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9 毫秒
1.
《金色年华》2007,(9):4-6
我国青少年“沉迷网络”的现象,近年来一直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然而,观察问题的视角不同。结论竟大相径庭。应该承认.在人数巨大的青少年网迷中,存在心理疾病的只是个别人。那么,青少年喜欢上网是“网络上瘾”还是“高度热衷网络”?面对社会普遍的恐慌与焦虑,我们该不该换一种积极的视角去观察青少年“沉迷网络”的现象?有没有可能拽也不同的诠释? 为此,本刊特发表两篇视角不同的文章。意在对青少年上网问题作出更积极、更客观的探讨,更试图将孩子们“沉迷的危机”转化为向上的动力。  相似文献   

2.
信息时代已经来临,电脑、手机等通讯工具也早已普及。网络已经遍及社会的各个领域,对人们的生活有利也有弊。网络游戏对青少年造成了更为严重的影响,比如高中生沉迷网络世界、患有严重的网瘾症,网络游戏成瘾等。本文主要讲农村高中生沉迷网络游戏不可自拔的原因(自身原因、家庭因素、学校问题和监管原因等),以及解决沉迷网络游戏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目前,随着网络的普及,迷恋网络游戏的青少年越来越多,一些人更是沉迷其中不能自拔,经常通宵达旦地沉浸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导致自我封闭,家庭矛盾激化,还有的青少年为了筹得玩游戏的钱,撒谎、偷窃,甚至抢劫。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一些不健康的网络游戏、网络信息使一大批青少年沉迷其中,深受毒害,部份青少年甚至走上犯罪道路。笔者对2005年以来横县辖区内青少年刑事犯罪案件进行调查,据不完全统计,因沉迷网吧而引发的犯罪案件40件89人,盗窃20件44人,抢劫6件11人,抢夺2件2人,故意伤害5件12人,寻衅滋事4件16人,  相似文献   

5.
目前,随着网络的普及,迷恋网络游戏的青少年越来越多,一些人更是沉迷其中不能自拔,经常通宵达旦地沉浸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导致自我封闭,家庭矛盾激化,还有的青少年为了筹得玩游戏的钱,撒谎、偷窃,甚至抢劫。  相似文献   

6.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网络游戏的不断更新开发,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吸引力越来越大,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调查,在18岁以下青少年网民中,玩网络游戏的高达73.7%,其中"网络成瘾倾向"的达27.1%。青少年正处于一个特殊而又关键的时期,自我控制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薄弱,他们容易沉迷网络而无力自拔,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戒除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7.
网络已经成为当今人们日常生活中获取信息、社会交往和学习娱乐的不可或缺的工具,用尼葛洛庞蒂的话说,即“数字化生存”(BeingDigital)。必须承认,网络与其他社会空间一样,决不是一方净土。随着越来越多的网民(尤其是青少年网民)涉足网络,由身陷网吧、沉迷网络游戏等而引发的一  相似文献   

8.
信息     
“百万家庭健康上网行动”火热开展日前,“百万家庭健康上网行动”在上海启动。自今年3月中央文明办、共青团中央、新闻出版总署、中国社会科学院、光明日报社共同发起“健康上网拒绝沉迷大行动”后,国内众多网络游戏服务商开始关注青少年健康上网问题,而倡导“绿色游戏”的先行者游戏蜗牛也再一次扬起“蓝色青春”的风帆。游戏蜗牛副总李柳军在会上就本次活动表明了蜗牛公司的立场,同时把公司就此次活动专门新开的绿色新服“蓝色青春”的一些功能做了说明,引起了与会者关注。 (上海吕强)  相似文献   

9.
2012年3月9日,广州发生一起校园血案:某校初中生因纠纷引发打架,一名14岁的初二学生用刀将另一名14岁的初二学生刺成重伤,被伤学生最后抢救无效死亡,伤人学生则因涉嫌行凶被拘捕。这一事件引起社会关注,有媒体指出:“个别90后的教育问题应该反思反思了,互联网、电视、游戏等太多暴力内容,让90后的孩子们产生了不良的行为倾向。”然而,青少年的暴力问题真的只是网络、电视及游戏机的问题吗?我并不是质疑暴力行为可以通过“学习”而产生,但是,事实上大多数青少年都上网、看电视及玩游戏机,为什么血案会发生在那两位学生身上?这其中应该有更多的因素值得我们深究。  相似文献   

