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通过伊斯兰教了解回族群体的生存状态、历史发展,考察回族文化的变迁与特色;反之,从回族的角度考察伊斯兰教,以便从回族群体的精神层面角度把握伊斯兰教,了解回族的深层心理和情感依托;通过对民族认同和宗教认同的比较解析两者的涵摄关系。借鉴民族宗教学理论探讨伊斯兰教和回族之间的关系,探讨伊斯兰教的民族性和回族的宗教性。  相似文献   

2.
从回族的文化认同看伊斯兰教与中国社会相适应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伊斯兰教在中国内地以回族为主要载体。历史上伊斯兰教所以能够在中国内地扎根发展, 与回族文化认同密切相关。从回族文化认同角度探讨伊斯兰教与中国社会相适应问题, 不仅可以对伊斯兰文化与中国文化的交汇融合有较清楚的了解, 而且可以从现实出发, 摸索伊斯兰教在当代中国的发展模式, 并进而探求回族社会的进一步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从回族角度谈伊斯兰教的中国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伊斯兰教作为一种外来的宗教文化 ,传入中国后经历了“蕃坊”、儒化和回族化阶段。在与中国主流文化的碰撞中 ,不断吸收汉文化的因素 ,实现自身的再造 ,发展成为中华民族大文化的组成部分。从回族形成和发展的角度看 ,伊斯兰教的中国化包含着伊斯兰教的回族化和回族化的伊斯兰教两层含义。  相似文献   

4.
正《回族研究》(季刊)是目前国内唯一一份公开出版的全方位研究回族的综合性刊物,集知识性、学术性、资料性于一体,设有回族历史、回族文化、回族哲学、回族人物、国内伊斯兰教、域外伊斯兰文明等栏目。《回族研究》系中国民族学类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为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双效期刊",已被多家权威数据库认定为来源期刊,具有广泛的学术与社会影响。本刊诚挚欢迎海内外作者投稿,优稿优酬。  相似文献   

5.
阿拉伯典籍对中国穆斯林的记载由来已久,20世纪以来阿拉伯国家报刊和著作中有关中国回族和伊斯兰教的记述与研究与日俱增。本文通过对阿拉伯文化中的中国文化印象、20世纪以来阿拉伯期刊典籍中对中国回族和伊斯兰教记载和论述的梳理与评述,概述了阿拉伯学界对中国回族与伊斯兰教的介绍、研究与认知的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6.
回族伊斯兰习惯法的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族伊斯兰习惯法以回族社会为基础,有其功能发生的根据,但由于回族伊斯兰习惯法处于国家法的规范和约束之下,从文化的角度看,它处于一种非主流文化状态,其功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为规范功能,包括心理调适、行为导向、民族凝聚、秩序稳定、文化传承等功能;一为公共功能,主要表现在政治、经济、宗教、道德、法治等领域。在现实条件下,回族伊斯兰习惯法功能中的反功能和非功能或不发生作用,或影响无足轻重。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民俗文化角度对西安回族过去与现在的婚姻民俗作一个概括性描述和初步研究。重点阐述西安回族传统婚俗在现代社会里的一些发展、演变轨迹。婚俗由传统向现代嬗变取决于社会变迁和时代发展,反映的是人们思想观念、经济条件等方面已经或正在发生的变化。西安回族的婚姻民俗文化有着鲜明的地方民族特色,是中国传统文化、伊斯兰教和陕西关中地域风情长期历史磨合、衍化的的结果。其婚俗文化的表现形式是中国化的,然而实质内容却是伊斯兰教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以清真寺、拱北为代表的回族宗教建筑的考察,目的在于研究回族古代建筑文化的演进过程及艺术特征。一些有着共同宗教信仰的少数民族,其民族文化的特征很多是体现在宗教上,其文化传承和交流也往往以宗教为载体。正是从这个视角,本文认为,中国古代回族清真寺、拱北等建筑形制及装饰特征由初期的阿拉伯风格到中国传统殿宇式建筑群风格的变化,从一个侧面证实了在回族形成过程中伊斯兰文化中国化的演变。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支在中国环境下借助伊斯兰文化基因孕育和成形的民族,回族的民俗处处体现着伊斯兰文化的保守和汉文化的儒雅.作为辨别民族身份最直观和清晰的符号,回族服饰以朴实、素雅的风格在中国少数民族中独树一帜,而其中的精髓——头饰,已是回族服饰展现其美学思想和审美能力的灵魂.本文从符号学角度对回族头饰的渊源、设计和社会功能展开解读,以为中国少数民族美学研究增砖添瓦.  相似文献   

