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决定》的基本精神及其在理论上的重大突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是指导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决定》按照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总要求,突破了旧的传统观念和僵死的经济模式,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的经济体制,并从理论上和政策上系统地全面地提出了一系列经济改革中的重大问题,阐明了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规定了改革的方向、性质、任务和各项基本方针政策,进一步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制订了全面的蓝图。《决定》在理论上的重大突破,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丰富、充实和深化。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作了如下的规定:“按照党历来要求的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按照正确对待外国经验的原则,进一步解放思想,走自己的路,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就是我  相似文献   

3.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我国的财税实践和理论问题邓子基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已创立100多年。然而,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怎样根据本国国情建立适当的政治、经济体制,走一...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决定》分析了我国当前的经济和政治形势,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这几年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经验,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制订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全面改革蓝图,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正如决定指出的:“中央希望并且相信,如同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实行拨乱反正,提出改革任务,推动农村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的决定》,规定了我国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性质、任务和各项基本方针政策,是指导全面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决定》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正反经验,借鉴了外国的经验,从理论和政策的高度结合上,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制定了科学模式,可以说是一部中国版的政治经济学。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它是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它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各个领域,涵盖现阶段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外交等各个方面。其中,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理论,内容尤为丰富、集中,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奠基者,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求实精神、丰富经验和远见卓识,创造性地提出和确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从而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光彩。在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思想中,发展生产力的理论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时代特色、中国特色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结合三方面阐述了邓小平的社会主义观。文章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和平与发展时代的社会主义,是新技术革命与新工业革命时代的社会主义,是东亚崛起时代的社会主义。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在对时代挑战的回应中形成的,洋溢着时代的精神。邓小平社会主义理论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强调从中国实际国情出发,探寻切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邓小平的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社会主义,它包含着理论上的三大突破,这三大突破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达到了当代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是指导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献。它深刻地总结了三十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特别是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新鲜经验,科学地回答了改革中提出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密切结合起来,为中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使得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具有客观必然性。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在当代中国发展的主要内容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分配理论。在当代中国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理论基础,它对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发挥着巨大的现实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相结合,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系统地回答了象我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逐步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这一理论不仅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推进到新的水平,而且处处闪烁着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光辉。一、实事求是唯物主义原则的贯彻实事求是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思想路线。邓小平同志理论上的卓越贡献,最突出的一条就是把实事求是的唯物主义原则概括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并把它提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是我党在不断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基础上,在不断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发展并成熟起来的科学论断,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对于经济文化相对比较落后的中国,如何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五大指出,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邓小平理论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各个领域,涵盖现阶段我国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技等各个方面,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丰富和发展.它的提出和创立,有力地指导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历史进程,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不属于所谓"民主社会主义",而只属于科学社会主义范畴。科学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直接的理论基础,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则是马克思主义及其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发展和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的新形态,它同科学社会主义既具有一脉相承的本质上的根本一致性,又具有相对的差异性,即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特殊性和创新性。这种新形态就"新"在它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是"切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是有利于中国发展进步和现代化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5.
<正>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就是“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第二条)。我们要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根据这个总目标改革我国旧的经济体制,建立和形成新的经济体制的框架,把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纳入  相似文献   

16.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是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原则,建立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型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围绕这个目标,增强企业活力,特别是增强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的活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几年来,由于坚持和发展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推行全面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方针,冲破了僵化的经济体制,为增强企业活力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7.
在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全国人民,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创立并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从而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大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今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还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其突出特点就是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了鲜明的中国特色——一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不断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鲜明特色,就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19.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中央认为,按照党历来要求的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解放思想,走自己的路,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就是我们这次改革的基本任务。”(见《决定》单行本第10页,以下引文均见《决定》不再一一注明)  相似文献   

20.
我国各族人民正在党的十四大精神指引下满怀信心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含义,概括地说,一是指理论,它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引我们实现新的历史任务的强大思想武器,二是指实践,它能够说服和掌握亿万人民群众,变为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的实践活动,变为加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物质力量;三是指制度,在它指导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的实践的必然结果是建立一种具有生机与活力的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制度。这三方面的含义不可分割地统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概念之中,统一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部历史过程之中。目前,有人认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正在同改革前的社会主义“断裂”;有人认为它实际上为“补课”而倒退到新民主主义社会或过渡时期社会;甚至还有人认为它是名义上的社会主义,如此等等。我认为这些观点是值得商榷的,有些看法甚至是错误的。本文拟针对其错误观点,进一步阐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含义与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