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关于它的研究,一直受到史学界的重视。特别是近十年来,许多问题的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较大的进展。本文只就其中一些主要方面进行概括性评介,并以此纪念太平大国运动140周年。一、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和历史作用太平天国是一场农民运动,但它是否是革命运动?一种观点认为,太平天国和此前的历次农民起义都不能改变旧的生产方式,也不可能摧毁旧的封建制度,不能称作革命。李新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从来没有把农民起义说成“革命”,但对太平天国,有时却称为“革命运动”。这是就世界全局而言,太平天国起义是资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但从太平天国本身来分析,总体上仍是农民起义、农民战争,不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因此,应称之为太平天国起义,或太平天国运动,不能称之为革命(《关于中国近代史分期问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所说的“中国的社会主义”不是指太平天国 ,而是针对西方传教士 ;传教士郭实腊把中国平民造反的要求看作是西方的社会主义 ;马克思指出了太平天国革命的弱点和局限性 ,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带有宗教色彩 ,除了改朝换代以外 ,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  相似文献   

3.
一百零八年前的太平天国革命是一场伟大的农民革命运动,它把单纯的农民战争所能发展的丰富理想和斗争达到最高峰。这个伟大的革命运动中提出一个建立农民公社理想方案的“天朝田亩制度”。他们幻想把农民公社做为实现“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人间天国的必经之路,并为这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的美丽动人的愿望,进行了难苦卓绝的斗争。虽然太平天国革命受时代的限制,没有工人阶级领导终于失败了;虽然理想的农民公社方案不过是一种农业社会主义思想,是“手工业和小农经济的产物”;虽然它是不仅超越当时而又超越未来的“狂暴的空想”,但是太平天国提出以建立农民公社为中心要求彻底打碎封建剥削制度,并根除私有制的“天朝田亩制度”,把整个封建时代被压迫的劳动者的斗争要求,提高到了自发的单纯的农民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动员了广大群众,勇敢地反抗封建主义。它又在极大的程度上启  相似文献   

4.
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什么关系,搞清楚这个问题将有助于我们对当代技术革命的正确认识,也有助于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全面理解。本文现就此问题作一考察。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技术和技术革命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历来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并将之作为自己的基础。马克思关于科学是生产力、科学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的诸多论述,都是把技术也包括在“科学”这一概念之内的。如果我们将科学和技术加以区分,从而把马克思对二者的态度也作出区分的话,那么甚至可以说,马克思更为关切、更为看重的,与其说是科学,不如说是技术。大家知道,马克  相似文献   

5.
如果把本体论理解为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主流,即运用以“是”为核心的范畴、逻辑构造的哲学体系,那么马克思反对这种本体论。但马克思有自己的存在论,它的内容只能理解为人的包含自由变换的意向性关系在内的源始经验,也就是“自由自觉的感性活动”,在这一点上马克思哲学和现代存在哲学有可沟通的地方。从作为时间性源始经验的感性活动出发深化马克思哲学的研究,才能从根本上理解马克思哲学的现代品质。  相似文献   

6.
<正> 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一文的第一段中,在谈到黑格尔的学说时用了“the law of thecontact of extremes”一语(原文是英文)。《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把它译成“对立统一规律”。笔者认为这一重要所在的译法欠妥。因为无论黑格尔还是马克思,他们论述过矛盾双方统一和斗争的规律,但在表述上并未把它概括为“对立统一规律”。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把这一规律称为“对立的相互渗透的规律”。列宁把这一规律看作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他在自己的探索中得到了更科学、更明了的称谓——“对立面的同一”(或统一)。不过,在用“同一”还是“统一”的问题上,列宁还是不那么肯定。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一文中,他带着疑问的口气写道:“对立面的同一(它  相似文献   

7.
美的本质疑析——兼与刘纲纪同志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刘纲纪同志在《关于马克思论美》一文中说:马克思说过:“劳动创造了美”。这在美学史上,是一个标志着美学的重大变革的命题。如果我们同意这个命题,那么要认清美的本质,就必须研究劳动的本质。而劳动的本质正在于它是人改造自然以满足人的物质生活需要和精神生活需要的活动,也就是“自然的人化”和“人的对象化”。所以,主张“劳动创造了美”的马克思无疑是以“自然界的人化”和“人的对象化”作为他对美的本质的认识的基础的。这段话把“劳动”作为研究美的出发点,实际上,“劳动创造美”的观点虽能解释一些审美现象,说明它有合理成份。但相当大量的审美现象却不是这个公式能说明的。就是说,它不能解释所有的审美事实。  相似文献   

