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故唐地望辨     
西周初年,周成王攻灭唐国以后,分封叔虞于唐地,建立了蕃屏周室的唐国诸侯政权,传世“晋公奠”铭文所称颂的“皇祖唐公”和《左传》中周成王分封赏赐的大叔、唐叔,都是指的晋国开国之君唐叔虞。叔虞建立的唐国,至其子燮父以唐地本有晋  相似文献   

2.
《今本竹书纪年》中周成王十年“王命唐叔虞为侯”的记载是正确的。晋公铭文中有唐公“左右武王” ,其实是唐公后人有意夸大其始祖功业 ;“唐叔献嘉禾”之事在周公致政、唐叔受封之后 ,研究晋国始封必须弄清这一事件的具体时间 ;晋国始封于周成王十年之说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3.
<正> 姬虞字子干,史称唐叔虞,为晋国的始封诸侯。姬虞是周武王姬发的幼子,周成王姬诵的同母弟。他的母亲邑姜,是姜太公之女,周武王之妃,后世被尊为圣母。据《左传》《史记》等古籍记载,当邑姜怀孕的时候,梦见天帝对自己说,我给你的儿子命名为虞,将来在唐地兴国立业,那里是参宿的分野,叫他在那里蕃育自己的子孙。及至胎儿出生,手上果然有一个虞字,因而就命名为虞。这个神话故事,当然是晋国统治者杜撰的,其用意无非是要给自己的始祖披上一件君权神授的外衣罢了。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阎若璩在<四书释地续·邑姜>一文中关于太原晋祠圣母殿之圣母是晋始封君唐叔虞之母邑姜的观点提出质疑.从周代的宗庙制度来看,唐叔虞是晋国的始封君,在晋国属于百年不桃之神主.周代无女子单独立庙之例,唐叔虞之母邑姜不可能在晋立庙,母子又是不可能同祠而祀的,因此晋祠圣母殿之圣母不是晋始封君唐叔虞之母.文章同时论述了晋祠圣母殿之主神圣母演变为唐叔虞之母邑姜的原因和过程,希望能澄清一些学术问题.  相似文献   

5.
我的始祖是成叔武、姬姓,周文王第五子。是周武王之弟,周公旦之兄、鲁公伯禽之伯父,周成王之叔父。初封于戳内,六次被迫迁移至泰山之阳,齐鲁之间;孔子仕鲁灭三家,最后灭成。公羊传说:鲁灭种姓,实为周公姬旦,灭其兄成叔姬武之国,成改盛。又说成国之后在鲁姓盛,在齐姓成。之后盛氏南迁,有的迁到河南,有的迁至广陵。唐朝时,盛氏还是山东四大家族之一。所以我是泰山天齐的后裔,有兴趣谈谈山东文化。  相似文献   

6.
春秋早期,晋国惩于曲沃之乱而打击公族,结果导致了异姓卿族的崛起。春秋中后期,晋国的政权逐渐被异姓卿族把持,由此形成了典型的卿族政治。晋国的卿族政治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从赵盾专权到厉公被弑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晋国卿权根基尚未完全稳固,公室利用卿族打击强宗,卿族利用公室消灭对手,这是该阶段晋国政治斗争的特点。从悼公继位到晋定公十四年为第二阶段。这一时期,晋国政权尽入六卿之手,晋国形成了卿大夫执政制,六卿联合执政,并为最后的火并积蓄力量。晋定公十五年后为第三阶段。六卿正式展开兼并战争,范、中行、知氏先后被消灭,韩、赵、魏三家最终分晋。  相似文献   

7.
拥有     
此语出自《左传&#183;僖公五年》。春秋时期,晋国邻近有虢、虞两个小国。  相似文献   

8.
关于子犯编钟铭文中的"西之六师"作何解释,在学界一直悬而未决.李学勤先生认为"西"指的就是晋国,这种观点是正确的.事实上,铭文中的"西之六师"就是指晋国上中下三军,之所以这样称呼,与晋国的军制特点有关.  相似文献   

9.
春秋时期晋国为了消除同姓兄弟对国君地位的威胁,采取“尽逐群公子”甚至“灭公族”的手段,使晋国公室大大削弱。与此同时,晋国建立起尊贤尚功制度。而由于当时世袭制度不能消除,因此军功贵族向世袭大族嬗变,进而逐渐垄断了晋国的政治、军事、经济等权力,最终导致了“三家分晋”的结局。世卿世禄制度是威胁晋国的最危险的根源。  相似文献   

10.
朱绍侯 《南都学坛》2005,25(4):18-20
刘累是陶唐氏的后裔,在夏朝时给帝孔甲养龙,因一雌龙死,刘累惧罪而逃至鲁县(今河南鲁山县),并老死在鲁县。刘累的后人春秋时到晋国做官,封于范,称范氏。后范大夫士会因故奔秦,当晋国召士会返晋时,士会有一子留秦,因是刘累之后而姓刘,汉高祖刘邦是其后裔,这是祁姓之刘。周成王封王季之子于刘邑,其后人亦姓刘,这是姬姓之刘。到汉代姬姓之刘与祁姓之刘混而为一,从此刘累就成为刘姓的共同祖先,鲁县就成为刘姓的祖居地。  相似文献   

11.
在曲沃代翼过程中,翼支旧公族多数被消灭。其后,为解除公族势力对自己君位的威胁,晋献公又设计逐杀了桓、庄之族使晋国公族势力再次受到沉重打击。而"骊姬之乱"后晋国正式确立"晋无公族"制度,国君子弟除世子外均出居他国,不得在国内蓄留。这一方面导致了晋国公族力量的衰弱,使晋国公室和国君失去了公族枝叶的庇佑;另一方面为公族以外的宗族登上晋国政治舞台提供了机会,使晋国国君在选择臣下辅佐执政时只能选择异姓异族,导致晋国公室衰落,卿族专权,乃至三家分晋,晋国灭亡。  相似文献   

