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通过分析供给效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论证供给的低效率对经济增长的约束,以及供给效率约束是有效需求不足的内在原因,并通过我国供给低效率的实证分析,提出我国提高供给效率的紧迫性以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严重的产能过剩将导致经济增长乏力,甚至出现“增长型衰退”。中国不少行业的产能过剩已经表现为产能持续过剩,如果不能对此有效地治理,由产能持续过剩引发的隐含增长型衰退极有可能演变为实际增长型衰退。因此,研究产能持续过剩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治理势在必行。在“货币化生产”的经济中,找出产能持续过剩行业的货币供给路径,就可以解释产能持续过剩产生的根源。在现阶段遏制产能持续过剩的政策思路,重点是强化商业银行对产能持续过剩行业货币供给的信用控制。  相似文献   

3.
《南都学坛》2017,(4):115-121
供给侧改革和需求侧改革虽均可被视为宏观经济改革的重要方式,但两者在时效性、针对性和运用的政策手段上均具有明显差异。中国经济供给侧面临有效性不足、产能过剩、结构失调、成本较高等问题,而经济需求侧面则面临投资渠道不畅、政策效应下降、外需依赖较大、内需启动受阻等困境。实现长期经济结构转型,必须利用供给侧和需求侧协同改革方式,发挥二者各自优势:在供给侧充分调动企业增加有效供给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不断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在需求侧陆续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积极刺激个人消费。依靠"双侧改革"陆续消化过剩产能与库存,不断推动产业技术自主创新与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促使实际产出陆续回归潜在产出,进而拉动经济增长,最终实现经济发展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4.
由于经济体系中的流动性过剩问题日趋严重,中国人民银行连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以期通过这种重量级的货币政策来收缩银行体系的货币供给,从而有效地控制流动性过剩.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的最终政策效应,有赖于通过银行体系内部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行为而达成.然而,这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本身充满着诸多相互作用的变量和相应的行为选择.本文就这一问题出发,深入地解析了存款准备金率政策通过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而起作用的内在微观结构.  相似文献   

5.
基于拓展的索洛经济增长模型,从劳动力供给视角对中国过去数十年的投资驱动型发展战略进行考量,采用中国1997—201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对理论模型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劳动人口占比对投资率的影响具有明显的门槛效应,充足的劳动力供给有助于促进资本积累,而劳动人口占比的下降对投资率的增长效应不断弱化。“人口红利”拐点的到来预示着中国的投资率将发生下降,进而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必须从依靠“人口数量红利”转为依靠“人口素质红利”,更好地提高劳动参与率和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6.
“过剩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社会经济的主要问题由供给不足型转变为需求约束型,消费需求不足成了经济增长的最大障碍,为了刺激消费需求,必须发展消费经济,培育消费热点,转变社会消费观念,提高消费者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消费需求、消费热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7.
高德步在1999年8月25日《经济参考报》著文认为,通货紧缩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有效需求不足。但需求不足与供给过剩是同一个问题的正反面,需求的另一个方面是供给的过剩,尤其是供给的结构性缺陷。所以解决需求不足问题不能仅仅从需求方面入手,还应从供给方面入手,调整供给结构,扩大有效供给,消灭无效供给。根据经济周期的规律,物价的长期下降或通货紧缩时期往往是创新密集的时期。只有创新才能使经济真正地走出紧缩,进入复苏,并创造新的高涨。而创新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创造需求的创新,一种是降低成本的创新。这两类创新在经济增长周期的不…  相似文献   

8.
当前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主要模式是政社合作型。政府与村庄之间在资源上的相互诱导与吸引,导致资源低效、浪费和不均衡不合理供给,即农村公共物品的“诱致性供给过剩”。农村公共物品“诱致性供给过剩”主要源于政府自上而下项目激励、村组干部横向社会竞争和村庄自下而上资源吸附三重机制。化解农村公共物品“诱致性供给过剩”问题,可通过包干式资源投入、监管结合的村财制度和落实村级民主参与制度等,对“公有”和“共有”的“公共池塘资源”进行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9.
我国2010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年宣布退出全面反危机的扩张政策,之后,我国宏观经济进入了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目前,我国经济面临着一系列新矛盾与新挑战,具体表现为宏观三期叠加矛盾、微观三大结构性矛盾、国内中等收入陷阱挑战、国际修昔底德陷阱挑战。其中,宏观为增长速度的换挡期、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反危机之后的消化期三期叠加,微观为实体经济内部供给和需求、实体经济和金融货币、房地产部门发展和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发展之间的三大结构性矛盾。同时,我国经济出现“滞涨”的可能性增大,较长时间内可能会出现通货膨胀和经济“下行”双重风险并存的局面。为应对我国经济面临的新矛盾和新挑战,国家明确“五位一体”的发展目标,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全新发展理念,积极推动供给侧结构改革,并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性增长。特别地,国家放弃货币供应量M2增速与名义GDP增速同步,以应对我国经济下行压力。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中国高速铁路供给对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的影响,以及产业结构、城镇化率、人口密度如何决定高速铁路供给等问题,对高速铁路与经济增长的即时效应、快速效应和慢速效应机理进行分析。研究认为,从高速铁路对经济增长角度来看,2005~2014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实证表明:高速铁路在十年间的即时效应和快速效应不断降低,高速铁路的高时间价值与高出行成本特性主导的慢速效应占据支配地位,导致高速铁路对全国和中部地区经济增长没有显著影响,对东部地区有显著正向影响,对西部地区有显著负向影响,说明总体上高速铁路并不是经济增长的原因;从经济增长对高速铁路角度来看,Logit模型计量经济增长对高速铁路触发的影响表明:经济增长本源性需求内生出对高速铁路的即时效应、快速效应和慢速效应的派生性需求,经济增长以及第三产业、城镇化率、人口密度变量显著决定高速铁路供给。  相似文献   

