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永远有多远》中白大省精神就是仁义、真情、善良,乐于奉献。作者在肯定后并没有就此让步,而对这种精神进行了严肃审视,得出白大省精神中缺乏坚定不移的信念支柱,她认识不到自身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白大省是铁凝小说创作中最受关注的人物形象之一,被众多评论家看作是仁义精神的化身。她的仁义一定程度上是胡同文化的美化形容,是城市文化制约的结果。白大省对自己传递给外界的形象并不满意,一直在尝试改变,但如果没有外界的评价认可,她就无法建构自己的主体价值。城市文化的长久熏陶,使白大省适应了既定文化的规约,除了做回原来的自己,不知该走向何处。  相似文献   

3.
《永远有多远》是铁凝笔下暖色调却又颇具悲剧色彩的小说,塑造了一个传统意义下善良、仁义的北京胡同里的一个普通女性形象。铁凝为主人公选取了一个破有寓意的名字——白大省,这一名字本身显示了铁凝作为女性的自省,同时也对这个为爱生存地卑微女子的生存方式进行质询。  相似文献   

4.
关于母性叙事的研究,源于对性别意义的深层思考.不同时代的作家对母性注入了相近而又相异的文化语义,当母性话题由女性自我来言说时,便具有了自我性别指认上的努力及更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产生的女权主义对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而女性主体意识的增强直接影响到了影视传播中。在当前的影视传播中过于重视女性的主体意识而忽视了母性特征的凸现,所以我们呼唤社会的均衡发展,对母性特征的强调也应该是不可缺少的。  相似文献   

6.
赛珍珠的长篇小说《母亲》以中国皖北农村为创作背景,刻画了一个勤劳智慧、精力充沛、充满爱心的农村妇女———"母亲"的形象。小说充满母性的温馨、妻性的智慧、女性的言说。在拂去了历史的尘埃之后,《母亲》以其细致入微而又震撼人心的描写,依然深受读者的喜爱。  相似文献   

7.
母亲作为女性文本最常见的性别角色,隐含了女性写作、女性意识的诸多信息,她不仅是一种伦理象征,同时也构成了女性文本中重要的文化、审美空间,她是父权社会建构起的神圣的性别神话,同时也是女性文本中即将建构起的文化与伦理关怀的一个重要砝码。笔者通过关注女性文本对传统的"母亲神话"的消解,来透视中国女性文学的总体特征以及一种基于性别意义上的母性关怀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中国新时期的女性话语高涨,女性诗歌既一如历史的想象,塑造着伟大而光辉的母亲形象,又发展了“审母”和呼唤母亲人格独立的主题。但是,它们基本上还属于社会功用的想象“模式”,没有还原人类生活的多层空间,这表明新时期诗人还缺乏建构自身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从诗歌理论术语“张力”入手,剖析诗中初为母亲的“我”的情感变化所凸显的情感张力。结合普拉斯的创作经历与创作背景,探讨普拉斯在母性体验书写中所传达的关乎女性存在的思考。由此可知,普拉斯在创作《晨歌》时所发的思考并非悲观的绝望,而是积极的希望。  相似文献   

10.
生育是女性生活中的重要内容,现代女性作家从这一被人忽略的领域思考女性自我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她们或表现女性对婚姻的逃避,或写生育行为对个人自我完善的束缚,或表现生育的痛苦和无意义,或表现扭曲的母亲形象,通过文学创作勾勒出一个暗淡的生育前景,从多方面传达了对生育的审慎和畏惧,表现了母性被压抑的现实。  相似文献   

11.
从女性意识来关注女性,是女性主义理论进入中国后文学创作及批评的一大亮点,尤其是彰显了女性以往被遮蔽的一面,如性欲,最大限度地消解了以往文本中母性神圣的部分,这必然导致女性体验的不完整。而《千万别让她说话》从女性独有的"堕胎"和"为人母"的纠结为出发点,展现女性意识中不为人知的伤痛与无奈,从另外一个层面来了解女性的生存境遇。  相似文献   