8.
一八五一年一月十一日,伟大的农民革命领袖洪秀全举行了金田起义,从此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革命战争。太平天国革命发生在鸦片战争失败和中国社会开始走向半殖民地的时期,显然是由于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身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所引起的农民革命战争。正如马克思在“中国的和欧洲的革命”中所说:“这一次革命爆发的原因无疑地是由英国大炮把名为鸦片的那种麻醉剂强加于中国所引起的。”从太平天国革命的历史事实来看,这次革命战争的敌人有两个方面:一面是国内清朝封建统治;另一面是外国侵略者。因而在  相似文献   

9.
1.近代三大“自由派”学说探讨自由问题,先要把握“自由”的词义(定义),才有效地陈述自由的事实;把握到一些重要事实,才可适当地对自由表态、评价。简单说,陈述事实预设对词义的了解,评价应建基于重要的事实。张佛泉认为“自由”的词义在过去一直都很混乱,引起许多大争辩。他说,近代对自由的看法之不同,大体可分为三大派:肤浅派、人权派、取消派;前者认“自由”为“能随意而为”;中者认它为“人权”;后者认它为“必然”。(在本文中,所有张的摘引均参看①)怎么分道理呢?我们认为,张笔下的三派如果把“定义、事实、态度…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哲学中的“人文关怀”是一个具体的、历史的概念。马克思的“实践”概念是说明人的存在方式和发展基础的总体性概念 ,应从世界观、认识论、历史学的各个层次上给予考察 ,不能出现任何一种考察的缺位。马克思的实践论作为科学范导和人文关怀相统一的哲学思想 ,实现了对人文关怀维度的真正敞开。用科学主义态度片面理解人的实践 ,把社会实践看成是物质运动过程 ,这种对实践解释的“人学缺位”才是马克思哲学中人文关怀维度被遮蔽的真正原因。马克思的实践论是他的哲学中的一以贯之的理论硬核 ,它之所以长期被限制在认识论中 ,这既有历史的客观原因 ,又有哲学理解上的缺陷。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总体上规定为物质本体论哲学 ,这是实践论被“囚禁”在认识论中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1.
太平天国政权性质,是史学界长期有争论的问题之一。争论的焦点是:太平天国的政权是农民政权呢,还是封建政权?持农民政权说的同志所持的理由是:这是一场农民革命运动,它的斗争矛头,始终指向清朝统治者。据此,太平天国政权具有农民革命的民主主义因素,是“劳动者专政”。持封建政权说的同志所据的理田是:太平天国从永安封王的第一天起,就打上了封建政权的烙印;它的经济制度与政治制度都是封建性的,与清朝统治者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只不过是较之开明一些而已。笔者认为,太平天国政权不仅是一个短暂的农  相似文献   

12.
对马克思思想发展阶段的传统划分基本上都按列宁的看法把1844年作为一条杠杠,把这以前的马克思称为“青年马克思”,这个时期的马克思主要是作为哲学家的马克思,而把《共产党宣言》发表以后和50年代及60年代的马克思称为“成熟的马克思”或“老年马克思”,并把这个时期出版的《资本论》奉为共产党人理论的圣经”(恩格斯语),认为它是马克思阐论政  相似文献   

13.
两种意义上的历史概念与两种意义上的历史唯物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提出可对“历史唯物主义”作狭义和广义的两种理解,其前提是对“历史”概念的狭义和广义的理解。广义的“历史”是指人类社会的历史,人的精神活动和物质活动构成历史的两个方面。狭义的“历史”是指人们的历史存在。即人们的物质活动,社会存在。马克思曾在两种不同的意义上使用过“历史”概念。“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历史”如果是广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就是狭义的,是指对社会历史的唯物主义理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部分。“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历史”如果是狭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就是广义的,是指从人们的历史存在出发来解释人们的思想观念的唯物主义哲学,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整体。本文认为,只有把马克思创立的新哲学理解为广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深刻理解马克思在哲学上变苹的实质。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理论的哲学维度与理论存在样式的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来 《学术研究》2007,23(1):12-18
澄清马克思哲学特殊的理论存在样式,是理解和捍卫马克思理论的哲学维度,阐发其哲学性质、内容和功能的关键点。马克思以一种“非哲学”的态度摒弃了传统哲学的理论存在样式,但与此同时创造了另一种新的理论存在样式,那就是把哲学变成了“哲学实践”,即变成了一种干涉、介入和变革现实生活的方式,并因此使得哲学表现出与传统哲学有着重大不同的理论性质、言说方式和话语方式。自觉地认识马克思哲学所实现的这种理论存在样式的转换,可以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不能以传统哲学的理论存在样式来衡量和评价马克思的哲学性质,更不能用传统思辨哲学的话语方式和言说方式来理解和阐发马克思哲学。  相似文献   

