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在西北地区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伟大实践,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在西北地区的反动统治,有力地推动了西北地区土地革命战争的开展。作为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硕果仅存"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为红军长征胜利和党中央把中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提供了落脚点。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革命实践,极大地丰富了土地革命斗争的历史经验,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中国革命历史上,陕甘边革命根据的创建和发展,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发挥了重大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2.
清代西北边防体系由军府制的伊犁将军所辖之新疆各军府及内地督抚制下陕甘总督所辖之陕甘两行省、并哈萨克、布鲁特等藩部和浩罕、阿富汗等属国所构成的西北新月形藩属体系所构成。在这一体系中,以伊犁将军为中心,西北新月形藩属体系内各藩部与属国为藩篱,伊犁将军辖下新疆各军府为边防前沿,陕甘总督及所辖陕甘两行省为西北边防战略基地和战略支撑,陕甘总督与伊犁将军之间相互依存、相互配合,共同保证西北边疆地区的稳定与安全。  相似文献   

3.
常斌强 《中华魂》2017,(1):61-63
陕甘苏区的创建和发展,正处于中国革命最黑暗的低潮时期,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为代表的西北共产党人,在远离党中央的情况下,在西北擎起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大旗,发动和带领广大群众,创建了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后来发展形成陕甘苏区,成为国内二次革命战争后期"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它为各路红军长征提供了落脚点,成为党中央领导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又是奔赴抗日前线的出发点和解放大西北的战略基地。  相似文献   

4.
中共中央决定以"陕北作为中国革命的大本营",经历了入甘前将陕甘苏区作为建立川陕甘革命根据地整个战略方针的组成部分来看待,和俄界会议上决定走向陕甘苏区但未决定落脚,以及榜罗镇会议上决定以陕北作为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这样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5.
1935年是陕甘边、陕北红军革命力量迅猛发展的一年。二月陕甘边、陕北特委召开联席会议,成立中共西北工委和西北军委,敌人对于两支红军和两块根据地的统一深感不安,故决定对陕北进行第二次“围剿”。在反“围剿”斗争中,红军一连解放六座县城,将陕甘边、陕北根据地连成一片,引起敌人更大恐慌,国民党蒋介石随之进行第三次“围剿”。这一年,王明“左”倾错误路线也在陕北恶性发展,并进一步发展为肃反运动。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及时纠正了这个严重错误,使陕北成为中共中央、中央红军的落脚点和日后北上抗日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6.
在长征途中,党中央和红军随着敌我形势的变化及对情况的不断深入了解,随时调整或制定出新的符合实际情况和有利于革命发展的战略方针:先是作山了去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通道会议后放弃原计划而改为在滇、黔、川三省机动作战,相机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抉择;一、四方面军会师后。党又提出了北上抗日.建立川陕甘革命根据地的方对;直到1935年10月,红军到达榜罗镇,党中央正式将革命的落脚点放在陕北,从而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7.
《中华魂》2005,(9)
谢子长是西北红军和 陕甘革命根据地的主要 创始人之一,是我党一位 杰出的军事指挥员和无产 阶级革命家。他的短暂一 生,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 了光辉的一页,他的革命 事迹至今仍在陕、甘、宁 一带人民群众中广为流 传,在西北人民群众心中 享有崇高的威望。  相似文献   

8.
1928-1932年(民国17-21年)陕北遭受了历史上少有的大旱灾,大旱灾使该地区出现了持续的生存危机。旱灾引发了大范围的鼠疫流行,这对人民的生活条件造成了重大创伤,而地方官吏及国民党政府政治腐败,致使灾荒进一步加剧。大旱灾不仅对当时的陕北社会影响重大,而且对以后的社会变革和历史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次灾荒致使本已十分脆弱的陕北生态环境和植被进一步恶化,人口和劳动生产力锐减,同时使社会矛盾日益加剧。这为陕北红军和陕北根据地的创建、发展以及党中央和中央红军最终落脚陕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一八六一年安庆失守前,陈玉成从战略思想到军事行动,都重视长江上游。安庆失守后,陈玉成一面“请命自守”庐州;一面派扶王陈得才、遵王赖文光等进军豫、陕,远征西北,以便“广招兵马,早复皖省”,开始了他从用兵上游到远征西北的战略思想的转变。对陈玉成远征西北的战略思想,史学家们曾提出过非议。有人主张当时应该“走下游占江浙闽粤沿海各省,发动当地人民,继续抵抗反革命联合军”。有人认为陈玉成派陈得才等进军豫陕,而他自己坐镇庐州,分散了军事力量,“正是犯下了军事家分兵冒进的错误”。“陈玉成把自己主力派出远征西北,远离后方根据地去招兵买马,招降纳叛,以流动游击的方法来作为自己军事活动的基本方式,这正是所谓‘流寇主义’思想的反映”。这些看法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0.
鄂豫皖人民的好儿子,红25军吴焕先政委已经牺牲了71周年。吴焕先是湖北黄安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领导黄麻起义,是鄂豫皖苏区创始人之一。他在重建和领导红25军坚持鄂豫皖根据地的斗争中,在长征入陕、开辟鄂豫陕根据地时期,在为迎  相似文献   

