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7年12月14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武汉城市圈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随后,2008年11月,省委、省政府适时地作出了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战略决策.在全省形成以武汉为龙头、长江经济带为主轴、武汉城市圈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为两轮的"两圈一带、双轮驱动"的区域发展新格局.至此,湖北17个市州(区)的经济发展蓝图全部纳入其中,标志着区域发展战略覆盖到全省,湖北发展进入区域协调共进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2.
作为我国可持续旅游发展的重要实现形式,生态旅游的发展必须建立在生态旅游标准的完善基础上。生态旅游标准包括生态旅游规范和生态旅游认证两个重要内容,本文在介绍国外生态旅游的价值理念、运营和管理、利益相关方及其认证的基础上,提出建立我国生态旅游标准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3.
张培 《天府新论》2004,(Z2):238-239
现代社会的急剧变迁,使人们渴望回归自然,以缓解紧张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人们越来越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这两方面都与我国的道家思想有极为相似之处.运用道家的思想促进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这与21世纪的旅游业发展观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4.
试论海南生态旅游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述了海南发展生态旅游的优越条件和制约条件,提出发展生态旅游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陈文君 《广州师院学报》2000,21(3):74-78,85
生态旅游是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可持续旅游,是符合历史潮流的一种最高层次的旅游类型,也是旅游开发必须遵循的指导思想。生态旅游开发综合效益显著。以广州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为例,论述了其生态旅游开发所具有的突出优势,认为庆将基开发成为依托广州、面向珠三角和港澳地区,以林、水为特色,具有游览观光、度假疗养、科普科考、会议娱乐、美食购物等功能的生态旅游样板区和广州拳头旅游产品,重点鹫 要生态旅游、湖泊生态旅游、观光农业生态旅游、文化生态旅游以及土特产生态旅游等系列产品,并从统一规划管理、抓住重点和突出特色、协调各方关系、加大宝剑和人才培养力度等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体验经济时代的生态旅游发展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生态旅游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基本成熟,但是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旅游者的消费方式和旅游行为发生了很大变化,追求美好的体验和难忘的回忆成为当代旅游者的目标.因此体验经济时代的生态旅游也应顺应这一趋势,寻求新的发展模式,以便促进生态旅游的进一步发展.文章在分析了体验经济时代的旅游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体验为中心的一整套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具体包括体验导向型生态旅游开发模式、情感型生态旅游营销模式、过程型生态旅游消费模式、服务型生态旅游经营模式,以及参与型生态旅游管理模式、教育型生态旅游解说模式,希望能对生态旅游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蒋介石与1927年"迁都"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北伐的推进,蒋介石较早提出"迁都"武汉,但随后又力图将中央党部与政府留在南昌,从而引发"迁都"之争.蒋介石与武汉国民党左派的争执,乃至最后决裂,其实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通过研读这一时期的蒋介石日记,不难发现蒋自命不凡,而又慷慨悲歌,他的疑忌之心太甚,从而使自己与对手的裂隙不仅难以愈合,而且迅速扩大.  相似文献   

8.
以珠江流域贵州段民族文化与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为个案,分析了贵州境内黔东南、黔南以及黔西南州珠江流域境内民族文化与生态旅游资源的独特性、流域(区域)多元民族文化的融合性、自然生态旅游与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资源的交融性等特征.在此基础上,站在珠江全流域民族文化与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高度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开发珠江流域民族文化与生态旅游资源的对策措施.提出建立珠江全流域大旅游开发思路,在"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圈"基础上,打造"珠江全流域旅游文化走廊",建立"珠江流域旅游走廊"管理协作机构,以及大背景、大范围、大运作的珠江全流域旅游文化走廊开发的营销定位.  相似文献   