12.
女作家铁凝发表于20世纪末的中篇小说《永远有多远》,具有浓厚的思想底蕴和认识价值。它通过三个平凡女性的成长历程和她们的生存状态,刻画出历史转型与时代变化中,当代都市女性的思想意识与生活状态。这三位女性虽然有不同的性格和命运,但都经受了家庭与事业、生存与斗争、爱情与婚姻等多重考验。她们与传统封建思想、伦理道德范畴之间,既进行着不懈地抗争,又存在着无奈的妥协。分析这三位女性的故事,意在展示女性生存的真实境况,与女性主体意识觉醒的艰难历程。小说不仅表现出明显的女性意识,也寄予了真切的人性关怀。一方面,受传统伦理道德的制约,女性难以获得真正独立的自我意识;另一方面,女性自身对男性长期依附的心理,有效地配合了外界环境对她们的压抑和剥夺,从而酿成了女性的命运悲剧。  相似文献   

13.
现当代女作家塑造了大量令人触目惊心的反传统的母性形象,赋予母性角色以新的理解。她们的创作使我们看到,母亲不仅是慈爱的圣洁的奉献者,同时也常常是可悲的父权制的牺牲品,甚至是可憎的“同谋者”。传统文化中的母亲形象是想象中的形象,而女作家笔下具有反传统因素的母亲形象是告别想象后真实的言说,因为她的言说者是女性,是亲历者。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日本女性传统角色在当代社会的价值认同变化过程,以日剧<冷暖人间>中女性形象群为研究文本,从女性争取自主性和话语权的视角思考参与社会工作、回归家庭对女性自我发展以及社会和谐的意义.提出东方女性可通过行动提升其话语权来争取自主性发展,从而获取新的主体认同空间,彰显女性在构建和谐家庭和社会中独特的能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尝试解读丁玲的短篇小说《我在霞村的时候》,发掘其在革命叙事下潜藏的农村女性遭遇性侵犯/生存困境的歧义修辞。结合作品产生的具体历史文化语境,本文从三个层次探讨这篇小说中的歧义修辞,指出主人公贞贞与“我”之间形成了复杂的异体同构关联。这种复杂而丰富的歧义修辞隐喻了丁玲那一时期自我认同的困窘及其最终的化解方式。本文由此认为,这篇小说为丁玲转型前的心灵世界留下了零乱却真实的文本镜像。  相似文献   

16.
铁凝在<大浴女>中力图通过对女性的自我体验,自我认知的挖掘,在其叙事意蕴中揭示女性世界的隐秘心灵,从女性世界出发,寻求一条适合女性自身发展的道路,建构一个属于女性的社会.  相似文献   

17.
海外华人作家严歌苓对女性生理上的独异特性及生命感觉的执着表现,对日常生活审美意蕴的丰富阐释,以及安心于朴素简单的艺术描述,充分体现了她与世俗民间亲密的感情与本性。女性在严歌苓民间视角下的诗学观照中,被赋予了温润的母性韵致、日常劳动的生命情趣、简单与执拗的性格情韵等审美内涵,这决定了她的书写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有着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铁凝的女性创作始终关注女性隐痛的根源,从《麦秸垛》的文化积淀到《棉花垛》的男权侵害,从人性与历史和文化的绞缠中,《玫瑰门》接近了女性的自我本真,并呈现出了女性自我世界的复杂和女性人性的本性。《永远有多远》中白大省的悲剧,更增强了铁凝对女性缺陷的自我审视和批判意识。原来,女性内心深处的生命之痛不仅源于客观,更源于她们自身。《大浴女》通过展示女性的本身相,使铁凝终于接近了女性最幽深的隐痛——女性自身的意识搏斗。  相似文献   

19.
由于时代的原因,十七年文学中女性形象的女性特征往往被弱化。小说《青春之歌》中,处于权威及主导地位的是革命与阶级斗争的话语,但在"革命"的规范下,我们仍可看出潜在的女性话语,爱情则是女性话语的显现。  相似文献   

20.
《雷雨》是我国现代文坛上的经典剧作之一。剧作家曹禺以其特有的艺术感受和生活体验,塑造了两个极具个性的女性形象——侍萍和蘩漪,并在戏剧冲突中揭示了个性与母性在女性生活中的矛盾与冲突。《雷雨》中寄寓着曹禺对20世纪初的中国女性及其生存状态的关注和审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