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上丝绸之路”是指以丝绸贸易为象征的、曾在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的、中外之间的海上交通线及与之相伴随的经济贸易关系。明清时期 ,是其发生演变并最后终结的时期。虽然从形式上看 ,中外海上交通的道路并未如古代陆上的“丝绸之路”那样因阻断而荒废 ,反而借着西人的东来殖民而更趋畅达和兴盛 ,然而中西之间贸易关系的性质却在发生急剧的变化 ,传统模式的“海上丝绸之路”正日渐让位于隶属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近代中西贸易关系。  相似文献   

2.
阳江地区是广东南路与珠江三角洲的交通咽喉,也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一个重要转运港,在一千多年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过程中,留下了不少相关的文化遗产,从文化遗存的历史功能看,可分为港口与贸易遗存、文化景观和海防设施遗存三大类,其中有的保护、开发科学到位,但是有一些保存一般。  相似文献   

3.
中国与海外的药物交流,以其独具的实用性和普及性,历来是中外海上贸易和科技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份。宋代,随着中外海上交通的日益发展,中国与海外的药物交流也愈加频繁、兴旺。据中外史籍记载,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宋与亚、非、欧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有药物交流,以朝贡、互赠、通商贸易等方式交流的药物有上百种。地区范围之广,品种数量之多,作用影响之大,都远远超过以前各代。然而,以往治宋代海上交通史及海外贸易史者,多偏重于经济上的商舶贸易和政治上的使节往来,对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中外海上药物交流,却甚少论及。缘此,本文拟对宋代中国与海外的药物交流作一初步论述。  相似文献   

4.
汉代合浦港在南海丝绸之路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过去海上丝路研究中,对合浦是南海丝路始发港及商贸枢纽地位多有忽略。本文以文献记载、考古成果为据,论述合浦在地理、资源、交通、航贸等方面的地位与作用,证明合浦港是中国汉代南海丝绸之路最早最繁荣的始发港和海上交通枢纽与贸易中心。  相似文献   

5.
从很古的时候起,我国与东南亚各国就有海上交通和贸易的关系.但是这种关系获得大规模发展,是在西汉,特别是在汉武帝时期.  相似文献   

6.
妈祖信仰在辽南形成的原因主要包括三方面:海上漕运、海上贸易、闯关东移民。妈祖信仰因明朝平定边疆、海上漕运的需求在辽南的港口、码头传播,成为水师的精神支持;因辽南沿海开放与商人海上贸易活动在沿海市镇得以繁盛,成为海商人凝聚的力量;因辽南的全面开放与闯关东的山东移民得以在地化,成为沿海民众日常生活的重要构成。  相似文献   

7.
唐末五代时期 ,闽王王审知在位 2 9年 ,他采取一系列措施安定社会 ,发展生产 ,实行保境息民的政策 ,使福建出现了“莱尽辟 ,鸡犬相闻 ,时和年丰 ,家给人足 ,版图已倍 ,并赋孔殷”① 的太平景象 ,为福建海外交通贸易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五代以前 ,福建的海上交通“北仅通会稽 ,南惟讫广州”② 。王审知把局面安定下来以后 ,就注意因地制宜 ,发挥海洋优势 ,采取一系列措施 ,着力发展福建的海外交通贸易。调整政策 ,鼓励对外贸易。王审知深知发展海外交通贸易对财政收入的重要性。针对唐末以来对外商征税过重 ,以致外商来华贸易减少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最近,电白县委宣传部“实施‘下海上船”工程,改进渔民思想政治工作”活动,再次荣获省基层宣传思想工作创新奖,这是1997年以来该县连续三届获得这一奖项,也是我省唯一获得“三连冠”殊荣的县。  相似文献   

9.
《江西社会科学》2016,(9):116-124
伴随着造船技术与航海经验的发展,唐、宋王朝与朝鲜半岛的新罗、高丽王朝之间的交往,很多时候是通过两地之间宽阔的海域来进行的。这一海上交通的开辟,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两地移民的地理中心。伴随着双方海上贸易和海上移民活动的开展,一个区域性的"核心圈"得以生成。对于基于海上移民与海上交通而生成的"核心圈"内的人民来说,由于他们拥有共同的历史、文化、制度经验与认知,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区域社会之构建。尽管在东亚海域这样一个共有的生活圈里,对于这些恣意泛海漂移的移民来说,国家与国境并不具有排他性;但移民群体一旦踏入异乡,依然面临一系列的社会、文化适应性问题,以至于在本土居民与移民之间的心理认知上愈发觉察到了"自我"与"他者"的隔膜。  相似文献   

10.
唐代笔记小说中突然涌现出许多关于波斯胡商鉴宝、买宝的故事,这些记载容易使我们对波斯珠宝商的角色产生质疑,即他们究竟是买宝商还是卖宝商?通过挖掘史料来源,正史、类书和诗文资料显示,波斯珠宝商更是珠宝的贩卖者.他们在唐土贸易的地点主要是长安、扬州、洪州、广州等交通便利的城市.他们从事珠宝贸易的原因主要有3个:波斯本身是珠宝产地;波斯珠宝商控制了从波斯湾到南中国海的海上贸易,沿途多为珠宝产地;珠宝贸易为奢侈品贸易,是远洋贸易的理想商品.  相似文献   