12.
晋国是春秋时期的重要国家,在大国争霸的时代扮演了重要角色.荀氏作为晋国的大卿族,与晋国霸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晋国与狄、楚、齐的斗争中,都可看到荀氏家族活动的踪迹,荀氏为晋国霸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正英雄不怕出身太单薄,而且英雄对落魄时的点点滴滴总是记忆犹新。结交英雄就不要在他落难时雪上加霜,而应该雪中送炭。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父亲宠妾的奸计所害,不得不逃亡他国流浪。一次,重耳来到曹国,曹公听说重耳的肋骨异于常人,为了证实传言,他便偷看重耳洗澡,当时曹公的臣子负羁与叔瞻都在场,叔瞻心思较重,进言道:"晋公  相似文献   

14.
一、孔子论晋铸刑鼎 据《左传》记载,在鲁昭公二十九年(公元前五一三年)“冬,晋赵鞅荀寅帅师城汝滨,遂赋晋国一鼓铁,以铸刑鼎,著范宣子所为刑书焉。仲尼曰:晋其亡乎,失其度矣。夫晋国将守唐叔之所受法度以经纬其民,卿大夫以序守之。民是以能尊其贵,贵是以能守其业。贵贱不愆,所谓度也。文公是以作执秩之官,为被庐之法,以为盟主。  相似文献   

15.
<正> 宫之奇春秋时虞国辛宫里(今山西平陆县张店镇马沟附近)人。他担任虞国上大夫,政治上具有远见卓识,忠心耿耿地辅佐虞君,并推荐贤才百里奚参政,对外采取联虢拒晋的外交策略,因此,虞国虽小而强盛一时。当时,虞国的北邻晋国,正值晋献公当政,国力强盛,虎视眈眈,不断向外扩张领土。虞国及其南邻虢国,都是晋国想要侵吞的目标。鲁僖公二年(公元前658年),昏昧荒唐的虢公丑盲目自大,出兵侵扰晋国南部疆界,晋献公遂下决心灭虢。但灭虢必须经过虞国,而虞、虢两国又一向唇齿相依,保持着密切的关系,这又使晋献公不敢贸然动手。为此,晋献公召集群臣商讨对策。晋大夫荀  相似文献   

16.
晋国六卿赵、魏、韩、范、智、中行的封地,除范氏的封地先后有所变动外,其余皆在晋南。晋顷公十二年灭祁氏、羊舌氏后,六卿专权,晋室弱,相互间形成了矛盾错综复杂的政治局面。晋侯为防范逃亡华山的羊舌氏子孙勾结强秦对晋国造成威胁,赵鞅则侧重以应对六卿间的内斗,在天时地利人和有利于己的条件与形势下,约于公元前513年秋,在自己封地赵邑(即赵伊)境内破土动工建边秦城堡晋阳城。  相似文献   

17.
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成王封熊绎为子男之国于荆山时,楚国“筚露蓝蒌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唯是桃弧棘矢以共王事”(《史记·楚世家》)。服虔曰:“桃弧棘矢所以御其灾,言楚地山林无所出也”(同上)。所谓“桃弧”系桃木所制之弓,“棘矢”系棘枝所制之箭,武器以木制,连青铜兵器也谈不上,柴车木辂,蔽衣蓝蒌,形象地反映了当时楚国的贫弱落后。 这种状况与同时受封之齐、鲁、燕、卫、宋、晋等中原大国是无法比拟的,如周成王“分鲁公以大路、大旂、夏后氏之璜,封父之繁弱,殷民六族,……分之土田陪敦,祝、  相似文献   

18.
《左传》是我国的一部具有创造性的历史著作,记载的内容非常丰富,其中记载了许多行人应答和大夫辞令,这些言辞往往“文典而美”,“语博而奥”。(刘知几《史通》)。《宫之奇谏假道》中,宫之奇的辞令就非常精彩,本文拟对宫之奇的精彩辞令做一分析。 《宫之奇谏假道》选自《左传.僖公五年》,记录了晋国假道于虞,灭掉虢国,而又乘机灭掉虞国这一历史事件。宫之奇是虞国的大夫,见识很高远,当他听到晋国再次向虞国假道时,就深刻地认识道,晋国的野心不仅仅是要吞并虢国,而且还要吞并虞国,因此,假道这件事是关系到虞国生死存亡的大事。有了这样清醒的认识,宫  相似文献   

19.
天夺之魄     
【典源】《左传·宣公十五年》:不及十年,原叔必有大咎,天夺之魄矣!【典义】“天夺之魄”,魄即魂魄。意为上天夺去了他的魂魄。比喻人将要死去。【典实】公元前594年,潞国大夫酆舒专权,杀了晋景公的姐姐——潞君的妻子,又伤了潞君婴儿的眼睛。晋景公听到这一不幸的消息,于当年六月派荀林父为将,带领兵马杀奔潞国而来。潞国哪是晋国的对手。荀林父带领晋国军队,进入潞国不久,便于十八日,在一个叫曲梁的地方,打败了赤狄。前后不到十天,即二十六日,荀林父便灭亡了潞国。酆舒逃亡到了卫国,卫国人把他送到晋营,晋国人把他杀了。晋国灭了潞国,俘虏…  相似文献   

20.
发生在春秋初期的曲沃篡晋是晋国两大继承系统之间针对晋国统治权的争夺,历时六十七年,最终曲沃代嫡而立,沉重地打击了西周王朝尊奉的宗法制度,对晋国的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同时它使中国古典宗法制度所具有的强大政治功能走上了消亡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