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蒋贤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3):52-60
《隐之书》是一部充满了诗性智慧的浪漫传奇。拜雅特在小说文本中建构了一个诗性的空间,通过对诗性历史的追溯,完成了诗性的对话:历史与现实的融合。拜雅特认为历史是可以再现的,但只能是部分地再现,而且必须借助于诗性智慧。 相似文献
2.
3.
《镜花缘》是清代作家李汝珍所著,鲁迅将其归类为"才学小说",并为其定义,同时针对其产生的社会背景、文本特征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梳理和总结论述,特别是对《镜花缘》的评述考证,奠定了《镜花缘》的历史价值。同时,鲁迅对《镜花缘》的艺术手法加以评价和总结,并在自己的创作中继承、发扬。 相似文献
4.
张兴龙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4):48-51
《镜花缘》塑造的女性形象具有强烈的美学意义,分析了小说《镜花缘》塑造的女性形象与王国维的人格美育观的某种内在联系和可比性,认为,以“完全之人物”为核心的王国维人格美育思想,主张通过学习知识、强化意志、升华情感、强健身体等方面来塑造完美的人格,而小说《镜花缘》塑造的众多女性形象与王国维人格美育理想下的人物在客观上是一致的。从接受美学的角度上说,将《镜花缘》中的女性形象放在王国维人格美育思想的语境下分析,是对小说审美意蕴无限生成可能性的合理解读,具有学理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李灿朝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1):47-51
旷世奇书《镜花缘》以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朝代为叙事背景 ,尽情描写百名才女的胆识贤智、才能技艺 ,构筑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罕见的才女形象群体。小说对才女“才”的抒写较明末清初的佳人及红楼女子均有进步一面 ,超越纯属个人素养修为的闺阁闲技 ,展现了更多的知识学问、实学强技 ,从而具备更广的社会内容和意义 ,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自我价值的实现和独立人格的确立 ,摆脱了男性附庸的屈尊地位。作者塑造武则天形象虽表现出复杂、矛盾的思想感情 ,但对其雄才大略、爱才重贤的“才”性予以了高度褒扬。作品从人格独立、女性解放的角度 ,对巾帼奇才群体形象充分礼赞 ,倾注了无比的热情。 相似文献
6.
从“诗性智慧”看中国传统的诗性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吉凤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4(5):53-56
维柯在《新科学》中用“诗性智慧”描述人类早期的思维方式,原始人凭借想像、感觉和情感来认识世界。在中国的诗性文化中,人们的思维也体现出诗性智慧的某些特质,如重类比、象征、推崇想像、整体直观等。 相似文献
7.
杨龙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5):54-56
《镜花缘》的结构是纵横交错、错综复杂的,作者不但从整体上构筑了一个天人合一的因缘结构框架,而且作品的内在叙事结构又与《西游记》、《水浒传》以及《红楼梦》的结构颇为相似,对这些作品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借鉴,但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相似文献
8.
袁世硕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7(1):33-37
《镜花缘》是就《山海经》所记海外人光怪陆离的形体特征 ,进行荒诞文学性的演绎。写作方式有解说式、映照式两类。旨意都是嘲谑现实社会中的丑陋习俗 ,但艺术性却有高低差异。博学家作小说 ,赖博学以成 ,又受博学之害。 相似文献
9.
郭守运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3(5):45-49
"诗性智慧"是一扇通往古代文化形态的窗户,它的出现是古代文化形态敞亮与解蔽的契机。着力分辨中西文化谱系早期"诗性智慧"的根本区别,通过文字与思维心智结构的剖析,经由"诗性智慧"载体的判断,对中国"诗性智慧"的民族特色和早期生成状况进行本源性的审视。 相似文献
10.
黄芮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
《镜花缘》是李汝珍呕心沥血创作出的一部以女性为主角,关乎女性问题的小说,书中叙述了由“百花贬谪为百女和复唐
灭周的两重因缘关系”[1]2构成的奇幻故事,塑造了千姿百态的女性形象,构筑出一个全新的女性世界。作者大胆赞扬女性的才
华,否定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传统思想,对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角色重新定位,反映出作者较为进步的女性意识。其中
作为“笑靥花”谪世的孟紫芝以自己独特的性格特点,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闪耀着女性解放意识的光辉。 相似文献
11.
龚际平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2):30-33
通过分析比较清代以来人们对《镜花缘》的评价 ,并进行主题学和叙事学方面的研究 ,认为《镜花缘》具有独特的文学史地位 ,不可用今人纯文学的观念来看待。认为《镜花缘》小说中“炫才”内容常被评论者所诟病 ,实际上这是以才学为主干来表达主题需要的叙事策略 ,其主题内容是人生理想境界的金字塔 ,成为沟通古代与近代的“寓言”。 相似文献
12.
