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当前世界多元文化背景下 ,新一代美国华裔英语文学作家所关注的焦点相对于其前辈作家已有所转移 ,他们的写作已超出了华裔作家的范畴。任碧莲在其作品中将华人移民问题与其他族裔移民问题相结合 ,在更广阔的视野中观照各族裔移民在美国社会中的经历以及他们在文化身份问题上产生的困惑 ,提出文化身份、族裔性的自由流动为解决多元文化语境下文化冲突的合理方案。  相似文献   

2.
近20年来,亚裔美国文学不仅成为了美国族裔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已成为美国文学中的一大亮点——老一代作家进入经典作家的行列,新作家不断涌现,其作品也总有一鸣惊人之处。相应的族裔美国文学研究,也逐渐成为美国学术界的热点之一。在国内,特别是在近十年之内,亚裔美国文学研究突飞猛进,有了很大的起色。本期编发的美国族裔文学方面的三篇文章,其最重要的特点是:一手材料、观点新颖、探讨深入。美国诺维奇大学副校长黄桂友教授是具有国际影响的华裔学者,在亚裔美国文学研究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在《族裔文学研究中的全球视野》的访谈中,阐释了自己在编辑和撰写系列族裔文学研究著作时的一些洞见,对中国研究美国族裔文学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语言的背叛:移民作家的位置在哪里?》详细地介绍了美国著名华裔作家哈.金的最新评论著作《移民作家》的主要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对相关移民作家与代言人、移民作家的位置等问题做了详细的探讨。《诗情画意背后的那段历史》是国内少有的专门评论越南裔美国文学的学术论文,所评论的《我们都在寻找的那个土匪》是越南裔美国文学中最新的重要作品,在大陆尚无译本。我们希望这三篇文章能够对中国的族裔文学特别是亚裔美国文学研究起到一定的推...  相似文献   

3.
逃离与复归:《芒果街上的小屋》的移民社区书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美国当代族裔文学经典之作,小说《芒果街上的小屋》为作家桑德拉.希斯内罗丝赢得国际声誉。小说从小女孩的视角书写芒果街的移民生活,尤其是社区中少数族裔女性在夹缝中的生存状态,呈现美国社会少数族裔社区的困境。凭着写作天赋,作家成功走出移民社区的压抑空间,但是她对移民社区的精神复归与书写饱含伦理关怀与责任意识。通过移民社区生活经历的书写,她试图诊断族裔社区的症结,探讨移民社区空间的潜能与空间重构的可能性。这一书写策略为实现移民社区少数族裔女性的空间诉求提供参考方案,也将启示美国其他少数族裔文学的创作。  相似文献   

4.
美国族裔小说通过富有生命力的文字鲜活生动、形象直接地呈现出美国族裔历史、文化发展态势。在谱写族裔历经异质性文化结构差与地理空间位移的契合性关联之时,美国族裔小说伴随着族裔身份建构而折射出同化、差异、暗恐现象尤为突出。结合侨易学理论,运用“观侨阐理”“取象说易”“察变寻异”的基本方法,关注族裔文化与主流文化的碰撞与融合,阐释美国族裔作家通过文本形式彰显情感结构、书写移民国度里族裔身份建构的迁变性。研究发现:不同文化在相离相和的矛盾中存在着,且在矛盾的对立统一中不断完善。因此,在文化“侨易”过程中,美国社会应珍视文化差异、多样并存的现实,承认族裔的文化身份,赋予族裔文化的传播者更多的话语空间,最终构建出合理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小说《天堂树》主人公陈雨津祖辈的移民经历的探讨,揭示了美国华裔自我身份的变化,首次指出了社会成员具备多重身份的事实,从而在本质上刻画了美国华商及少数族裔融入主流社会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近20年来,亚裔美国文学不仅成为了美国族裔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已成为美国文学中的一大亮点——老一代作家进入经典作家的行列,新作家不断涌现,其作品也总有一鸣惊人之处。相应的族裔美国文学研究,也逐渐成为美国学术界的热点之一。在国内,特别是在近十年之内,亚裔美国文学研究突飞猛进,有了很大的起色。本期编发的美国族裔文学方面的三篇文章,其最重要的特点是:一手材料、观点新颖、探讨深入。美国诺维奇大学副校长黄桂友教授是具有国际影响的华裔学者,在亚裔美国文学研究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在《族裔文学研究中的全球视野》的访谈中,阐释了自己在编辑和撰写系列族裔文学研究著作时的一些洞见,对中国研究美国族裔文学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语言的背叛:移民作家的位置在哪里?》详细地介绍了美国著名华裔作家哈.金的最新评论著作《移民作家》的主要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对相关移民作家与代言人、移民作家的位置等问题做了详细的探讨。《诗情画意背后的那段历史》是国内少有的专门评论越南裔美国文学的学术论文,所评论的《我们都在寻找的那个土匪》是越南裔美国文学中最新的重要作品,在大陆尚无译本。我们希望这三篇文章能够对中国的族裔文学特别是亚裔美国文学研究起到一定的推...  相似文献   

