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科学发展观与先进生产力内涵的界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的确立为先进生产力内涵的界定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只有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发展观的生产力才是先进生产力。依据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先进生产力应是高效能与可持续相统一的生产力。它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即先进生产力应是高效能的生产力、洁净的生产力、有利于促进人的素质提高的生产力以及有利于实现公平的生产力。生产力进步与否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指标加以评价,生产方式的转变,有赖于不合理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论区域经济协调增长中的公平与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蓝庆新 《天府新论》2006,72(2):50-53
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是和谐社会发展的重要原则。表现在区域经济发展上,就是要强调在增长中公平与效率的协调,实现以社会公平为目标的有效率增长。本文将在此基础上,对区域经济协调增长中的公平与效率进行探讨。一、区域经济增长的理论述评区域经济增长理论是我们对区域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理论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有重大贡献。其贡献主要是 :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提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列为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内容 ;把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最根本的是非标准。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我国教育的主要矛盾表现为人民对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期待与优质教育资源短缺且分布不均衡之间的矛盾。新时代推进教育公平的理论认知维度,要更加强调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更加强调全民共享教育发展成果,更加注重教育质量公平。新时代推进教育公平的价值意义维度包括,有利于和谐社会构建与教育强国建设,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力量。目前,我国教育在区域、城乡、校际、群体之间依然存在差距,是解决教育公平的现实问题维度。新时代教育公平的解决路径维度,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强信息化建设、推动师资均衡化、破解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难题,不断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和群体差距,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相似文献   

5.
《大庆社会科学》2009,(4):159-159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生产力水平得到了空前提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也不断产生新的飞跃:以提出“三个有利于”并作为评价一切工作最根本的是非标准为标志,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第一次飞跃;以“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提出为标志,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第二次飞跃;以“科学发展观”深刻内涵的阐释为标志,从六个方面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生产力理论,使之成为科学发展的重要支点,  相似文献   

6.
民生问题、区域发展不平衡、社会收入分配差距悬殊,是当今中国面临的三大主要社会性难题。在这三大难题中,民生问题尤为重要。正视与关注民生问题,就是要把人的生存与发展放在第一位,始终不渝地促进生产力发展,坚持不懈地改善生产关系。发展乡村工业,构建城乡二元工业化结构体系,不仅有利于消化闲置劳动力,真正提高百姓收入和生活水平,而且有利于“三农”向“三化”转变,有利于实现人口均衡分布,实现城乡与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恩格斯的分配理论内容丰富,包括分配理论的总原则,揭示资本主义社会分配方式的实质,提出了对未来社会分配原则的构想。马克思恩格斯的分配理论为我国分配制度的改革提供了理论指导,促进我们更好地实现分配制度中的公平:构建我国三位一体的分配制度,实现分配制度的效率和公平的统一;在初次分配中杜绝违规非法收入,大力提高劳动力所占的比重,保证初次分配公平;利用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实现再分配的公平。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总书记在“三个代表”的思想中并列提出了“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思想 ,这对于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从理论上来讲 ,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思想的并列提出是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 ,从实践上讲 ,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思想的并列提出 ,有利于在实际工作中促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协调发展。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对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提出是重大的理论创新关于先进生产力的代表问题是马列主义及其经典理论的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运动学说 ,把对社会的研究建立在了科学…  相似文献   

9.
传媒价值分割和传媒财富分配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因为分配的依据、制度安排和公平效率不完全相同而对立;以马歇尔的均衡价格理论作为分配依据有可能使二者的公平效率基本一致而统一。运用正式的或非正式的制度安排,促进传媒市场的均衡,有利于提高传媒经济的公平与效率。  相似文献   

