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别做"慢性人才杀手" 有一则故事说的是主人家的宠物生病了需要打针,当医生把针插进去的时候,主人可怜宠物疼痛就把针拔了,结果病没治好,宠物继续饱受病痛,只好又去打针……这样来回折腾几次之后,最后宠物死了。  相似文献   

2.
打预防针     
今天下午,妈妈载着我和表弟、表妹去医院打预防针。表弟一上车就哭了,因为他怕打针。到了医院,我排第一,卷起袖子,把头转向一边,叮嘱叔叔小心点。打完针后,我没有哭,还举着手向表弟表妹炫耀。轮到表弟了,针头还没碰到他,他就哇哇大哭起来了。  相似文献   

3.
小笑话     
事与愿违病人怕拔牙,医生为了使病人镇静下来,叫他喝一杯威士忌。病人端起杯一饮而尽,不再哆索了,接着他又喝了一杯。“好了吧?鼓起勇气来!”医生鼓励道。“哼!”病人红着眼,拉开架势,喊道:“看你们谁敢动我的牙齿!”  相似文献   

4.
花钱口袋     
暑假里的一天,我感冒发烧了。妈妈发现后,立即对爸爸说:“赶紧去西安给儿子看病,这孩子一发烧就麻烦,不能在村里卫生所耽(dān)搁。”到了医院,我迷迷糊糊地被妈妈抱着,医生摸摸我的额头:“好烫(tàng)呀!”爸爸看着我似睡非睡的样子,肯定地说:“如果吃药不行,就打针。”医生决  相似文献   

5.
周鹤 《百姓生活》2011,(3):51-51
北京儿童医院教授杨永弘最近指出:“我国滥用抗生素问题突出,儿科更是‘重灾区’。”记者深入医院调查看到,输液大厅坐满了打点滴的孩子,同时,还有父母因医生没有开抗生素,跟医生吵架。  相似文献   

6.
自称是“单干户”的江青,曾东窜西跑,满口叫喊她要搞“三同”,甚至装出一副颇有些体会似的面孔,恬不知耻地说:“要实行三同这并不难,我在三十年代就三同过。”尽人皆知,白骨精江青直言不讳地辱骂工人、农民“脏”、“不动脑筋”,逢到工厂、农村总是掩耳捂嘴塞鼻,既怕声又怕光更怕热,何曾与工人、农民“三同”过?然而她却认为“三同”如此之易,还深有体会,岂不怪哉?幸好,她为我们提供了一条研究线索——她三十年代的“三同”,我们不妨顺藤摸瓜,看个究竟。  相似文献   

7.
轻松一刻     
《社区》2005,(5):61-61
神情疗法的副作用 有一位医生对他的同事说:“劝病人用精神治疗法治病,有时也会起副作用。” 同事不解地问:“这是怎么回事呢?” “上次我接待了一个神经衰弱者。”医生说,“我劝他到气温高的地方去休养一段时间,他说经济能力不允许。我便让他在房顶上画一个太阳,然后整天想像着自己在炎热的太阳底下干活。” “后来怎么样了?”同事急迫地问。 “他中暑了!” 仍然有效 一位病人向医生详细地叙述了自己的病情。医生仔细听完后,作出了诊断并给她开了药方。  病人接过药方,急忙对医生说:“您给我开的药,昨天报上已经公布停止使用了。”  医…  相似文献   

8.
成功=艰苦的劳动 正确的方法 少说空话爱因斯坦3岁时还不会说话,父母亲都为他着急,他们带他去医院检查,可医生表示没有什么办法。就在父母忧心忡忡(chōn)之中,爱因斯坦突然说话了。6岁的那一年,父亲给爱因斯坦买了一个磁针,他一下子对这个东西发生了兴趣。他手里拿着罗盘左右的晃动,针也跟着他的晃动左右摇摆,但当一切都停止下来的时候,针还是指向原来的方向。“爸爸,这个针为什么老是指向那个方向呢?”“那是磁力吸引的原因,因为磁力的吸引所以它老是指着北方。”“什么是磁力呢?”“磁力就是……”父亲被爱因斯坦的问题给问住了。爱因斯…  相似文献   

9.
刘江峰 《山西老年》2014,(11):58-58
医生在开抽血化验单时,总会交代一番:"早晨不要吃早饭,空腹来抽血。"为此,有的人怕吃饭会影响化验结果,甚至在抽血的前一天晚上就不吃饭,饿得全身无力。等到化验结果出来,医生说一切正常,就以为这样的空腹抽血化验所得的结果才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0.
读者广场     
这年头,做啥都得留点神。救人怕冤了,走路怕撞了,过桥怕断了,住楼怕塌了,喝酒怕毒了,机关怕撤了,人员怕减了,股市怕熊了,好事怕捂了,坏事怕捅了……怕得让人心酸,怕得让人肉疼! 一句现在“谁怕谁”,喊得铿锵有力,喊得掷地有声,喊得理直气壮,但却是活脱脱的“人斗”、“抬杠”的好把式,很有点无法无天老子天下第一的味道,与大无畏精神没什么共同之处。人们呼唤的是敢作敢为的开创精神。但话还得说回来,怕有怕的苦衷,怕也有怕的道理,怕到没辙了就闪,就跑,就让,惹不起还躲不起吗?有钱有势的,  相似文献   

11.
秋露 《中华魂》2013,(10):16-17
多少年来,在人们的眼中,"5·12"就是国际护士节,护士就是在医院为病人打针上药的医护人员。尽管孩童们怕见到穿白大褂的护士,甚至有的成人也怕打针,但护士这一形象却越来越完美、高大地留在了人们的脑海里。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护士被誉为"白衣天使",当之无愧。  相似文献   

