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文章以福建为例,通过计量分析,揭示了沿海开放省区内的俱乐部收敛现象:1990到2006年,福建9个设区市急剧地收敛为福厦泉与其他六市两个俱乐部,它不同于传统的闽东南沿海地区和闽西北内陆地区划分.研究指出:向两个俱乐部收敛的主要因素是地区间投资、工业化水平和教育投入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3.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问题研究现状与展望:一个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多数研究经济增长收敛问题的相关文献按照收敛趋势及涵义的不同将区域经济增长收敛划分为α收敛和β收敛两大类,其中β收敛又被进一步划分为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另一种基于β收敛所衍生的收敛类型根据其特殊的收敛趋势被称为"俱乐部收敛"。在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问题进行研究的文献中,所有的收敛类型均有涉及。各个类型的收敛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β收敛体现了总体收入在不同经济体制之间的分配变动,α收敛体现了总体收入在经济体中分布格局的变化;而由于俱乐部收敛呈现了一种不同的收敛方式,且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政策含义,因此有必要单独进行研究。各个类型的收敛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相关研究的发展,而中国经济增长趋同问题研究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即表现为经济增长收敛研究内容的创新,对趋同俱乐部的形成机制的研究则尤为典型。中国区域经济增长趋同问题研究的另一个发展方向在于研究方法的创新,且这一趋势始终贯穿于中国区域经济增长趋同问题研究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4.
基于江苏市域投入产出增长是否发生空间俱乐部趋同现象,本文首先选取(2002-2013)年间劳均GDP和劳均固定资产投资两个指标,按照大小分为5个层次,发现苏中苏北各市因苏南较强的引领能力获得飞速发展,江苏区域空间趋同格局得到逐步的强化。其次,江苏省市域劳均GDP和劳均投资额差距的σ趋同指数呈现下降趋势,表明江苏省13市劳均GDP和劳均投资额在12年间具有趋同性。最后,从江苏省13市2005年、2009年及2013年劳均GDP和劳均投资额的散点图可以发现,江苏大部分市域的劳均GDP和劳均投资额在12年间均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 相似文献
5.
6.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活跃,传统合作社社员结构相对同质的假定已经发生了变化,异质化成为不可阻挡的、并将长期存在的趋势。其中,利益的同质性是合作社形成的前提,投入品和产出品的同质性是社员联合的基础,社员同质性促进社员认同的形成。异质性对合作社的影响则有负有正:对稀缺资源的激励与公平的权衡、委托代理问题、决策成本与缔约成本的增加、抵减规模经济的作用等是异质性对合作社的负面影响;但同时,异质性又有利于促进合作社的形成,有利于社员之间的学习与互补,起到了提高合作社效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8.
中央税收作为分税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分级财政体制和整体经济运行效率上具有重要的影响。文章运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对中央各税种的经济增长效应及地区差异进行了实证检验。结论表明,中央总税收、总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增值税和营业税对经济增长都具有促进作用,而中央外资所得税、消费税和出口退税对经济增长则有抑制作用。从地区差异看,各税种都在落后地区更有效率,并有利于地区经济收敛,这意味着中央政策制定中存在效率与公平的权衡。 相似文献
9.
王海文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2,24(11):42-46
文化经济全球化中的世界城市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和阶段。世界城市与国际化背景下的文化产业、对外文化贸易之间的联系已经上升到新的水平和高度,理论研究也亟待拓展、深化。现实的发展也愈益表明,文化软实力不仅是世界城市时空延续的根基,是城市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的依托与催化剂,而且提升其水平恰恰顺应了全球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总结顶尖世界城市的发展经验,包括经济与文化要和谐共生,文化经济要多样与包容,城市与文化要融为一体,文化城市要站高望远。 相似文献
10.
空间外溢与区域经济增长趋同——基于长江三角洲的案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空间俱乐部趋同是指经济增长初始条件和结构特征相似且空间上相邻的一组区域的经济增长收敛于相同的稳态,是区域经济增长俱乐部趋同的一个新研究领域,其发生机制是空间外溢促成区域经济出现地方化增长,进而导致空间俱乐部趋同。运用包含空间外溢的区域经济增长理论模型可以证明,空间外溢有可能导致空间俱乐部趋同。对中国长江三角洲1990—2007年区域经济增长过程所做的经验分析也表明,空间外溢对区域经济增长确有影响,空间俱乐部趋同客观存在。在考虑空间外溢的情况下,长江三角洲的空间俱乐部趋同速度为1.57%。 相似文献
11.