马济萍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1):24-26
清人李汝珍于儒、释、道无所不窥,在<镜花缘>中表现出他深受道教观念的影响,而立善修德是基思想核心所在.在<镜花缘>中道教的立善修德是由对凡俗人生的否弃开始的,以唐敖等人游历海外的奇闻逸事影射并否弃天朝现实,以唐闺臣为首的群芳命运的无常空幻来否弃现实的凡俗人生,这些都是昭示<镜花缘>深受道教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多九公是李汝珍《镜花缘》中着力塑造的一个人物形象。通过把多九公放到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加以考察和进行分析 ,认为多九公既是一个“为人老诚 ,满腹才学”的士人 ,也是一个不满于清王朝封建统治的束缚从而产生了到海外找出路的思想家 ,是对外开放的探索者和外向型经济的引路人 ,在他的身上还寄托着作者李汝珍的理想追求。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典诗学的诗性智慧体现在古典诗学的言说方式上,它基于古代中国的文化背景和汉语语源,经验主义的想象之经、儒道佛的文化之维、古代封建帝制的现实之度构成中国古典诗学的生长土壤,因此它的语词体系源于经验主义的想象性造语逻辑;它的逻辑尺度和感性想象受主体自身的现实境遇影响,三者的关联构成中国古典诗学的历史情状,也表征其人类学... 相似文献
15.
敦玉林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3):33-35
"好让不争"是《镜花缘》君子国里极力加以渲染和"雅化"的道德模式,其最核心、最集中的东西是通过一些"交易光景"展现的。通过对书中几处"交易光景"的解析,认为"好让不争"实质上已变成了"因让而争",这样"让"也就被自身所否定,变成了"不让",虽不是惯常的损人利己性质之争,而是损己利人性质之争,然损己利人与损人利己本是出发点不同,但最后都落实到一个"争"字上,这个"争"字从本质上讲并无高下之分,都是为一己之私而争,都有违"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的道德要求,于是道德异化为不道德。只不过一是为自己的精神利益,一是为自己的物质利益,形成君子国里的道德悖论。从中也能感受到作者最大的困惑。 相似文献
16.
彭云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1):31-34
《镜化缘》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妇女作为社会主角来加以公平讨论和深刻刻画的优秀小说,不但通过创造许多鲜明的人物形象来演绎了一段段五光十色的神话典趣,而且利用浓重的愤世嫉俗的辛辣讽刺揭露了世事人情的人间百态,并肾扣海内海外生意买卖的离奇体味张扬了"中学为本,西学中用"的开放意识。《镜花缘》,李汝珍所作。板浦者,古海州府治,今连云港灌云县所辖。李汝珍19岁至板浦,"久作寓公",在此著书立说,先后有《李氏音鉴》、《镜花缘》、《受子谱》等,其中尤以《镜化缘》为之精华而传之久远。而正是时为"盐府"的板浦的经济富足、商贾云集、名人辈出、人文荟萃的丰富沃壤和李氏自身久居此地所接受良好教育的淳厚底蕴,共同成就和孕育了《镜化缘》这篇"永垂不朽的大文"。 相似文献
17.
张箭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0(4):104-113
清代长篇小说《镜花缘》的内容丰富多彩,其类属和特点也比较多样。鲁迅说它属博物小说,才艺小说;胡适称它为妇女问题小说,女权小说,等等。此外,小说还描写了一些精彩的科幻故事,包括科幻植物如人吃一颗饱一年的巨米,人吃了能蹿高的蹑空草,长效久饱干粮救荒豆末;包括科幻器物如人穿上能长时间潜水的皮衣皮裤,能连续高速开火的火绳枪—连珠枪,能载人载货飞行的飞车;包括科幻技术,如人能近地但不触地地行进,换心补肺的医术。文章从科学、文学、历史几方面对上述科幻故事进行了考察、解读、诠释、分析、评论,研究总结出:《镜花缘》也具科幻小说之属性和特点,是我国第一部也进行了科学幻想文学创作的长篇小说。 相似文献
18.
诗歌意境中哲学智慧的结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建疆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2(2):27-30
中国古代诗歌通过含蓄蕴藉的手法营造艺术意境,在不自觉中使诗歌具有了辩证法的智慧。诗歌意境不一定表现哲理,但却将读者引向有限的语言之外的对于宇宙人生的关注和形而上思考。究其因,就在于中国古代诗歌意境中存在着普遍有效的辩证结构。这个结构由对立统一式、否定之否定式、质量互变式组成,从而形成了巨大的张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