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在戊戌变法以前,中国近代的翻译主要是洋务派的科技翻译,后扩大到社科领域。此时,人们基于自身固有的文学观念,并不重视文学翻译,仅有若干零星的“以中化西”的自发翻译。戊戌变法时期,近代文学翻译在特定视域下“误读”西方文学--主要是小说,认为它是西方“开民智”的启蒙利器与政治宣传的工具。此时,中国社会完成了对文学翻译大规模兴起的思想准备,之后文学翻译被实质性地纳入到了中国文学变革的内部。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代文学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翻译文学与中国文学近代化学术讨论会于2004年4月21日——24日在青岛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召开。会议议题为:1.翻译文学与中国文学近代化研究;2.近代女性文学研究;3.近代词学研究;4.康有为研究。会议由中国近代文学学会和青岛大学主办。协办单位有山东大学和中国海洋大学。会议选出了中国近代文学学会新一届领导机构,山东大学郭延礼教授任会长。会议组织参观了青岛康有为纪念馆。 ○江苏省高校学报青年编辑工作交流会于2004年8月9日至12日在福建省武夷山举行。 会议交流主要内容有:1.高校学报如何真正在繁…  相似文献   

3.
中国文学近代转型有其特定的现实原因和时代动力,转型过程仍受中国文学的传统影响。古代文学发展的式微与晚清文化语境中的强大变革压力为文学近代性的最初涌起准备了合适的条件。中国文学的近代转型是社会转型期中国人重新定位价值方向和精神需求的一种反映。但文学形式具有民族性,通常与民族文化发展的历史、民族文学传统的特点、民族审美心理的趋向紧密相连。因此,中国近代文学终究无法摆脱中国文学的古代影响,也无法突破中国古代文学的民族形式。  相似文献   

4.
甲午战争后中国兴起了文学翻译的浪潮,这种文学翻译的浪潮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国家意识形态的影响。随着国家救亡思想不断深入人心以及西方民主思想的涌动,文学翻译走进了知识分子的视野。又加上人们对国家救亡看法的改变,文学作品的翻译逐步从政治小说转向言情小说的翻译。近代文学翻译反映了国家救亡方式的改变,这是中国近代知识分子自觉参加国家救亡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代翻译述略兼论文学翻译迟到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论述了中国翻译历史的三个重要时期:汉唐至宋的佛经翻译、明末清初的自然科学翻译和近代的西方翻译,以及近代时期的翻译与前两期在翻译主体、翻译方式和翻译内容上的不同,进而指出,文学翻译的出现是近代翻译中一个新的特点。论文由此提出了一个问题:在近代翻译历程中,为什么文学翻译来得最迟呢?作者认为原因有三:一是经世致用思潮的影响;二是知识分子对中国文学自我优越度的作祟;三是文学翻译较自然科学翻译和社会科学翻译为难。  相似文献   

6.
2021年12月30日,由济南大学、山东省近代文学学会、山东省古典文学学会主办,济南大学文学院承办的"《中国近代女性文学大系》首发式暨中国近代女性文学专题研讨会"在济南大学召开.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举行.学校校长张士强,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杨宗杰,《大系》总主编郭延礼,山东大学文学院院长、省古典文学学会会长杜泽逊,省近代文学学会会长孙之梅,齐鲁书社社长昝亮等领导和专家出席线下会议.  相似文献   

7.
区域文学研究是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湖湘文学,尤其是湖湘近代文学,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时代特色,积淀着深厚的湖湘文化传统要素。孙海洋先生近年来在湖湘文学研究这块土地上默默地耕耘着,先后主持和完成了“社会转型中的湖南近代文学”和“湖湘文化与湖南近代作家流派研究”两大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最近又著成《湖南近代文学》一书,并由东方出版社出版,对湖湘文学发展史上的一段历史作了全面总结,从而为湖湘地域文学的研究添加了浓郁而厚实的一笔。《湖南近代文学》对自19世纪初至辛亥革命时期的湖南文学进行了全景式的扫描,差可称之…  相似文献   

8.
陈子展先生的《中国近代文学之变迁》与《最近三十年中国文学史》两书,构成了近代文学史的首次框架.他从文学与社会思潮的关系、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关系及文学内部诸因素的发展动向出发,把近代文学的起点定在1898年,并从古典文学如何通过近代文学过渡为"五四"新文学这一角度着眼,在近代文学中剖分出"旧文学"与"新文学"两种因素,通过它们在诸文体领域内的消长蜕变,而构架起了一部动态的、发展的、开放的文学史.而他把学术史与翻译文学纳入文学史,又开创了文学史写作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9.
论翻译对汉语言文学的影响及其限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中,古代佛经翻译和近代外国文学作品翻译对汉语言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佛经翻译不但影响了汉语言的词汇和文法,而且促成了中国文学新体—白话文体的产生,使中国文学注重形式上的布局与结构;近代外国文学的翻译发展了中国文学新的文学理念和新的创作手法,尤其是对当时的小说艺术形式的新变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近代文学翻译研究的文化视野转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学派翻译理论为我们研究中国近代文学翻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本文从文化学派翻译观的诗学、赞助人和意识形态等三个方面的角度研究了中国近代文学翻译现象,指出近代译者任意增删、误(漏)译等有其必然性,也有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正> 五四文学革命初期,为了反对封建旧文学并使新文学适应于新的社会现实,曾经着重介绍和学习了西方近代文学。先驱者们不仅积极翻译欧美各种文学理论,在不少刊物上出这方面的研究专号。(如《小说月报》的“法国文学研究专号”、“拜伦号”、“罗曼罗兰号”,《少年中国》的“法兰西号”,《创造季刊》的“雪莱纪念号”等等)。而且还努力撰写西洋文学史论著。(如周作人的《欧洲文学史》,郑次川的《欧美近代小说史》,王维克的《法国文学史》)。在这种大力倡导和介绍之下,在短短的时期之内,欧美各种文学理论、文艺思潮和文学流派纷至沓来,传入中国。古典主义、  相似文献   