12.
正柚子可能是当季最受欢迎的水果之一了,但关于柚子的真相一直扑朔迷离。红心柚子会不会是打针染色的?柚子皮真的能治病吗?柚子和药一起吃会猝死的说法靠谱吗?红柚真的比白柚更有营养?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柚子的那些真相。真相一:红心柚子靠打针染色几率极低有些人认为红心柚子之所以那么红是靠打针注入色素进行染色了。实际上,这种操作几乎是不可能的。首先,如果打针注射色素的  相似文献   

13.
一有位老朋友出车祸,整个车头都撞坏了,幸亏人没伤。他回家一进门就向老母报告这个意外。“真走运,”80多岁的老母说,“幸亏你开的是那辆旧车,要是开你新买的‘奔驰’出去,损失就大了。”“错了啊,”我这老朋友大叫,“我今天偏偏就开了那辆新车出去。”“真走运,”他老母又一笑,“要是你开旧车出去,只怕早没命了。”“咦?你怎么左也对右也对呢?”我这老朋友没好气地问。“当然左也对右也对。只要我儿子保住了一条命,就什么都对。”二有个老同学,前些时才捐了一大笔钱给慈善团体,最近却诸事不顺。“你会不会后悔捐了那么多钱?”有人问他。“…  相似文献   

14.
《史学教改与统战文化研究》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给韩隆福教授的书写序是我亲口答应的。那是在去年教师节后的一段时间里,一天上午,我刚开完会,又要急急忙忙到市里办事,一出办公楼,就碰上了韩教授。招呼之后,韩教授对我说:“有件事,想麻烦一下……”当时在我的直觉中:若有违反“原则”的事,教授绝不会“麻烦”我,既然“敢”在路上“麻烦”,对我来说,肯定就不“麻烦”。于是乎,没等教授说完,我就不加思索地回答:“行,请说吧!”本来,话到这份上也就够了,也许是那天兴致较高,再加上“院长怕教授”这一大学里头不成文的东西在起作用,说完后,我还笑着加了一句“教授愿意‘麻烦’,这是我的幸运”…  相似文献   

15.
张文起 《社区》2001,(1):49-49
怕打针?抹点药水就行了 医学界一直认为把疫苗直接注射入人体内是最有效的防疫方法。最近,美国的科学家发明了一种新的防疫方法,只要将疫苗涂抹在皮肤上,疫苗便会自动渗入人体内,产生免疫效果。此方法不但让人免受皮肉之痛,还有助于防止通过针头传染艾滋病。他们预言,不久的将来,打针这种原始的方式将被淘汰! 疼痛感觉将永远消失? 科学家日前宣布,他们精确地找到了对感知疼痛和轻触发挥着重要作用的  相似文献   

16.
小黄莺唱歌     
春天来了,森林里动物要开联欢会。大家说小黄莺歌唱得好,就让小松鼠去请小黄莺。小松鼠来到小黄莺家,对她说:“森林里开联欢会,请你去唱歌。”小黄莺觉得在大家面前唱歌有些难为情,有些怕,就说不敢去。妈妈对小黄莺说:“别怕,既然大家都爱听你唱歌。你就去唱给大家听吧!就这样,  相似文献   

17.
转眼间我已经是一名金融专业三年级的学生了,紧接着就面临毕业分配了,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这里的“入错行”就像“嫁错郎”一样关乎人一生的幸福。作为未来中国金融行业的从业人员,怎样才能有良好的职业发展前景呢?我觉得,首先必须清楚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然后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和管理。  相似文献   

18.
王祖远 《社区》2008,(19):54-54
作家居住的地方有一个小广场。小广场是个“群聊”的地方,但作家虻于写文章,很少光顾这里。有一天,作家忽然身感不适,去看医生。医生告诉他,他患上了糖尿病。糖尿病是“富贵病”,打针吃药搞了几个月,作家觉得毫无效果。再没心思写作,作家开始出门散心。他来到了小广场,就听一个人眉飞色舞地在那里讲故事,  相似文献   

19.
我感冒了,妈妈带我去附近一家儿童医院。医生建议我打针。我的妈呀!最怕打针了,可为了尽快赶走这恼人的“病魔”,只好忍受那皮肉穿针之痛了!我战战兢兢地跟随着妈妈来到了注射室。哇,来这里打针的小孩还真不少,他们有的眉头紧锁,有的面如土色,有的痛哭流涕……可谓姿态不一,神情各异!呼天抢地型“哇——哇——!”哈,好有爆发力的哭声,震得人耳膜酸痛。我循声望去,一个胖乎乎的小女孩正被她的爸爸、妈妈“无情”地按在注射台上,她拼命挥动着双手,蹬踢着双脚,面对那冰冷的台子、那让人心颤的针筒,小女孩放声号哭,泪水如源源不断的小溪拼命地往…  相似文献   

20.
爸爸、妈妈和我组成了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在家里,我怕爸爸,爸爸怕妈妈,妈妈怕我。我们每人都有一个外号,而且一人降一人。“健忘鬼”——爸爸爸爸经常因为工作忙而丢三落四、没头没脑的,就说这件事吧。那一次,爸爸回到家,想轻松轻松,便打开电视机,戴上眼镜看了起来。也许是因为疲劳过度,他迷迷糊糊地就睡着了……醒来后,他突然问我“:遥控器放哪儿了?”我被这莫名其妙的问题问糊涂了:遥控器不是放在你那儿吗,怎么问起我来了?真怪了!“”快帮忙找找遥控器到哪儿去了?”爸爸一副认真样。正在这时,妈妈也走了进来。我边翻边说“:妈妈,妈妈,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