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1%派立明(AZOPT)联合1%美开朗眼液每日两次点眼对原发性青光眼、高眼压症及抗青光眼术后高眼压的降眼压效果及安全性.方法:53例(66只眼)纳入为期1个月的前瞻性研究.停用其他抗青光眼药物足够长的时间后3Pm~5Pm间测量眼压的基础值,用药后每1周在同一时段复查眼压一次共1月.结果:药前眼压为25.41±3.14mmHg,4次随访眼压分别为(18.38±3.29,17.96±3.18,17.84±3.23,17.66±2.9)mmHg,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平均眼压下降7.45mmHg,眼压下降率为26.6%~30.5%.对视力、眼底无影响.结论:派立明与美开朗联合用药具有稳定的降眼压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12例伴有屈光间质混浊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对完全丧失视功能和手术失败者给予270度睫状体加全视网膜冷凝术,对存在部分视功能者给予180度睫状体和全视网膜冷凝,加二期小梁切除术,即可以减少房水的生成,又可以促使房角与虹膜新生血管退化,使眼压维持在正常水平.结果:本组病例在冷凝术后2周内,新生血管全部或部分消失,眼压不同程度下降,小梁切除时有3眼发生少量前房出血,无一例严重球内出血影响手术进行者.手术有效率50%.结论:采用部分睫状体冷冻和视网膜冷凝加二期小梁切除术,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这一难治眼病的治疗,可以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急性青光眼是一种常见致盲眼病.本文时闭角型青光眼疾病的护理及其治疗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总结,对预防眼盲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巩膜隧道小切口手法分核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12例240眼白内障患者在局庥下行巩膜隧道小切口手法分核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3-24个月.结果:术中并发症15眼,其中晶状体后囊膜破裂6眼,晶状体悬韧带断离3眼,虹膜根部断离3眼,角膜后弹力层脱离3眼;术后并发症110眼,其中角膜水肿98眼,前房出血5眼,人工晶体偏移4眼,瞳孔变形3眼.术后第1天裸眼视力>0.3者195眼(81.3%),>0.1者30眼(12.5%).<0.1者15眼(6.3%).裸眼视力<0.1者有8眼未植入人工晶体.结论:巩膜隧道小切口手法分核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老年(60岁以上)胆石病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分析总结我院五年来手术治疗老年胆石病8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急诊手术53例(61.60%),择期手术33例(38.4%);合并疾病63例(73.3%);治愈75例(87.2%);死亡11例(12.8%);术后发生并发症11例(36.0%).结论:急诊边抢救边检查,术中进行监测及必要的抢救,手术应简单有效.择期手术结合老年特点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并治疗合并症,选择好合适的手术时机,术后均应积极预防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技巧及疗效评价.方法:总结2006年6月2008年12月的4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后效果.结果:手术时间60-90min,平均70min;术中出血50-150mL,平均80mL.再出血2例(4.77%),其中1例出血量<10ml,无需再次手术.无术中死亡病人;术后1个月,死亡2例(4.77%);术后6个月随访38例,失访2例,采用COS评分评价.随访病例恢复良好,能正常生活的(GOS评分5分)9例(23.69%);中度病残,生活能自理的(GOS评分4分)23例(60.53%);重度病残.生活不能自理的(GOS评分3分)6例(15.79%),GOS评分2分以下病例0例.结论:小骨窗开颅具有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止血可靠、疗效好等优点.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收治的172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2例手术病人,21例发生术后再出血,发生率12-2%.行再次手术17例,4例保守治疗.结论:术中妥善止血、操作细致,术后保持血压平稳等综合治疗是减少再出血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大脑半球切除术治疗难治性癫痫2例,探讨此方法对于儿童难治性癫痫的疗效.方法:在术前利用MRI等方法进行评估,应用改良的大脑半球切除术及功能性大脑半球切除术对患者进行治疗.结果:2例手术均顺利.术后早期2例患者均出现发热,术后随访3个月至6个月,无癫痫发作,性格变温顺,高肌张力的肢体肌张力下降.2例肢体瘫痪未加重,运动功能并有改善.2例脑电图检查已无痫波.结论:大脑半球切除术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手术治疗方法.对一些由半球综合征(HS)所引起的顽固性癫痴患者,只有采用此种手术方式才可获得满意的效果.术后不仅癫痫发作可以完全消失,而且患者的智力和认知功能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所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前额部穿刺的手术方法在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7年6月-2009年7月对34例慢性硬膜下血肿采用经皮前额部穿刺血肿引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血肿量平均92ml,术后血肿清除或基本清除.