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价值观是决定一个人行为的心理基础,价值观冲突是引发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主要原因,正确健康的价值观是构建心理危机预防体系的关键,因此,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要注重价值观引导。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路径有:弘扬主旋律,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因势利导,培养大学生价值判断与选择能力;重视生命教育,引导大学生提高对生命价值的认识;更新教育价值观,创建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2.
高中价值观教育的诘问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次调研,使我们对高中生价值观的混乱与困厄及其价值观教育的颓废与缺场产生了无比的担忧和焦虑。在高中生价值观成熟的关键时期,价值观教育的积极介入是必要和紧迫的。借助于对高中生价值观教育的时代性解读和努力向度论辩,我们试图探析出高中生价值观教育的学理思路和实践规划,以期对高中生价值观教育的危机做出拯救性努力。  相似文献   

3.
认清文化认同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之间的关联,分析文化认同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中面临的困境和危机,探讨基于文化认同视角而进行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对于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归属具有重要意义。走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危机和困境,一是建构师生主体间的身份认同,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每个环节,突出学生主体性;二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校园文化在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的优势;三是抓好网络文化认同建设,形成虚拟实践教学与社会实践教学的教育合力。  相似文献   

4.
西方发展危机的价值根源是片面的工具理性价值观,这给我国教育事业提供的重大启示是:价值观作用重大,价值观教育与专业技能教育相比,具有第一位的重要作用."八荣八耻"荣辱观教育的实质是一种价值观的教育,它是大学生成才的保护神、根本途径、根本前提与根本标志.  相似文献   

5.
基于价值观引导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探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何加强心理危机预防并引导大学生正确应对危机是高校教育管理模式和理念的新挑战。本文认为,价值观失衡是导致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深层原因,价值观培养是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必然选择,并最终找出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培养个体价值观、转变心理辅导方法和设立危机干预中心。  相似文献   

6.
价值观教育一旦失去对价值立场的判断和坚守,就意味着对其本身合法性的消解.美国哈佛大学通行了20多年的“核心课程”正是由于失去了对价值立场的把握,而遭遇了合法性危机,而哈佛大学2007年通识教育改革正是应对合法性危机的最新经验,建立了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培养国家社会的合格公民的内在目标体系,并从文化信仰价值观教育、公民伦理价值观教育以及科学生态价值观教育三个方面全面推进其价值观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思想状况呈现出价值取向多元化、个性化、功利化和实用化的特征,由于大学生价值取向受社会环境影响,而目前我国社会存在着功利主义价值观、物质价值观以及诚信危机引发的道德危机等困境,基于此探讨社会价值困境与大学生失信、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和功利化思想的关系,并提出价值体系一定要关注整个社会的价值重建,加强大众传媒的道德调控的重构设想,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及加强校园教育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转型背景下,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传统教育模式的缺陷及西方文化的无序挤压,造成了文化价值认同的种种危机。对此,本文在分析了其成因的基础上,认真探寻解决途径,即进行传统文化价值观的现代转化,用"求大同,存小异"的态度正确对待西方文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文化价值认同的内容与形式,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文化价值观。  相似文献   

9.
可持续发展价值观本质上是一种创新发展观,生存发展危机本质上是价值观异化的危机.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创新成为生产力变迁的决定因素,科技发展导致社会各个系统的调整与转变,致使其传统的价值观失去原有的合理性.生态化科技创新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观与心理重建——灾后重建的心理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开展灾后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重建是心理学领域的全新课题,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建设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不同于精神医学的危机应对模式,社会心理的危机应对模式充分考虑个人的地域文化差异,在灾后重建中能起到独特的作用.而灾后心理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其核心内容是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因此,整个过程必须坚持疏导与引导相结合、以人为本、人的和谐发展和长期教育等原则,重点在价值观引导和认知学习.  相似文献   