7.
近20年来,亚裔美国文学不仅成为了美国族裔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已成为美国文学中的一大亮点——老一代作家进入经典作家的行列,新作家不断涌现,其作品也总有一鸣惊人之处。相应的族裔美国文学研究,也逐渐成为美国学术界的热点之一。在国内,特别是在近十年之内,亚裔美国文学研究突飞猛进,有了很大的起色。本期编发的美国族裔文学方面的三篇文章,其最重要的特点是:一手材料、观点新颖、探讨深入。美国诺维奇大学副校长黄桂友教授是具有国际影响的华裔学者,在亚裔美国文学研究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在《族裔文学研究中的全球视野》的访谈中,阐释了自己在编辑和撰写系列族裔文学研究著作时的一些洞见,对中国研究美国族裔文学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语言的背叛:移民作家的位置在哪里?》详细地介绍了美国著名华裔作家哈.金的最新评论著作《移民作家》的主要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对相关移民作家与代言人、移民作家的位置等问题做了详细的探讨。《诗情画意背后的那段历史》是国内少有的专门评论越南裔美国文学的学术论文,所评论的《我们都在寻找的那个土匪》是越南裔美国文学中最新的重要作品,在大陆尚无译本。我们希望这三篇文章能够对中国的族裔文学特别是亚裔美国文学研究起到一定的推...  相似文献   

8.
美国新一代华裔作家任璧莲在其首部长篇小说《典型的美国佬》中,以一种典型的“散居族裔”姿态和有别于其他华裔作家的角度来书写散居族裔在美国的经历。研究小说中男女移民如何应对无家的感觉以及如何通过创建、重建甚至摧毁住所来为自己下定义的方式,可以加深我们对家和归属感之间的关系的了解,并更深层次地探讨多元文化下家的内涵以及两性关系和文化共存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日本向美国大陆及太平洋岛屿的早期移民可以1908年君子协定为界,划分为1885年至1907年的劳务输出型移民与1908年至1924年的家庭定居型移民两个阶段,而导致日本人移民美国的主要原因是便利的地理位置和时代背景、经济利益的驱使、政治避难、逃避兵役、移民机构和同乡亲友的诱导.美国的第一代日本移民的经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亚裔移民等少数族裔融入美国主流社会的艰难性.  相似文献   

10.
美国少数族裔所衍生的跨国关系的主要内容包括少数族裔与美国之间的互动、少数族裔与母国之间的互动以及美国与少数族裔母国之间的互动。少数族裔、美国和少数族裔母国三方根据自身不同时段的利益诉求在美国国家安全、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方面形成不同的关系网络和互动结果。从学理上来说,少数族裔与美国国家安全互动关系的解释框架以及美国少数族裔人口变化的国际政治衍生后果是未来研究的重点维度。  相似文献   

11.
作为美国少数族裔文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美国华裔文学起于19世纪华人移民美国时的“天使岛”诗篇,从早期的《金山歌集》、《埃伦诗集》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华裔小说的崛起,美国华裔文学历经坎坷,逐步登上了美国经典文学的舞台,它是一面镜子,较真实地反映了华人移民在美国的成长经历。由于历史上美国社会对华人的排斥、挤压甚至敌视,华裔及其后代有着强烈的种族和身份意识。中国和中国文化始终是他们无法割舍的“根”,但是这种“根意识”也随着华裔在美国特殊的生活经历而发生嬗变,构成了华裔独特的族裔体验。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战后经济以及城市化的高速发展,美国吸引了包括拉丁美洲在内的无数国家和地区的移民。截至21世纪初,拉美裔移民已经成为美国战后第一大少数族裔。拉美裔长期以来的城市贫困问题也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除了若干主客观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他们在物质和精神生活方面的提高之外,美国独特的社会、经济结构也对拉美裔移民摆脱贫困和向上流动起到了钳制作用。本文从拉美裔移民的城市贫困现状入手,在理性认识美国独特的社会、经济、教育、政治结构的同时,采用大量研究资料和相关数据,运用历史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相关理论和方法对拉美裔移民贫困的内在成因做出解析。  相似文献   

