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众参与政策制定的有效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目前公众参与政策制定的途径流于形式。政府要拓宽渠道保障公众有效参与,要真正认识到公众参与决策制定的重要性,明确召开座谈会、听证会需注意的要点。公众要有效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不能仅仅靠行政运作,更多的还需要充分发挥政治参与的作用,比如充分发挥人大、政协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公众社会逐渐兴起的背景入手,以公众参与的视角谈领导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的统一,阐述了公众参与对实现实现领导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重要性,分析了我国公众参与领导决策存在的问题,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我国在公众参与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实践和探索,公众参与得到了长足的进步,正日渐成为健全国家民主制度、提升公共生活民主性和公共性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公众参与问题的沿革、现状、定义、评价方法、现实困境和解决途径等方面对国内的研究做了一个综述,归纳各家之言,以期一窥国内公众参与研究的全貌。  相似文献   

4.
我国目前公众参与政策制定的途径流于形式。政府要拓宽渠道保障公众有效参与,要真正认识到公众参与决策制定的重要性,明确召开座谈会、听证会需注意的要点。公众要有效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不能仅仅靠行政运作,更多的还需要充分发挥政治参与的作用,比如充分发挥人大、政协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由于缺乏完备的公众参与系统机制,在我国地方公共产品供给决策领域,普遍存在着公众参与层次较低、参与失效等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桂林市"两江四湖"工程决策中公众参与的个案分析,概括总结了公众参与在地方公共产品供给决策各阶段机制性的功能发挥,明确阐释了桂林市"两江四湖"工程决策关注公众的需求和将公众参与作为系统运作引入到决策流程之中,实现了公众参与的系统化运作的成效特点。  相似文献   

6.
郝继明 《领导科学》2012,(27):14-15
公众参与是指公民在政治运行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思想、意图和利益以影响国家政治决策和国家行为的种种活动。美国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认为:"公众参与就是平民试图影响政府决策的活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众参与公共决策机制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多种原因的相互交织与影响,目前公众参与公共决策的程序和机制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参与渠道较少,参与的制度化程度较低,参与的理性化和主动性程度不高。公众缺乏热情和理性又反过来滋长了某些政府部门和官员的  相似文献   

7.
程静 《决策咨询通讯》2007,(6):35-36,53
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公众参与是实现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关键环节。明确公众参与在决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寻求扩大公众参与的有效路径,构建政府与社会良性互动的公众参与型政府决策模式。  相似文献   

8.
公众参与已成为政府决策者需要审慎处理的重要影响因素,与长期以来决策者习惯于在封闭环境中做出决策相比,目前决策者日益面临着如何在公众参与的环境下有效进行决策的挑战。决策阶段对公众参与的排斥往往会引发随后抵制性的公众参与最终导致决策流产,因此,需要发展出一套管理公众参与的策略来帮助决策者提高其决策能力。  相似文献   

9.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公民的政治诉求意识不断增强,这对政府公共决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大众不仅希望自己的切身利益能得到维护,而且希望政府部门进行公共决策时能够扩大公众参与,特别是在一些事关公共利益的议题上让公众有机会参与决策过程。然而,由于种种现实原因,目前公众参与公共决策还存在诸多障碍,公众对于一些公共项目的政府决策极为不满,并由此引发了政府与公众之间的矛盾甚至冲突。近年,诸如厦门PX项目引发的市民集体上街"散步",不久前四川什邡钼  相似文献   

10.
袁莹 《领导科学》2012,(28):12-13
推进公众参与公共决策是一种必然趋势,但是并不是任何时候、任何形式的公众参与都能起到积极作用,不恰当的公众参与有可能会带来风险,因此,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公众参与程序十分必要.笔者研究认为,公众参与公共决策,一般应按以下程序进行组织.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环保事业的发展,社会公众特别是一些个人和非政府环保组织参与环保的热情越来越高。对于公众来说,参与环境保护和管理,既是自身的权利,也是一种义务。公众参与是我国环境保护立法的一项重要基本原则。该文阐述了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概念及其发展路径,论述了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意义,以及我国建立公众参与机制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地方政府实行开放式决策,杭州是首创。这一改革变"精英决策"为"开门纳谏"的模式,是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增强政治生活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的重要创新。首先,"开放式决策"通过网络直  相似文献   

13.
公众参与是社会良治的基础,并在社会治理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公众参与作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必要环节,直接影响着评估质量。通过研究表明,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中公众参与存在以下困境:公众参与缺乏法律法规和制度机制的刚性规定、社会公众与政府官员对公众参与的内在性需求低、社会组织与第三方评估组织参与评估的权力有限、公众参与渠道有限与参与方式陈旧影响参与效果。因此,政府部门应该在推动立法工作、提高公众参与意识、规范管理第三方评估机构、创新参与渠道和方式等方面加大管理力度,以实现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中公众有效参与。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边界和适用条件两个角度分析公众参与的适用性问题。通过对边界问题的澄清论证事实上公众参与范围应当具有的宽度,并从适用条件角度的细化,突出强调了公众参与能够在一些方面的努力下获得更广泛的适用。  相似文献   

15.
作为城市管理的公众参与既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又符合时代要求,成为城市管理的关键机制。本文分析了中国城市管理中公众参与的问题,提出了中国城市管理的公众参与创新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城市大气污染治理,人人有责,是每一个公民基本的权利和义务。本文通过对目前公众参与治理大气污染的研究做系统梳理分析,指出目前大气污染治理的公众参与机制不足主要表现为以往机制多以政府主导为基础,缺乏可持续性。文章系统分析了公众参与大气污染治理的互动、引导、问责与激励机制上的不足,最后以市场化视角,尝试性的构建了公众参与大气污染治理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7.
公共决策是指公共管理机构为实现公共利益就公共性问题做出的决策。它是公共管理的首要环节,贯穿于整个公共管理过程的始终。公共决策的本质是满足公众的利益,必然要求在公共决策过程中吸纳公众参与、符合公众的利益诉求。公民参与公共决策是保证满足公众的利益,实现公共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法制化的突破口和重要途径。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通过国家政权机关、政协组织、党派团体等渠道,  相似文献   

18.
环境评价中公众参与的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逢 《科学咨询》2010,(7):31-32
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组成,但现在在这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使得很多项目的公众参与流于形式。本文简要介绍了环境评价中公众参与的内涵和主要意义,针对公众参与存在的不足,着重从四个方面提出了提高公众参与有效性的合理化建议:首先通过立法健全和完善公众参与制度;其次要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的参与意识;再次要合理性设计公众参与的方法;最后从充分保障公众参与效力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组成,但现在在这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使得很多项目的公众参与流于形式。本文简要介绍了环境评价中公众参与的内涵和主要意义,针对公众参与存在的不足,着重从四个方面提出了提高公众参与有效性的合理化建议:首先通过立法健全和完善公众参与制度;其次要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的参与意识;再次要合理性设计公众参与的方法;最后从充分保障公众参与效力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通过对《环境影响评价法》的分析,指出了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公众参与的现状,进而指出《环境影响评价法》较之于过去施行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公众参与条款的规定上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该法仍然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最后,针对这些缺陷,提出了完善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制度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