11.
陕甘宁边区,始创于大革命失败以后,是由陕北革命根据地发展起来的.一九三五年十月,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央红军.经过长征到达陕北,开始了陕甘宁边区历史的新时期.为了推动根据地建没,中央决定成立中央民主政府西北办事处,重新划分为陕北省、陕甘省、关中特区和神府特区四个行政区域,统归西北办事处领导.一九三  相似文献   

12.
自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创建以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十分重视教育建设,并将此作为根据地建设的一项主要工作大力发展,主要包括小学教育、干部教育、社会教育、党员及士兵教育四个方面。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教育建设,不但提高了群众、干部、党员及士兵的政治觉悟和文化水平,而且巩固了革命根据地的政权,为其继续存在、...  相似文献   

13.
试论两河口会议与红军北上战略方针的确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一、四方面军会合后,中国革命形势依然存在,并有迅速发展的良好前景。中共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正确分析形势和制定统一红军发展的战略方针。两河口会议否定了张国焘的南下主张,确定两军共同北上,在川陕甘创建根据地,为中央确定的北上方针的实施乃至后来与张国焘分裂主义的斗争起了重大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4.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教育从创建到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四个时期。随着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人民被赋予了教育权,但限于革命斗争的环境,此时的教育工作比较粗糙简陋。教育必须与革命实际相结合,为革命斗争需要服务。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教育从未与广大群众脱离联系,从简单教育阶段到教育成型阶段,都反映了群众的教育诉求,从而鼓舞了群众的革命斗争意志和积极支援抗战的热情。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教育发展的时间虽然短暂,但是仍在创办的过程中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对我国后来的教育改革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川西北苏区根据地,县红军长征时期创建的。它体现了党中央遵义会议关于红军战略行动方针的正确决策,使得历经长途转战的中央机关和红军得以相应休整和补充,确保了革命有生力量。为一、四方面军会师,以及党中央实施川陕甘新方针,创造了必备条件。进一步充实发展党的民族政策,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行了大量的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位于湖北、河南、安徽三省交界的大别山区。一九二七年十一月,党领导湖北黄安(今红安)、麻城农民举行起义,成立了工农革命军鄂东军,后编为红十一军三十一师,创立了鄂东北革命根据地。一九二九年党又领导了河南商城、安徽六安等地农民举行起义,成立红三十二师,创立了豫东南和皖西革命根据地。一九三○年春,这三个地区联成一片,建立了党的鄂豫皖边区特委和鄂豫皖特区工农民主政府,红十一军改编为红一军,正式形成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相似文献   

17.
东固会师的原因主要是为安置伤兵计,为我有党有群众的休息地计,为救援井冈山计,东固的地理条件和毛泽东对东固山早有所闻,也是重要原因。东固会师的意义在于直接促进了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开辟,使东固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奠基石;为毛泽东提出建立全国苏维埃政权奠定了思想基础;促进了全国第一个省级苏维埃政权——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在吉安成立;促进了红六军、红二十军的诞生,东固成为红六军、红二十军的发祥地;使东固革命根据地成为红军三次反"围剿"的主战场,是红军战略战术原则形成的基地;促进了我军的经济文化建设,成就辉煌;使东固革命根据地成为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接力站;使东固经验影响到湘赣等革命根据地。  相似文献   

18.
位于大别山区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创建的主要革命根据地之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鄂豫皖边区军民英勇奋斗十年,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了总结历史经验,全国党史界,特别是鄂、豫、皖三省党史工作者,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历史进行了广泛地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了进一步开展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历史的研究,我们试就这块根据地历史中的一些问题,作些初步探讨,以就教于同行们。  相似文献   

19.
甘肃作为边疆省份,在清廷西北边防体系当中处于战略基地和用兵通道的特殊重要地位.同时,甘肃河西地带也是作为陕甘地区军政重心所在,如单以行省论,甘肃绿营配置是陆疆省份中兵力最为雄厚的省份.就陕甘绿营建制区内部而言,甘肃绿营区兵力配置兵额又多于陕西省.从规模及职官上来看,陕甘绿营建制亦以甘肃为重心,甘肃绿营兵额及职官均多于陕西绿营.在兵皆土著的绿营建制原则下,陕甘尚武之气对于陕甘绿营战斗力的影响是必然的.陕甘绿营,特别是甘肃绿营的战斗力明显强于其它行省.  相似文献   

20.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在中央革命根据地的西北部,位于湖南、湖北、江西三省交界地区。一九二七年秋毛泽东同志领导著名的秋收起义,并率领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后,该地区不断爆发党领导的农民起义,建立了红军游击队,坚持斗争。一九二八年七月,党领导了平江起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