受压脑组织复位时间24 h-96 h,平均40 h.均痊愈出院.结论:前额部穿刺尤其适合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对我院于2004年7月~2009年1月收治基底节区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各40例,采用小骨窗经外侧裂入路在显微镜下清除血肿.结果:血肿完全清除81.7%(33/40),血肿大部清除18.3%(7/40).血肿复发1例.结论:经外侧裂小骨窗入路的方法较其他手术入路能够更有效地清除血肿,最大可能地减少手术创伤,使得缺失的神经功能得以最大程度的恢复,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显微镜下模拟乙状窦后入路的手术操作,研究CPA的解剖结构及其内结构间的关系,观察CPA区血管走行及测量手术相关数据,为手术提供显微解剖学基础.方法:应用10%甲醛充分固定的成人尸头标本16例(32侧).模拟手术入路.逐层解剖,对小脑桥脑角涉及的小脑前下动脉及其分支、小脑后下动脉的起源和走行方向进行观察和测量.结果:(1)CPA包括三个脑池:桥脑前池、小脑桥脑池,小脑延髓池.(2)血管结构:小脑前下动脉绝大多数发自基底动脉,共30例(93.75%).内听动脉多起始于小脑前下动脉(共23例占72.5%).小脑后下动脉(PICA)多数由椎动脉上端发出共25例(78.75%),行于Ⅸ、Ⅹ、Ⅺ神经根上方或中间.结论:小脑桥脑角区血管差异较大,上述的解剖结果为外科手术提供了显微解剖学基础,对于术中面神经,位听神经定位,降低手术死亡率,提高面神经,位听神经的解剖及功能保存率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标准外伤大骨瓣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对47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手术,所有病例均通过CT扫描证实颅内损伤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随访,恢复良好13例(27.6%),中残18例(38.3%),重残11例(23.4%),植物生存1例(2.1%),死亡4例(8.5%).结论:标准外伤大骨辩开颅术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垂体泌乳素腺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垂体泌乳素腺瘤手术疗效,并分析影响手术疗效的因素,明确垂体泌乳素腺瘤经鼻蝶显微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垂体泌乳素腺瘤经鼻蝶显微外科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显微镜下肿瘤全切除者36例,近全切除者2例;治愈31例(81.5%),缓解3例(7.9%),进步2例(5.3%),无效2例(5.3%).随诊期内没有肿瘤复发病例.用卡方检验分析术前病程、PRL水平(分为<1388nmol/L和≥1388nmol/L两组)、术前服用溴隐亭情况、肿瘤质地、肿瘤是否卒中、术中鞍膈下降程度等与垂体泌乳素腺瘤经鼻蝶手术术后疗效无关(P值都>0.05).结论:经鼻蝶手术治疗可以作为垂体泌乳素腺瘤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颅内恶性淋巴瘤的治疗方法.方法:35例患者均经手术治疗,术后27例患者行放疗或联合放化疗.20例患者进行随访.结果:肿瘤全切除或近全切除27例,部分切除8例,加作去骨瓣减压术15例.术后症状改善19例,无变化或加重16例.随访20例,肿瘤全切除患者和部分切除患者的存活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多发肿瘤患者和单发肿瘤患者的存活时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颅内原发恶性淋巴瘤治疗效果较差,综合治疗可以延长寿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近年来我科对脊髓髓内肿瘤显微外科治疗的经验、探讨手术技巧并评估其效果.方法:对我科2002-2009年经手术治疗的21例脊髓髓内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对肿瘤的病理类型、部位、临床症状及体征、辅助检查、手术切除程度、术后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本组室管膜瘤42.9%,星形细胞瘤33.3%,血管母细胞瘤14.2%,脂肪瘤4.8%,神经鞘瘤4.8%;总全切率为71.4%.次全切除率为23.8%,部分切除为4.8%,室管膜瘤、血管母细胞瘤、神经鞘瘤全切率均达100%,无手术死亡患者.结论:根据髓内肿瘤的MRI甚至DSA的表现,对其进行定位、定性诊断并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与手术方式,通过显微手术治疗脊髓髓内肿瘤可以明显减轻惠者症状,改善其生活质量,特别是时室管膜瘤及血管母细胞瘤大都可做到全切.对脊髓髓内肿瘤宜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脊髓髓内肿瘤(Intramedullary spinal cord tumors,IMSCTs)是椎管内肿瘤的常见类型,有关其最佳治疗方法存在争议,随着神经外科技术及设备的进展,手术治疗IMSCTs越来越安全,大部分IMSCTs的病例手术全切除肿瘤成为可能,文章回顾性分析了我们治疗IMSCTs的经验,探讨IMSCTs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通过肿瘤的解剖部位、组织类型、症状和体征、肿瘤切除率及手术效果等方面,回顾性分析过去20年间我科收治的174例IMSCTs病例.结果:本组中室管膜瘤为最常见肿瘤(占48.9%),其次为星形细胞瘤(占35.6%).