转型的核心理念。提出以公共服务为中心的政府转型,目的是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有效发挥政府作用的途径,探索新的情况下政府改革的新路,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政府在服务中树立形象。在我国经济转轨中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就是要为全社会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产品和有效的公共服务,以不断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利益和公共需求,在此基础上形成政府治理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8.
李勇 《理论界》2008,(6):10-12
在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我国政府将公共服务职能摆放在重要位置上,致力于服务型政府的构建。本文援引公共财政理论,在深入分析我国各级政府事权与财权划分情况的基础上。围绕我国政府公共服务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革建议,强调事权与财权的统一,为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切实履行营造环境。  相似文献   

19.
事业单位是中国的整体社会中一个庞大的社会板块。在改革的总体进程中 ,为什么政事分开如此困难 ?为什么事业单位的改革总是走不出利益分配的圈子 ?本文运用公共选择理论 ,从集体决策规则转变的视角对此进行了分析和回答。笔者认为 ,中国的事业单位具有公共物品范畴内的特征。路径依赖作用的结果导致事业单位改革过程中制度选择条件的缺失 ,从而使公共性一致同意规则成为集体决策得以形成的依据。该规则之下的集体决策呈现出了“帕累托改进”和“一致同意陷阱”的特定情形。这是事业单位改革在“原则问题存而不论”的中国传统之下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20.
转变社会治理方式,扩大公共参与,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公共需求,是政府在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改革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培育公民社会、积累社会资本,发展非政府组织,发挥非政府组织在公共参与中的作用和影响,有利于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促进"小政府、大社会"格局的形成。上海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服务的案例表明,非政府组织拓展公共服务内涵、满足不同需求、提升专业化、特殊化服务质量的潜在能量,具有激发社会活力、延伸并补充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促进社会和谐等重要意义。转变社会治理方式,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应重视和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转变社会治理理念和工作方式、建立现代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体制、扩大非政府组织等社会力量的公共参与,形成政府、社会力量的多元参与、良性互动格局,从体制、机制上为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服务营造法制环境,并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