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5 毫秒
1.
“气”之概念起源于春秋战国 ,在其流变过程中 ,孟子、荀子、王充等自成一说 ,但都属于哲学理念 ,直到曹丕创立“文气说” ,“气”才凝定为美学术语 ;“气”从哲学上的论人到涵盖作家的个性气质及文学的特点 ,充分说明了以“气”探求作家的个性和风格具有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古代“文气”论主要观点有三,一是作家精神之气,此气影响作品之内容;二是气质个性之气,此气影响作品风格;三是作家生命之元气,此气影响作家生命之存在。  相似文献   

3.
曹丕《典论·论文》论述的文学理论问题,学者们已有深入的研究,论者们或专注于“文气说”,或侧重于“文体论”,或认为它由文体论、作家论、文章功用论和批评论构成。本文则认为曹丕从剖析“文人相轻”之因入手,独具慧眼地研析了创作主体之才、气以及个体生命价值实现的问题,从而构成了堪称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的首篇作家专论,开启了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自觉之先河  相似文献   

4.
文学创作是极富个性化特征的特殊的审美创造活动,文学家的隐秘人格对此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和作用,这往往是人们容易忽略的一个内在的未知领域。本文立足于艺术人格论的基本观点,着重开掘清理中外学术史上与此相关的理论建树,从“气”、“气血”、“气质”和生理遗传等方面考察隐秘人格在创作中的表现形态,并阐释艺术人格论与自然主义文论的区别。  相似文献   

5.
古代文论"养气"说之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养气”说源于儒、道哲学上的“养气”论 ,是古代文论的重要学说之一。古代文论“养气”说的发展可以分为先秦两汉、魏晋六朝、唐宋元、明清等四个历史阶段。在历史发展中 ,“养气”说形成了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 ,涉及到作家道德人格之修养、创作心态之培养、艺术才能之习练、艺术个性之发扬、人生阅历之增广等一系列重要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6.
艺术发现是现实主义创作论的重要范畴,许多作家都谈到了发现在创作中的地位。在现实主义文学观念看来,发现提供创作契机,发现激发创作冲动,发现是艺术构思的出发点;也是作品内容的立足点。从这个意义上讲,发现的能力就是创作的能力,是作家最基本也是最宝贵的艺术素质。 但是近年来发现似乎受到人们的冷落,代之而起的是一个新名词——感觉。“某某的感觉真棒”,成了对一个作家艺术素质的最高褒扬,“感觉”成了文学创作者的口头禅。  相似文献   

7.
孟子是先秦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之一,提出“人性本善”的观点。《孟子》中有关于“平旦之气”和“夜气”的描述,这不仅反映了孟子“人性本善”的论点,同时也反映了“人性本善”的真正含义:“人性本善”并不是指人生而有之,而是一种向善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本文试图从诗论体系本身出发,以中外诗论史上的相关论述为参照,对曾国藩诗论甄辨梳理,阐幽发微,认为:曾国藩诗论主要包括“言情韵”─—诗歌本质论、具“识”养“气”─—诗歌作家论、“工律”“机神”─—诗歌创作论、识“貌”取“神”─—诗歌鉴赏论四主干,这独特诗论在中国诗论史上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世界诗论史上具重要的互补价值。  相似文献   

9.
庐隐: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女权主义作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庐隐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女权主义作家。在五四时期女性写作的第一波中,她以其女性话语、女性题材、女性主题、女性共鸣等特征,彰显了自己的女性主义创作特色,同时,又以其“花瓶论”、“自救论”、“共负论”、“相成论”等女权主义观点作为自己创作的理论基石。对庐隐的女权主义写作的研究,于中国女性主义文学史的建构是有着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主体间性理论从新的视角揭示了文学的性质,即文学是主体间的存在方式。作为一种鲜活的审美体验的话语方式,张竹坡在《金瓶梅》评点中表现出了强烈而自觉的主体间性意识。围绕《金瓶梅》的创作过程,张竹坡揭示了作家在艺术虚构、生活体验、创作构思及艺术表达等阶段的主体间性,即作家必须与生活现象、文本做主体间的交流。张竹坡指出:《金瓶梅》作者“入世最深”,依“情理”、“借海扬波”、“依山点石”,以不同的“笔法”、“犯而不犯”、“白描”等艺术表达技法塑造人物形象,借小说以“泄愤”。张竹坡小说创作论的主体间性极具现代意义和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绘画史的发展已经证明,"文学性"对绘画的创作与发展一直存在着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基于叙事、描述、想象、虚构、隐喻等文学模式的"文学性"与基于技术、材料、形式,非预设性、直觉、无意识、即兴想象等范畴的"绘画性"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一差异不仅是作为门类的"文学"与"绘画"之间的最大差异,而且是绘画借助"文学性"这一文学表达模式的优势来发展自身的重要手段。该文从文学与绘画的潜在关系入手,从"文学性"向绘画领域的蔓延,科学认识"文学性"和"绘画性"这两个"种差"对于界定文学与绘画本质的意义,"文学性"与"绘画性"在中外绘画史上的相互博弈现象,鲁迅先生倡导的"新兴版画运动"融两者之长的探索价值以及对当下绘画创作的启示诸方面来对这一问题展开探究。  相似文献   