11.
张弛 《中州学刊》2014,(3):136-140
随着1882年《中朝商民水陆贸易章程》的签订,中国和朝鲜两国间封禁200余年的海上贸易得以开辟。及至甲午战前,中朝海上贸易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然而与日本在朝鲜近海的航运力量相比,中国航运业的发展不仅缓慢,而且力量薄弱。航运力量的不足,不仅使中国在与日本争夺朝鲜近海商业制海权的竞争中失利,而且也使华商在与日商的贸易竞争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成为中朝贸易始终落后于日朝贸易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电白闽语有海话和黎话之分,该文对电白海话和黎话的声母、韵母及声调进行描述和比较,以探求电白闽语语音的内部差异。  相似文献   

13.
《南方论刊》2021,(1):后插5-后插6
今年,华南师范大学附属电白学校启用,新增优质学位3000多个.短短数年时间,电白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一小、四小,又启动了五小的规划建设,缓解城区学位紧张难题. 学位紧张的背后,是电白中心城区建成区发展在加速."十三五"期间,电白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从34平方公里拓展到45平方公里,年均约50个重点项目加速布局落子,在拉大城...  相似文献   

14.
明中后期由海外输入的白银,主要是南美洲白银和日本白银。有三条渠道:中国与欧洲海上贸易航线、中国与美洲的海上贸易航线和中日海上贸易航线。明朝中后期海上贸易造成的经济和金融后果是,中国凭借着在丝绸、瓷器等方面无与匹敌的竞争力,与任何国家进行贸易都是顺差。海外白银输入为明代银本位制的稳定奠定了基础,由此带来了16—18世纪中国商品经济的繁荣。本文的考察表明,虽然明政府推行闭关政策,但实际上明代中国的经济已经融入全球化的网络之中了。  相似文献   

15.
1550~1640年代澳门对东南亚贸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澳门是葡萄牙人海上殖民帝国和海外贸易体系的重要据点 ,葡人采取王室贸易和私营贸易形式经营澳门对东方贸易 ,其中东南亚、日本是澳门贸易的主要区域。 1 5 5 0~ 1 640年代 ,葡萄牙商船经常进出安宪、会安、暹罗阿瑜陀耶、北大年、马六甲、菲律宾马尼拉、印度尼西亚望加锡、帝汶等港口 ,构成亚洲贸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明清时期是历史上中朝传统贸易规模较大、贸易关系发展比较稳定的一个时期.朝贡、使行、边市、海上四种贸易形态,构成了明清时期中朝贸易的基本结构.其中朝贡贸易是主导的贸易形态,边市贸易和海上民间贸易自由度较高,海上民间贸易在晚清时期取代朝贡贸易成为中朝贸易的主要形态.明清时期中朝贸易的发展,有政治上求稳定与经济上求利益的双重动力因素,推动着中朝贸易在宗藩封贡体制下缓慢发展.明清时期的中朝贸易虽然表现出明显的保守倾向,但它维护了双方各自的政治地位和领土安全,有利于中朝关系的和谐稳定,在推动两国经贸交流良性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中国东北和朝鲜北部地区的经济开发.  相似文献   

17.
唐宋之际西域南道的复兴--于阗玉石贸易的热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殷晴 《西域研究》2006,(1):38-50
8世纪安史之乱后,衰落的唐朝,已无力控制包括西域在内的西北地区.吐蕃、西夏等相继崛起,控扼丝路东段孔道,使中西交通受阻.人们或以为海上丝路这时已逐渐取代陆路交通.其实,并不尽然.10世纪通过于阗的南道,在大宝于阗国和敦煌归义军的努力下,排除沿途阻挠,使中段得以畅通.后在喀喇汗王朝的控制下,于阗不仅通过青海道成为西方诸国与宋朝贸易的中转地,而且具有特色的地方产品,也不断涌入中原各地市场,这种以西域当地产品为主的民族贸易,使于阗等地商贾获利甚巨.同时也促进了我国西北地区区域市场的形成.这是在当时形势下,丝路贸易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18.
在义净时期,中国同南海的海上交通重心已经实现了南移。昔日的海上帝国——扶南已经没落,室利佛逝正在迅速崛起,为中国同南海海上交通重心的南移奠定了政治基础。中外的航海技术交流的发展,特别是中国和阿拉伯在航海术上的相互交流、相互吸收,共同进步、共同提高,为中国南海海上交通重心的南移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9.
邵艳平 《兰州学刊》2014,(1):201-203
两宋时期,我国对日贸易不仅肩负着商品流通的使命,也进行着文化传递,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宋朝商船将搭乘船只的中国商人、僧侣、工匠、医者等送入日本,更有部分人士定居当地,为日本的社会文化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整个宋代319年的历史中,北方、西面少数民族势力突起,常年战事不断,陆上丝绸之路被迫中断。但是,造船术的改进、航海术的提高、手工业的发达带动了海上贸易渠道的发展,成就了海上丝绸之路。  相似文献   

20.
唐代“丝绸之路”空前繁荣,出现了陆上、草原、海上等路线,其中海上“丝绸之路”亦可分为南、北两条航线.海上“丝绸之路”北航线经渤海、新罗通往日本,但是由于渤海、新罗长期对立,将其二者整合描绘“丝绸之路”北航线的研究很少.结合文献和考古遗迹,可以考证出唐朝762年~ 764年出使渤海、新罗勅使韩朝彩的行驶路程.通过唐韩朝彩的出使路程的考证可以了解渤海国交通和新罗“五通”的形成过程,而且对了解9世纪以后出现的“丝绸之路”北航线以及出现在东亚世界的繁荣贸易圈也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