15.
"意识形态"与科学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海波 《学术界》2002,(1):108-115
马克思在对“旧意识形态”的分析和批判中指出 ,“旧意识形态”是虚假的意识形态 ,其原因在于“旧意识形态”与阶级社会生产方式中矛盾之间的关系 ,在于它是阶级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在观念中的反映。〔1〕如果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 ,并且是科学的意识形态 ,那么它应该有一个完全不同于“旧意识形态”的基础 ,正是在与这个基础的关系中 ,作为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获得了科学性。本文试图从两种意识形态与社会经济基础之间的不同联系 ,探讨意识形态与虚假性和科学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1960年2月出版的《安徽史学》创刊号上,刊载了罗尔纲同志的一篇长文:“捻军正名——一个有关立场问题的名称的商榷”。我在反复读了这篇文章以后,逐渐地产生了几个疑问。现在提出来,请罗先生和其他同志指教。罗先生认为,在我国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活跃于安徽、河南、江苏、山东一带,其中主要是安徽的蒙、亳地区的起义农民,即通常被称为捻军者,不应称为捻军,而应“在(捻军的)不同阶段中,对它提出不同的称请”——如1855年张乐行号为“大汉明命王”后,就应称为“大汉起义军”或“大汉”;1857年“加入太平天国”后,应称为“太平天国张乐行部”或“太平天国龚得树部”等;1863年蒙、亳军队数万人请“遵王赖文光领导”后,应称为“太平天国新军”或“太平天国鲁王任化邦部”、“太  相似文献   

17.
<正> 太平天国军兴以来,在它的告谕中往往要求“士农工商,各安其业”,又在1854年颁布的“照旧交粮纳税”政策中,准许地主收租,承认地主阶级的合法地位,这就使人怀疑太平天国究竟对地主阶级采取什么态度?它对封建主义打击的程度又如何?笔者曾收集太平天国前后期在各地的有关资料,今择其要,略加论述。关于准许地主收租与实行“着佃交粮”的问题,与此有关,但另有专文,此文不加详述。一、太平军对官僚、富绅与团练的打击镇压太平军是一支反封建的农民武装,拜上帝会的教义又视妖魔为“该诛该灭”,它以“阎罗妖”影射清朝最高统治者,号召“天下凡间我们兄弟姊妹所当共击灭之惟恐不速者也。”太平军所经之处,揭擎“奉天诛妖,斩邪留正”的义旗,以清方官吏、地主豪绅为“妖”,痛加诛锄。太平诸王对下级的谕文中,要求“遇妖即诛,见民必救。”故太平军所克之处,  相似文献   

18.
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异化现象,马克思在前后不同的历史时期曾经表现出不同的评价态度,但这种评价态度的转变只是马克思对认识论视角与批判视角的不同选择带来的结果。不注意区分这一点而单纯认为在马克思早期的思想中道德评价占优势,在后期的思想中历史评价占优势,这样的看法是不准确的。  相似文献   

19.
列宁在评价马克思的伟大历史功绩时,曾经指出;“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马克思把唯物主义对自然界的认识推广到对人类社会的认识,从此“人们过去对于历史和政治所持的极其混乱和武断的见解。为一种极其完整严密的科  相似文献   

20.
自从马克思创立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以来,就一直遇到严重的挑战,其中争论的核心是活劳动创造价值,还是物化劳动也创造价值。所谓《劳动价值整合论》就是后者在当前的一种表现。它通过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基本原理的曲解,并把它和庸俗经济学的一些观点“整合”在一起。这种“理论”并不是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丰富、发展和完善,而是对它的彻底否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