空间批评是近三十年来西方学界兴起的重要的批评理论与批评方法.在西方传统中,空间被认为是没有生命的、固定的、无辩证的、静止的.随着人们对空间认识的深化和成熟,20世纪80年代前后,西方学界发生了一次引人注目的“空间转向”运动.对“空间转向”过程中出现的代表性人物米歇尔·福柯、亨利·勒菲弗尔、爱德华·索亚和大卫·哈维等学者具有代表性的空间批评理论作简要的讨论和阐述,揭示空间批评理论对文学批评研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世界空间秩序研究是国际关系学“空间转向”的一个可行切入点。世界空间秩序包含三方面基本要素:国际空间的行为主体,主体间互动形成的空间结构,以及空间结构内含的价值规范,这三大要素的现实状况构成了世界空间秩序系统基本的内在结构。全球化与区域化导致的空间整合以及信息化导致的空间重构,构成了国际社会的空间演进,推动了世界空间秩序的变革。新世界空间秩序的构建,应以空间主体多元化、体系结构平等化和价值规范合理化为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13.
14.
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领导地位的基础之上,研究时代给我们提出的新问题,积极推动理论创新。立足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善于把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重视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的研究,这是我党在理论创新中积累起来的非常宝贵的经验,也是我们今天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5.
在阐释理论和创造理论来表达对现实认知的过程中,霍米表现出了对细节的偏爱以及对间隙的力量的认同。他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原创意义的概念,比如居间、混杂性、模棱两可、少数族群、文化翻译、特立尼达式的世界主义等,揭示出全球化语境下殖民者与被殖民者、民族主义与殖民主义、文化翻译与文化传播之间的复杂关系。这些概念不能被简单套用来归纳解释中国的经验与现实问题,中国学者要从本土的实情和特色出发,从自己的经验中产生出真正有现实感的理论。 相似文献
16.
上个世纪法国左翼理论界展开的“空间转向”,开启了延续至今的激进社会理论的当代复兴.它是法兰克福学派及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之后,西方激进左翼理论传统应对和批判结构功能主义及其新自由主义的理论努力,萨特与阿尔都塞的努力带有过渡性,列斐伏尔与福柯是真正开启者,大卫·哈维、苏贾、卡斯特等学者则是持续的推进者.激进空间社会理论的兴起再次激活了马克思主义以及法国启蒙的思想资源,并带来了晚近以来诸多人文社会科学特别是哲学、社会学、政治学、地理学、史学等的互动、沟通与整合,构成了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特别值得关注的图景. 相似文献
17.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部地区经济实现了高速发展,并对东中部形成赶超趋势。但选取2000—2011年的西部地区78个有效地级市数据,对区域差距指数进行分解发现:全国层面有着微弱的收敛趋势,而西部地区内部差距不断扩大;实证结果表明,西部地区同样不存在σ收敛;但是在考虑空间相关性后,空间计量模型的估计结果显示:西部地区存在着明显的β收敛,人力资本是解释西部地区经济收敛的唯一因素;此外,西部地区经济收敛速度为2.68%,略高于巴罗2%的跨区域收敛速度。 相似文献
18.
19.
从学界过去突出"中国问题",到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多地谈到"中国经验"与"中国理论",表明中国不仅为自己开辟出有特色的现代化道路,也开始在思想理论上向世界发挥积极的影响.而弄清"中国经验"、"中国理论"与西方的"经验"、"理论"的关系,与中国传统的"学问"、"学术"的关系,以及与我们处身其中的现实世界的关系,是我们恰如其分地评估并自觉地开展经验创造和理论建构的前提.本文认为.如果我们过去主要是从"中西古今"的框架看待这些问题的话,那么,现在则应当转向"全球化与地方性"关系的框架.中国的经验与理论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世界,我们在世界上能够获得多大的话语权,取决于我们"地方性"的经验、知识与理论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成为"全球性"的经验、知识与理论. 相似文献
20.
西方丰富的空间生产理论是资本空间实践逐步展开的结果,它为研究我国的空间生产现状提供了理论视角。我国在全球空间生产的背景下掀起了大规模的城市空间扩张运动。中国特定的社会生产关系使我国的空间生产体现出相当的历史价值,但是也暴露出比较明显的受发达国家空间剥夺、空间发展不平衡、空间不平等等方面的空间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看清西方空间生产理论在提供解决空间问题方法中的缺陷,结合中国的空间生产实际,改变我国在全球空间生产中的地位,科学规划空间,实现空间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的有机统一,维护空间正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