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方哲学中国化体现出中国学者在新的历史时期所应具备的文化自觉与理论自信.这一文化自觉与理论自信从西学传人之初就已经形成,并为一些具有民族性意识和世界性眼光的学者所论及.西方哲学的中国化已经不仅局限于探讨中学和西学何为体用的问题,而是西学如何助力于中国社会建设以及中学如何在纳入多元视野以走向世界的问题.面对这一问题,不妨将西方哲学中国化的理论自觉所呈现的特征加以明晰,即不是西方哲学的理论自觉,而是西方哲学研究的理论自觉;不是西方哲学在中国的简单进化,而是西方哲学在中国的本土化、民族化的自觉发展.这样的认识方式有助于在哲学视阈中实现中国当代哲学理论的理论自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助力.  相似文献   

2.
近代以来,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一些文化学人通过对东西方文化的剖析,将中国哲学称为“君子哲学”,西方哲学称为“小人哲学”。以“君子哲学”为基点,中国传统政治走的是“人治”之路,以“小人哲学”为基点,西方传统政治走的是“法治”之路。这是中西方传统政治最显著的不同  相似文献   

3.
梁启超的中西文化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与世界、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问题上,中国现代思想史上鲜有人具有梁启超那样深刻的世界眼光。其眼光之深刻,不仅大大超过其他戊戌时代人及新文化运动和“五四”时代人,即便按百年后的当代标准看亦如此。梁启超提出的建立一种保留中国文化的本质却不同于原有文化、吸收西方文化精髓却不为所化的新文化主张,对于90年代的中国知识分子尤具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西美育的历史有着不同的演进轨迹,中国从近德教化走向人格完善,西方从灵魂净化走向人性解放,这不同的演进轨迹和美育观念是为中西方不同的育人目的所规定的。中国育人目的主要是如何塑造人的“品性”,西方育人目的主要是探讨如何解放人的“人性”.而不同的育人目的则又导源于中西方哲学上不同的人论基础:中国哲学议论的主要是人伦之人与守法之人,西方哲学谈论的主要具自由之人与个性之人。  相似文献   

5.
赵德志教授     
赵德志教授,1955年生,1982年于辽宁大学哲学系毕业留校仔教。1986年任讲师,1992年晋升为副教授,1995年破格晋升为教授。1997年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任辽宁大学研究生部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现代中国哲学史研究会理事。专业主攻中国现代哲学、管理文化、经济和文化关系。撰写并公开出版学术著作6部,主要有《“五四”西方哲学的输入及其影响》、《西方意识的冲击与回应》、《现代新儒家与西方哲学》。《中国马克思主义70年》、《现代中国哲学思潮》、件外管理文化比较研究》,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中国哲学研究》…  相似文献   

6.
从技术是人类的在世方式维度考量中国传统文化转型,西方技术哲学存有论以"技术是人类在世方式"为核心,而中国传统文化以伦理作为终极关怀而排斥技术;从技术的方法论向度反思中国传统文化转型,西方哲学中将技术理解为人类"器官的投射"成为技术方法论纲领,而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没有对人体官能作"技术的批判",却有同西方技术方法论天然契合的"德、美"维度思想资源;从技术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的层面观照中国传统文化转型,西方哲学现象学存有论揭示了意志对于技术的形而上的根本意义,而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没有对技术和意志的关系作反思的观照,但<易经·系辞上传>中的"制器者尚其象"等思想与西方技术哲学中"技术作为意志"的思想都有暗合.  相似文献   

7.
将中国老子的道与古希腊柏拉图的理念放在一起比较研究,是由于道与理念这两个哲学范畴将东西方文化的历史积淀以自觉与综合的理性形式加以表述,并且作为精神中介对东西方哲学及文化的发展进程,产生了重要的历史作用,成为我们把握东西方哲学特点的概念网结。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行和中西方文化的交流,现代西方哲学犹如一大潮流,迅猛涌进了中国大陆。这对长期闭关锁国的中国人来说,是个很大的冲击。什么科学主义、人本主义、思辩唯心主义和宗教哲学等,这些来自资本主义花花世界的哲学,使人眼花缭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学术史的回顾,详细勾勒出有关“中国文化欠缺忏悔精神”这一观点的由来、表现和发展过程。结合相应文化语境的分析指出,所谓“中国人缺乏忏悔意识”,“中国文化少见忏悔精神”,究其实质只不过意谓中国人乃至中国文化欠缺西方文化下的那种忏悔意识或精神,并且是在以西方中心主义为背景的全球化语境下,国人将相应价值观念作为通则贯穿于“忏悔”的理解之中,进而演化为一种普遍性结论的置换表达。  相似文献   

