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这个问题是波普尔提出的,是他的名著《开放社会及其敌人》第25章(最后一章也是全书结论)的章题。如果拿这个问题向人请教,估计十有八九会说:历史怎么能没有意义呢?那是历史虚无主义。也可能有个别人会说:历史有什么意义?不过是一部绞肉机。波普尔60年前这一问值得认真想一想。  相似文献   

2.
我国对波普尔历史哲学思想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近20年来我国对波普尔历史哲学思想的研究作了一番梳理:波普尔历史哲学思想研究概况,波普尔历史哲学思想研究的主要方面及基本观点,波普尔历史哲学思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这对波普尔历史哲学思想的深入研究是有所裨益的。  相似文献   

3.
一有一个问题曾引起两位大哲学家卡尔·波普尔和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的当面激烈争吵。引起他们激烈争吵的问题是:有没有哲学问题?事情的大致经过是这样的: 1947年初,波普尔从剑桥道德科学俱乐部收到一份邀请书,邀请他宣读一篇关于“哲学疑难”的论文。“哲学疑难”是维特根斯坦的一个用语,它的隐含前提是:哲学中没有真正的问题,只有语言上的疑难。这恰恰是波普尔最讨厌的一个论点。波普尔为了正面阐述自  相似文献   

4.
近来有一种说法认为:历史是按照权力、阶级的意志而发展的。“英雄”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起决定性的作用。说是:“如果没有秦始皇,中国社会会怎样?如果孙中山晚死若干年,或蒋介石没有出现,中国社会又将怎样?”这里说的不是历史人物或事件问题,而是一种历史观问题。学习历史唯物主义,划清在这个问题上的是非界线,对我们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从历史上的改革看中国当前的体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和国家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的社会主义改革。这种改革的实践方兴未艾,正在不断地向工业、农业、商业等各个领域发展,它将日益深入持久地发展下去。我们广大党员和广大人民都纷纷地起来响应,勇于创新,勇于革新。也有些同志思想有些耽心:改革会不会搞乱了?搞糟了?改革能不能成功?有的同志说:历史上的改革往往失败,改革人物往往没有好下场。商鞅变法失败了,王安石变法失败了,康有为、粱启超等人的戊戌变法失败了。西方呢?布鲁诺、伽里略坚持地球围绕太阳运行的学说,这也是一种很大的创新,结果布鲁诺被烧死,伽里略被囚禁而死。根据这些历史,现在有的同志就说,我们的改革会不会乱了套,会不会也要失败,是不是还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为好。我们说: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一个人如果没有一股创新的精神,做成一件事业的精神,那么,他只能是一个时代的落伍者,他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是没有多少意义的。何况我们在党领导下进行改革。从历史上看:改革是不是都失败了呢?改革人物是不是都没有好下场呢?情况显然不是这样的。可以说,历史上凡是兴利除弊、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人民、推动社会进步的改革,绝大多数是成功的。改革的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  相似文献   

6.
波普尔把马克思说成是社会预言家,视马克思为历史决定论的典型代表,甚至把马克思主义等同于法西斯主义。对波普尔的反历史决定论思想作一个深入的解读,指出其对唯物史观错误解读的原因,证明马克思主义是辩证的唯物史观就显得很有必要。在文章中通过解读波普尔反历史决定论的思想总结出波普尔对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错误解读的原因,主要是波普尔不能辩证的理解唯物史观和脱离实践的解读唯物史观两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一、关于"历史唯物主义"一词的含义问题这实际上也就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对象的问题.国内理论界对这个问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比如,有人提出"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一体化哲学".也有人说:"现行的历史唯物主义体系是见物不见人".还有人说:"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学".传统的提法是:"历史唯物主义是辩证唯主义在社会历史领域的推广和应用."这些提法是否符合马克思恩格斯的原意呢?马克  相似文献   

8.
一、波普尔的哲学与逻辑实证主义的关系 波普尔哲学是在逻辑实证主义运动当中发展起来的,但它不属于逻辑实证主义。它是以逻辑实证主义为对立面而发展起来的。把波普尔的哲学看作属于逻辑实证主义的在苏联有(苏联基本是这个看法),我国也有,西方也有,但是与波普尔哲学的观点是不太符合的,波普尔本人也不承认。按波普尔的说法,他的哲学叫“批判理性主义”,或“否证论”,这两个名称反映了波普尔哲学的实质。从其发展过程看,它不是离开逻辑实证主义发展的,而是以  相似文献   

9.
卡尔—波普尔是当代西方最有影响的哲学家之一,他不但在科学方法论、科学哲学领域有突出的贡献,而且在历史哲学、政治哲学问题上也有独到的看法。他对历史决定论的批判把矛头直指马克思主义,在西方理论界引起了轰动。本文试图从《历史决定论的贫困》一书入手,分析波普尔批判马克思的方法、目的,并论证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谁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个问题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从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的观点来看,这个问题不仅涉及到如何看待过去的历史问题,而且尤其关乎到如何认识当代世界、当代中国的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等一系列问题。近几年来我国学术界开展了对这个问题的讨论,是很必要的,也是很有意义的。这里根据自己的思考,也来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  相似文献   

11.
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符号学究竟是研究什么的".西方叫做"Semiotics is the Study of Signs","符号学就是研究符号的",这个话翻译成中文,绝对不负责任,但是所有的西方教科书都是这一条.到底符号是什么东西,西方有个学者写了几千字关于符号的定义,他最后说了一句,符号学有必要说清楚符号是什么吗,没有,为什么呢?因为物理学到现在没说清物体是什么,化学到现在没说清物质是什么,生物学到现在没说清生命是什么,心理学到现在没说清心灵是什么,那么符号学凭什么要说清楚符号是什么呢?这个话呢,应该说,是对的,又是错的,错在哪儿呢?符号学既然是研究意义是什么,那么要把意义是什么说清楚.  相似文献   