入院时表现为运动障碍142例,感觉迟钝134例,自发性疼痛100例,括约肌障碍88例.60.9%的肿瘤做到全切除,17.2%次全切除,13.8%部分切除.室管膜瘤92.9%达到全切除,5.95%次全切除,1.2%部分切除;低级别星形细胞瘤41.1%全切除,35.1%次全切除,23.2%部分切除;6例恶性星形细胞瘤中,1例做到全切除,2例次全切除,3例部分切除;其余肿瘤中,63%达到全切除,14.8%次全切除,23.2%部分切除.术后6个月全部病例症状体征分别与术前相比,60.4%神经功能缺损得到改善,36.2%神经功能无改变,3.4%神经功能恶化.长期随访中,70.2%病情得到改善,19.5%无进展,4%恶化,6.9%肿瘤复发,6.3%病例死亡.结论:大多数脊髓髓内肿瘤需要尽早进行手术治疗,积极手术的预后较过去有了很大改进,结果令人满意.恶性肿瘤及手术无法全切除的病例,放射治疗是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颈总动脉交感神经网剥脱术治疗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5例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者行颈总动脉交感神经网剥脱术治疗.结果:随访6个月-2年,平均随访11月,根据肢体痉挛及综合症状(流涎、言语、吞咽、智力、共济失调及运动功能等)改善情况判断手术疗效,显效15例,有效7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88.9%.术后疗效出现时间最短1天.多数患者术后1周内开始出现肢体痉挛减轻,步态改善,流涎减轻或消失,说话较前清晰,进食呛咳减轻或消失,智力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好转.3例无效患者年龄均超过20岁,智力均属于弱智.结论:颈总动脉交感神经网剥脱术是治疗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者的安全、有效的神经外科方法.  相似文献   

18.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80例分娩方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以降低剖宫产率、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率,进一步提高产科质量.方法:2001-01~2009-12收治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80例,对其分娩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中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VBAC)12例与同期非瘢痕子宫阴道分娩(VBNC)12例进行对照分析,再次剖宫产(RCS)68例与随机抽取同期首次剖宫产(PCS)68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80例中18例行阴道试产,12例试产成功.成功率66.7%;RCS 68例,手术产率85%.VBAC组新生儿窒息率、产时出血量、先兆子宫破裂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CS组较VBAC组产后出血量大,平均住院天数多,医疗费用高;RCS组产后出血率(5.8%)较PCS组(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史并非再次剖宫产的绝对指征,无阴道试产禁忌者可在严密监护下阴道试产,多数孕妇能安全阴道分娩.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急诊进行积极有效处置的重要性.方法:选择通辽市医院,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通辽市科尔沁区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近5年来急诊接诊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428例,按照急诊处理原则,积极纠正呼吸系统、循环系统障碍,维持有效生命体征,监测颅内压,保持内环境稳定,采用脱水、降颅内压、改善脑循环等综合手段,尽早进行手术治疗,尽可能使患者安全渡过急性期.结果:通过上述方法的采用,本组428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死率为16.8%,低于国外文献报道;147例高颅压脑疝患者手术治疗126例,死亡25例,病死率19.8%,而非手术治疗21例,死亡19例,病死率90.5%;428例颅脑损伤患者中死亡72例,其中伤后1周内死亡56例,占77.8%,1周~3周死亡13例,占18.1%,3周以上死亡3例,占4.1%.结论:急诊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处置可降低该类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Ta期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联合膀胱内灌注丝裂霉素C(MMC)治疗的预后及相关因素.方法:101例初发Ta BTCC患者.男53例,女49例.单发组75例(G123例,G2 50例,G31例),多发组27例(G19例,G28例).结果:膀胱癌102例行TUR-Bt,术后定期膀胱内灌注MMC,疗程2年.全组复发53例(52%),单发肿瘤组23例G1肿瘤者中复发6例(26%),单发组肿瘤50例G2者中复发26例(52%),多发肿瘤组9例G1中复发7例(78%),多发肿瘤组18例G2者中复发13例(72%),原发肿瘤为多发者手术后复发率明显高于单发者(P<0.05),多发组G2复发率高于单发组G1(P<0.05),单发组G2高于单发组G1(P<0.05).结论:TUR-Bt联合灌注MMC治疗膀胱癌是安全、有效的,但是存在一定复发率,术后患者应该积极治疗密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