13.
移民在某种程度上塑造了美国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特性。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美国在全球地位上升及影响力的增加,美国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均发生结构性的变化,影响这种结构性变化的制度变革又进一步塑造了美国少数族裔,使之出现新的特征,促使美国各个少数民族族裔在美国与移民原(祖)籍国的关系中发挥新的特殊作用。美国华侨华人在中美关系中所承担的角色正是中美两国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的制度变革后形成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发生的,美国华侨华人既是中美关系变化的受益者,也是中美关系的推动者。但是不可否认,仍然有一些限制性因素在制约着华侨华人在中美关系的发展中所应当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华裔美国诗歌是对华裔美国历史与社会现实生活跨文化审视的艺术结晶。它艺术地记录了早期移民在异域的屈辱、酸楚、辛劳、苦难、向往,也再现了出生在美国的华裔对祖辈移民记忆进行诗性重构的历史画面。它多角度地展示了华裔在所在国艰巨的生活历程与事业的成就和发展,也揭示了少数族裔处在两种文化之间的复杂心态。研究华美诗歌,如果不提《埃仑诗集》和《金山歌集》这两本原来用汉语创作的诗集,我们综观华美诗歌将是不完整的。  相似文献   

15.
以美国少数族裔高等教育资源分布的特征为研究对象,分析伴随着政策演进的美国少数族裔高等教育资源分布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发现:美国的各族裔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数量分布和层次分布受到不同时期高等教育政策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和波动性,而美国少数族裔高等教育政策调控的缺口主要是解决学生的学术基础准备不充分和家庭的高等教育购买力低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保持文化身份的单一性不再可行。在中美两种文化的碰撞中,美国华裔三代移民的文化认同经历了不同的阶段。第一代移民被美国主流文化边缘化,他们从母文化中寻找归属感;第二代移民从幼年到成年经历了文化身份从单一到杂交的变迁;第三代移民则受到母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后殖民主义族裔与身份的相关理论佐证了这三代美国华裔儿女文化认同的变迁。  相似文献   

17.
美国华裔女作家任璧莲的代表作《典型的美国佬》被视为观看华裔移民历史与文化变迁的一个独特的维度。目前评论界大都是在后殖民、后现代、女性主义等理论的框架下对小说进行研究。本文以列斐伏尔的空间批评理论为视角,解析这部作品通过独特的空间叙事形式,呈现多重的主题关涉。本文认为,作者透过文本设置了从家庭到整个美国社会到最后回归家园的空间轮回,由对华裔个体的现实体验的叙事扩展到对华裔历史与族裔性的探索,即通过物理、社会和精神三个空间层面动态地再现了少数族裔的文化认同和伦理观的流变,揭示了美国文化中的不合理之处,同时指向精神与社会内涵,激发了人们重新反思多元文化语境中的族裔的冲突与融合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美国少数族裔高等教育在20世纪60年代"肯定性行动"实施后得到快速发展,但是以高等教育公平为目标的相关政策,也带来了对非少数族裔学生的"逆向歧视"等问题,加之当前少数族裔学生高辍学率、高贷款率、低就业率等现状,共同汇聚成了特朗普政府改革高等教育公平政策的动力。改革内容包括取消少数族裔入学优惠政策、改革学生资助体系、强化职业导向、维护白人主流文化等,预计将对美国少数族裔高等教育产生广泛且复杂的潜在影响:社会层面,降低社会流动性,造成阶层固化;学校层面,使得美国高校日益趋同,冲击多样性文化生态;个体层面,增加少数族裔学生获得资助的难度。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亚裔企业家在美国的地位逐步提高。随着财富的不断积累,他们将处于更能对政治施加影响的地位。在过去的20年里,大批亚裔移民涌入美国。有报道说,华裔、印度裔和太平洋岛民等亚太裔创办了近60万家公司。《今日美国》对政府统计数据进行电脑分析的结果显示,20年前,黑人占美国少数族裔企业家的首位。而现在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西班牙裔居首位,亚裔排名第二,黑人降至第三。亚裔拥有的企业规模较大,平均年收入达33.6万美元,西班牙裔公司为15.52万美元,黑人公司只有8.65万美元。分析家说,亚裔企业家影响力的壮大正在…  相似文献   

20.
美国少数族裔女性文学是一种在特定的异质文化环境下所进行的艺术创作.少数族裔女性作家将边缘写作视为一种创作状态,从自身经验出发描写少数族裔女性的生命历程;从族裔身份出发,书写族裔女性的文化身份.当代美国少数族裔女性文学糅合了族裔女性意识和女性特有的生理、心理体验,继承了本民族的文化传统,承载着美国异域文化经验,成为美国文化与文学中一种独有的美学奇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