10.
经济密度不均、要素流动受限近年来已成为制约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困难和障碍。根据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架构和世界银行提出的密度、距离、分割三维分析视角,区域一体化通过提高密度、缩短距离、减少分割提高经济效率并优化空间公平;虽然经济密度的空间分布不均是经济发展的副产品,但可以通过市场化手段实现异质性要素的空间分化、限制要素供给,从而使经济效率和空间公平在区域一体化进程中实现动态耦合。"新常态"下应强化重塑中国经济地理格局的宏观战略思想,充分发挥区域一体化的协同作用,实现各种驱动要素的战略协同。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今世界经济中,区域经济理论与区域共同发展战略具有普遍的实践意义。这一理论和战略,遵从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注重发挥地缘经济关系的优势,集聚先进生产力要素寻求共同发展,所以有利于市场经济对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在一定范围内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利于合理的经济秩序的形成与发展。因此,从中国的国情和东北地区实际情况出发,认真梳理区域经济的各种理论和实践经验,认真考察实施区域共同发展战略的周边国际环境,进而探索东北区域经济实施国际化操作的对策,推动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等中心城市带动东北区域经…  相似文献   

12.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适应历史发展的客观需要,先后曾出现过三个判断是非得失的标准,即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和“三个有利于”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提出,既坚持了实践标准,又发展了生产力标准,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它的提出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继承和发展,又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也是对社会主义再认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成果。邓小平把三条标准概括为互为联系和互为促进的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是对当代中国改革开放事业进行深入考察和认真思考后所得出的科学结论。毫无疑问,“三个有利于”标准,是衡量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  相似文献   

13.
人的全面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泽民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指出 ,党要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理论的新发展。人是生产力的主体 ,知识经济的兴起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的全面素质的提高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发展先进生产力是促进人的素质全面提高的必由之路 ;人的全面发展为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创造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4.
<正> 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前些时候学术界对片面夸大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反作用的观点提出了批评,这是非常正确的.但也有的同志进而提出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不存在反作用,特别不存在促进生产力的反作用,这在我看来就不对了.郑克中同志在《重新认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理论》(见《思想战线》1985年第5期),以及《再论生产关系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见《山东经济》1986年第4期)等文中提出的看法,就是后一种观点的代表.本文拟就郑文谈点看法,以供同志们研究、讨论.  相似文献   

15.
改革干部制度势在必行,只有通过改革,才能真正在政治上有利于广开言路,促进政治民主化;在组织上有利于广开才路,促进干部队伍的年轻化、专业化、知识化;在经济上有利于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现就如何改革干部制度中的几个问题,谈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生态生产力是中国共产党对生产力理论的新发展新贡献,生态安全观拓宽了中国共产党的国家安全理论范畴。生态生产力与生态安全之间存在交互演进的辩证逻辑并统一于中国共产党引领的国家行动之中,一是二者存在交互演进的辩证逻辑,体现于生态安全危机倒逼生态生产力的提出和国际生态安全共识的达成,生态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推动国家生态安全困境的破解;二是生态生产力与生态安全又相统一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家行动之中,彰显中国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的大国风范。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恩格斯的效率与公平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恩格斯以其历史唯物主义哲学为基础,对资本主义社会效率与公平矛盾进行了分析和批判。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效率与公平思想。这一思想的指向,是要建立一个生产力高度发达(效率)、个人全面而自由发展的未来社会。马克思恩格斯的效率与公平思想,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关系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社科信息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三次飞跃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生产力水平得到了空前提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也不断产生新的飞跃:以提出三个有利于并作为评价一切工  相似文献   

19.
程必定 《学术界》2002,(6):7-11
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党的十六大报告在经济建设与改革方面 ,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措施。本文论述了 ,这些措施的提出 ,说明在新世纪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必须深入了解认识先进生产力 ,并把握其发展规律 ;十六大指明我国必须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 ,符合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从分配机制入手的体制创新 ,有利于端正人们对财富格局的认识 ,引导财富造福人民 ,实现共同富裕 ;在经济管理体制的广泛领域采取的改革新举措 ,对于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 ,有着重大的理论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的本质内涵是“生产力发展”与“社会公平和谐”的有机统一.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无序失范也不是社会主义,生产力和社会和谐的统一是社会主义之为社会主义的内在本质.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把生产力发展和共同富裕看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从而初步廓清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胡锦涛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把社会公平和谐看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更加明确、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