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洪水保险作为一项重要的行之有效的洪灾风险管理手段,可以有效提高对洪水风险的防御能力和灾后的恢复能力,维护社会稳定.文章针对溃堤情况下的洪水保险进行了系统分析.首先,指出溃堤洪水保险定价系统的核心是保险的定价问题,并对保险定价进行了初步探讨,将溃堤洪水保险的定价归结为洪灾损失期望值和洪水风险附加费率的确定;其次,提出基于溃堤洪水数值模拟的洪灾损失期望值计算方法,并引入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确定洪水风险附加费率.溃堤洪水保险定价系统研究对于防洪减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2.
洪水神话作为原始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早期人类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理解。文章从中国洪水神话的类型、现状、结构、比较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从民俗学、民族学视角对中国洪水神话作进一步阐述,由此展现了处于核心地位的中国洪水神话中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3.
洪水保险是一项重要的非工程防洪措施.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国家强制性洪水保险体制的国家,经过艰难曲折的探索,闯出了一条成功之路.我国的洪水保险体制还处于积极探索阶段.中美两国尽管国情差异较大,但以洪水保险作为推进洪泛区洪水风险管理的经济手段,并以立法和国家计划等措施来保障实施的作法是值得借鉴的.本文就美国洪水保险制度的发展与沿革,寻找对我国建立洪水保险制度一些有益的启示,并就此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4.
2006年第4号强热带风暴“碧利斯”的低压外围环流和西南季风,引发了绥江洪水,绥江上游怀集段洪水量级约10年一遇.针对2006年7月绥江暴雨洪水预报及其误差进行了分析总结,对今后绥江的洪水预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低频古洪水主要是指第四纪全新世以来的低频特大的极端洪水事件.目前,我国对这种洪水事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种不同地质地貌特征的区域进行,即利用峡谷区古洪水平流沉积层恢复地质时期古水文要素;通过基岩河岸或历史遗迹上的古洪水痕迹研究过去特大洪水事件发生时间和频率;以历史考古和沉积学方法为主对平原和盆地区地质时期特大洪水事件发生时间和古环境变化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基于我国洪水保险逆向选择严重、缺乏单项洪水保险产品的事实,以住宅洪水保险为研究对象,采用VaR方法计算住宅洪水保险的保费规模;从洪灾危险度、洪灾易损度以及风险防御能力三个维度评价洪水风险,测算各风险地区人均保费;将人均保费与居民支付意愿及浙江政策性农房保险进行比较研究。研究表明:风险区划对保费规模影响明显,测算保费与居民支付意愿存在差距,政府需对住宅洪水保险提供财政支持;对房屋因灾倒塌设置赔偿限额能有效控制风险,提高住宅洪水保险覆盖率。  相似文献   

7.
强制施行洪水保险浅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洪水保险对防洪减灾和灾后重建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洪灾损失与日俱增,开办强制洪水保险不仅必要,而且可行。文章通过对洪水保险在微观上的市场均衡分析和宏观上的社会效益最大化分析,论证了洪水保险必须要在充分尊重市场的前提下由政府进行调控,并对政府参与洪水保险提出了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综合分析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新世古洪水水文学研究进展,简述了古洪水事件的判别以及如何更加准确地确定古洪水发生时的洪峰水位,在非基岩峡谷段确定其行洪断面难度.分析了古洪水洪峰流量重建的水位流量法,比降面积法,ArcGIS耦合HEC-RAS模型法.总结了在计算出古洪水洪峰流量后对其可靠性验证的两种方法.指出近年全新世古洪水水文学研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古洪水水文学研究的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9.
洪水灾害是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然而洪水保险制度在我国却迟迟未能建立。纵观国际上洪水风险管理体系较为成功的国家和地区,以美国为代表的政府主导型洪水保险制度对我国有着重要的启示。通过对美国洪水保险计划(NFIP)的法制发展、运营现状、模式特色,以及出现的问题等方面的分析,我们认为,政府主导的洪水保险模式是我国洪水风险管理的可行模式之一;在洪灾风险管理体系中,洪水保险立法应作为重要的制度基础;在洪水保险计划的实施中,可靠的技术分析以及充分利用商业保险渠道是运营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洪水保险是一项重要的非工程防洪措施。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国家强制性洪水保险体制的国家,经过艰难曲折的探索,闯出了一条成功之路。我国的洪水保险体制还处于积极探索阶段。中美两国尽管国情差异较大,但以洪水保险作为推进洪泛区洪水风险管理的经济手段,并以立法和国家计划等措施来保障实施的作法是值得借鉴的。本文就美国洪水保险制度的发展与沿革,寻找对我国建立洪水保险制度一些有益的启示,并就此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1.
与其他民俗艺术相同,洪水这个世界性的神话母题也具有传承性和变异性.世界各地的洪水神话传承着一些相同或相近的母题,但是流传在中西方的洪水神话也呈现出变异特征.西方洪水神话离不开神的干预,突出惩戒和立约母题,而中国洪水神话却突出治水母题.中西方洪水神话共有的再生母题在中国尤其强化通过婚配繁衍再造人类的母题.分析解剖中西方洪水神话母题的共通性和变异性有助于我们了解民族特征,认识民族性格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2.
洪水神话的原型与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水神话是一种复合型的神话,它由原型洪水神话、水生人神话、葫芦生人神话、兄妹婚神话等融合而成.洪水神话中的关键性情节,如洪水泛滥、葫芦载人、兄妹占卜成婚、怪胎变人等都是由原型神话变形演化而来,虽经变形,但多数仍保留了原始的生殖文化内涵,并由此而共同形成了洪水神话再造人类的主题.  相似文献   