10.
论罗蒂的后哲学文化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查·罗蒂(RichardRorty,1931-)以西方哲学传统及其变种:英美分析哲学和欧洲大陆哲学的激进批判者姿态出现在今日西方学术界.他是一位从那个传统中冲杀出来且将它予以重创的哲学家.罗蒂试图实现某种新的综合,试图改变西方哲学和西方文化的整个形象.一方面,他宣告了西方哲学传统为人类精神活动寻求某个基础并进行等级划分的系统尝试的不妥当性和不必要性.另一方面,罗蒂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文化:后哲学文化.罗蒂的思想在当今西方思想界正产生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文考察了罗蒂的后哲学文化观.内容包括,罗蒂创立后哲学文化的逻辑起点,创立这种文化将面对的诸多问题,以及这种文化现将给今日西方的某些哲学活动和其他学本活动可能产生的毁灭性影响。人们将看到,罗蒂对待西方传统文化的态度对于正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中国人应如何处置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的关系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要实现现代化,这就需要塑造具有现代意识的现代人。人的思想意识受到文化的影响,要实现中国文化的现代化,最根本的是必须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2.
将严歌苓融合中西文化视阈的"中国记忆"小说置于比较文学领域进行跨文化解读,发现作者在流散语境中以双重文化视角回望母国的态度具有多种内涵,其作品蕴含独特意蕴。流散作家的身份使严歌苓在中西两种文化的选择与运用上格外自如,她在作品中努力实现中西文化的沟通和融合,即以西方文化中的人性观念反观中国历史,以中国传统文化来建构对应于西方女性主义思潮的女性想象,以中西互渗的生态意识来构筑理想的生态家园。这一跨文化选择不仅为作者提供了独特的观察视角和对象视阈,同时极大深化了作品的内涵意蕴。  相似文献   

13.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在西方哲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本文试图深入早期古希腊哲学的历史语境来探讨和解读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的历史本义及其现实意义。这对于我们学习和研究西方哲学史、正确对待前人的思想成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危机感是西方哲学发展的一种驱动力。在当代西方哲学中,胡塞尔的现象学是对西方科学危机的哲学反思,海德格尔忧虑的是西方哲学的危机,而维特根斯坦看到的则是西方文化的危机,他认为,拯救危机的处方就是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直接面对现实的语言游戏,纯粹地观察和描述语言。由于认识上的局限性,这一处方并不能从根本上拯救西方文化的危机。  相似文献   

15.
十六─十八世纪来华传教士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有其特殊的作用,他们既充当了西方文化的传播者,又自觉不自觉地成为中国文化的接受者.继而他们又成为向欧洲传播中国文化的传播者.他们被称为“近代文明的哥伦布”,因为他们发现了文化意义上的新大陆。来华耶稣会士都是博学之士,他们以异域人的敏锐眼光吸取了中国文化的精华,同时,他们又以文化比较的目光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保守、自封的一面,至今仍能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16.
以赛义德的东方主义理论为基础,解读谭恩美作品中的东方主义元素与反东方主义元素,进而指出谭恩美的双重文化身份是造成其作品中国时存在这两种元素的主要原因.作为一名华裔叙事者,谭恩美生于美国,长于美国.由于对美国文化的认同和对中国文化的疏离,她在创作中常常站在西方的立场上.用东方主义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母亲及其所代表的中国文化.但同时,作者的华裔身份,使她对中国又有着难以割舍的感情,因此在她的作品中往往又呈现出与美国白人文学传统中不一样的华人形象.另外,作者通过母女和解的情节设置表达了希望消除种族对立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17.
读《中国古代的人学与美学》陈代湘有人说,中国古代的美学实际上只是一种“潜美学”,即虽有精妙之论,但却缺乏高度抽象的、研究美的本质或最一般规律的“哲学式”理论体系。这是用西方人的眼光来套中国美学。成复旺先生的近著《中国古代的人学与美学》(以下简称《人学...  相似文献   

18.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现代西方心灵哲学研究成果的引入,马克思主义意识论已成为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一个前沿领域。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的教师和研究生就意识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现代科学技术与马克思主义的意识论、西方哲学与马克思主义的意识论、如何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意识论等问题开展了研讨。  相似文献   

19.
"西方哲学中国化"是一个既具有丰厚的思想基础,又适应当代西方哲学研究状况的时代论题,这一论题在"西学东渐"语境和思想基础之上,将西方哲学在中国的发展不仅仅看作是一种外来文化在中国的传播,更将其看作是中华文化自觉地容纳西方哲学,并在对其不断地"理解"的基础上实现内化的过程。这一理解方式使西方哲学不再仅仅是"外来的"文化,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本土化"和"民族化"的文化形态,这一理解方式将更有助于中国哲学界对西方哲学的研究和理解。  相似文献   

20.
西方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思想,从公元前6世纪末5世纪初的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到近代的德国哲学家黑格尔,众多的西方哲学流派及思想家从不同角度对和谐思想的内涵进行了深入的阐释。西方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重要思想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