12.
文学翻译视野的扩展近代以来的各国文苑,如不见文学翻译这一株艺葩风姿焯焯,便难说是繁富或丰富的。在抗日战争这一狼烟四起、水深火热的特殊历史时代,翻译外国文学作品,小而言之,是为中国的小说、诗歌、报告文学与剧本的创  相似文献   

13.
基督教文化是研究日本近代文学发展不可忽视的文化背景。基督教文化不仅影响着日本近代浪漫主义作家的思想及创作,而且冲击着日本人固有的传统思想、思维模式,并由此影响到日本民众的价值取向。日本浪漫主义对基督教文化的接收作为日本近代文化"脱亚入欧"的一个方面,不仅丰富了日本文学的意义内涵,而且激活了日本文学发现个我、反抗封建传统、争取民权自由、参与现实、感化人生、创造自我的多种可能性,显示了日本近代文学发展中的复杂性和多元化特点。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中国近代文学的学科地位日益受到挑战,学术界甚至有取消近代文学的呼声。郭浩帆针对目前近代文学学科面临的形势,从方法论角度对“取消近代文学”的观点提出质疑,并对近代文学学科的建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张全之认为,近代文学有着无法取代的价值和意义,近代文学的外在风貌是“突围与变革”,近代文学的思想特征是“民族主义和世界主义的对抗与互动”。杨春忠运用“五维度总体性理论”观照近代文学研究,主张从学科前提的清理、批判与学科理论体系的建构,近代文学经典的解读与文学近代性指标体系的建构等方面加强近代文学史研究。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中国近代文学的学科地位日益受到挑战,学术界甚至有取消近代文学的呼声.郭浩帆针对目前近代文学学科面临的形势,从方法论角度对"取消近代文学"的观点提出质疑,并对近代文学学科的建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张全之认为,近代文学有着无法取代的价值和意义,近代文学的外在风貌是"突围与变革",近代文学的思想特征是"民族主义和世界主义的对抗与互动".杨春忠运用"五维度总体性理论"观照近代文学研究,主张从学科前提的清理、批判与学科理论体系的建构,近代文学经典的解读与文学近代性指标体系的建构等方面加强近代文学史研究.  相似文献   

16.
胡适一生致力于哲学、历史研究,其思想观念中的理性、反思、思辨色彩反而促成了在文学思想史领域的辉煌成就。《文学改良刍议》就是他带领大众进入中国近代文学的纲领性文件。他身体力行、知行合一,有怎样的文学史观,在文学创作中即坚持怎样的创作规范,因此其言论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影响,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学迈向近代文学的步伐。反思胡适的文学思想史观不仅有利于推进中国近代文学思想史的研究,而且有利于分析并认识当前学界对于文学观念、文学本质、文学意义、文学与时代的关系等范畴与命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文学翻译是民族文学走向世界文学的桥梁,全球化的文学时代就是文学翻译的时代,文学翻译的重要性愈来愈加重要。然而,当今中国文学融入世界文学面临着许多困境,诸如对世界文学的认识、世界文学的评判标准的差别以及文学翻译原则等,不利于中国文学进入世界文坛。  相似文献   

18.
从周至民国这一漫长的历史阶段,我国出现了三次翻译高潮,即东汉到宋初的佛经翻译,明末清初和近代的西学翻译。具有独立性质的文学翻译就大量出现在第三次翻译高潮。在这股文学翻译高潮中,通俗文学作家积极译介有别于传统文学的新内容和新体裁,引进新的表达手法,将它们运用在自己的创作中,对中国文学现代化的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不同时代的社会需求、文化需求和人们的审美情趣影响着文学翻译的发生及演变。中国近代的翻译文学突出了"经世致用"和"遣情娱乐"的思想;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注重纯粹文艺的审美因素;进入21世纪,集知识性、趣味性、前沿性于一体的翻译文学正逢其时。  相似文献   

20.
由上海师大、南京师大、华中师大、吉林教育学院、河南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及河南大学的有关人员参加的《中国近代文学史》编写会议,于今年三月初在开封举行。 会议经过较充分的酝酿讨论,一致认为:应该以马克思主义基本思想作指导,概括总结出中国近代文学的发展规律与成败得失,确定中国近代文学在整个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中的历史地位;近代文学史的编写要立足于“史”,史论结合,纵横兼顾,而力求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