11.
探讨政府公共服务供给与雾霾治理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有助于为优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新思路。通过构建一个包含公共服务供给和环境污染的内生增长模型,在内生增长的框架下分析公共服务供给影响环境污染的传导路径。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2005—2016年中国281个地级市的相关数据,实证分析公共服务供给对雾霾污染的影响,并检验影响差异及传导机制。研究结果显示:(1)公共服务供给能够显著降低城市雾霾污染,可以将其作为有效降低空气污染的手段之一;(2)中等以上城市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提高对雾霾污染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随着城市规模扩大,公共服务供给的雾霾治理效应不断增强;(3)基础类公共服务与民生类公共服务均对雾霾污染产生一定负向影响,前者对雾霾污染的改进作用大于后者;(4)公共服务供给的雾霾治理效果存在一定的地区与时期差异性;(5)公共服务供给通过技术进步效应、产业结构效应和收入规模效应影响城市雾霾污染。其中,公共服务供给一方面能够通过提升技术进步和收入水平对雾霾污染起到抑制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增加工业比重加剧雾霾污染。研究拓展了公共服务供给和环境治理的相关理论,为优化公共服务供给决策以及城市绿色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商业健康保险是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我国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供需存在矛盾。一方面我国健康险市场空间很大,另一方面保险业并不能提供合适的产品。本文通过对我国健康险需求状况分析,提出解决供需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随着住房产业作为国民支柱产业的确立以及货币分房政策的实施,住房抵押贷款将成为全社会最主要的住房消费方式.随着住房贷款市场规模的日益增长,不仅给银行带来了越来越大的信贷压力和资金供需矛盾,也因"短存长贷"引致的资产负债不匹配程度加重而加重银行的资产流动性风险,就可能构成金融危机的隐患,本文认为缓解这一矛盾的出路在于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  相似文献   

14.
2020年,中国天然气行业运行走势持续向好,天然气行业景气指数、天然气生产景气指数和天然气销售景气指数均呈稳定增长态势,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实现了从快速增长到减速刹车的转变。但是,中国天然气行业发展仍然面临勘探开发技术制约产量、储运技术亟需提高、天然气市场运行机制不顺、国际天然气市场风云变幻等挑战。当然,我国天然气行业也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特别是“煤改气”政策的持续发酵、“碳中和”长远目标的提出、“智能化”和“新基建”的不断推进,均拓展了天然气行业的发展空间。中国天然气行业未来要实现快速稳定发展,需要从增加自有天然气供给量、拓展天然气应用空间、完善天然气市场运行机制、提升天然气行业运行质量、提高天然气行业智能化水平、保障我国天然气正常供给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5.
范德胜 《国际论坛》2011,(4):54-59,81
近年来,伴随着国际资本大量流入我国境内,我国外汇储备大幅度增加。一方面,国际资本大量流入在外汇市场给人民币带来升值的压力;另一方面,央行被动购入外汇,造成外汇占款增多。外汇占款日趋成为我国基础货币供应主渠道,货币供应量被动增加,超额货币供应又推动物价和资产价格上涨,人民币内外价值日趋出现背离趋势。本文认为,现行汇率制度下国际资本流入使基础货币被动放大,我国货币政策失去独立性,进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是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供求错位及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就业难不是由于数量上的供过于求,而在于供求的错位。大学生供求错位的形成一方面与高校教育教学相关;另一方面与大学生择业偏好相关。对此,必须通过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和政府政策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7.
在二元分割的劳动力市场结构中,基于主次两类市场劳动力的质异性和市场选择,使得劳动力的供给呈弯曲向上的拐折曲线。一方面,在拐点以下的次要劳动力市场主体就业要优势于在主要劳动力市场就业;另一方面表明“刘易斯拐点”并没有提前出现,“民工荒”只不过是农村劳动力供给在该拐折曲线上的正常波动。  相似文献   

18.
"中体西用"教育思想是近代洋务派举办洋务教育的指导思想,这是一个集进步与落后于一身的教育指导思想.一方面,对"西用"的提倡加速传统教育向资本主义教育转化;另一方面,对"中体"的强调又阻碍了教育资本主义化的进一步发展.考察"中体西用"教育思想在近代教育发展中的促进作用和阻碍作用,对于建构现代教育具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9.
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政府能力的供求变化及平衡战略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政府能力是一个政府实现自己职能时所具有的能量和资源。对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发展中国家政府而言 ,政府能力一方面面临着更多的“需求”,另一方面却由于不断受到各种侵蚀而减少了“供给”。为了解决这一矛盾 ,中国的政府能力建设必须从战略上实现四个转变 :从粗放式的政府能力生成机制到集约式的能力生成机制 ;从主要依赖和开发“硬能力”到主要依赖和开发“软能力”;从强调能力提升到治理流失与提升并重 ;从单独依靠政府的能力到借助其他主体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民工荒"问题的出现,一方面表明沿海发达地区经济吸纳就业人口的能力大增,另一方面表明,中国的劳动力供给与用工需求之间存在矛盾.本文作者就"民工荒"的意义、民工使用中的问题及对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