12.
剥削阶级的道德与被剥削阶级的道德之间有没有内在联系?无产阶级的道德与历史上剥削阶级的道德之间是否也具有历史继承关系?这是一个老问题.六十年代我国学术界关于道德的阶级性和继承性问题的争论,从实质上说也就是这个问题.我认为,道德的阶级性,并不排除对立阶级道德的联系性;无产阶级的道德虽然主要是与历史上被剥削阶级的道德存在着历史继承关系,但是对于历史上剥削阶级的道德也并不是全盘否定和一概排斥,也有着一定的、不可忽视的历史继承关系.本文试图对这种关系谈一点浅见,以就教于各位  相似文献   

13.
恩格斯说:“关于思维的科学,正如其它的任何科学一样,是一种历史的科学,关于人的思维的历史发展的科学。”①人类思维也有一个“从低级形式发展出高级形式”的历史进程。②这个进程究竟是怎样的呢?也就是说,人类思维是怎样发生的,人类最初是怎样思维的,它又是运用怎样的思维方式取得对世界的理性认识的呢?——本文就这个问题提出一点探讨性的意见,兼及形象思维的产生和性质问题。抛砖引玉,以求得到高明指教。  相似文献   

14.
波普尔关于科学哲学、认识论问题的奠基性的著作是《科学发现的逻辑》。这本书最初以德文在1934年秋在维也纳出版。原来的书名是:《研究的逻辑》。1959年译作英文出版。在这本书的第一章《对一些基本问题的考察》中,波普尔提出了他认为是“几乎所有其他认识论问  相似文献   

15.
在全球竞争日益激烈、各国奋力推进现代化的今天,如何尽快完成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并不断提高现代化的程度,成为举世关注的话题.而对于每一位现代化研究者来说,首先需要思考且难以回避的问题是,为什么英国会成为第一个现代化国家?工业革命这把开启现代社会之门的钥匙为什么恰巧被英国人找到?最常见也最有说服力的回答是,由其"独特的历史规定性"决定的,或历史合力作用使然.但如果要进一步追问:这种独特的历史规定性又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在这里出现了或确切地说是最先出现了促成现代化产生的历史合力?回答者甚少.也就是说,以往人们大多是罗列出英国所具备的种种现代性因素,并描述其程度.诸如说它是(或它们的民族是)如何的开放、外向,如何的民主、自由,如何的科学、理性,又是如何的富有竞争和冒险精神等.但究竟为什么会这样,英格兰是天生的优等民族?抑或如他们的传教士所想当然的那样:人的头脑有某种神性,而这种神性尤其让基督教徒感应到?显然都不是.  相似文献   

16.
波普尔的批判二元论坚持主客对立的二元思维模式,既在道德问题上错误地批判了马克思,又在“历史的意义”问题上作出了荒谬的论断。事实和价值诚然有着区别,但它们又是辩证统一的,而波普尔拘泥于形式逻辑,不能辩证地看待二者,从而作出了错误的论断,这种错误的论断最终会在批判中崩溃。  相似文献   

17.
一实质在于否定性波普尔(K.Popper)的《研究的逻辑》一书致力于探讨两个问题——归纳法问题和分界问题——以及它们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他把它们称作认识理论的两个基本问题。他的否证方法的形成与他对这两个问题的解决有着密切联系。波普尔的科学方法有三根支柱,它们一起构成了有相当牢固度的基础。它们是:(1)反对归纳主义;(2)反对可证实性原则;(3)试错法。归纳主义认为,科学从“纯观察”开始,通过归纳法把观察材料归纳成普遍性陈述。《研究的逻辑》的主旨之一就是反对这个观点。波普尔所持的理由之一是:观察不能成为理论的“素材”,相反,观察要靠理论来指导。观察怎样进行,选择哪些观察对象,观察和实  相似文献   

18.
任何科学都是应用逻辑,科学体系就是辩证逻辑的体现。在这个意义上说,没有一个科学的研究起点,就难以构成一个科学的体系。政治经济学这门科学应以何为始点?在马克思之前,尽管有不少的经济学家曾有过颇具见地的看法,但第一个自觉地研究和科学地解决这一问题的人,是马克思。可是,在这方面谈到马克思,就难以避开黑格尔。列宁有一段话:“要义:不钻研和不理解黑格尔的全部逻辑学,就不能完全理解马克思的‘资本论’,特别是它的第1章”  相似文献   

19.
实践是一个完整的动态系统,这个思想最初含蓄在黑格尔《逻辑学》的充满神学思辨色彩的篇章中.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对它进行了唯物主义的发掘与改造,从而导发了人类认识史上那场空前的大革命.那么,这一深刻思想所由产生的历史条件是什么?它的科学内涵又是怎样的?这些问题,很值得我们认真探索.一人类从事实践活动的历史,距今少说也一百多万年了,但对实践内涵的科学理解,却仅始于一百多年前.在那样漫长的岁月中,人类为何不能正确认识自身生活的本质呢?要寻求这个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是否存在劳动力个人所有权问题?如果存在,其实现的客观要求是什么?到目前为止,经济理论界不仅认识上分歧很大,并且存在很大一块待开垦的处女地。正确认识这个问题,不仅具有重大理论意义,而且对正在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对就业制度、生产管理制度和个人消费晶分配制度改革意义甚大。本文试图提出新的看法以期引起理论界对这个问题的重视,把这个问题的讨论深入一步。 劳动力所有权,是指劳动力归谁所有问题,换句话说,劳动力作为社会再生产的一般要素,其载体是谁,是社会,是某个集团?还是劳动者本人?目前,经济理论界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有三种观点:公有说;不完全公有说;私有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