9.
生态旅游要有序发展,必须以强有力的法律为保障.基于此,研究了生态旅游法律保障的内涵、构成与功能,分析了中国生态旅游法律保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中国生态旅游法律保障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0.
传统文化中生态旅游意识探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旅游意识是人们生存和休闲时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态度与理性思考,是我国传统文化系统的精要之一。主要表现为:生命为根本的生态旅游伦理意识、"天地人合一"的生态旅游审美观、自然美为审美最高准则的审美观、"取之有度,用之以时"的生态旅游开发意识以及人与自然万物平等的生态旅游观念等。探究传统文化的生态旅游意识,对于充分挖掘生态旅游意识的功能,厘定生态旅游发展原则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之洞"湖北新政"遗产的历史命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张之洞督鄂期间创实业、倡商务、兴市政、办教育等"湖北新政"留下的遗产在民国的流变及其状况进行了考察,得出张之洞为湖北武汉现代化打造的比较优势突出的高起点,在其身后一直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但在民国时期武汉城市现代化进程没有与时俱进,保持如张之洞时代在全国的优势地位,甚至"人亡政息"的结论.并对"张之洞现象"进行了剖析,对"后张之洞时代"湖北武汉现代化没有达到晚清张之洞时代的水平高度的原因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2.
十七大之后,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被国家确定为"两型"社会试验区并被赋予先行先试的政策创新权.要实现"两型"社会的目标,必须转变现有的发展模式.建设"两型"社会,关键是创新,包括制度创新和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的创新.推进综合改革试验,需要正确定位政府、市场和社会的角色和功能,协调政府、市场、社会不同主体之间的关系,形成政府、市场、社会的良性循环机制.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发展低碳生态旅游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旅游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旅行,倡导在旅行中尽量减少碳足迹与二氧化碳的排放,是环保旅游的深层次表现.本文从河北省旅游资源现状出发,分析了河北省发展低碳生态旅游的意义及存在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河北省低碳生态旅游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杭州西溪湿地文化生态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文化生态旅游的概念及其发展的必然性,通过对杭州西溪风景区的自然生态资源和历史文化背景进行分析,研究探讨了该区域开展文化生态旅游的优势,并对西溪湿地生态旅游环境的现状进行分析评价,对西溪文化生态旅游的开发及管理项目进行了可行性研究.本研究为该景区的文化生态旅游开发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中国生态旅游的法律保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生态旅游的迅速发展,与生态旅游相关的法律建设的滞后形成矛盾,客观上要求建立相应 的生态旅游的法律保障体系,本文从分析生态旅游发展中出现的一系列有关法律的问题入手,展开论述,得出 了应建立生态旅游专有的完整法律保障体系的结论,并提出了自己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武汉城市圈体育产业集群空间布局及其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体育产业集群布局对体育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武汉城市圈体育产业集群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问法、数理统计法对武汉体育产业集群的空间布局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探讨,并依据武汉城市圈各个城市的体育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划分为"一星、两翼、四区",廓清了发展武汉城市圈体育产业集群的空间布局,并就如何提升城市圈体育产业集群的竞争力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设.  相似文献   

17.
启示一:建设"两型"社会是我国新世纪确定的重要战略任务.足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因此, "两型"社会不仅只是武汉城市圈的核心概念,也应成为湖北"一带两圈"社会事业发展的核心概念.  相似文献   

18.
云台山生态旅游的SWOT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生态旅游的概念入手,提出以生态旅游带动焦作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并采用SWOT分析法,分别从云台山生态旅游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云台山的生态旅游发展提出建议,旨在为云台山生态旅游的进一步开发、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论湘西南生态旅游融入"大桂林"旅游经济圈的依据和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桂林”旅游圈是指将以桂林市为中心的包括湖南部分县市区在内的跨省区的旅游经济圈。湘西南生态旅游积极融入大桂林旅游经济圈建设,是湘西南生态旅游开发和大桂林旅游经济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本文分析了湘西南生态旅游融入大桂林旅游经济圈的主要依据,提出了若干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生态旅游的绿色消费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俞瑶 《社会科学家》2005,(2):126-128
生态旅游已不是一个新兴的事物,但是,相关生态旅游消费方面的研究还未成系统。本文从生态旅游内涵出发,从消费学的角度比较生态游中的绿色消费与可持续旅游发展战略、大众旅游消费的异同性,探讨生态旅游中绿色消费的内涵,提出绿色消费研究的必要性和如何引导消费者进行绿色消费之类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