13.
《中国洪水再殖型神话研究——母题分析法的一个案例》是陈建宪教授集30年之功研究中国洪水神话的一部力作.该书以世界洪水神话为参照,运用历史-地理方法和母题分析法,全面描述了中国洪水再殖型神话的基本形态、地理分布、生命历程,并以此为基础,对该型神话中的重要母题进行文化阐释.该书的价值不仅在于以数据库形式汇集了中国各族洪水再殖型神话的682个文本,打造了洪水神话资料的中国链环,更在于以对该型神话的详尽描述与深入阐释,打造了洪水神话研究的中国链环.  相似文献   

14.
《中国洪水再殖型神话研究——母题分析法的一个案例》是陈建宪教授集30年之功研究中国洪水神话的一部力作.该书以世界洪水神话为参照,运用历史-地理方法和母题分析法,全面描述了中国洪水再殖型神话的基本形态、地理分布、生命历程,并以此为基础,对该型神话中的重要母题进行文化阐释.该书的价值不仅在于以数据库形式汇集了中国各族洪水再殖型神话的682个文本,打造了洪水神话资料的中国链环,更在于以对该型神话的详尽描述与深入阐释,打造了洪水神话研究的中国链环.  相似文献   

15.
试析洪水神话的世界性及其认识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洪水”为题材的神话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已有学者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类比分析,提出多种见解。本文分析各家之论,并着重阐释以下看法:其一,洪水神话的世界性涉及文化传播问题;其二,洪水神话以“避难”题材为主,但也反映主动抗争精神,如鲧禹治水;其三,洪水神话的“天神惩戒”主题渗透着宗教观念;其四,洪水神话与“大河文明渊源”有着怎样的联系,仍需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6.
本文深入研究了水电站FcDSS中入库洪水过程预测模型、区间洪水过程预测模型的理论和方法 .研究成果已在水电站FcDSS中应用 ,取得满意效果 .  相似文献   

17.
中日洪水神话都有洪水为灾、兄妹结婚和再殖人类的情节.作为洪水兄妹婚的结晶,日本的怪胎神水蛭子与中国的洪水怪胎神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他们具有原龙神、地母神和异形神的神格,但水蛭子没有像中国的洪水怪胎神那样被杀死而变成人类,而是被弃于舟上,放逐到大海.其原因除了对血缘婚的恐惧以外,还与水蛭子本来是太阳神有关.因为放逐大海和回归天空具有同一性.这是理解水蛭子命运的关键所在.尽管如此,中日洪水神话是同源异流的关系,其文化之根在中国的南方.  相似文献   

18.
荆江洪水的消泄与出路, 一直是荆湖关系演变的内在原因。宋元以后, 随着江汉平原大规模的开发, 荆江洪水由南北穴口分流逐渐转为单纯向南岸洞庭湖区宣泄, 荆湖关系发生了重大转折。这一局面发展到清中叶, 便导致了“舍南救北”思想的形成并趋于偏激, 南北之间的畛域之争由此产生。实际上“舍南救北”产生的根源就是荆江洪水的出路问题。对此进行探讨, 可以得出某些于解决荆江洪水问题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洪水神话在中国许多民族中广为流传,它同时也是一个世界性的故事类型。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越来越需要更多地了解国际上对这个故事搜集和研究的情况,使我们的研究具有更广阔的视野。考察洪水神话在国外的发现经过,以及地中海、印度、东南亚、美洲印地安人等不同洪水神话故事圈的基本内容与特点,可以发现,这些神话与中国的同类故事存在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因此对我们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近百年来,各国学者不断推进各地区的洪水再殖型神话研究,使其成为了世界性的神话研究课题.陈建宪教授的《中国洪水再殖型神话研究——母题分析法的一个案例》,正是这项巨大工程中引人注目的标杆.这项研究通过四个情节段,对洪水再殖型神话进行定义和分析,这种方法也成为洪水神话研究的有力工具.长期以来,日本记纪神话从未被置于洪水再殖型神话的视域下,但通过聚焦情节段的分析,我们发现,虽然不能将其纳入洪水再殖型神话的范畴,但也不能完全将其排除在外.这为解读日本神话提供了新的角度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