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经济学说的基础。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剖析了资本主义剥削制度,揭示了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但是,自从《资本论》问世以来,出现了形形色色的“现代价值理论”,试图否定或取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斯拉法体系”就是这样一种“现代价值理论”。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理论刍议——兼论“物的依赖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从资本主义现代性“物的依赖性”的症候入手,揭示了资产阶级社会的“物的依赖性”的普遍特质、发生机理和历史意义,从而创立了自己的科学的现代性批判理论——“物的依赖性”的理论。从关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理论历史上看,马克思的“物的依赖性”的理论虽然内涵十分深厚,其地位和意义却没有得到充分肯定,其光芒在一定程度上反而被所谓“五形态理论”遮蔽了。“物的依赖性”的理论堪称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理论的精华,对全面认识资本主义现代性和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性具有极重要的思想价值。“物的依赖性”理论的当前意义主要是要正确对待当前中国现代化建设实践,应该从人类历史长远发展的尺度认识“物的依赖性”,充分理解和积极利用世界现代化的经验教训,创造性地重建中国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关于“两个必然性”(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理论有其科学的客观依据,唯物史观是这一理论的哲学基础。当代世界历史的发展不但没有推翻,反而是不断证明着“两个必然性”理论的正确性。民主社会主义否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把社会主义建立在抽象的道德原则的基础上,把社会主义仅仅看作是一种价值目标,这是以唯心史观代替唯物史观,否定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相似文献   

4.
资本主义无限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本性本能地推动了资本的全球化,推动了现代性的过度膨胀。全球性生态危机是追求现代性的“自然”结果,而全球性生态危机呼唤马克思生态正义的“拯救之手”。全球性生态正义不能仅仅停留于“话语讨伐”。要实现全球性的生态正义,超越现代性的“阿克琉斯之踵”,应重估自然价值,增强全球性生态正义意识;改变异化现代性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正确处理各方面生态利益关系;依靠法制规范生态权利与义务关系;超越制度藩篱,实现全球对话与协商,采取共同行动;追求新的生活方式,努力创造超越现代性的新文明类型。  相似文献   

5.
自由幸福是美好生活的集中体现;追求自由幸福是“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强大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使命就是保障每一个个人追求和实现自由幸福。法治的自由价值和幸福价值高度关联融合。自由是幸福的前提,幸福的本质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自由幸福是最高位阶的价值,意味着人生存和发展的完满;法治则是实现普遍自由和幸福的首选方式。资本主义使追求自由幸福合法化,却因其“虚假共同体”的本质而制约着自由幸福的普遍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聚焦自由幸福这一根本价值,既为人民追求美好生活护航,也促进“真正的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为实现普遍自由幸福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自由和民主作为全人类共同价值,反映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共同需要,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鲜明标志。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的背景下,以新自由主义为理论基石的西方自由、民主愈发在理论和实践上显现出其局限性,即仅仅在“消极层面”理解自由、在“资本层面”追求民主,其业已成为多数现代性问题产生的根源。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正是在洞察现代社会弊病的基础上实现了对自由、民主的价值重构,即强调由“消极自由”统摄过渡至对“积极自由”的追求、由以资本逻辑为主导的虚伪民主跃升至以“共同价值”为基础的真正民主,进而通过中国式现代化这一现实主体确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历史性意义。可以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了诠释自由和民主的新路径,不仅使其在理论层面具有了新的科学内涵,更在实践层面助推国际关系民主化、发展道路多样化、国际政治多极化的历史进程,为构建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奠定认同基础。  相似文献   