11.
在社会转型时期,由于多元价值观和新旧教育范式的冲突、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转型过程中产生的文化冲突以及师范院校现行教师管理与评价制度的缺陷,导致师范院校教师价值取向的迷失、角色认同的困惑、合作意识的缺失及育人精神的式微等文化危机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青年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及内化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现代化建设承载者的当代青年,价值认同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认同危机。造成这种危机的主要因素是多重的,国内外社会环境的剧烈变化,使青年思想行为的多元化趋势日益明显;自我意识过于凸显,造成个人价值追求恰当性的失控;教育中主流价值观的弱化,造成青年价值追求方向的偏离;网络的消极影响,带来青年价值认同的迷惘。优化教化机制,优化情景机制,优化体验机制,优化固化机制,促使青年对核心价值观内化,是当代青年对主流价值观认同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转型中的中国正处于风险社会之中,信仰危机,社会结构的变化等因素,对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确立可能产生威胁、危险和危机。我们要充分认识这种风险问题,积极寻找规避风险的途径:从强化约束机制,注重人文教育,优化社会环境等方面入手,为大学生构建健康的价值观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4.
现代化进程中人文教育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化在给人类带来空前物质丰裕和惊人现代文明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负效应———“科技发达背后的危机”:诸如生态危机、生命危胁、人性摧残、精神崩溃和人际疏远;“经济富裕背后的贫困”:诸如价值危机、道德滑坡、犯罪蔓延和消费异常;以及“教育成功背后的失败”:诸如人格分裂、主体性丧失。加强人文教育,有助于树立人文主义世界观,培养人的道德感和责任感,实现高技术与高情感的平衡;有助于树立集体主义和无私奉献的价值观,提高道德水平,形成正确的消费观;也有助于促进人格完善,培养创造力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主体接受机制是指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各组成要素的结构、功能及运行方式。研究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主体接受机制,有益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实践质量与效率的提升。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主体接受机制包括4个方面:主体需要与自我意识是职业价值观接受的动力机制,认知结构是职业价值观接受的加工机制,非理性因素是职业价值观接受的调节机制,职业体验是职业价值观接受的强化机制。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的深度访谈法,收集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资料,发现大学生生命价值观中生命意义缺失的六种情境:负性主观体验、自我认同危机、自由意志受阻、生活目标缺失、价值认同缺失和人际支持缺失;大学生生命价值观呈现出七大问题:忽视生命价值内省、理想信仰意识弱化、盲目主义从众倾向、竞争主义人际关系、利己主义社会态度、物质主义价值取向和享乐主义生活态度。基于以上结果,研究者提出开展大学生命教育必须坚持"价值导向一元化"的原则,明确"三位一体"的目标,实施与"三大平台"相结合的策略,创新多样化的生命教育实现途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绿色精神文明的价值与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生态危机反映了人类文明的危机。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环境与发展双赢的绿色精神文明, 是拯救这场危机的根本途径。绿色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全面建构绿色的文化价值观、绿色的行为文明和绿色的制度文明。绿色的文化价值观是绿色精神文明的灵魂和核心;绿色的行为文明和绿色的制度文明是实现绿色精神文明的条件。  相似文献   

18.
多重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未来世界呼唤教育体系的整体变革。面向未来的教育体系蕴含着对价值观教育的新要求。2021年12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布了名为《将价值观与态度嵌入课程:塑造更美好的未来》的报告,坚定了为塑造更美好未来的价值观教育的目标指向,明确了价值观教育“面向未来变革”与“面向个体发展”的双重意蕴,剖析了将价值观教育全方位嵌入课程体系的策略,勾勒了立足学习生态系统深入推进价值观教育的多重路径。该报告重塑了价值观教育的实践范式,对我国明确价值观教育的未来方向、构筑终身可持续的价值观教育课程体系、强化教师队伍的价值观教育能力提供了非工具性指导与丰富的案例经验。  相似文献   

19.
价值观是指主体按照客观事物对其自身及社会的意义或重要性进行评价和选择的原则、信念和标准。以教与学为活动形式,有目的、有意识地促进个体价值观发展的实践活动就是价值观教育。当前价值观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教育者时常戴着面具训导学习者;知性色彩浓厚、人文性缺失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价值观教育的困窘乏力;学校价值观教育在方法与内容上有错位之弊;家庭与学校在价值观教育上未能拧成一股绳。价值观教育的对策是:转变教育者的角色——由主宰者变为"平等中的首席";倡导走向人本与体验的价值观教育;不断完善价值观教育的方法与内容;加强家校协作。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的生理特点、尚没有成熟的消费心理等特征使得他们容易坠入消费主义的泥潭。消费主义导致大学生对消费价值观的取向出现偏差、对消费价值观的评价出现世俗化倾向,大学生因此出现精神危机,不利于高校师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不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和和谐社会的构建。高校的当务之急是引导并帮助学生树立节俭消费的价值观,采取包括开设消费教育课程等在内的措施予以应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