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蔡妮娜 《职业》2011,(27):25-26
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高职院校的招生规模扩大,越来越多的高职毕业生走向社会,加入到就业的大潮中。高职生如何应对就业的严峻形势与压力,如何更好地在社会中立足与发展,成为高职院校教育者所关注的问题。要促进高职院校毕业生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2.
高等教育扩大招生人数,将高职教育带动起来,使得高职院校及学生的数量增长非常快。高职院校的办学规模和学生数量在高等教育中比例不断增大,大学生就业的重点和难点也在高职毕业生身上,如果这类学生的就业问题解决了,就解决了大部分学生就业问题,还能促进高职教育的良性循环,高等教育迈向大众化的进程也被进一步推进。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大学生就业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大局,关系到学生走向社会谋求发展的切身利益。导致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背景下,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面临着更大的困难和挑战。本文通过分析高职毕业生择业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提出了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青年失业是世界各国的普遍现象,也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在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越来越严峻,成为中国政府日益重视的现实课题。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具有多重因素。经济增长方式不协调和高校教育模式的计划性与就业的市场化之间的矛盾成为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由于就业困难。一些用人单位人才高消费和大学毕业生沦为边缘群体事件频发。2012年,第一批“90后”大学生步入就业市场,未来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就是“90后”的就业问题,大学生的发展问题也就是“90后”的发展问题。因此,要研究“90后”大学生的发展特点,建立与完善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法律保障体系、就业社会政策和创业教育制度等相关政策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曹艳华 《职业时空》2008,4(8):122-122
教育是立国之本,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们生存和提高生活质量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当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既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深化改革和社会稳定,并且对于高等职业院校来说,就业率是检验学校工作好坏的最终标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推进,高校招生规模逐年扩大,高校毕业生也日益增多。但由于种种原因,近年来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日渐突出,这对高职教育持续健康地发展形成了障碍。基于此,本文着重对现阶段我国高职毕业生就业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其目的是希望能有效缓解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有效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从而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6.
叶学文 《职业时空》2008,4(9):165-165
近两年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大批蓝领、灰领技术人员需求的增加,人们就业观念的转变以及本科大学毕业生的供过于求的现状,使高职教育出现了勃勃生机,高职院校的数量、招生规模已经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力量。历史给了高等教育难得的发展机遇,但由于国家对高职教育管理相对较松,加之许多高职院校对自己定位较低,使高职教育目前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存在着潜在的生存与发展威胁。如何使自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并可持续发展是高职院校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高等职业教育是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需要应运而生的,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有机结合的复合型教育。高职教育的本质特征是为受教育者提供就业服务。通过职业指导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是高职院校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保障。高职院校加强职业指导工作,既体现了高职教育满足受教育者就业、发展需要的本质特点,也是高职院校自我完善,增强活力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大学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发展,高校毕业人才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面临日益凸显的就业压力。尤其是地方高职院校,面临更严峻的毕业生就业问题。地方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顺应了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方向,实施创业教育应该将其渗透到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文章在地方高职院校实施创业教育模式探索的基础上,提出创业教育是以人的生存发展为核心的成才理念。  相似文献   

9.
狄苏 《职业》2016,(20):134-136
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关乎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本文详细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在就业教育方面主要存在的五大问题,提出构建高职院校就业教育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模式,以期达到全面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随着高校的扩招,近年来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愈来愈凸显,就业形势愈来愈严峻,特别是高职毕业生就业率较低,总体水平保持在55%左右,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有些人把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归结为是由于高校扩张造成的。但笔者认为,职业教育是现代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根本上说,当前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必须经历的过程,是前进中出现的问题,是改革和发展的“阵痛”。但必须看到,当前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确实是暴露一些在体制机制上、就业政策、就业制度、专业结构、就业观念、就业市场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应采取措施,提高就业率…  相似文献   

11.
徐丽锦 《职业》2015,(7):110-111
就业是"民生之本"。我国每年新生劳动力呈上升趋势,农民工进城、大中型企业改革、工人再就业形成就业三峰叠加。预计2020年前,就业问题仍是我国面临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在这种情况下,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来说,就业难的问题更显突出。因此,在高职院校开展高效、规范、科学的职业指导工作已迫在眉睫。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就业工作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项责任重大,政策性强,学院、家长、毕业生高度关注的"人心工程",学生  相似文献   

12.
黄顺文 《职业时空》2009,5(12):37-38
如何提高大学生的职业适应性,是整个社会人才需求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要加强对学生的职业发展与就业的指导,但目前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课程所起的指导性极其有限,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创新机制,大力开展高职院校的就业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是高职教育确立的办学指导方针.随着高校扩招后毕业生就业高峰的到来,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着种种问题和挑战.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不仅关系到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发展,而且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关系到经济的平稳和发展.因此,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进行机制创新,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当前高职生就业中存在着期望值过高、择业观念仍需改变,学生素质与用人单位要求存在差距等问题,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应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与学生的实际需要相适应,真正解决就业难与市场急需技术人员的矛盾。  相似文献   

15.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是高职院校办学的指导方针,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质量是高职院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以通用管理能力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完美结合来打造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能够提高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规模迅猛发展,河北省的高职教育,近年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较高。究其原因,高职院校适应社会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为毕业生指引就业方向;课程建设与改革夯实学生知识基础,促进综合素质提高;实训基地建设提升了学生就业能力;正确的就业观念引导了学生务实就业。  相似文献   

17.
王晓明 《职业时空》2005,(20):66-67
近些年来,高校面临着扩招 后就业的高峰期,毕业生就业受 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对于高职院 校而言,毕业生就业形势更为严 峻。如何更好地为广大学生做好 就业指导服务成为高职院校就业 指导部门一项核心而又艰巨的任 务。本文以“以就业为导向,让 学生拥有市场”为就业指导思 想,结合笔者所在学院实际,就 如何做好高职院校的学生就业工 作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王海燕  吴敬茹 《现代妇女》2014,(11):256-256
我国高职教育已有30多年的发展历程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高职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办学质量不断提高。为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增加毕业生的就业机会,高职院校将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纳入学生的毕业条件,推行双证书制度。但在职业资格证书与毕业证书相互融通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实施双证书制度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陈立新 《职业》2011,(5):34-35
我国高职院校的在校大学生是一个庞大的队伍,毕业生就业问题是非常值得深入思考的课题。在目前就业难的现实情况下,个人的职业选择与社会选择的错位给高职毕业生带来了严重的心理压力和思想冲突。高职辅导员首先要帮助学生认清就业环境及自身存在的问题,积极鼓励、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相似文献   

20.
杨生文 《职业》2014,(21):11-11
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持续提高;毕业生三年后收入翻番,六成左右实现了职位晋升;校企合作呈现合作单位多元化、合作模式多样化趋势;当前就业与生源供需变化挑战高职办学模式;“升本”诱惑挑战高职院校层次定位;应用本科转型发展挑战高职院校独立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