12.
主张诗品、文品与人品的统一是中国文学批评追求文学理想人格之美的集中反映.从先秦到明清,这种理论经历了"文如其人"理论的滥觞、"言为心声"的理论发展、"魏晋风骨"的审美性位移、"文以载道"理论的深化扩展、"文品即人品"理论的变异与总结等不同阶段.随着时代精神的变迁和文学观念的更迭,历代文人学士对文品与人品之关系的认识也在不断的深化.  相似文献   

13.
我国文学理论教材在贯彻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时,应该注意文艺学转化问题,应该根据文学理论的学科特点与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对接,应该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文艺观。  相似文献   

14.
中国当代文学理论陷入了危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忽略了中西古今文论在其演进过程中的整合趋势而过于强调其分化性所致。本文认为,在中外文论史上实际上始终存在着一个趋同性元范畴———诗性,诗性一直以其高贵的智慧整合着、贯穿着人们的文学思维形态。作为人类文学精神的共同原型,诗性原则属于本体论和存在论的问题,超文化的普遍原则是其基本的价值共识。回到诗性即是回到常识,回到人类文学精神的原初形态。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文学审美命题是中国文学理论思维的结晶,体现中国文学家的理论素养和中国文艺的精神特质。为了探索文学理论研究的新路,应在中国思想史和艺术史的大范围中,运用系统思维的方法,选择中国特有的文学理论命题进行研究,以展示中国文学理论的本质特色。  相似文献   

16.
试图从素描与设计的关系中,来探讨设计专业如何进行素描教学。设计专业与美术专业有着不同的特点,素描教学应有其不同的侧重点和针对性,从而使素描教学作为设计专业的造型基础训练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7.
泓峻 《南都学坛》2010,30(5):57-61
对于新中国文学理论建构而言,具有权威性的话语资源,首先是毛泽东的文艺思想,其次是苏联文论。在有限的关于文艺问题的论著中,毛泽东不仅对许多文艺内部的具体问题缺乏学术性的论述与探讨,就是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一些最基本的问题,也没有进行系统、深入的阐释。苏联文论承接的是以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为代表的19世纪俄国文论传统,这一传统又与整个欧洲学术传统相衔接。虽然它也存在很多问题,但对许多具体的文艺问题,都有学理层面的思考与探索。20世纪50年代苏联文论开始"解冻",这一理论动态也能够迅速被介绍到中国并产生影响。建国初期,在中西方古典文论及西方现代主义文论失语的情况下,苏联文论成为国内理论工作者试图填补毛泽东文艺思想留下的理论空白、突破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理论局限,校正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理论偏颇时,唯一能够借用的话语资源。  相似文献   

18.
摄影文学的理论建构与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摄影文学是以20世纪初产生的摄影配诗、摄影小说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艺术样式,是文学的多义性、超越性与摄影的视觉性、在场性的艺术复合.摄影文学理论的建构,主要在时代合理性、发展空间、文体研究和创新品质等四个层面展开.随着世界进入以电子商务为中心的网络经济时代,文化消费的现实压力促使文化产品迅速地朝观赏化、人性化、优质化、个性化和品牌化转型.多年来的努力显示,这种转型正是摄影文学的发展目标和方向.  相似文献   

19.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创建文学批评的第一人,他的文艺思想对我国多年来的文艺创作和文艺思想的发展,具有极为深刻的影响,但孔子的认识又有其时代的局限和阶级的烙印,本文就是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来分析孔子以“诗教”为核心的文艺思想。  相似文献   

20.
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实践来看,当前高校文科生创新素质的培养现状不容乐观,涉及专业发展、培养机制、教育理念和传统文化等多方面的原因。加强文科生专业素质培养,需要坚持整体性原则,改革传统教育模式,研究与教学相结合,增大实践性课程比重,创设自由、平等的教学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