10.
回族民俗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融汇了伊斯兰文化后,形成的鲜明特点的回族民俗文化.回族妇女是民俗文化传承的主角.她们从家庭到社会,用自己的智慧、辛劳和意志、孜孜不倦的追求,一丝不苟地坚守自己民族先民所开辟的一片绿地.传承和发展了回族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11.
“清真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是伊斯兰教中国化的产物,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本文是从狭义上提出这一概念,也就是回族“清真文化”,体现了回族文化内在特质。我们认为发现和挖掘回族“清真文化”,是全球化背景下回族文化发展所应具有的一种“自知之明”。当代回族“清真文化”的“美人之美”对于回族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2.
回族传统节日文化意义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族的传统节日源于伊斯兰教,但发展到现在已成为以民俗活动为特征的民族性节日,对于回族群众有着特殊的意义,本文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回族传统节日对于回族群众的文化意义,为我们认识、了解和研究回族打开了一个窗口  相似文献   

13.
浅淡回族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根据作者在宁夏吴忠市"回族文化与区域和谐发展论坛"上的发言加工补充而成。包括回族文化系世界两大文化——伊斯兰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和合,回族传统文化系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回族文化的本质特征、回族文化的当务之急之一是弘扬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被称为“中国小麦加”的临夏.其回族文化和伊斯兰文化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研究临夏回族的文化,可以较深入地了解回族的生活状况、思想状况和社会状况。  相似文献   

15.
伊斯兰教与回族服饰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斯兰教是回族文化的源头与核心。伊斯兰教对回族服饰文化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其影响的途径和方式有多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伊斯兰教仍不失为回族传统服饰文化传承发展的保障。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逐次提出,回族饮食禁忌主要来源于伊斯兰教;其内容广泛表现于民族生活的许多方面,且具有宗教性;恪守禁忌有标识民族身份、穆斯林身份和维系宗教信仰的功能,象征着回族成员的民族归属意识和宗教信仰归属意识。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回族与伊斯兰教的关系,提出伊斯兰教以其特殊的形态嵌入回族的民族生活中,且给回族文化以决定性的影响,给回族成员赋予先验的且具宗教性的习俗。从而造成回汉两族在禁猪态度上的冲突。文章最后点明唯有坚持民族平等团结的原则,才能协调民族关系,促进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南京是东南沿海城市中回族人口最为集中的城市,早在明代就形成了回族伊斯兰文化社区。然而,近年来随着南京最大、最典型的“七家湾回族社区”的拆迁,引起了人们对回族社区的消失与回族文化传承问题的思考。“七家湾回族社区”的消失,除外界因素外,其内部经济生活方式、社区组织形式、婚姻情况、受教育的形式和内容的变化也是其重要原因。实际上,回族社区的保存和回族伊斯兰文化的传承,一方面需要政府有意识地加以保护,另一方面,更需要回族自身的“文化自觉”,通过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汲取优秀文化精华,并不断创新的方法来解决。而伊斯兰文化核心价值观和伊斯兰文化发展的历史,为我们提供了极其有用的思想工具和途径。  相似文献   

18.
西北乡村回族社区功能演变与伊斯兰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西北乡村回族社区在现代化过程中的结构分化和社区功能演变进行了分析 ,揭示了西北乡村传统回族社区中蕴含的现代性。文章认为西北乡村回族社区曾有过较高程度的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西北乡村回族社区高度的自我组织性、自我意识源于回族传统文化中的伊斯兰教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研究回族伊斯兰教与21世纪社会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世纪之交回族伊斯兰教发展的根本问题,就是伊斯兰教传统与现代文明的关系问题。伊斯兰教的社会作用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和民族特点。中国现实社会和政治制度对伊斯兰教具有一定的影响和制约作用。伊斯兰教跨世纪的战略选择必须坚定地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保持其鲜明的民族风格。清醒地认识和把握回族伊斯兰教的基本特点、规律性,探讨跨世纪发展的战略,必将促进回族伊斯兰教工作顺利跨入21世纪,树立回回民族崭新的形象  相似文献   

20.
回族与中华文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回族文明是中华文明中一个很有特色的部分。回族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作者从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上,探述了回族与中华文明的关系。认为在中华文明振兴和提升的新时期,回族应发挥自己的优势,为中华文明的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