7.
现代性话语中人的自由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性是人类无法回避的命运.自由是现代性的根本价值.马克思认为现实的人在本质上是自由的存在物.现代性与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都是人类对个体和类的自由价值追求的体现.马克思认为实践是解决资本主义现代性矛盾的途径.而人的自由本质实现的根本途径是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8.
和谐文化是人们在对现代性的文化危机及其表现深刻反思的基础上所提出的一种文化构想。当前,和谐文化的存在有其历史必然性。构建和谐文化,就是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以文化整合与文化自觉创新促进文化统筹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超越之维的后现代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现代性精神的生成、嬗变和超越现代性精神的角度出发论述了后现代性的思想特质。通过对现代性在历史(时间)与现实(空间)的生成和嬗变的理论分析,论证了现代性精神囿于其“工具理性主义”的倾向而意识形态化。认为后现代则力图打破被固化的意识形态的束缚,渴望对“超越性”的无限追求,它追求的不是彼岸世界的美好图景,而是那种还超越的意识形态于人本身。后现代性实际上是一种基于人本质内部对自由的追求,对既有前提和框架进行的反思和超越。  相似文献   

10.
资本主义无限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本性本能地推动了资本的全球化,推动了现代性的过度膨胀。全球性生态危机是追求现代性的"自然"结果,而全球性生态危机呼唤马克思生态正义的"拯救之手"。全球性生态正义不能仅仅停留于"话语讨伐"。要实现全球性的生态正义,超越现代性的"阿克琉斯之踵",应重估自然价值,增强全球性生态正义意识;改变异化现代性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正确处理各方面生态利益关系;依靠法制规范生态权利与义务关系;超越制度藩篱,实现全球对话与协商,采取共同行动;追求新的生活方式,努力创造超越现代性的新文明类型。  相似文献   

11.
当代欧洲社会党在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上放弃了科学社会主义,转向了伦理社会主义。伦理社会主义的核心是民主和自由,它的基本价值观是自由、公正和互助等。欧洲民主社会主义模式是伦理社会主义及其价值观的实践形式,其实质是社会党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实行渐进改良。  相似文献   

12.
剩余价值理论作为马克思的最重大发现之一,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理论基石。在《资本论》中,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分析,主要论述了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的来源和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导致学界许多学者误认为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社会所特有的经济范畴。确定社会主义社会中剩余价值的有无,区别社会主义剩余价值同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的异同,探寻创造最大劳动剩余价值的途径,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的现代化理论思想内容十分丰富,但其最核心的部分包括:一是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社会是现代性的社会;二是大工业及其所带来的发达的城市和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现代性特征;三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只有在取得独立以后才能真正实现现代化;四是由资本主义发展而来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更高级的现代性社会;五是关于现代化的动力因素,除了与一般现代化理论的科学技术和现代化发展的一般运动规律之外,还提出了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互动为主要特征的生产方式内在运动规律、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所包含的社会发展动力,以及西方资本主义向全世界扩张所带来的对落后国家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有限传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此,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时代背景和缘由,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对于当前我们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两个鲜明的新特点:其一是明确将社会主义作为其社会性质限定,其二是以破解对社会和谐构成严重冲击和比较紧迫的经济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和谐作为其问题指向。基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两个新特点,要求促进社会和谐的经济政策,乃至提供理论指导的经济学基础理论,将这两个新特点作为必须满足的基本要求。以这两个基本要求为基准,对目前中国经济学的众多流派进行分析,得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指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科学社会主义:人类社会发展的价值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社会形态,从根本上说,社会主义是一种价值取向,即一种价值追求。科学社会主义作为社会主义的一种科学形态,是科学与价值、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它所确定的价值取向——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整个人类的解放,是一种科学的价值取向。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整个人类的解放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价值取向,不仅将成为各种社会主义的最终价值取向,也必将成为整个人类社会(包括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价值趋向,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从资本主义社会组织秩序之维度展开他的理论思考与奂践批判;而舍勒从资本主义人心价值秩序之维着手他的理论反思和批判。两者的反思与批判殊途且异归,但都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和病根,并提出了对未来发展的设想和蓝图。分析马克思和舍勒批判资本主义的不同维度,吸收各自的思想精华,对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开创的现代性,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秩序的构建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