10.
若想将一套于境外已成功推行的“共创成长路”青少年全面培育计划移植到内地推行,是否克隆过来使用便可?特别是来自香港等地的经验都是中国人的,以咱们的聪明才智,即使是照搬挪用,弄个“山寨版”出来,总不会像医疗事故般生死攸关,又何妨一试?  相似文献   

11.
“我”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构成“非我“的有自然和“他人”。我与“非我”是什么样的关系?我对“非我”应当具有何种态度?在某种程度上说,哲学就是回答这些问题的。“他人”是“非我”中的重要部分,我与“他人”处于什么样的关系?我对“他人”应当具有何种态度?  相似文献   

12.
香港青少年保持理性的婚姻与生育观●香港青年协会今天香港的青少年仍然重视婚姻的盟约吗?他们在婚后是否都想独立门户?在生育方面,他们的态度又是怎样?为此,香港青年协会委托香港大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在今年年初,进行了一项名为“青少年看婚姻与生育”的调查,访问...  相似文献   

13.
中国历史和文化均讲“正名”,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当然何为“名”还是很有讲究的,帝王世系中的“正名”主要讲的是“合法性”问题,就是无论哪个帝王都得经得起这样的询问,你的出身背景是否够硬?获得权力的资格到底从何而来?比如古代帝王要想说服人承认自己获得帝位从来都是合法的,就要借助一些非常规手段,包括一些符号的运用。明显的例子是“孔子”形象的被挪用。  相似文献   

14.
李峰亮 《职业》2010,(2):77-77
你工作时是否久坐不动?是否常吹空调?是不是喜欢头肩夹着电话筒说话?是否喜欢跷二郎腿、喜欢坐软椅?……如果回答“是”,对不起,你的工作习。愤将会严重危害身体健康!下面,我们盘点一些常见的对健康危害极大的工作习惯。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目前其整体素质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一些青少年社会公德、理想信仰困惑,部分青少年沉迷网络,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开始突出,中小学生存在非正常缀学现象,家庭教育急功近利,独生子女成长出现新情况等。因此,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要改进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方法,构筑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社会支持系统。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各种社会生活素质的培养,提高青少年对主流思想道德体系的认同程度。在具体工作中,要以科学精神为主导,为造就创新型人才提供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16.
, 《中国社会导刊》2013,(2):23-23
“孝有三:大者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两千多年前,《礼记》就对孝的道德规范作了专门记载。孝敬父母,天经地义;孝老爱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今年6月,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特别强调“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临近元旦、春节,回望一年,我们是否做到经常看望或者问候?在人们心里,传统孝道文化是否历久弥新?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是否真的很难?  相似文献   

17.
“网络红人”现象剖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些年来,“网络红人”已经成为网络时代的一大文化生态现象,而青少年是网民的主要人群,因此,研究这一现象对于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显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文化背景、价值观、意识形态等方面分析了“网络红人”产生的原因,并阐述了其对青少年产生的一些消极影响以及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绚丽多姿的网络世界就像潘多拉魔盒,在给人类带来种种便利和享受的同时也带来了阴暗丑陋的一面。当前,网络犯罪尤其是青少年网络犯罪正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令人头痛的问题。一些网吧经营者由于受利益驱动,违规向青少年提供含有色情、暴力、赌博的有害信息,使一大批青少年沉迷其中,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损害,与网络相关的犯罪丛生,  相似文献   

19.
个人化与日本的青少年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将青少年问题作为一个社会的问题即社会结构、人—社会关系等等本身的问题来看待 ,是人们面对当今青少年问题的新动态不得不开始接受的一个视角 ,也是一些社会科学研究者正在努力作出说明的一种范式。很少有人会否定青少年问题与社会有关。但在很多因果式分析论中 ,“社会”只是些背景性的原因要素 ,人们几乎可以从与个人生活史相关的家庭、学校、同辈团体中为每一个问题青年找到一些问题答案 ,并就问题产生的“社会的原因”作出些说明。但是在经历了自 195 0年代中期以来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对各种各样的“青年问题”“青少年问题”的讨论和对…  相似文献   

20.
2001年3月,我们刚进入云南省师宗县绿寨,看到村里水、电、路都不通,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不足300元,许多家庭缺粮和负债时,第一反应就是“这里太贫穷了!”“这怎么行呢?一定要改变他们贫穷落后的面貌!”这种“问题为本”的思维模式和行动策略,理所当然地将“贫困”视为农村和农民的本质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